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覺學宗門品之二——禪宗

作者:huazang12841  於 2011-7-23 06: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覺學-宗門品|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

覺學宗門品之二——禪宗

201174

 

:理論如果不能結合實際,就是空洞的。大家都知道,華藏是源於曹洞。今天跟你們講一講曹洞宗的淵源,好不好?

    好的。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因為咱們都是屬於佛門弟子,華藏的淵源來自曹洞宗。那麼,給大家講一講曹洞宗它的淵源。在群裡面,大家都是佛門弟子,當然有些弟子,也有些學子。佛教入世到現在接近三千年,傳到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是末法時代。這個末法時代,它的體現的是無佛住世、無正法傳承,然後是邪魔外道,主要是在這裡面體現出末法。那麼,最根本的一點,主要是體現了一個方面,就是無佛住世、無正法傳承。

咱們現在先說正法傳承這一塊。因為正法,大家都知道,正法是以心傳心的。那麼自古以來,尤其是有了佛教傳承以來,諸佛在見性心法這方面,現在大家體會一下「見性心法」,諸佛所傳的正法是叫「見性心法」。什麼是見性心法呢?也就是「自性本心」。諸佛到了諸祖,諸佛在傳見性心法,以至於到了諸祖,也就是祖師,在秘傳,也就是秘付「自性本心」。

我在前兩天也講到了如來禪、祖師禪和秘密禪。其實秘密禪也就是體現了見性心法,或者說是自性本心。它怎麼樣傳承下來呢?因為心法的傳承,唯恐眾人不信,比如現在,全世界學佛的很多很多,在教與教之間、門與門之間、宗與宗之間,都熏染了很多世俗的東西,在盡量地拔高自己、在詆毀他宗,現在很多,包括寺院與寺院之間,這個寺院說他是正傳,那個寺院說他是偏支,乃至寺院本身,僧人與僧人之間,都出現了這種攀比高下。那麼,在眾說紛紛的情況下,世人,就包括了佛門四眾弟子,他怎麼樣能夠去認知,或者怎麼樣能夠明確地去辨認,究竟正法在哪裡?究竟是哪一個佛弟子說的是見性心法,究竟哪一種傳的是自性本心?所以,在眾人還沒有開,還沒有具備明心見性,不能夠去鑒別的情況下,就有衣缽的傳承。這個衣缽,就是說,可以來證明持衣缽者即是正法傳承,可以由此代代相傳,有這個衣缽傳承,大家也就知道了。

衣缽。衣呢,其實很多人認為,衣缽是達摩祖師傳給了二祖,二祖傳給了三祖,一直傳到了六祖,傳到了六祖以後,失傳。其實,這個衣和缽,不是這個說法的,也就是說,衣,後人一直認為是達摩祖師所披的袈裟,其實不是。在這裡,我可以給大家做一個更正。這個衣,是釋迦牟尼涅槃前,最後穿的百衲衣;缽,也是釋迦牟尼涅槃前托缽化緣的這個缽。達摩作為佛法傳承的第二十八祖,他的衣缽當然是釋迦牟尼佛當時的衣缽,只不過在到了東土以後,現在在中國或者在東南亞,很多的說法就認為衣缽就是達摩祖師的袈裟、達摩祖師的缽。這一點要更正,是釋迦牟尼臨終前所穿的百衲衣,和他的最後托的缽。他的傳承是來自於佛陀在靈山會上,傳法給了摩訶迦葉。之後,歷經了各個時代的傳承。這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到了二十八祖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東渡,到了東土,才有作為我們東土的初祖。其後,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依法相傳下來。其中,在弘忍時代出現了在佛門當中的一次,可以說是重大的革命,眾所周知的,在弘忍五祖門下出現了神秀和慧能。所以這個時候,由於神秀和慧能兩種見地不同,其實應該是神秀和慧能各偏執於某一種修行見地,然後各執己見,以此都認為是究竟法。這個時候,有了南能北秀,也就是說南禪和北禪,那麼禪宗的一花開五葉,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本來,禪宗只是一個禪宗,也就是只是一個心宗,一直傳承到了五祖;這個心宗一直是衣缽法脈相傳,一直是教與宗不分的,是合一的。一直以來,從釋迦牟尼到了東土的五祖弘忍,經歷了三十幾代。這三十幾代的傳承當中,宗與教是合一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傳的真正的是見性心法。

那麼,到了六祖以後,也就是到了神秀與慧能,出現了南能北秀,也就是南禪和北禪。而後,南宗禪又演化成為五家七宗,哪五家、哪七宗呢?我今天講不完,可以在後面不斷地給大家講。反正今天開始講了,那就會陸陸續續地可以跟大家系統地講一講。就是到了南北禪以後,這個時候把教和宗被他們分家了,所謂分家了,就是又演化成為了五家七宗,每一家、每一宗都認為自己是正法傳承,都在相互地打架,有意或者無意,或者是主觀和客觀上造成了樹立自己和詆毀對方。由此使修持佛法的僧眾,乃至於四眾都迷惑,以訛傳訛,到後來就出現了很多杜撰的經典,杜撰的很多所謂的公案。所以,究竟是要走漸修,還是走頓悟;究竟是要持戒,還是要自在,就眾說紛紜。所以一直到現在,佛門弟子修持都找不到衣缽,都是在迷茫當中轉來轉去,其實始終連佛門這個門檻都沒有邁進去的。

這就是從南北宗開始,一直到現在,這五家七宗直至到了明清,其實,這五家七宗從南北宗一直傳到了明清,其中有三家已經是沒有傳承了,或者已經是不存在了。雖然現在有他們的寺院,但是其實它已經是,他們所謂宗系的傳承,或者宗系的象徵、宗系的經典,這些都已經不存在了。到了明清以後呢,就只剩下了臨濟和曹洞這兩個宗在弘法,一直到現在,也就只剩臨濟和曹洞。所以,現在所說的禪宗,其實就只是臨濟宗和曹洞宗這兩宗了。其他的宗旨已經不傳了,也就是,因為每個宗有每個宗的經典,每個宗有每個宗修持的主張,由於其他這三宗已經是喪失了,或者說在修持過程當中,經過這麼多年,可能在修持當中出現了修持路上不太正確的地方,所以逐漸被淘汰,被自然淘汰,雖然寺院存在,但是已經不傳法了。所以現在所說的禪宗,其實就只剩下臨濟和曹洞這兩個宗。那咱們就是曹洞宗。這是一個初始的概括啊,這是從什麼是衣缽?衣缽是怎麼來的?怎麼會有禪宗?怎麼會分南北?

剛才講到了曹洞宗,從釋迦牟尼講到曹洞。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回顧一下禪宗的傳承,剛才粗略地講,現在再稍微詳細地跟大家講一講。禪宗的傳承,從二十八祖,也就是從東土初祖達摩到了五祖弘忍,我剛才所說的,這個就是禪宗的傳承,這是真正的見性心法的傳承。所以,這一段大家要記住!真正的見性心法的傳承,在東土的傳承,是由初祖達摩到五祖弘忍這個階段,也即是說,從釋迦牟尼到弘忍這個階段是真正的見性心法,也就是心宗的傳承。

現在我們可以分階段地講一講,東土初祖達摩,達摩他是傳到了二祖,大家知不知道二祖是誰?

弟子:慧可。

:是的,二祖是慧可。達摩是在公元535年到了中土,所以他是為中土禪宗的初祖。這裡面有一個典故,大家肯定都知道。達摩到了中國以後,被梁武帝迎請到了金陵,很多人認為在廣州,其實不是,是南京,金陵,因為南北朝嘛,南朝定都是在金陵,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到了金陵以後,他和梁武帝機緣不契。機緣不契,就是說,梁武帝把他迎請到了金殿以後,他就問達摩說:「我現在廣修寺院,廣渡僧眾,有何功德?」達摩說:「並無功德。」所以這個時候一語不合,梁武帝就靜靜地回到了內宮,把達摩祖師就晾在了金殿。所以達摩祖師就北渡了,一葦渡江,踩著一隻蘆葦北渡,到了現在的嵩山少林寺。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說明。嵩山少林寺並不是達摩祖師所建的,而是早於達摩祖師。因為中國最早的寺院是白馬寺,所以那個時候,南傳佛教已經是鋪開來了,達摩到了少林寺的時候,少林寺已經存在,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少林寺,這個接下來我再跟你們講。

他到了少林寺以後,因為那個時候咱們修的是南傳,修還是小乘佛法,其中糅合了很多民俗的、民間的風俗、信仰在裡面,所以正法也是受到了抵制。所以,達摩曾經在面壁之前,試圖在嵩山少林寺和白馬寺傳法,終因他所傳的法印,或者說他對佛法的理論,或者說他對佛法的見地和見解,不被當時東土佛法認同,認為他是異端邪說,所以也曾經是一度的挨打。在這個時候沒辦法,他就在少室山後面面壁,一坐九年。這九年,也就是入定九年。在他臨出關之前,有一個博學的上士,那個時候神光其實還沒有出家,你們看到達摩祖師的一個電影,裡面述說的神光是一個和尚,其實那個時候神光還沒出家,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居士,或者說是一個行者。神光聽說有一個宣揚「異端邪說」的從天竺來的和尚,由於神光他已經博學了佛法經典,他在當中找不到出路,所以他就想著去求見這個所謂傳播「異端邪說」的、天竺來的這個僧人,就到了達摩洞去求法。

剛好去的時候天是下大雪,這個時候達摩知道神光已經來了,神光在洞外,天下大雪,站到雪已經是淹沒過了他的膝蓋,所以有一個典故,叫做「立雪過膝」和「斷臂求法」。斷臂求法,是什麼樣斷臂求法呢?這個其實有一些和後來傳說的不一樣,咱們先隱而不講,咱們以後私下再說,究竟有沒有斷臂,怎麼斷的?

這裡有一段是大家不可忽略的,他們當初的對話,神光在達摩洞外,達摩已經知道,所以等到他凍得快不行了,達摩就出定,問他來幹什麼?神光就說:「我心未寧,祈師與安。」就是說,我的心不得安寧,祈求師父給我安心。他這句話原話就是「我心未寧,祈師與安。」達摩的回答:「將心來,與汝安。」就是將你的心拿來,我給你安上。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這個時候,慧可反過來說,我找不到我的心是在哪裡呀?達摩再回答說:「與汝安心竟。」就是說,我已經把你的心給安好了。這個時候,慧可聽完以後有所醒悟,於是就奉達摩祖師為師。

他在達摩身邊修學六年,從學六年。其後,達摩就將這個衣缽,因為那個時候達摩有五個弟子,在傳衣缽之前問每個弟子一句話,這個過程就不必細說了,反正就是,其他的四個弟子各自說出他自己對佛法的見地,而只有慧可只是默默地以他的單臂向達摩祖師頂禮。最後,達摩祖師說,你已經得到了法的骨髓。把衣缽和《楞伽經》,大家要記住,後人傳說是《楞嚴經》,不是的,是《楞伽經》四卷傳給了慧可。這個時候,慧可即為東土禪宗的二祖。

達摩傳給了慧可衣缽的時候,說了一句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個偈語,意思就是說,我到了東土,傳播頓教這樣的教門,救度迷昧的有情眾生;其後正法將會分成五家,所以這五家,各自有各自的菩提道路。由此開始,禪宗才真正地傳到了中土。因為達摩他是天竺人,還不是中土的,慧可才是中土的。所以後來,有很多人,在咱們永化堂裡面,是尊慧可為禪宗的初祖,因為達摩那時候不叫禪宗。當然,後來認定慧可是二祖,都沒錯,都有他的根據。不過在咱們永化堂裡面,尊禪宗初祖是慧可,尊達摩是法性心宗的第二十八祖,或者說是東土的祖師。在那個時候,到了盛唐時期,禪宗為什麼「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摩祖師已經預言到,在唐朝,在盛唐時期,中國的禪宗是波瀾壯闊的,禪宗的法脈和傳法是達到了最頂峰的時候。這就是達摩傳給了慧可的過程。

接下來呢,慧可,他是生於公元的487年,他在達摩座下得法,得了衣缽以後,達摩就西歸了。他就獨自一人枯守著原來達摩面壁的那個洞,也是一直在修,在磨帽,什麼叫「磨帽」呢?就是拿著石頭在磨那個石帽。其實他在等一個人,他和達摩一樣,只不過達摩在面壁,他不面壁,他就終日拿著石頭在磨一個石帽。

有一天,有一個居士,四十歲左右,來見慧可。這個居士他其實身體有病,算是風寒,風寒在那個時代是很難治的,也就像現在的絕症一樣。他就找到了慧可,就是說,弟子身染風寒,請和尚幫我治療,或者說,我有罪,要來懺悔。慧可就說:「將罪來,與汝懺。」就是說,將你的罪拿來,我來幫你懺悔。這個居士想一想,過了一會兒說:「覓罪不可得。」慧可說:「與汝懺罪竟。」我已經給你懺罪了,就是懺悔了你的罪過了,所以:「應依佛法僧住。」就是說,你應該出家,依佛法僧住。居士又問:「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知何為佛法?」我看到了你是和尚,我已經知道你是僧人了,那什麼是佛法呢?慧可說:「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這個居士聽完以後,也是深有所悟,所以他說,今日我才知道,我的自性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慧可回答他「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所以這個居士就有所感悟了,他說,對,到今天我才知道這個自性,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

「如其心然,佛法無二。」就是以前我經常跟你們講的那句很通俗很通俗的,就是「有加無住」,無二。

慧可聽到他這麼說,就知道他已經是深悟了,所以同意他出家,取名僧璨。僧璨在慧可的身邊,也是求法二十年,也有人說他是求法二年,有些經典、有些佛法故事裡面說是僧璨跟慧可求法兩年,其實是二十年啊。所以這個時候,慧可傳衣缽給了僧璨。僧璨為禪宗的,現在按我們的說法,僧璨為禪宗的三祖。

慧可傳衣缽給僧璨的時候,也說了一句偈語。這個偈語是:「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本來就是沒有種的,所以這個花也不曾有生。他這個偈語的意思就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了清靜本義,因為「有地」,因為這個三界因緣假合,四大假合的三界,就有地,所以促使這個因地的菩提種開花結果。其實在清靜本性上,一法不立,一塵不染。也就是說,無心,也沒有花。心與花,他是不二的,他是不分的。他不分地與花,他不分因果,不分有地和因地,不分因地和果地,也不分有地和有花,地和花,他是同時的。是這個意思。那麼一切眾生,由於這個無明所染、所覆,愛結所系,所以又叫無明眾生,比較就是厭懼煩惱啊,或者是求佛菩提,終日顛倒夢想,如果能夠契悟一切的法是無生的,那麼清靜的d 本心本性,就已經是人人具足。這就相當於世尊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說的:「啊,眾生本具佛性。」就這麼一個意思。

到了僧璨,僧璨是傳給了道信。僧璨的出生時間一直是一個爭議,咱們也先不說。記住啊,慧可是以居士的身份得到了衣缽,而且是在得到了衣缽的時候才剃度。請大家記住,僧璨也是以居士的身份求法,也是到得了衣缽的時侯才剃度。

僧璨是得了衣缽以後,一直在隱居在皖公山,就是現在的安徽境內。一直到了開元十二年,隋朝開元十二年,有一個小沙彌。這個小沙彌那個時候是十四歲,來向他求解脫法。(「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所以僧璨就問小沙彌說,你要求解脫,誰把你綁住了?誰縛你?就是說誰把你束縛住了,綁住了?這個沙彌回答說:「無人縛。」就是說沒有人綁,沒有人綁住我。這個時候僧璨說,「既無人縛,更何求解脫?」沒有人綁住你的話,你為什麼要求解脫呢?這個小沙彌,一言下醒悟,其後就隨侍三祖,也就是隨侍僧璨九年,得到了正法傳承,這個時候是為禪宗四祖。

僧璨在傳法給道信的時候,依然說了一首偈語,其實每一個傳承,每一代祖師傳給下一代祖師,最後他都會有個偈語的,是長是短不一。那麼僧璨他的偈語是,「華種雖因地」,花寫的是華,華就代表花:「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他的偈語意思就是說,凡夫眾生的菩提種子雖然在因地之中,但是這個佛性種子是可以不因因地就能夠開花結果的;假如凡夫眾生能夠凈化凡情,不嗔愛、妄圖和執著,那麼森羅萬象無一不是不生不滅的清靜本性。他就是這個意思。

接下來,到了四祖道信傳法給五祖弘忍了。道信呢,其實我認為,後來對他的說法是很多的啊。咱們以後在宗門裡面,咱們有《天機大理書》可以確定的,但是現在沒有必要去說一些跟世俗的傳說不太一樣的話。當然這也無所謂,這隻不過是他的出生年月日時呀,圓寂的時間呀,乃至於他得了法以後怎麼修持的,這麼一個過程。

道信,他住在什麼地方呢?他得了法以後住在了破頭山,就是現在的雙峰山,在裡面一住三十餘年,這個時候他是獨處的,是自己一個人的,是在破重關。慧可、僧璨都是在得了正法傳承的之前,已經是破了重關了。道信是還沒有破重關,所以在雙峰山一直三十幾年才破了重關。他破了重關以後,突然有一天,山裡來了一個種松樹的老人,要跟隨他出家。道信就問他說,你年事已高,歲數大了,如果要出家,你可以等來世再出家,因為現在你年紀大了。這麼一說以後,這個種松樹的老人回頭就下山了。

過了多年以後,道信他已經破完重關以後,他去黃梅。在去黃梅的路上,他遇到一個小孩,他向這個小孩問路。這個時候,這個小孩反而說了一句話,說:「性既有,不是常性。」就是不是平常的性。這個時候道信覺得很奇怪,這個小孩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呢?「性既有,不是常性。」這確實是有很高的見地啊,所以道信就問這個小孩,那它究竟是什麼呢?孩子說是佛性。道信又問這個小孩說,「你有沒有性?」小孩就回答說:「性空故。」接下來,這個小孩就做了一個斧頭砍樹的動作,於是道信當下就知道,這個小孩就是原來那個種松樹的老人轉世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就是這個老人去求法的時候,道信說讓他下一輩子再來,所以這個老人就回去,回去以後就絕食了。他臨死之前,有一個去洗衣服的女人,天下大雨,這個女人在洗衣服的時候,天下雨了,去借宿老人的家裡。這個女人她借宿的時候,問這個老人說,你還有父母嗎?這個老人就覺得很奇怪,我已經這麼老了,怎麼會問我有父母嗎?或者說,問你有沒有父母?這個時候,這個女人再補一句,她跟這個老人說,「我當你的母親。」她叫這個老人,就說你叫我一聲母親就行了。這個老人就叫了她一聲母親。叫母親的時候,這個老人去世了,而這個洗衣女懷孕了。可是她未婚,就懷孕了。當時,這是敗壞門風的,所以這個女的就被她的父母逐出家門。從此,這個女人就幫人家洗衣服,去要飯乞討度日,最後,終於生下了這個小孩,也就是這個老人。有這麼一段典故在裡面。

那麼回過頭來,剛才說到,因為他們在一問一答的過程當中,這個小孩做了一個拿斧砍樹的動作,所以道信就知道,哦,一追查,就知道這個小孩原來就是那個老人,這個時候就許其出家。弘忍他是禪宗當中最小的出家人,十四歲出家。弘忍得法的時間,得衣缽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道信就傳法、傳衣缽給了弘忍了。所以,弘忍是為禪宗五祖。

道信在傳法給弘忍的時候,一樣又說了一首偈語。這首偈語叫:「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他這首偈語的意思就是說,在凡夫的心中的這個菩提種子啊,本來就具有開花結果的性,所以,因地就能生出菩提涅槃的道果。但是,他依然是以幻生幻,也就是幻生幻滅的因果關係;當這個幻生幻滅的因果和清靜的本心相印的時候,表面上看它是生滅現象,但是它真正呈現出來的就是不生不滅。這依然回到了我們所說的「有加無住」。看起來修的是假,以虛幻而生,以虛幻而滅,看起來是一個因緣,是緣起性空,只要一旦這個假和清靜本性相印的時候,所以你從表面上,看起來是生生滅滅、生生死死,其實已經呈現出了,已經實現出不生不死了,已經不生不滅。它是,所謂這些相,只不過是一個假的相,裡面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實相本原。因為有情眾生啊,無始劫以來都是迷執於塵境,迷執於所面對的這個環境,塵境,所以,既然是迷執於塵境,住境是非,老是在是非、對錯、好壞、你我、分別,所以輪迴生死,就不得出離。因為他有迷執,有是非,他就沒辦法超越不二、沒辦法超越對立,因此,他就生死輪迴了,就生老病死,就出離不了。然後,如果是清靜圓明的自家珍寶,你能夠呈現出來,也就是,一念之間,你就能夠迴光返照,能夠將你心中的真性給認證出來,當下即得頓悟無生。這也就是我們心宗的秘中之秘。

這裡面,在這個《傳燈錄》當中,也就是說,道信傳法給牛頭法融。在《傳燈錄》裡面說的是,四祖到了牛頭山,看到了法融周圍有許多虎狼。因為法融在打坐,在禪定,可是在他禪定當中,他身邊有很多虎狼,老虎啊,狼啊,什麼都有。所以他就假裝恐懼,假裝很害怕。法融看到道信,哎,怎麼會害怕呢?所以就有點嘲笑道信說,你還有這個執著,你還怕這個?說了以後,法融就不太理睬道信,就進屋子裡面去了。這個時候四祖就在法融打坐石頭座上寫了一個「佛」字。法融出來以後,他依然要去禪定,要打坐,可是突然,他剛要坐下去,他看到了石頭座上有一個佛字,嚇得趕緊跳起來。所以四祖反過來說,原來你也怕這個?這個時候法融就覺得,雖然道信看到他周圍很多虎狼,人家是假裝害怕;而他自己呢,四祖在他石頭座上寫了一個佛字,他上去打坐,他看到一個佛字,他嚇得趕緊跳開,他是真的害怕。所以,四祖反過來說,原來你也怕這個?法融聽完以後,就請求四祖傳法。別傳當中,牛頭有一支叫牛頭宗,在五宗當中,有一個分宗叫牛頭宗。當然,這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包括現在禪宗叢林裡面,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經典的,也不知道有牛頭宗。其實五宗之外有一個牛頭宗。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這一段。法融向四祖求法,四祖也傳法了給他,因此有了一個牛頭宗。這就是所謂的旁支,在五宗當中的旁支,也就是說五宗七家當中的其中一家。

現在就是咱們說的弘忍傳法給慧能。弘忍是十四歲出家,當時他是七歲就追隨了道信,就是那個老人去世以後出生嘛,十四歲剃度。雖然是很早得到了衣缽,但是得到衣缽以後,也是三十多年不離開道信。所以弘忍在道信圓寂以後,定居在黃梅的雙峰山,黃梅雙峰山你們都知道啊,雙峰山裡面也就是弘忍,也就是五祖的錫地。雙峰山東面有一個叫「馮茂山」,這個馮茂山就是弘忍的駐錫地,稱為東山法門。所以那個時候,是很多很多求學者,去聚在黃梅座下。

慧能的故事,大家當然就已經很熟悉了。當然,你們在熟悉的過程當中,現在的史書的傳載、史書的記載,很多內容也是有待商榷的。但總的來說,慧能和神秀他們分別在求衣缽的時候,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神秀寫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讓人家幫他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此,五祖傳法、傳衣缽給了慧能。

這裡面有一個需要特別要更正的,是記載當中,慧能有一天砍柴,下雨,在屋檐下避雨,聽到人家念《金剛經》,念到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恍然大悟,然後就去出家。其實這段歷史是這樣的:是弘忍傳法給六祖以後,給他說《金剛經》。慧能之前是不懂《金剛經》的,是傳法以後,弘忍為其說《金剛經》,說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聽完以後,說了一句,「哦,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因為這句話,獲得了五祖秘付衣缽,這個時候稱為禪宗六祖。由此,神秀和慧能各執一端,南北分宗、分爭,教、宗分離。末法時代的開始,可以這麼說。

弘忍在傳衣缽給慧能的時候,一樣是說了一首偈語。偈語怎麼說?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的:「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也無生。」這個意思就是說,凡情的眾生,在這個世間努力菩提道,在菩提道上所種下菩提子,好好地栽培,那麼這個土地就自然能夠結出菩提果來。

那麼,清靜的本性並沒有凡情、佛種,這是我說的啊,不是他說的。

他的說法是,凡情的眾生來這個世間努力,來這個世間,只要是能夠在菩提種下,在菩提道裡面種下了菩提種,最終會因地上,自然會結出了菩提果。那其實清靜也沒有實性,因為你只要一分別,你只要分別凡性與佛性,那麼你就離佛九萬八千里了。因為有違這個世間的一切,也就是說,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緣起於方便。這個方便,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因為任何事件有緣起,這個緣起,我們給這個緣設定了某個相。比如說,給這個物體設定了一個名稱;比如說,我們交流,我們現在說話,有的人說普通話,有的說漢語,你也可以說英語。這些都是因緣起,所以,所有的假相,因為這個緣起所賦予這個假相,這個假相其實並不代表它這個緣起的真相。比如說,我們在語言表達,我們所說的話,並不是說代表著所有的情感交流都必須要這樣,用這種方式,只不過是一種巧合方便。比如說,茶杯,這個「茶杯」本身並不存在,也就是這個「語言本身」並不存在,你叫它茶杯、水杯,叫什麼都可以,它只是當時的一個假相、一個概念。所以,所有的假相它都不存在實性,因為它體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在修行啊、成佛啊,千萬千萬要記住,不能夠去執著於兩端。

因為五祖傳法給慧能的時候,有了一個神秀。雖然說後人認同了慧能,稱為六祖。這個神秀我們也不能忽視他,也不能把他忽略掉。神秀,他是出生於公元的605年,他十三歲出家,應該是十二歲半出家,他非常非常的聰明,非常非常的聰慧的。他在少年時代,可以說是就博學多聞。你看,他在十二歲出家之前,他已經精通了老莊玄說,老子、莊子、玄學,包括易學,不能說是精通,他至少是已經多聞博學了。他雖然十三歲出家,但是出家以後他一直在行腳,也就是作為一個行者到處去求學,所以說他是精通入世和出世學的一個學者。他精通了入世學的玄學、周易、奇門、易數、六壬的入世,他精通了出世的老莊和禪宗,一直到了他四十六歲,他才回到了黃梅,才回到了弘忍的身邊。其後六年,他曾經被稱為「東山之法盡在秀」,有一句話叫「東山之法盡在秀」,就是弘忍東山的法要、法脈盡在神秀。

那麼到了傳到了慧能得到衣缽以後,也就是在大周元年,神秀應武則天的邀請入京,武則天邀請了神秀入京。所以神秀當時被稱為「兩京法主,三帝本師」。他是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二歲。

所以神秀雖然一生沒有得到弘忍的付法,但是,他盡享了盛譽,你們可以想象,「兩京法主,三帝本師」。所以他在當時的盛唐,唐朝的佛法受到了上至帝王,下到庶民的推崇,而且禪宗由此走向了鼎盛。這個功勞,咱們實事求是地,客觀地來講,應該是由神秀所帶來的。因為神秀他是當時作為兩京法主、三帝本師,他是三個皇帝的老師,就是三朝皇帝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所以後來就是北禪,北宗尊神秀為六祖;南宗稱慧能為六祖。後來就開始,到了現在誰都說不清楚了,或者誰都不敢去說清楚。反正現在北禪就是尊神秀為六祖,南禪尊慧能為六祖。

講起來,不知不覺時間就已經四點半了,我看,今天就暫且就講到這兒吧。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或者說接不接受這種形式的課程?如果是認同和喜歡,我在以後的時間還可以繼續講,其實今天還沒有講到曹洞,就講到了南北禪。現在大家可以隨意一點。

:喜歡聽,講得太好了。

:其實這個課程在半個月前就應該開講了。但是由於這個大廳,這個環境沒辦法講。你想一想,我在講這些的時候,我肯定要凈壇的,但是大家不斷地刷屏啊,不斷地講話啦,不斷地求拜師啦,不斷地發小窗啊,根本就沒辦法講。所以今天也就試一試,大家能不能守規矩?當然,還是有四、五個不守規矩的,有四、五個人還是在不斷地給我發小窗、不斷地私聊,不斷地怎麼樣怎麼樣的。其實空閑時間你可以問我問題,並不是說我不願意回答,我很樂意去幫你們去解決。但是你要分時間段,而且,開始我已經是「敬請各位同修,在我講課之前不要發花、不要私聊、不要說話、不要刷屏。」難道我還要跪求嗎?所以我請大家如果能夠去稍微地遵守一下群規,我就樂意跟大家分享。如果不斷地這樣的話,真的就沒辦法講,你們想一想,換成你們,你們根本就沒辦法講了,你講不下去了,對不對?這個事情很簡單,在我講課期間,請大家不要打擾。其實你打斷的話,我真的是很麻煩的,其實你也很麻煩的。在我講課之前,在閑聊的時候,你盡可以發小窗,你儘管有問題,你儘管找我,我都很樂意去跟大家交流。只是我在講課的時候,請大家遵守這個群規,我認為這個是不難做到的。

(師放佛樂)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2 11: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