《巴郞筆談》139詩動於情一一一一巴郎:「詩言志」,但主要是「動於情」,沒有需要噴發的感情,哪裡來的詩歌呢?古今中外,一律如此。劉勰:「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實,聲義」。林語堂:「詩歌,那不過是渲染著感情的...
《詩的體裁》巴郎整理轉發不是所有的詩都要符合格律,更多的詩啊,不需要符合格律,只要押韻就行,所謂無韻為文有韻為詩。符合格律的詩就是格律詩。但是詩的格律啊,直到唐代才發展成熟。唐人呢就把格律詩叫做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些名稱啊,就一直沿用下來了。這格律詩呢,對押韻、平仄、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定...
《泂酌亭詩》蘇東坡泂酌兩泉,挹彼注茲。一瓶之中,有澠有淄。以淪以烹,眾喊莫齊。自江徂海,浩然無私。豈弟君子,江海是儀。既味我泉,亦嚌我詩。* 巴郎 敬錄自海口「五公祠」。...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