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官身浮沉情亦真--王禹偁的詩

作者:change?  於 2024-2-27 02: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王禹偁(954—1001)北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授成武縣主簿。次年遷知制誥(知制誥,中國古代官名。 唐 翰林學士 加知制誥者起草詔令,余僅備顧問。 宋除翰林學士,他官加知制誥者亦起草詔令,稱為 外製 ,翰林學士雖皆起草詔令而亦帶知制誥銜,稱為 內製 。)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格調清新曠遠 。淳 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鉉辨誣,貶商州團練副使。真宗即位,召還,再知制誥。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學士,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咸平元年(九九八)預修《太祖實錄》,直筆犯諱,降知黃州。四年移知蘄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殘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傳。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春日
門冷官閑似死灰
人言今日是春來
猶殘舊賜銀幡勝
且向山州當酒杯
(幡勝,中國民間風俗。一種用金銀箔紙絹剪裁製作的裝飾品,有的形似幡旗,故名幡勝。立春日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范成大《鞭春微雨》詩:「幡勝絲絲雨")

【漁家女攝影圖片】人像攝影_太平洋電腦網攝影部落
言懷 
宦途日日與心違
人事紛紛任是非
卻為游山置行李
漁家船舫道家衣。
譯文:
宦途日日與心違,人事紛紛任是非。
然而我卻選擇游山,將行李置於山間。
我像漁家一樣乘船漂泊,穿著樸素的道家衣袍。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春日官舍偶題 
薄宦苦流離,壯年心已衰。
鶑花愁不覺,風雨病先知。
曉月晃竹屋,寒苔疊槿籬。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譯文:
薄宦艱苦流離,年富力強的時候,心靈早已感到衰弱。
聞不到鶑花香,因憂愁涌心頭,先知道風雨來,因病痛而敏感。
晨月輝映著昏暗竹屋,寒苔疊壓著籬上槿花。
無人來慰藉我的孤寂,庭院里的柳樹也自覺低垂,彷彿也感同身受。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聽泉 
平生詩句多山水,謫宦誰知是勝游。
南下閿鄉三百里,泉聲相送到商州。
譯文:
平生創作了許多描繪山水的詩句,身陷謫宦之中,誰能知曉這其實是一種勝過旅遊的經歷呢。我南下離開閿鄉,行程長達三百里,一路上泉水的聲音似乎在為我送行,直到我抵達商州。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武平寺留題 
縣齋東面是禪齋,公退何妨引鶴來。
長愛座中如洞府,卻慚衣上有塵埃。
竹聲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籠曉院苔。
最憶去年飛雪裡,煮茶煨栗夜深回。
譯文:
縣齋的東面是禪齋,您公務退了又有什麼妨礙去引領鶴來。
長久以來喜歡座中的感覺如同進入了幽深的洞府,可是又羞愧衣上沾滿塵埃。
竹林里的聲音冷冽地撼動著秋日的窗戶雨,山影蒼翠地籠罩著清晨的庭院苔。
我最難忘的是去年飄雪的日子,煮茶煨栗的夜晚回想起來依然深深地印在心頭。

全詩主題以山居生活為背景,寫作者自我安慰、慰藉心靈的心境,描繪了靜謐的山居環境和寂寞的內心感受。詩人把縣齋東面的禪齋和引鶴的情景作為自己安度晚年的休閑之地,雖然如同洞府一般幽深美好,但又不免感到外在塵埃的侵擾。竹林聲寓意秋日的涼爽和禪修的寧靜,而山影籠罩庭院苔則更添山居的靜謐。結尾流露出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山居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感慨。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送密直溫學士西京遷葬 
錦衣西去道何光,卜葬伊川舊釣鄉。
留守開筵親舉白,故人垂淚看焚黃。
重尋泉石應多感,旋插松楸未著行。
一月歸程如有暇,雲間時到讀書房。
譯文:
錦衣西去道何光,穿著華麗的衣袍向西方出發,引發了眾人的矚目。卜葬在伊川,這是個古老的釣魚鄉。
留下來的人開設宴席親自舉杯祝賀,情感真摯,令人感動。而離別的故人目送著焚燒的黃紙,淚水滑落臉龐。
重回到曾經的泉水和石頭之間,應該會引發很多情感,讓人心生感慨。旋即插入松樹和楸樹之間,卻還沒有踏上行程。
回程只需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有空閑的話,會到雲間的讀書房裡去閱讀。 

送別詩以細膩的筆觸,將送別的情感表現得深沉而真摯。全詩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展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詩人描述了溫學士西京遷葬的場景。學士錦衣西去,伴隨著光輝的道路,選擇了在伊川這個釣魚的故鄉安葬,表現了他對故土的深厚情感。
其次,出現留守者開筵親舉白的情節,反映了送別的熱情和親情。這裡的標籤可以是"抒情",因為詩人表現了送別時的親情深厚和深切的情感。
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願望,希望重尋泉石、插松楸,暗示了對友人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望。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閣下詠懷 
正向承明戀直廬,年來華髮已侵梳。
官清自比乘軒鶴,心小還同畏網魚。
西掖永懷王閣老,北門堪嘆扈尚書。
會當辭祿東陵去,數畝瓜田一柄鋤。
譯文:
正向承明朝廷執掌,戀寵住在直廬中,歲月流逝,華髮已經侵染了梳子。
身為官員,清廉自比乘坐仙鶴,謹小慎微,卻與畏懼漁網的魚一般。
在西掖永懷著王閣老的智慧,北門則可嘆扈尚書的忠誠。
或許在某個時候,他將辭去官祿,前往東山,立於數畝瓜田,手持一柄禾鋤。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官員的生平。他嚮往朝廷的權力,長時間在官場中執掌大權,年歲漸長,頭髮已經斑白。雖然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比起乘坐仙鶴的仙人更高尚,但內心卻小心翼翼,與畏懼漁網的小魚相似。他懷念著在西掖的日子,那裡有著智慧的王閣老,同時也稱嘆著北門的扈尚書的忠誠。最後,他或許會主動辭去官職,離開這一切,回到故鄉的東陵,過著平凡的生活,務農種瓜,過著清貧的生活。這首詩反映了一個官員在權力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掙扎和迷惘。 

王禹偁被貶商州(今陝西商洛)任團練副使時是他詩歌創作的高峰期,寫得多又好。商州為「商山四皓」傳說的現場。王從不同視角寫了這個主題。

商山四皓,簡稱「四皓」,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亂世而隱居商山,采芝充饑,四人年皆八十多歲,鬚眉皓白,世稱為商山四皓、南山四皓。

世家索隱引《陳留志》云:「園公姓庾,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里修道,故號曰夏黃公。甪里先生,河內軹人,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號曰霸上先生,一曰甪里先生」。

傳說這四人是秦始皇時秦朝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其職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后四皓先生因見秦政暴虐,隱居商山,過著「岩居穴處,紫芝療飢」的生活。

漢代立國以後,劉邦一直想要網羅德高望重的四人,但卻被拒絕。他們過著清貧而安樂的生活,寫《紫芝歌》以明志。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後來劉邦寵幸戚夫人,打算貶呂后之子劉盈,另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作太子,呂后急找張良商量,張良教太子以卑詞厚禮請出商山四皓,並將四人奉為太子上賓。

當劉邦看到太子身後有四皓陪同便問道:「我多次召請諸公,避而不見,今諸公何以隨我兒相處。」四皓答道:「陛下輕視士人,動輒訓斥責罵,臣等不願受辱,逃匿深山。聽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人莫不引頸樂為太子效力,故臣等前來。」劉邦得知太子「羽翼已成」,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因此召來戚夫人並指著四皓說:「我打算換太子,但他們四人輔佐太子,羽翼已成,很難改動了。呂后以後真的是你主子了。」(《史記·留侯世家》)

不久劉邦去世,太子劉盈登皇位,是為漢惠帝。惠帝要封四皓為官,但是四皓謝而不受,重回商山隱居,卒於商洛,葬於商山腳下(今陝西丹鳳縣的商鎮),隔丹江互望,漢惠帝聞訊令三千御林軍每人自長安攜土十斤去商山為四皓墓培土,又在商州城南高車為四皓建廟建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漢之功。後人仰慕四皓的才學風骨,為其修墓建廟,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四皓古陵沖北斗」為商州八景之一。唐人許渾題詩:
峨峨商嶺采芝人,雪頂霜髯虎豹茵。
山酒一壺歌一曲,漢家天子忌功臣。
避秦安漢出藍關,松桂花陰滿舊山。
自是無人有歸意,白雲常在水潺潺。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貶任商州團練副使的王禹偁為「商山四皓」撰寫了《四皓廟碑·易》稱:「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惟聖人乎。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劉,知存也;應孝惠之聘,知進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備,而正在其中矣。」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黃慎有《商山四皓圖》。

(質疑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不取商山四皓之事。
《考異》:「高祖剛猛伉厲,非畏縉紳譏議者也。但以大臣皆不肯從,恐身後趙王不能獨立,故不為耳。若決意欲廢太子立如意,不顧義理,以留侯之久故親信,猶雲非口舌所能爭,豈山林四叟片言所能尼其事哉?借使四叟實能尼其事,不過污高祖數寸之刃耳。何至悲歌,雲『羽翼已成?矰繳安施』乎?若四叟實能制高祖使不敢廢太子,是留侯為子立黨以制其父也,留侯豈肯為哉?此特辯子欲誇大四叟之事故云然,亦猶蘇秦約六國從,秦兵不敢窺函谷關者十五年,魯仲連折新垣衍,秦將聞之卻軍五十里耳。凡此之類,皆非事實。司馬遷好奇,多愛而采之,今不取。」)

黃慎有《商山四皓圖》。
黃慎國畫作品《商山四皓圖》欣賞-露西學畫畫

商山
六百里巉岩,嵐光霽後添。
經年吟未得,盡日看無厭。
僧舍青當檻,人家翠滿檐。
氣蒸丹水碧,脈潤紫芝甜。
嶺礙翻雲鶻,峰遮落海蟾。
澗深春有凍,影闊夏無炎。
勢斗嵩井華,名欺霍與灊。
石危蹲虎腳,松老髯龍髯。
曉榻便欹枕,晴樓懶下簾。
未能棲岫幌,猶道佐彤襜。
望久衣襟濕,登多屐齒粘。
何當隨四皓,深隱避猜嫌。

這一首王禹偁寫了商山風光之妙。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四皓廟 其一 
秦皇焚舊典,漢祖溺儒冠。
萬民在塗炭,四老方宴安。
白雲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優遊,東朝忽艱難。
高步揖萬乘,拂衣歸重巒。
飛鴻自冥冥,束帛徒戔戔。
古廟對山開,清風向人寒。
更無隠遁士,空有賓客官。
況我謫宦來,塵跡污祠壇。
朝衣慚蕙帶,佩玉愧紉蘭。
或依階下樹,陶暑解馬鞍。
或借廟前水,乘秋把魚竿。
吾道多齟齬,吾生利盤桓。
登山殊未倦,飲水聊盡驩。
精靈莫相笑,此意樂且盤。
Image result for 黃慎有《商山四皓圖》。
秦皇焚燒了古代的經典著作,漢朝的祖先溺愛儒者的頭飾。
百姓們沉浸在痛苦中,四個老人卻安享富裕。
白雲輕輕飄浮,紫芝不是平常食物。
南山風景美麗宜人,東方國家卻突然遭受艱難困境。
我恭敬地向萬乘禮拜,輕輕揮動衣袖回到重巒之中。
飛鴻飛向遙遠的天際,貴重的禮物卻顯得微不足道。
古廟依山而建,清風吹拂著人們的寒意。
再也沒有隱居的士人,只有一些客人和官員。
況且我作為一個被貶謫的官員,塵土的痕迹污染了祭祀的台壇。
朝服上的華麗腰帶讓我感到慚愧,佩戴的玉石也使我覺得羞愧。
有時我依靠階下的樹木,消遣炎炎夏日解開馬鞍。
有時我借用廟前的水,在秋天垂釣捕魚。
我的道路充滿了坎坷和挫折,我的生活局限於四處徘徊。
攀登山峰依然沒有疲倦之感,喝水時依然感到歡欣滿足。
神靈們請不要嘲笑我,我對此心情愉悅且滿足。 

Image result for 無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問四皓 
四塚累累豈是仙,避秦安漢道空全。
紫芝探處應辛苦,何似腰金食萬錢。
譯文:
四個墳墓堆疊成山,難道葬的都是仙人嗎?躲避秦朝和漢朝的迫害,逃到隱居之地,卻發現一片空虛。
尋找紫芝草的過程必定艱辛,何況相比起那些腰間掛著金飾、吃著萬貫家財的人來,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凡人即使尋求避世之地,也難以達到仙人般的超脫境界。詩中提到紫芝探尋的艱辛,映襯出現實生活的艱難。最後,詩人以「腰金食萬錢」的形象來對比隱士的清貧自在,表達了對於物質追求的反思。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道出了詩人對於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此處的反思,是從凡俗「正常人」的角度,說明王禹偁的矛盾心理,也揭示了上一篇自覺自己的差距之所在。 王禹偁做官想要有成就不受待見,也常常覺得無聊,對隱逸生活有嚮往但無法完全適應,只能自我安慰,他的官場生涯也在這種浮沉飄蕩中戛然而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9 00: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