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禪門規儀三:師謂

作者:huazang12841  於 2011-7-20 0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禪門皈儀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關鍵詞:

禪門規儀三:師謂

201151

 

師:這一課,今天給你們講「師謂」,師的稱謂。在佛門裡面,你們聽到的最普遍的是「法師」,某某法師,這個稱謂是可以統稱的。凡是出家眾,包括比丘、比丘尼,都可以稱之為法師。所以,一般當對方身份不明確的情況下,你們見到出家眾,世俗的稱謂,一可以稱師父,二就是稱法師。當你一旦知道對方身份的時候,那就有幾種身份象徵的稱謂,一個是禪師,一個是和尚,一個是上人,一個是大師。除了法師和師父可以泛泛的稱謂之外,其他的就有嚴格的區別了。

首先是禪師,這個禪師,首先是禪宗的,他如果不是禪宗的,尤其是密宗,你就不能稱謂他們禪師,你稱謂他們會不高興的,其他的稱謂比如說律宗的,哦,對,剛才還少了一個律師,法律的律,不過這個律師也可以不寫,因為這個是對內的稱呼,對外一般很少這麼叫。所以,禪師呢,當你知道對方是禪宗弟子的時候,禪宗是不分出家,也不分在家,他就是禪宗的居士,也可稱為禪師。對禪宗來說,禪師是一種最高的稱謂;對宗門來說,對禪宗宗系來說,是最高的稱謂。為什麼呢?因為,在禪宗里可以被稱之為禪師的,他是已經達到了「理證內外,法融三際」,這個時候才可以稱為禪師。否則,都是稱為行者,稱為行者也是可以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都可以這麼稱謂的。

學子:理證內外?

師:理證內外,法融三際,這就是禪師的稱謂。當然了,到了現在就比較泛了,就連一個剛剛出家的出家眾,也稱謂「禪師」,自居為「禪師」。其實,禪師這個稱謂,在宋以前是專指那些已經是見悟開悟的,他本身已經是破重關,才可以稱之為禪師。

接下來,就是上人。因為很多人,包括現在佛教裡面,都認為稱謂上人是很高級很高級的,其實不然,稱為上人是平輩之間(笑)。平輩之間可以互稱的,比如說,有人稱我「行武上人」,我也可以稱他「行空上人」,平輩之間可以這樣稱謂的,但你不能對下一輩稱上人,只要是你的平輩,包括你的長輩,當你不知道他的確實宗系身份的情況下,你也可以這麼稱謂。但是,這個上人,當代已經把他放到一個很高的台階,上師、上人啊,幾乎已經是最高了,比大師還高一級。

那麼,大師的稱謂就不能亂稱了。大師,他是大士和菩薩,比方說觀音大士,凡是駐世菩薩果以上,你才以稱為大師,否則你就不能稱大師,大師就是大士和菩薩的稱謂。所以說,世人有很多的,什麼藝術大師啦,相聲大師啦,小品大師啦,當然了,佛門之外的咱們就不管了。但在佛門裡面的大師是獨享稱謂,能夠稱謂大師就意味著他在整個佛教界,在整個宗系,他是至高無上的果位,因為他是大士菩薩。

大的稱謂就這幾個,法師可以泛指出家人,禪師、上人、大師。下面還有一些小的。

和尚,一個寺院只有一個可以稱為和尚。和尚一般是寺院裡面自己的稱謂,外人一般是不能夠,或者不應該稱他為和尚的,因為如果你叫他和尚,你叫出家人和尚,其實你和他一樣的,是和眾的意思,意味著你的身份和他一樣,你可以稱之和尚;或者是你的身份和他有這個傳承關係,就像家裡的孩子稱父親、稱爸爸一樣,這樣的稱謂。所以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可以稱謂和尚,只有一位,也就是這個寺院里的住持,可以稱謂和尚,那麼就像家庭一樣,只有一位可以稱為爸爸,外人你不能夠去叫他爸爸的。和尚是佛門的宗內的稱謂,也就是寺院裡面的自己的稱謂。雖然現在有些人混淆不清,但對你們來說,一定要清楚的!

和尚的前面,如果你加上「大」和尚,那可以了,也就是俗家人,包括出家人,對你的長輩的稱謂,加上大和尚就可以了,就相當於叔叔啊,伯伯啊,爺爺啊,這些就可以稱謂。但是你稱和尚,就只能是兒子稱父親,有這個界限。

還有一個呢,在這個寺院裡面的住持,也就是出家的住持有兩種,一個比丘和一個比丘尼。比丘尼,第一個你不能夠直接的稱大和尚、稱和尚,或者稱法師也是不合規儀的。現在有很多,比如聖靈法師啦,什麼什麼啦,很多法師,包括比丘尼也都稱為法師。嚴格地說,凡是出家的比丘尼,要不你就稱比丘尼,要不你就稱師太。

剛才說到出家的和尚,比丘和比丘尼。那麼,在家的有男性、女性。凡是在家的,咱們接下來講,在家的要注意了,在家的居士,女性,已經結婚的,依然可以稱師太;沒有結婚的,千萬不能稱師太,哪怕她八十歲,你必須稱師父,她這個稱謂跟道家是一樣的。男性的居士的俗稱,統稱都可以稱居士;如果德高望重,可以稱為大德。

所以,前面這一段,概括了佛教界、社會,包括佛教內部對出家眾的稱謂,有某個身份的區別。寺院裡面,本身有叢林裡面的稱謂,這個寺,咱們中國是唯一的一個國家,把出家人住的地方稱為「寺」。在其他的國家,不叫寺,叫「舍」,就是再大的建築群,都叫舍,或者叢林,不叫寺,而唯獨中國叫寺。為什麼叫寺呢?它源於我們以前的驛站,驛站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驛站中有一個接待所,叫「鴻臚寺」,這個鴻臚寺呢,就相當於我們的釣魚台國賓館一樣,是接待外賓的。那麼之前呢,佛教還沒有在中土傳播和弘揚的時候,有很多遊方僧,很多印度僧人過來參學,中土的朝廷就接待他們,接到鴻臚寺裡面,鴻臚寺就相當於咱們的國賓館。

在此之前,東土還沒有總稱為寺,以前都是稱舍,稱叢林,稱寮,稱庵。後來就演繹到了,因為出家人來得時候,不能住在俗世的住所,他只要沒有離開東土,他都要長時間地住在鴻臚寺。久而久之,和尚在哪裡?在寺里。所以慢慢演繹到寺。所以「寺」這個稱謂是全世界唯一的,其他任何國家都不稱為寺。你們以後到國外去,我在什麼少林寺,有些人他們不懂。當然,少林寺全世界都知道,你如果說一些小寺院,你在說一些什麼寺,他們就不知道了。

那麼,在寺院裡面,其實只有四個堂,有四個堂就形成一個寺院。第一個是佛堂;第二個是經堂;第三個是寮堂;第四個是戒堂。現在寺院裡面有很多堂了,甚至是有什麼什麼,搞成了什麼亂七八糟一大堆了。但你要看,進入一個寺院裡面,不管搞得多麼的花俏,什麼接待啊,什麼知客啊,什麼什麼的很多很多,如果這個寺院裡面少了這四個堂,你可以斷定這個寺院不如法。儘管他這個寺院規模再宏偉,儘管裡面的堂口再多,機構再多,如果沒有這四個堂,那麼你可以判定這個寺院是不如法的。

第一個堂,佛堂,這個是每個寺院都有的;第二個堂,經堂,叫講經堂;第三個是寮堂;第四個是戒堂。這四個堂,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第一佛堂,就是供奉佛的,第二個經堂,是講經的、論經的、藏經的,現在有藏經閣,是經堂的一部分了。第三個是寮堂,寮堂就是常駐院,就是出家人住的地方,就是宿舍。第四個是戒堂,這個戒堂就是行者、沙彌,剃度、受戒,和戒律院執法的地方,這個地方叫戒堂。所以,一個寺院裡面必須要具備的這四個堂,否則,這個寺院是不如法的。

以後你可以擴展到很多,如果是沒有這四個堂,你可以判斷這個寺院不如法。寺院不如法,和尚也不如法,完全可以這麼定的。那麼寺院呢,寺院它不在於這個寺院的大小,其實,一個小院子,甚至是一間寮房,都可以有這四個堂,只不過是他的擺設。

那麼,這四個堂就直接的衍生出了寺院裡面的住持僧,他們的身份和稱謂。除了佛堂之外,經堂裡面,在寺院里,有一種稱謂叫講經師,這個講經師呢,他的另外一個功能,或者是職能,是維那,所有法事他領唱,經堂的首座。經堂的首座是講經師,維那師。

學子:「那」nuo(四聲)

師:是的。

戒堂,戒堂的首座是值僧,值日的值,這是戒堂的首座。寮堂的首座是知客僧。佛堂的首座是住持。你看,寺院裡面呢,這四個首座。然後,其他的僧眾呢,他都在這四個系統當中派生出來,所以,你們看,寺院裡面的職務有沒有方丈?

學子:沒有。

師:一個思考題,為什麼沒有方丈?為什麼說佛堂的首座是住持,而不是方丈?所以現在你們看到某某寺院裡面的方丈,很多寺院都有方丈,寺院裡面,佛堂的首座只能稱為住持。

方丈也是咱們宗門的特產,方丈是唐朝以後,也就是曇宗和尚,那個時候是值僧,那個時候還沒有羅漢堂的,就是說,自唐王以後,受封的方丈。這個方丈呢,其實在全中國,只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寺院才可以稱方丈,這個方丈,就是出朝方丈,入朝國師。所以在整個中土佛法當中,只有少林寺才可以稱為方丈,其他任何寺院都不能稱方丈,也沒有必要稱方丈,只有住持。

所以,少林寺有兩百多年沒方丈。你們去翻開少林寺的歷史,你們會發現少林寺整整兩百多年沒方丈。從辛亥革命以後,沒有皇帝了,因為方丈相當於是皇家授予的尊稱,或者說是授予的名譽稱號,所以從辛亥革命以後,一直是有兩百多年就沒有方丈。然後,當到了前任的國家主席李先念,那時候咱們可以用現代的話說是追認,追認素貞和尚為方丈。為什麼叫追認呢?因為素貞和尚已經圓寂了,本來當時是確認德禪住持為方丈,因為德禪師父,德禪方丈的師父是素貞,也就是我的師爺。在正常情況下,他要追封三代的嘛,但是佛門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他是追封一代,那就是追認素貞為少林寺的第二十八代方丈。你們德禪師爺是第二十九代方丈。你們看啊,素貞他從少林寺的排序來說,已經是第三十代,那他為什麼變成第二十八代方丈呢?因為他中間這段時間沒方丈。他之前是二十七代方丈,因為中間這一段沒有方丈,一直到了三十代了,就等於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隔了四代人了,這四代人沒方丈。他的方丈是按照每一代排序的,所以他雖然是三十代弟子,但是你不能把他稱為第三十代方丈,他就只能是二十八代方丈。

所以後人,社會就有很多不懂了,就奇怪呀,你看看因為追認素貞和尚的時候,外人幾乎是不知道的。德禪方丈是第三十一代弟子,但是他為什麼是二十九代方丈?所以人家就搞不清楚,我們也沒有去解釋。其實呢,就因為中間就差了幾代沒有方丈。因為在素貞和尚之前是二十七代,到了素貞和尚,就等於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代,就已經隔了四代沒有方丈。到了素貞和尚的時候,由於方丈這個法印的傳承,他必須是二十八代,他就不能是三十代方丈,就這麼接上來;到了德禪方丈,他是三十一代弟子,可是他是二十九代方丈。你現在看那個永信,他打的是三十代方丈,其實他是三十三代弟子,所以這個緣由是從這兒而來的。其實,方丈歷來都是永化堂的弟子,由於永信他不是永化堂的弟子,所以他這個方丈也是值得商榷的。

學子:哦,住持和方丈在少林寺是不一樣的是吧?

師:住持每個寺院都有的嘛,少林寺當然是有住持的。

學子:剛剛說戒堂除了沙彌、行者剃度授戒的地方,還有什麼?

師:還有執法。

學子:執法僧怎麼理解?

師:執法僧就是僧眾犯戒,是要揍屁股的。

學子:少林寺的住持和方丈不是一個人吧?

眾:不是,是兩個人。

師:可以是一個人,但是也可以兩個人。因為,方丈他不是住持,但住持和方丈可以是同一個人,因為方丈他是統帥叢林的,住持他只是管理少林寺的而已。

學子:那像這個少林寺的羅漢堂首座,戒律院的首座,是不是都歸戒堂這個系統的?

師:對。

學子:他是統一的由這個值僧領導?

師:對,由這個值僧領導的。

學子:方丈,按照師父講法,實際上是沒有的?要有的話,整個叢林就一個,不像現在這麼多方丈。

師:對,不像現在什麼寺院都有方丈,這是不可以的。

學子:而且,方丈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的,他並沒有一個什麼具體的實際的什麼。在朝為國師,出朝為方丈,這個意思哈。

師:對。

學子:國師都是出家人么?

師:不是。

學子:因為有的時候看電視劇裡面,那些壞人都是國師。

師:那是太師,不是國師。國師和太師是兩個概念。國師是國師,其實國師到清朝,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沒有的,以前都有國師的。還有國師都是,通常你說的,通常都是出家人的。

學子:那朝廷就是授予方丈的這個稱謂,就等於說是確認了中國佛教界的——

師:領袖。方丈他是至高無上的,他是叢林的領袖。

學子:那這個佛教界其實不管顯密,他應該都是統攝的是吧?

師:是統攝的,只有一個方丈么。

說到這裡呢,因為有些太詳細的資料或者是涉及到旁支的資料,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你們可以去網上下載少林曹洞,在裡面就是曹洞宗的一些概況,但是最終會由我來跟你們說曹洞宗的宗系法脈。網上宗脈體系表裡面已經有了,至於其他的什麼什麼,因為這個信息量比較龐大,所以咱們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至少你要明白,到時候你說,你是華藏弟子,華藏是怎麼來的,華藏,祂的源頭是永化堂,至少說華藏的創宗人是永化堂的弟子。

什麼是永化堂?永化堂是少林寺的正宗,是曹洞正宗,少林寺的曹洞正宗稱為永化堂。少林寺是永化堂是曹洞宗福裕和尚開創的子孫僧系,然後有了永化堂,在子孫僧系之前是沒有永化堂的。子孫僧系之前是曹洞宗,曹洞宗之前是洞山和曹溪。洞山和曹溪之上,那就只有禪宗。因為沒有分南北禪,所以洞山和曹溪之前就追溯到五祖,然後沿著這個脈,你倒推,就可以推了。

華藏以後是將近八千多年的時間和歷史,人家都會問,每一代、華藏的淵源?那麼,華藏源於少林寺永化堂,永化堂源於子孫僧系;子孫僧系呢,是源於曹洞;曹洞源於洞山和曹溪;曹溪和洞山呢,源於禪宗;到此就可以了,追到五祖、四祖、三祖,追到達摩;追到達摩,達摩是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傳承。這條脈就一直從下往上推上去了。這時候你們就知道,你們的出處是哪裡?你們得尋根,因為你們只是二代,接下來那幾百代啦,他們都要一代一代追宗的,但至少說,首先你們這一代,因為你們以後是負責傳承的,就應該由一代一代傳下去的。人家如果要問,華藏是源於什麼地方的?哦,源於永化堂,永華堂是哪裡?哦,少林寺,少林寺怎麼會有永化堂呢?祂是源於子孫僧系,是福裕和尚創立的。

學子:是不是每一個開創的都要經歷很多的這種,他必須是開創一個新的?

師:對,福裕也是不得了的一個人啊。幸福的福,富裕的裕。你看咱們曹洞,這個子孫僧系七十五序輩列,就是福慧智子覺,子孫僧系就是福、慧、智、子、覺,……。

學子:現在,如果從子孫僧系算的話,我們現在是多少代了?

師:子孫僧系,你們是三十三代啊。

學子:三十三呀,那這裡是從福慧智子覺,一直到最後哪那幾個字?

師:對啊。華藏多少?

學子:那個次序表,我——

師:從覺字輩到宗字輩,不記得啦。你看看二代呀,真是的,到時候讓你們念一下華藏輩序,你們都念不出來。

學子:就知道個覺悟圓通,還有個毗盧性海,還不知道插在哪裡呢?

師:覺悟圓通,理法同融,哎呀,不用記,別記,這個世系表你們去查啊。

學子:這一下就知道八代了,好遙遠啊。

師:現在曹洞永化堂的,我們一出去,我是永化堂的弟子,他第一句:福慧智子覺。這個必須得會回答,一個引入歸元路啊。那比如說,我是華藏弟子,哦,覺悟圓通。你如果是下面那句回答不出來,你是真的,別人也說你是冒充的。如果說是去台灣,然後去尼泊爾,你說:我是華藏弟子,真正正宗的,我是二代。我給你來第一句,最後一句你還接不上了?

所以,你們學到這裡呢,你們開始自己就要做這個作業,就是要知道這個傳承。因為我就講到這裡,以後你們自己可以去查到這個傳承了。一個是華藏傳承;然後,少林寺永化堂的傳承;然後,子孫僧系的傳承。子孫僧系,再上邊就是曹洞,洞山、曹溪;那再上去,就是禪宗。這個是填補了歷史空白的。

學子:我曾經在少林寺那個網站看見過傳承,好像是不對的,有些東西是對不上的。

師:你如果看到的是永信搞得,那肯定是不對的。因為永信是東禪堂的,永化堂的很多他不知道的。東禪堂,現在在少林寺的記載裡面有殘缺。因為少林寺是子孫叢林,永化堂應該是從有少林寺開始就有了,只不過當時他不叫,因為他必須要接受一些掛單的嘛,所以掛單的就住在西寮,在寮堂裡面有東寮、西寮,住在西寮。西寮就是客房的意思,住在西寮的。少林寺改建擴建,就把這個西寮,因為西賓嘛,客人嘛,把這個定位東禪堂,這是它的出處。慢慢地,東禪堂也變為了少林寺的一部分。來掛單的,比如說你是其他寺院的,你在裡面掛單,你掛單以後你沒走,你在裡面收的徒弟,可以用少林寺的輩序啦,但是自己不是,所以就是,為什麼有了東禪堂,它又不是正宗?但他又是少林寺的,用少林寺的輩序。實際上,他們的傳承就是,因為他的師爺的師爺的師爺,他不是少林寺的,他來少林寺掛單,在少林寺掛單期間收了徒弟,他的徒弟就可以用少林寺的輩序,但是他算少林正宗弟子。就像過繼的,沒有血統關係。

所以學到今天,你們到了明天,你們就再把今天這個串起來以後,佛教的基礎知識你們已經懂了,接下來我就來跟你們講師儀,剛才是師謂。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xu3331 2011-7-24 07:04
寺,應該是沿用古代官衙名稱。所謂九卿六部,部的辦公地點稱「寺」。大理寺相當於現今最高法院。鴻臚寺則為外交部。佛教興盛,專設「白馬寺」接待來自印度的僧人。今河南洛陽有遺址,而佛教在華的道場正式名稱為「寺」。

如今很多人呼之為「廟」,大錯特錯。龍王廟、關帝廟、媽祖廟。。。。均不可和佛寺混為一談。

正如,燒香拜佛,求籤許願,將佛教,佛陀的教育,弄成宗教,甚至邪教外道。大錯特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2 21: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