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淺談衣缽之緣起

作者:huazang12841  於 2011-5-27 07: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法脈傳承|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淺談衣缽之緣起 

    達摩祖師帶世尊衣缽東渡神州,來到中國。將心印傳予二祖慧可。

    心印傳至六祖彗能之後,禪宗便形成了南北兩派的局面。一面是以北方五祖神秀為代表,在修持風格以「漸修」為主體,其代表偈是:「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而另一面是以南方慧能為代表,其修持風格是「頓悟」,代表偈是:「身非菩提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此形成南北兩種不同的修持風格。

    在六祖之後,由於當時南北朝的統治者都有想利用宗教為自己服務,都想爭奪衣缽,所以衣缽從此不在社會上公開露面,而改為密傳。那麽象徵正法傳承的標誌,則是以禪宗七世——清原行思禪師所做「宜山畫」做為依據。從此「宜山畫」所在之處,就標誌著正法傳承的所在。

    子孫僧系:
    禪宗傳至二十世雪庭富裕禪師,由他所創子孫僧系並建立了叢林制,他成為子孫僧系的第一代。到了三十一代,傳人則是少林寺前任方丈德禪大和尚。在德禪方丈於九三年圓寂之前,他將正法的象徵——-少林寺的鎮山之寶「宜山畫」(亦即正法衣缽的傳世之作)交給了第三十二代傳人釋行武(吳澤恆先生)。

    同時,在六祖以後,由達摩祖師帶入密傳,鮮為人知的正法傳承的衣缽,也於1986年由一直在山裡隱居的密藏玄門傳人德真大和尚,傳予這位佛教直系八十八世,禪宗六十一世,曹洞宗五十一世,子孫僧系三十二代傳人,即釋行武(吳澤恆先生)。

 



[轉載]密密西來意,法性顯娑婆,三身證血骨,空明示衣缽

感念四方善緣

 

——師於示宜山畫后之慰眾開示

2010.9.26 

 
    近來有四方大德與吾參禪契機者眾,吾從中受益良多,謹以致謝!四眾參學求道之堅固道心吾欣慰非常,然我佛濟世之方便廣開八萬四千法,法法通宗,心心顯教,是法平等,無分上下。華藏雖為心宗,實與諸法無異,是故諸善知識無需再皈華藏宗門之必要,依佛而皈,依戒為師,無論顯密權實,皆可自覺登域也。

     皈依上師乃接引度,而皈依自性方為解脫度。心外無佛,若能即心即佛,廣行六度,則無需執於外相,也為慧種佛燈!

    境外諸方大德誠邀吾外赴洋講學,蓋因吾向我國相關部門申請旅行護照至今尚未獲批准,是故未能成行,祈請鑒諒!

    境內各界善友誠邀吾赴各地參禪講學,吾將斟機適時與諸位同沫佛宗三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Djogchen 2011-5-28 03:13
清原行思禪師的「看山仍是山」仍然脫不了個「看」
回復 huazang12841 2011-5-29 01:02
Djogchen: 清原行思禪師的「看山仍是山」仍然脫不了個「看」
看山就是山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0: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