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野和,寒春--不一樣的詩人

作者:change?  於 2025-4-26 02: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野生動物的和平

當我對世界的絕望感在心中滋長
晚上,只要有一點聲音,我就會醒來
擔心我和我孩子的生活會怎樣,
我去躺下 那裡公木鴨
Mandarin Duck Drake Wall Print, Metal Prints, Nature Photography, Wildlife  Wall Art, Birds Home Decor Photo, Canvas Wrap

在水面上休息,安逸於他的美麗,大蒼鷺在那裡覓食。

Great Blue Heron Identification, All About Birds, Cornell ...

我進入了野生動物的平靜之中
它們不杞人憂天地過日子
我來到靜水面前。
感到頭頂上白天看不見的星辰
在含光等待。一時間
安逸於世間的恩典,也得自由了。

溫德爾·貝里
摘自《野生動物的和平及其他詩歌》(企鵝出版社,2018年)


The Peace of Wild Things

When despair for the world grows in me
and I wake in the night at the least sound
in fear of what my life and my children』s lives may be,
I go and lie down where the wood drake
rests in his beauty on the water, and the great heron feeds.
I come into the peace of wild things
who do not tax their lives with forethought
of grief. I come into the presence of still water.
And I feel above me the day-blind stars
waiting with their light. For a time
I rest in the grace of the world, and am free.

Wendell Berry

from The Peace of Wild Things And Other Poems (Penguin, 2018)

Copyright (c) 2012 by Wendell Berry,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Counterpoint

"Wood drake" refers to the male wood duck, a species of bird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It's a term used to specifically distinguish the male wood duck from the female, which is called a hen.

Wendell Berry
溫德爾·埃德曼·貝里(Wendell Erdman Berry,1934 年 8 月 5 日出生)是美國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環保活動家、文化評論家和農民。貝里與肯塔基州農村有著密切的聯繫,他在早期散文《好土地的禮物》(1981 年)和《美國的動蕩》(1977 年)中發展了許多農業主題。他對農村社區文化和經濟的關注也體現在威廉港的小說和故事中,例如《地球上的一個地方》(1967 年)、《傑伯·克羅》(2000 年)和《那片遙遠的土地》(2004 年)。

他是南方作家協會當選成員、國家人文獎章獲得者,以及 2012 年傑斐遜講師。他還是 2013 年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自 2014 年起,成為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院士。貝瑞被授予 2013 年度理查德·C·霍爾布魯克傑出成就獎。2015年1月28日,他成為第一位入選肯塔基作家名人堂的在世作家。

生活
貝瑞是肯塔基州亨利縣律師兼煙草種植者約翰·馬歇爾·貝瑞和弗吉尼亞·埃德曼·貝瑞四個孩子中的長子。父母雙方的家族已經在亨利縣務農至少五代了。貝瑞在米勒斯堡軍事學院上中學,後來獲得了文學士學位。 1956 年,他在肯塔基大學獲得英語學士(1956 年)和碩士學位(1957 年)。 1956 年,在肯塔基大學,他遇到了另一位肯塔基未來的作家格尼·諾曼(Gurney Norman)。1957 年,他獲得碩士學位並與 Tanya Amyx 結婚。1958 年,他以華萊士·斯特格納研究員的身份參加了斯坦福大學的創意寫作項目,在斯特格納的研討會上學習,研討會上還包括拉里·麥克默特里、羅伯特·斯通、歐內斯特·蓋恩斯、蒂莉·奧爾森和肯·克西。貝里的第一部小說《內森·庫爾特》於 1960 年 4 月出版。

1961 年,古根海姆獎學金將貝里和他的家人帶到了義大利和法國,在那裡他認識了法國文學評論家和翻譯家華萊士·福利 (Wallace Fowlie)。 1962 年至 1964 年,他在紐約大學布朗克斯區大學高地校區教授英語。 1964年,他開始在肯塔基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並於1977年辭職。在列剋星敦的這段時間裡,他認識了作家蓋伊·達文波特,還有作家兼僧侶托馬斯·默頓和攝影師拉爾夫·尤金·米特亞德。

1965 年 7 月 4 日,貝里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孩子搬到了萊恩登陸點 (Lane's Landing),這是一座他購買的 12 英畝(4.9 公頃)的農場,他們開始在最終成為約 117 英畝(47 公頃)家園的地方種植玉米和小雜糧。他們在 1978 年購買了第一群七隻邊境切維厄特羊。萊恩登陸點位於肯塔基州中北部的亨利縣,靠近皇家港 (Port Royal) 和他父母的出生地,位於肯塔基河西岸,距離俄亥俄河流入處不遠。自此以後,貝里一直在萊恩斯碼頭務農、居住和寫作。他在《長腿的房子》和《土著山》等散文中記述了自己早年在這片土地上的經歷,以及他決定重返這片土地的原因。

從 1977 年到 1980 年,他為賓夕法尼亞州艾瑪烏斯的 Rodale, Inc. 編輯和撰寫文章,包括為其撰寫文章。有機園藝和農業以及新農場。 1987年至1993年,他回到肯塔基大學英語系。貝里至少寫了二十五本詩集(或小冊子)、二十四卷散文集以及十五本小說和短篇小說集。他的寫作理念是:一個人的作品應該紮根於他所處的位置並對其作出回應。

貝里的抒情詩經常以當代的田園詩、田園詩或輓歌的形式出現;但他也創作了戲劇和歷史敘事(例如分別為《送水人》和《1773年7月》)以及偶爾出現的散文詩(例如分別為《反對越南戰爭》和《進一步的話》)。

貝里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只有一首詩,即輓歌《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64 年)(the elegiac November Twenty Six Nineteen Hundred Sixty Three (1964)),由本·沙恩發起並繪製插圖,紀念約翰·F·肯尼迪的逝世。詩的開頭是

我們知道
冬天的地球
在年輕的
總統先生
的身上
及那過早的黑暗
墜落

並繼續唱出另外十節(每節都以「我們知道」的首語重複為推動力)。特里格斯認為,這裡和其他地方的輓歌使貝里能夠描述「通過共同耕種土地將過去和未來的幾代人聯繫在一起」的聯繫。

第一部長篇詩集《破碎的土地》(The Broken Ground 1964 年)發展了貝里許多基本關注點:「生與死的循環、對地點的回應、田園風光的主題,以及肯塔基河和肯塔基州中北部山區農場的反覆出現的形象。」

安吉爾認為,「貝里的詩歌中幾乎沒有現代主義形式主義或後現代主義實驗。」對現實性和現實世界首要性的承諾是這兩次拒絕的背後原因。貝里在《筆記:詩歌的非專業化》中寫道:「對非詩意秩序的執著,阻礙了詩歌的專業化。」他繼續指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為其自身而存在,而是為了一種超越其自身的和諧,這種和諧包容著它。一件接受這種條件並按照其條件存在的藝術作品,是對造物主的致敬,並因此成為造物主的一部分。」

萊昂內爾·巴斯尼將貝里的詩歌置於可以追溯到賀拉斯的說教詩傳統中:「說貝里的詩歌可以是說教的,意味著它設想了一種特定的智慧,也意味著藝術和文化的傳統意義賦予藝術傳授這種智慧的任務。」

對貝里來說,詩歌存在於「一種複雜的提醒的中心」。詩人和讀者都會被提醒這首詩精心設計的語言,這首詩的正式文學前身,提醒「什麼被記住了或應該被記住了」,以及「其他作品、生物和世界結構的形式完整性」。

安息日詩

從 1979 年到現在,貝里一直在創作他所謂的「安息日詩」。這些詩篇最初收錄於《木料合唱團:1979–1997 年的安息日詩歌》中。隨後,從 1998 年到 2004 年,他在《賜予:新詩》中發表了《安息日》; 2005 年至 2008 年的則在 Leavings 中。截至 2012 年的所有安息日詩歌均已在《今日:1979 - 2012 年安息日詩歌新編及詩集》中出版。《2013 年安息日》已由 Larkspur Press 出版。 《小門廊》收錄了 2014 年的九首安息日詩和 2015 年的十六首安息日詩。其中一首安息日詩《逝去的,留下的》(第八首,2016 年)作為《裝刷藝術》的尾聲發表。這首詩以及其他十四首詩也可在 Larkspur Press 出版的《2016 年安息日》中找到。

這些詩的創作靈感源自貝瑞長期以來每周日早上到田野上散步的習慣。正如他所說,「我從工作日的任務和意圖中解脫出來,因​​此我的思緒變得能夠接納不經意的想法:我很樂意稱之為靈感。」 他在 1979 年的一首詩中寫道,

小鎮的鐘聲響起
祖先們開闢的陰涼之地
並帶來了白晝的光明
照亮田野和道路。
我聽到了,但明白
相反地​​,走進了樹林。
我離開勞苦和重擔,
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我保留庫存
奇迹和非商業商品。

安息日詩被描述為「在特定的地方和特定的安息日寫成的,因此應該作為精神實踐的一部分來閱讀,在某種意義上,也作為致力於棲居、在某個地方深思熟慮地生活的詩歌。」 Oehlschlaeger 將 Berry 的項目與亨利·戴維·梭羅的一個關鍵觀察聯繫起來,

梭羅在《沒有原則的生活》中繼續寫道,美國人總是忙碌,忙於「無限的喧囂」,以至於「沒有安息日」。他後來指出,「沒有什麼比這種無休止的行為更違背詩歌、哲學,甚至生命本身,甚至犯罪也是如此。」邏輯很明確:破壞安息日與「生命本身」相悖。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應該閱讀貝里近三十年來創作的安息日詩歌的背景。

Going Home with Wendell Berry | The New Yorker


行動主義

1968 年 2 月 10 日,貝里在列剋星敦肯塔基大學舉行的肯塔基州戰爭與徵兵會議上發表了《反對越南戰爭的聲明》:

我們尋求通過發動戰爭來維護和平,或通過資助獨裁政權來推進自由,或通過毒害農作物、焚燒村莊和將人關進集中營來「贏得民心」;我們試圖用謊言來維護我們事業的「真相」,或者用威脅、誹謗和恐嚇來回應有良知的異議。 。 。 。我意識到我再也無法想象一場我認為有用或必要的戰爭。我反對任何戰爭。

1977 年 11 月,他在印第安納州北曼徹斯特的曼徹斯特大學與前農業部長厄爾·布茨進行辯論。在這場辯論中,貝里捍衛了長期以來的小型家庭農場和農村社區的結構,而這些結構正在被布茨所認為的工業農業的成就所取代。 「我談論農業時的基本假設是,農業不僅僅是農業。你不能把社會的某個部分與其他部分割裂開來,只看結果而已。」

1979 年 6 月 3 日,貝里以非暴力公民抗命的方式反對在印第安納州馬布爾希爾建造核電站。他在《反應堆與花園》一文中描述了這一「幾乎沒有任何事件發生的事件」,並詳細闡述了他的原因。

2003年2月9日,貝里的文章《公民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回應》在《紐約時報》上以整版廣告形式發表。貝里在文章開頭批評了喬治·W·布希政府的 9/11 事件后的國際戰略,聲稱「白宮於 2002 年 9 月發布的新國家安全戰略如果得以實施,將意味著對我們國家政治特徵的徹底改變」。

2009 年 1 月 4 日,貝里和土地研究所所長韋斯·傑克遜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50 年農業法案》的專欄文章。2009 年 7 月,貝里、傑克遜和利奧波德可持續農業中心的弗雷德·基爾申曼聚集在華盛頓特區,推廣這一想法。貝里和傑克遜寫道:「我們需要一項 50 年的農業法案,直接解決土壤流失和退化、有毒污染、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及農村社區的破壞等問題。」

同樣在 2009 年 1 月,貝瑞發表了一份反對死刑的聲明,聲明開頭寫道:「正如我對在人出生前就奪走他的生命深感不安一樣,我對在人出生后就奪走他的生命也深感不安。」2009 年 11 月,貝瑞和其他 38 名來自肯塔基州的作家致信州長史蒂夫·貝希爾和司法部長傑克·康威,要求他們在該州暫停執行死刑。

2009 年 3 月 2 日,貝瑞與其他 2,000 多人一起以非暴力方式封鎖了華盛頓特區一座燃煤發電廠的大門。沒有人被捕。

2009 年 5 月 22 日,貝瑞在路易斯維爾的一次聽證會上發表講話,反對國家動物識別系統(NAIS)。他說:「如果你們把這個計劃強加給那些已經不堪重負的小農,你們就得派警察來抓我。我已經75歲了,對家庭的責任也差不多完成了。因為反對你們的計劃而坐牢,對我來說損失不大——而且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從任何我能想到的角度來說,我都會是一個不合作者。」

2009 年 10 月,貝里聯合「總部位於伯里亞的肯塔基州環境基金會 (KEF) 以及其他幾個非營利組織和農村電力合作社成員」請願反對並抗議在肯塔基州克拉克縣建造燃煤發電廠。2011 年 2 月 28 日,肯塔基州公共服務委員會批准取消該發電廠。

2009 年 12 月 20 日,由於肯塔基大學與該州煤炭利益集團關係密切,貝里將他的論文從大學中撤出。他向《列剋星敦先驅領袖報》解釋說:「我認為肯塔基大學不可能如此炫耀地對煤炭行業友好……同時又仍然是我以及我過去 45 年來所捍衛的利益的朋友。……如果他們那麼熱愛煤炭行業,我就必須取消我的友誼。」2012 年 8 月,這些文件被寫給法蘭克福的肯塔基歷史學會。

2010 年 9 月 28 日,貝瑞參加了在路易斯維爾舉行的美國環保署關於如何處理煤灰的聽證會的集會。貝里說:「環保局知道煤灰有毒。我們只要求其相信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調查結果,並履行其職責。」

2011 年 2 月 12 日的周末,貝瑞與其他 14 名抗議者被鎖在肯塔基州州長辦公室,要求停止山頂煤礦開採。他是環保組織「肯塔基聯邦人」的成員,該組織於周五開始靜坐,並於周一中午離開,與大約 1,000 名其他成員一起參加了大型戶外集會。

2011 年,貝里中心在肯塔基州紐卡斯爾成立,「旨在為將我們破壞性的工業農業體系轉變為以自然為標準、不接受對生態圈造成永久性破壞、並考慮當地社區人類健康的體系和文化帶來關注、知識和凝聚力。」

2020 年 7 月,溫德爾·貝里和他的妻子塔尼婭·艾米克斯·貝里起訴肯塔基大學,以阻止其移除一幅被批評為「種族歧視」的壁畫。[35] 該壁畫於 20 世紀 30 年代委託創作,由塔尼婭·艾米克斯·貝里的親戚安·賴斯·奧漢隆完成。

2022 年 8 月,在肯塔基州亨利縣規劃委員會的一次公開聽證會上,溫德爾·貝里 (Wendell Berry) 反對重新劃分農業用地,以允許 Angel's Envy 釀酒廠將該土地開發為「波本威士忌酒桶儲存地和農業旅遊目的地的開發地」。儘管貝瑞和其他人的證詞不實,規劃委員會還是批准了重新分區的請求。



小說

貝瑞迄今為止的小說包括八部長篇小說和五十七篇短篇小說——全部收錄在《那片遙遠的土地》(2004 年)、《時光里的一個地方》(2012 年)和《它是如何度過的》(2022 年)中——以及一部詩劇,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閱讀時,它構成了肯塔基州虛構小鎮威廉港的編年史。由於貝里長期以來對想象中的地方的生活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他被拿來與威廉·福克納進行比較。[88]然而,儘管威廉港對謀殺、自殺、酗酒、婚姻不和以及影響人類生活的各種各樣的損失並不陌生,但它缺乏福克納作品中人物刻畫和情節發展的極端性。因此,貝里有時被描述為以一種理想化、田園風或懷舊的方式工作,他反對這種對其作品的特徵:「如果你的作品包含對歷史的批判,而我的工作肯定有,那麼你就不能被指責想要回到過去,因為你是在說我們還不夠好。」[89][90]

美國農業實踐的深刻變化以及傳統農業生活的消失所帶來的影響[91]是威廉港小說關注的兩個主要問題,儘管這些主題通常只是故事本身的背景或潛台詞。威廉港小說試圖從地方角度描繪過去「充滿敬畏的人類經濟」[92]是什麼樣子,以及如果在今天推行這種經濟,可能引發什麼樣的公民、家庭和個人美德。社會和季節的變化標誌著時間的流逝。通過威廉港的故事,貝里探索了二戰後農業綜合企業擴張的影響下家庭農場和農場社區衰落的人性層面。但這些作品很少陷入簡單的說教,也絕不僅僅是衰落的故事。每一個都基於對人物和社區的真實描繪。例如,在《地球上的一隅》(1967 年)中,農民馬特·費爾特納 (Mat Feltner) 接受了失去獨子維吉爾 (Virgil) 的事實。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馬特,還有整個社區都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代價作鬥爭。

貝里的小說還讓他探索了婚姻的字面和隱喻含義,即將個人、家庭和社區彼此聯繫在一起,並與自然本身聯繫在一起。然而,並非所有威廉港居民都擁有幸福或傳統的婚姻。 「老傑克」比徹姆與妻子之間有著嚴重的矛盾,並且有著一段短暫卻令人滿意的婚外情。理髮師傑伯·克羅 (Jayber Crow) 對一個女人懷有孤獨、秘密且單相思的愛意,他相信自己在「精神上」已經與她結婚了,但她對此一無所知。伯利·庫爾特從未與他兒子的母親凱特·海倫·布蘭奇正式確立關係。然而,這些人中的每一個人都發現自己與威廉港的社區、「成員」緊密相連。

貝里曾這樣描述他的虛構作品:「我塑造了想象中的威廉港小鎮,以及它的鄰里和成員,試圖以此致敬我曾經居住過的真實之地。通過這個想象的地方,在過去的五十年裡,我學會了將我的家鄉景觀和鄰里視為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視為上帝的傑作,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神聖性,足以嘲諷任何人類對其的評價。」 貝里曾在其他地方說過:「這是我唯一想要完成的事情。」小說的目的是展示人們相愛時的行為。」[94]小說和故事可以按任何順序閱讀。

2018 年 1 月,美國圖書館出版了貝瑞的一卷小說——這是他計劃出版的四卷作品中的第一卷。溫德爾·貝里:《威廉港小說與故事Wendell Berry: Port William Novels & Stories(從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包含四部長篇小說和二十三篇短篇小說,按照故事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貝里是目前被美國圖書館目錄收錄的極少數在世作家之一。

內森·庫爾特(1960)Nathan Coulter 
在貝里的第一部小說中,年輕的內森通過應對母親的去世、父親賈拉特的抑鬱、哥哥湯姆的粗獷陪伴以及叔叔伯利的惡作劇而「成長」。 《柯克斯評論》的結論是:「敏感的青春期主題處理得相當詩意,但基調如此千篇一律,既沒有戲劇效果,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97]約翰·迪茨基在《內森·庫爾特》中發現了威廉·福克納的影響,但他指出,「這部作品不僅避免了福克納最初試圖擺脫本土印記所遇到的陷阱,而且《內森·庫爾特》似乎也是一次明智的嘗試,它誠實地擺脫了自傳體處女作的束縛。」

《地球上的一隅》(1967/1983)A Place on Earth
這部小說以 1945 年這個關鍵的年份為背景,主要講述了農民馬特·費爾特納 (Mat Feltner) 在得知兒子維吉爾 (Virgil) 失蹤的消息后內心的掙扎,同時也講述了其他威廉港居民的生活故事,例如伯利·庫爾特 (Burley Coulter)、傑克·比徹姆 (Jack Beechum)、歐內斯特·芬利 (Ernest Finley)、艾達 (Ida) 和吉迪恩·克羅普 (Gideon Crop)。 1983 年北角出版社重印,貝里得以對小說進行徹底修改[99],刪去了原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傑弗里·比爾布羅認為,這些實質性的變化標誌著貝里方法的進步。在貝里的修訂版中,他的寫作技巧與主題同步發展。他讓我們作為讀者,參與到人物的無知之中,如此一來,我們或許能夠更充分地理解,在神秘之中選擇忠於自然秩序是多麼痛苦的艱難。

老傑克的回憶(1974)The Memory of Old Jack 
《威廉港》的第三部小說以 1952 年傑克·比徹姆年邁的形象為開端,追溯他的青年和成熟時期,揭示他作為一位敬業的農民、矛盾的丈夫以及與前幾代人息息相關的人的生活和工作。故事情節從內戰一直延續到二戰剛結束。喬什·赫斯特 (Josh Hurst) 評論了貝里避免某些敘事陷阱的能力,「傑克的故事既可以作為英雄歌謠來呈現,也可以作為警示故事來呈現——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欽佩和輕輕地嘖嘖稱讚——但這本書的才華在於它如何讓一個人的記憶洗滌我們,彷彿沒有受到敘述或有意識的社論的影響。」

《回憶》(1988)Remembering
在貝里的第四部小說中,成年的安迪·卡特利特 (Andy Catlett) 漫步舊金山,回憶著自己的家鄉威廉港,但卻感到疏遠。他努力接受自己、他的婚姻、他的農場以及美國社會扭曲的價值觀。關於貝里在此的願景,查爾斯·所羅門寫道:「溫德爾·貝里將現代美國農業綜合企業——他將其描繪成一堆毫無生氣的流程圖、債務和機械化的人工拼湊物——與舊有的將農耕視為一種滋養身心的生活方式的理想進行了對比。」[102] 但布魯斯·鮑爾也順著這個思路發現了這部小說的一個問題:「在威廉港小說中,貝里第一次似乎更感興趣的是表達觀點,而不是在合理的情境中塑造富有同情心的人物;開篇以農業政策會議為背景,粗略地描繪了安迪與其對手之間的意識形態衝突。」

"失落的世界"(1996)A World Lost 
年輕的安迪·卡特利特 (Andy Catlett) 的叔叔安德魯 (Andrew) 於 1944 年被謀殺,現在成年的安迪正在重現這一事件及其後果。 「安迪回首往事,既有小男孩的不解,又有老人的懷舊,他所喚起的過去不是敘事,而是時間流逝中一系列無形的碎片。」在《威廉港》的第五部小說中,貝里思考了男人的暴力及其對必須面對的家庭和社區的影響。貝里向我們展示了錯位的家庭自豪感和社會僵化所帶來的精神代價,同時他也歌頌了家庭之愛帶來的仁慈祝福。這是一個簡單、令人心滿意足的故事,並輔以低調的幽默和靜謐的洞察力。

"傑伯·克羅"(2000)Jayber Crow
威廉港的理髮師在貝里的第六部小說中講述了他的人生旅程。傑伯早年在威廉港附近過著孤兒的生活,後來他開始學習,希望將來能從事教會事工。然而,一顆好奇的心卻讓他走向了其他方向,直到他發現自己回到了威廉港,對這個地方和這裡的人民懷有越來越深厚的感情。正如《出版人周刊》所指出的:「克羅的人生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之際,象徵著一個世紀的動蕩。貝里用軼事和片段式的敘事,對當代的進步觀念提出了挑戰。貝里在一部充滿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小說中,展現出如此溫暖和光輝,實屬難能可貴。」

"漢娜·庫爾特"(2004)Hannah Coulter
貝里的第七部小說簡潔地展現了威廉港的「成員資格」。故事涵蓋了漢娜的一生,包括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農業工業化、年輕人湧向城市就業以及隨之而來的孫輩的遠離。故事以一位兩次喪偶的老婦人的口吻講述,她經歷了許多失去,卻從未被打敗過。不知何故,她的力量核心是「成員資格」——人們互相關心,即使不在場,也以一種存在的方式互相支持。總而言之,漢娜·庫爾特體現了貝里的威廉港傳奇的許多主題。

"安迪·卡特利特:早期旅行"(2006)Andy Catlett: Early Travels 
九歲的安迪·卡特利特 (Andy Catlett) 首次獨自前往威廉港探望祖父母。 《紐約時報》的評論員寫道:「成年後的安迪對那段經歷的回憶,被轉化成對一個已然消逝的世界的『某種致敬』。貝里早期作品《威廉港》中的主人公——傑伯·克勞、老傑克、漢娜·庫爾特——在本書中以充滿深情的客串形式出現,成年後的安迪則呼應了華茲華斯的詩句,『在我的記憶中,所有曾經在那裡的人……如今似乎都匯聚成一種愛,這種愛既屬於一個男孩,也屬於一個年邁的男人。』」

未收集的短篇小說

「沒有任何生物是孤獨的」。 《三便士評論》。 2011 年春季。PEN/O。亨利獎故事,2012 年[134](這個故事的第三部分已在 2022 年的合集《How It Went》中以「超越時間的時光 (1947–2015)」為題發表。)
「斯塔克波爾傳奇」。 《三便士評論》。 2024 年春季。

思想

貝里的非小說作品是對他所珍視的生活的延伸對話。他認為,美好生活包括可持續農業、適當的技術、健康的農村社區、與地方的聯繫、美食的樂趣、畜牧業、良好的工作、地方經濟、生命的奇迹、忠誠、節儉、敬畏以及生活的相互聯繫。貝里發現,對這種美好簡樸生活構成的威脅包括:工業化農業和生活的工業化、無知、傲慢、貪婪、對他人和自然界的暴力、美國表層土壤的侵蝕、全球經濟以及環境破壞。作為農業價值觀的傑出捍衛者,貝里對傳統農業技術(例如阿米什人的技術)的欣賞在 20 世紀 70 年代日益增長,這部分歸功於他與《挽馬雜誌》 Draft Horse Journal 出版商莫里斯·特林的交流。貝瑞長期以來一直對韋斯·傑克遜保持友好和支持,他認為傑克遜在土地研究所 Land Institute的農業研究實現了「解決模式」和使用「自然作為模型」的承諾。

傑迪戴亞·布里頓-珀迪 (Jedediah Britton-Purdy) 考慮了貝里的許多主要主題和關注點:

多年來,他一直稱自己為農民、和平主義者和基督徒——儘管有點古怪。他撰文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和破壞——針對土地、社區和人類——並認為現代美國的生活方式充滿了暴力。他是一位反資本主義的道德家,也是一位讚美他所欽佩的事物的作家:默默無聞的、幾乎不為人知的勞動和感情,讓世界保持完整,並且可能仍然能夠拯救它。他也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進行尖刻的批評,尤其是現代個人主義,他對家庭和婚姻的強調以及對墮胎的矛盾態度表明他是左翼的局外人。

貝里在其同名文章中提出了「尋找模式」的概念,是指尋找能夠解決多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盡量減少新問題的產生的過程。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 Rodale 公司旗下的期刊《新農場》上。雖然貝里使用該短語直接指農業,但後來它在整個設計界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

貝里自稱是「一個嚴肅對待福音的人」,批評基督教組織未能挑戰對環境惡化的文化自滿情緒, 並表現出批評他所認為的一些基督徒的傲慢態度的意願。他是基督教和平主義的倡導者,這在他的著作《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基督關於愛、同情和寬恕的教誨》(2005 年)中有所體現。

貝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他的詩歌《安息日 III, 1989 (聖克拉拉谷)》,指導了 2007 年的紀錄片《意外》,由泰倫斯·馬力克和羅伯特·雷德福製作。貝瑞在影片中講述了他自己的詩。導演勞拉·鄧恩繼續製作了 2016 年的紀錄片《看與看:溫德爾·貝里的肖像》,該片再次由馬力克和雷德福製作。



伊麗莎白·畢曉普

寒春

寒冷的春天:
草坪上的紫羅蘭有瑕疵。
樹木猶豫了兩個多星期;
小葉子等待著,
仔細地指出它們的特徵。
最後化為一片綠色的塵土
安頓在你那巨大而漫無目的的山丘上。
有一天,在一縷清涼的白色陽光下,
其中一個的側面誕生了一頭小牛。
母親不再低聲說
並花了很長時間吃胎盤,
一面破爛的旗幟,
但小牛很快就站了起來
並且似乎傾向於感到快樂。

第二天
溫暖多了。
綠白色的山茱萸滲入樹林,
每片花瓣似乎都被煙頭燒過;
模糊的紫荊花矗立著
在它旁邊,一動不動,但幾乎更多
比任何可放置的顏色都更像運動。
四隻鹿練習跳過你的柵欄。
幼小的橡樹葉在樸素的橡樹間搖曳。
歌雀在夏天受傷了,
楓樹上還有互補的紅衣主教
鞭子一揮,睡夢中的人就醒了,
綿延數英里的綠色樹枝從南方延伸開來。
帽子里的紫丁香花已變白,
然後有一天,它們像雪一樣落下。

現在,到了晚上,
新月來臨。
山丘變得越來越平緩。一簇簇長長的草
每個牛糞都躺在那裡。
牛蛙在鳴叫,
用沉重的拇指撥動鬆弛的琴弦。
在燈光下,在你白色的前門前,
最小的蛾子,比如中國扇子
壓平自己,銀和鍍銀
淡黃色、橙色或灰色。
現在,在茂密的草叢中,螢火蟲
開始上升:
先上,再下,再上:
在上升的飛行中點亮,
同時飄到同一高度,
–就像香檳中的氣泡一樣。
— 後來它們漲得更高了。
你的陰涼牧場將能夠提供
這些特別的熱情致敬
整個夏天的每個晚上。

畢曉普

Pink Spirit Moth - Mythical Insect - Actias rhodopneuma (Saturniidae) in HD  - Amazing moon moth! - YouTube

 A Cold Spring

A cold spring:
the violet was flawed on the lawn.
For two weeks or more the trees hesitated;
the little leaves waited,
carefully indicat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a grave green dust
settled over your big and aimless hills.
One day, in a chill white blast of sunshine,
on the side of one a calf was born.
The mother stopped lowing
and took a long time eating the after-birth,
a wretched flag,
but the calf got up promptly
and seemed inclined to feel gay.

The next day
was much warmer.
Greenish-white dogwood infiltrated the wood,
each petal burned, apparently, by a cigarette-butt;
and the blurred redbud stood
beside it, motionless, but almost more
like movement than any placeable color.
Four deer practised leaping over your fences.
The infant oak-leaves swung through the sober oak.
Song-sparrows were wound up for the summer,
and in the maple the complementary cardinal
cracked a whip, and the sleeper awoke,
stretching miles of green limbs from the south.
In his cap the lilacs whitened,
then one day they fell like snow.

Now, in the evening,
a new moon comes.
The hills grow softer. Tufts of long grass show
where each cow-flop lies.
The bull-frogs are sounding,
slack strings plucked by heavy thumbs.
Beneath the light, against your white front door,
the smallest moths, like Chinese fans,
flatten themselves, silver and silver-gilt
over pale yellow, orange, or gray.
Now, from the thick grass, the fireflies
begin to rise:
up, then down, then up again:
lit on the ascending flight,
drifting simultaneously to the same height,
–exactly like the bubbles in champagne.
–Later on they rise much higher.
And your shadowy pastures will be able to offer
these particular glowing tributes
every evening now throughout the summer.



Luna moth - Wikipedia
月蛾是一種蠶蛾,由於其獨特的翅膀圖案和整體形狀,有時被比作中國扇子。月蛾的大而綠色的翅膀上有眼狀斑點,略微彎曲的形狀讓人聯想到摺疊的中國扇子。月蛾還因其夜間活動習性和觸角展開的方式而聞名,這進一步增強了視覺聯繫。


A sideways view of Bishop
1934 年,畢曉普在瓦薩學院讀大四
1911年2月8日出生
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
1979年10月6日去世(享年68歲)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職業:詩人
教育背景:瓦薩學院(AB)
著名獎項
普利策詩歌獎(1956年)
國家圖書詩歌獎(1970年)
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界詩歌獎(1976年)
諾伊施塔特國際文學獎(1976年)
合伙人洛塔·德·馬塞多·蘇亞雷斯 (1952–1967)
艾麗絲·梅瑟菲塞爾(1971–1979)
簽名  

伊麗莎白·畢曉普(Elizabeth Bishop,1911 年 2 月 8 日 - 1979 年 10 月 6 日)是一位美國詩人和短篇小說作家。她於 1949 年至 1950 年擔任美國國會圖書館詩歌顧問,1956 年獲得普利策詩歌獎,1970 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1976 年獲得諾伊施塔特國際文學獎。德懷特·迦納 (Dwight Garner) 在 2018 年稱她可能是「20 世紀最有天賦的詩人」。她也是一位畫家,她的詩歌以注重細節而聞名;歐內斯特·希爾伯特寫道:「畢曉普的詩學以平靜的觀察、精湛的技藝、對世界細微事物的關懷、以及細密畫家的謹慎和專註而著稱。」

早期生活
畢曉普是家中獨子,出生於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父母是威廉·托馬斯和格特魯德·梅(布爾默)·畢曉普。畢曉普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商,在她八個月大的時候去世。之後,她的母親患上了精神疾病,並於 1916 年被送進精神病院。(畢曉普後來在她的短篇小說《在村裡》中描寫了她母親那段掙扎的時光。)[5] 她在幼年時期實際上成了孤兒,與外祖父母住在新斯科舍省大村的一個農場里,她在寫作中提到了那段時期。畢曉普的母親一直住在精神病院,直到 1934 年去世,兩人再也沒有團聚。

在畢曉普童年的後期,他的父親家族獲得了監護權。她離開了祖父母的照顧,搬進了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她父親的富裕家庭。然而,畢曉普在那裡過得並不快樂,與祖父母的分離讓她感到孤獨。

當她居住在伍斯特時,她患上了慢性哮喘,並終生遭受折磨。[5]她在伍斯特的時光在她的詩《在候診室》中有簡要的記錄。 1918 年,她的祖父母意識到畢曉普與他們一起生活並不快樂,便將她送去與她母親的大姐莫德·布爾默·謝潑德森 (Maude Bulmer Shepherdson) 和她的丈夫喬治一起生活。

主教夫婦付錢給莫德,讓她為他們的孫女提供住房和教育。謝潑德森一家住在馬薩諸塞州里維爾一個貧困社區的一套公寓里,這個社區的居民大多是愛爾蘭和義大利移民。後來,全家搬到了馬薩諸塞州克利夫頓代爾,生活條件更好了。正是畢曉普的姑姑向她介紹了維多利亞時代作家的作品,包括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勛爵、托馬斯·卡萊爾、羅伯特·勃朗寧和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

畢曉普小時候身體很差,因此直到一年級進入索格斯高中之前,她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她被馬薩諸塞州納蒂克市的核桃山學校錄取就讀二年級,但由於沒有接種疫苗,所以被禁止入學。相反,她在馬薩諸塞州貝弗利的海岸鄉村走讀學校度過了一年。[7]隨後,畢曉普就讀於核桃山學校,在那裡學習音樂。[5]在海岸鄉村走讀學校,她的第一首詩由她的朋友弗蘭尼·布拉夫在一本學生雜誌上發表。
Four women stand behind three seated women, all facing the camera.
1934 年,畢曉普 (Bishop) (下圖中) 與瓦薩學院年鑒《Vassarion》的其他成員合影,她當時是該年鑒的主編

1929 年秋天,畢曉普進入紐約州波基普西的瓦薩學院學習音樂,計劃成為一名作曲家。由於害怕表演,她放棄了音樂,轉而主修英語,學習 16 和 17 世紀文學課程。畢曉普在大四那年在加州出版物《雜誌》上發表了她的作品。

1933年,她與作家瑪麗·麥卡錫、瑪格麗特·米勒以及尤妮絲和埃莉諾·克拉克姐妹共同創辦了瓦薩學院的反叛文學雜誌《Con Spirito》。[9] 1934 年,畢曉普從瓦薩學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影響

畢曉普第一次上學的地方,位於新斯科舍省大村的小學
畢曉普深受詩人瑪麗安·摩爾的影響。[11] 1934 年,她經瓦薩學院的一點陣圖書管理員介紹認識了摩爾。摩爾對畢曉普的作品很感興趣,並一度勸阻畢曉普不要就讀康奈爾醫學院。畢曉普在瓦薩學院畢業后搬到紐約市,曾在康奈爾醫學院短暫就讀。論及摩爾對畢肖普寫作的影響,畢肖普的好友、瓦薩學院同院士、作家瑪麗·麥卡錫表示:「畢肖普和瑪麗安·摩爾之間確實有相似之處:都對某些經歷進行過細緻入微的審視。[然而]我認為瑪麗安·摩爾有點過於端莊,而伊麗莎白·畢肖普則一點也不端莊。」[12]摩爾首先幫助畢肖普在一本名為《試算表》的選集中發表了她的一些詩歌,這本選集由成名詩人介紹不知名的年輕詩人的作品。[12]

四年後,畢曉普才應老詩人的邀請,將「親愛的摩爾小姐」稱呼為「親愛的瑪麗安」。兩位女性之間的友誼一直持續到摩爾 1972 年去世,這段友誼通過大量的通信得以紀念[13]。畢曉普的《在魚屋》(1955 年)在多個層面上影射了摩爾 1924 年的詩歌《墳墓》。[14]

1947 年,她經蘭德爾·賈雷爾 (Randall Jarrell) 介紹認識了羅伯特·洛厄爾 (Robert Lowell),他們成為了好朋友,主要通過書信交流,直到 1977 年洛厄爾去世。洛厄爾去世后,她寫道:「我們的友誼,在多年的分別中常常僅靠書信維繫,始終如一,深情厚誼,我將永遠對此深懷感激。」[15] 他們也影響了彼此的詩歌創作。洛厄爾提到了他的詩《臭鼬時刻》的影響,他說這首詩「是以畢肖普小姐的《犰狳》為原型創作的。」[16]此外,他的詩《吶喊》「源自……畢肖普的短篇小說《在村子里》。[17]《北黑文》是她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首詩之一,於 1978 年為紀念洛厄爾而創作。

旅行
由於她已故父親的遺產,畢曉普從成年早期就有了獨立的收入,直到她生命的盡頭才用完。這筆收入使她能夠廣泛旅行,雖然花費不多,但不用擔心就業,並且生活在許多城市和國家,這些都在她的詩中有所描述。[5][18]她在《旅行的問題》和《超過 2000 幅插圖和完整的索引》等詩歌中經常描寫她對旅行的熱愛。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她與瓦薩學院的朋友、造紙業繼承人路易絲·克蘭 (Louise Crane) 在法國生活了幾年。

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伊麗莎白Bishop府
1938年,兩人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白街624號購買了一棟房子。居住在那裡期間,畢曉普結識了波琳·菲弗·海明威 (Pauline Pfeiffer Hemingway),後者於 1940 年與歐內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離婚。

她後來住在弗朗西斯街 611 號的一間公寓里。
1949 年至 1950 年,她擔任美國國會圖書館詩歌顧問,住在喬治城華盛頓特區西北 30 街 1312 號的 Bertha Looker 寄宿公寓。

1951 年,畢曉普從布林茅爾學院獲得了一筆金額可觀的(2,500 美元)旅行獎學金,於是他開始環遊南美洲。同年 11 月,畢曉普抵達巴西桑托斯,原計劃停留兩周,結果卻停留了 15 年。她與建築師洛塔(瑪麗亞·卡洛塔)德·馬塞多·蘇亞雷斯住在彼得羅波利斯,蘇亞雷斯出身於一個顯赫的政治家族。儘管畢曉普沒有透露她與蘇亞雷斯的戀情細節,但他們的關係大部分都記錄在畢曉普與塞繆爾·阿什利·布朗的大量通信中。在晚年,他們的關係惡化,變得不穩定和狂風暴雨,以抑鬱、發脾氣和酗酒為特徵。2013 年的電影《觸月》描述了這種關係。

A sepia photo of a middle-aged woman in a short-sleeve collared shirt sitting and gazing at an item she is holding.
1964年在巴西
在巴西期間,畢曉普對該國文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她受到若昂·卡布拉爾·德·梅洛·內托和卡洛斯·德拉蒙德·德·安德拉德等巴西詩人的影響,並將他們的作品翻譯成英文。關於安德拉德,她說:「我根本不認識他。他應該很害羞。我也應該很害羞。我們見過一次——在夜晚的人行道上。我們剛從同一家餐館出來,介紹認識時,他禮貌地吻了我的手。」1967年索雷斯自殺后,畢曉普在美國待了更多時間。[

出版歷史和獎項

作為一位重要的美國詩人,畢曉普的作品發表得非常少。她的第一本書《北方與南方》於 1946 年首次出版,並獲得了霍頓·米夫林詩歌獎。這本書包括一些重要的詩歌,如《人蛾》(描述了一種黑暗而孤獨的虛構生物,其靈感來源於畢曉普指出的報紙上對「猛獁象」的印刷錯誤)和《魚》(畢曉普在其中詳細描述了一條被捕獲的魚)。但直到九年後她才發表後續作品。該詩集名為《詩歌:南北——寒春》,於 1955 年首次出版,收錄了她的第一本書以及構成新「寒春」部分的 18 首新詩。 1956 年,畢曉普憑藉這本書獲得了普利策獎。

1965 年,她又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才出版下一本書《旅行問題》。這本書展示了在巴西的生活對畢曉普寫作的影響。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收錄了一些明確描述巴西生活的詩歌,包括《抵達桑托斯》、《曼努埃爾齊尼奧》和《河人》。但在該卷的第二部分中,畢曉普還收錄了以其他地點為背景的作品,例如「在村莊」和「新斯科舍省的第一次死亡」,這些作品都發生在她的祖國。 《旅行問題》是她的第一本書,收錄了她的短篇小說(前面提到的「在村裡」)。

畢曉普的下一部主要出版物是《完整詩集》(1969 年),其中收錄了八首新詩,並獲得了國家圖書獎。 《地理 III》(1977 年)是她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新詩集,其中收錄了《在候診室》和《一種藝術》等經常被選入選的詩歌。這本書使畢曉普成為第一位獲得諾伊施塔特國際文學獎的美國人和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26]

畢曉普的《1927-1979 年完整詩集》於 1983 年出版,當時她已經過世。其他的遺作包括《散文集》(1984 年出版;她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合集)和《埃德加·愛倫·坡與點唱機:未收集的詩歌、草稿和片段》(2006 年出版),後者的出版引起了一些爭議。 Meghan O'Rourke 在 Slate 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毫不奇怪……畢曉普最近出版的迄今未收集的詩歌、草稿和片段……遭遇了激烈的抵制,並且引發了一些關於將這部作品向公眾開放的價值的爭論。海倫·文德勒在《新共和》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憤怒文章中稱這些草稿「殘缺不全」,並譴責法勒、斯特勞斯和吉魯選擇出版這本書。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6 03: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