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成義」分歧

作者:kylelong  於 2010-3-9 06: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宗教信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6評論

關鍵詞:

 

 

所謂「成義」,是指自己認為正義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業。儒家的「成義」,是指為了「仁」的最高道德準則而不惜捨棄生命;佛家的「成義」,是指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協侍,在極樂凈土裡,實踐教化、接引眾生的偉大悲願。

 

成義的教義,對於16世紀的宗教改革和信義宗是極端重要的。信義宗視之為「首要和主要的信條」、「管轄及裁判其它所有基督徒教義」的基礎。宗教改革所確定和維護的成義教義的模式和特殊的價值取向,是為抗衡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及其神學,而羅馬天主教會也確信和維護,他們自己的一套性質不同的成義教義。從宗教改革的角度看,「成義」是一切爭論的核心。為此,信義宗教會和羅馬天主教的脫利騰大公會議,都提出了「教義譴責」。這些譴責,直到現在依然有效,因此也造成了教會分離。在信義宗的傳統中,「稱義教義」一直保留著特殊的地位。一直以來,這教義也在信義宗和羅馬天主教會官方對話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

 

天主教的「成義」,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必須直接貫徹神的思想;而基督教的「成義」,更趨向於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和諧,認為這種和諧就是對教義的尊崇。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

 

基督教各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

 

1),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它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一定需要行善工,但鼓勵行善工。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方面靠信德,一方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工。

 

2),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如長老會教派),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完全否認,他們只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靈。

 

3),關於耶穌所立的七件聖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聖公會外,其它教派只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只舉行耶穌在晚餐廳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但並不相信餅酒於祝聖后即真變成耶穌的體血。對其它聖事,如堅振、彌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比較寬鬆,並不強求,有些甚至被刪除。

 

4),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鄭重聲明,不許離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卻准許離婚(事實上也沒有絕對的)。

 

5),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只承認聖經為教義唯一根源,對聖傳卻並不完全接受。

 

6),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認為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祭祀;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周特別典禮;為敬拜聖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事及聖體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並不十分提倡。

 

7),在信仰生活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則不以為然,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8),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他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她也應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又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

 

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普通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衊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衊的宣傳的誤導。

 

9),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耶穌聖心像、聖母及其它聖人聖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禮;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乃為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苦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目睹耶穌聖心像,就會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天主教供奉聖像,猶如我們供奉父母的像照一樣,供奉父母像照之目的,乃為睹像思親,天主教供奉聖像之目的也是如此。

 

基督教各教派不提倡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並不認為是偶像崇拜。

 

10),關於祭祖之事,融入中國的天主教在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祖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這與天主十誡第四誡相符合,對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碑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惡罪行為。

 

11),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Spirit),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

 

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茲略舉數則: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督教譯為伯利恆(也有譯為白冷的)。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教方面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

 

 

成義共識的闡釋

 

 

成義的教義是合一的課題。對於《聖經》的成義解釋、相反的詮釋和應用,在16世紀,是造成西方教會分離和教義譴責的主因。近年來,各大亞伯拉罕(Abraham)諸教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使大家對成義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解,在成義的基本真理方面有某些共識;而對於某些特別言論所持的不同解釋,也可以兼容。因此,對成義的共同認識,是消除分離基本而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宗教合一的最大障礙。

 

成義教義與全部信仰真理有本質的相連性,彼此相關。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準則,一直是引導各個教會教派的教導和實踐,歸向基督的指標。基督教強調這準則的獨特重要性時,他們並不否認所有信仰真理的互相關聯性和重要性。當天主教友在遵行多個準則時也並不否定成義信息的特殊功能。基督教和天主教同以宣認基督為目標,信賴他是唯一的中保,比萬物更可信賴;借著他,天主(上帝)在聖神(聖靈)內,交付自己和傾注他使人更新的恩賜。

 

以下是基督教(主要是信義宗)和天主教達成的部分共識:

 

    1),從成義的角度看人的無能為力和罪

 

所有人都要完全仰賴天主(上帝)拯救的恩寵以獲得救恩。人對於世上的人和事所享有的自由,並不等同對救恩所享有的自由,因為作為罪人,人人都在天主(上帝)的審判之下,沒有能力自己轉向天主(上帝)尋求解救,沒有能力成就功績,在天主(上帝)面前成為義人,不能憑自己的能力獲取救恩。成義完全是由於天主(上帝)的恩寵才能成為事實。

 

2),成義是罪的赦免和使人成為義人

 

天主(上帝)借恩寵赦免罪,同時把人從罪束縛的力量中釋放出來,賜予人在基督內的新生命。當人懷著信德分享在基督內的生命時,天主(上帝)不再追究他們的罪咎,反而透過聖神(聖靈),在他們內心激發活潑的愛德。天主(上帝)恩寵行動的這兩面是不可分割的,因為人是藉信德結合在基督結內,基督成了人類的正義,天主(上帝)恩寵的這兩面就是:罪的赦免和天主自己在救恩中的臨在。

 

3),因信並透過恩寵成義

 

罪人是借天主的拯救行動在基督內因信成義。天主(上帝)的救恩在罪人的洗禮中,借聖神(聖靈)的行動賜予他們。他們所獲賜的救恩,就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基礎。在對成義的信心,包括對天主的希望和愛下,他們仰賴天主恩寵的許諾。這份信德在愛內是活潑的,因此,基督徒不能,也不應該沒有善工。但是無論在人成義之前或之後,白白賜予人的信德的禮物,一定不是成義的基礎或取得成義的功績。

 

在洗禮中聖神(聖靈)使人與基督結合,使人成義並真正更新受洗者。但是,成義者必須一生不斷仰賴天主無條件的成義恩寵。他們仍然處於罪的勢力之下,不斷受罪的襲擊,一生都免不了要和內心那些與天主相反的,舊亞當的私慾對抗。成義者必須每日在主禱文(天主經)中求天主赦免,要不斷皈依和悔改,他必不斷得到赦免。

 

4),法律與福音

 

人借在福音內的信德而成義,「而不在於遵行法律」。基督滿全了法律,並以他的死亡與復活,壓倒它而成為走向救恩之道。天主的誡命,對於成義的人仍然有效,基督以身教和言教,表達了天主(上帝)的旨意,更以之作為成義的行為準則。法律與福音的區別和正確的秩序,對於理解成義是最基本的。在神學的應用上,法律是命令和控告。所有人,包括基督徒,一生都是罪人,都在這法律的控告之下,他們的罪都被法律所揭發,因此他們必須在福音的信德下,毫無保留地在基督內重返天主的仁慈,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義。

 

5)救恩的保證

 

信友(教友)可以仰賴天主的仁慈和許諾。儘管他們自己的軟弱,和他們的信仰要面對多方面的威脅,有賴基督死亡與復活的力量,他們仍可在聖言和聖事中,建基於天主(上帝)恩寵有效的許諾上,並肯定會獲得這恩寵。宗教改革者以特別的方式,強調這一點:在誘惑和試探中,信友不應依靠自己,應全心仰賴基督、唯獨仰賴他。信賴天主的許諾可確保他們的救恩,但依靠自己卻永遠沒有安全。

 

天主教同意宗教改革者的信心,把信德植根於基督的許諾客觀的事實上,不依靠一己的經驗,唯獨信賴基督赦免之言。梵二以後,天主教宣稱:信德就是把自己完全放在天主手中,是他把我們從罪和死亡的黑暗中釋放出來,喚醒我們走向永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一方面信仰天主,一方面認為他的許諾是不可信的。沒有人可能懷疑天主的仁慈和基督的功勞。不過,每個人眼看著自己的弱軟和缺點,都會關心自己的救贖。但是,承認自己的失敗,信友(教友)仍然可以肯定天主(上帝)還是要他得到救恩的。

 

6),成義者的善工

 

善工--基督徒在信、望、愛中的生活--隨著成義而來,是成義的果實。成義者生活在基督內,在他們所接受的恩寵下活動,套用聖經的講法,他們必能結出好的果實。既然基督徒一生要與罪搏鬥,這成義的果實也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責任。因此,耶穌和宗徒著作,都勸勉基督徒努力結出愛的果實。

 

在這些共識的光照下,其餘在語言和神學上細節的分異,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16世紀的教義譴責,從其與成義教義有關的方面而言,現已出現了新的曙光。當然,與成義教義有關的相互譴責的嚴重性,並沒有消除。其中有些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在成義教義的基本真理上所達成的共識,應該影響各教會的生活和訓導。在這方面,仍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重要問題,有待進一步澄清。其中包括天主(上帝)聖言與教會教義的關係、教會學、教會權柄、聖職、聖事以及成義與社會倫理的關係等。這些達成的共識,可為將來的澄清,提供堅實的基礎。

 

 

註:祂:在《聖經》及相關宗教文章中,是特指天主(上帝),也就是「他」。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碧海琴音 2010-3-9 06:49
沙發
回復 kylelong 2010-3-9 06:51
碧海琴音: 沙發
上咖啡。
回復 碧海琴音 2010-3-9 06:52
kylelong: 上咖啡。
回復 kylelong 2010-3-9 06:55
碧海琴音: 好
回復 追求永生 2010-3-9 10:47
似乎對什麼是「稱義」沒有解釋。對「稱義」和 「成義」的二者的不同沒有說出明確的內容。
回復 kylelong 2010-3-10 00:15
追求永生: 似乎對什麼是「稱義」沒有解釋。對「稱義」和 「成義」的二者的不同沒有說出明確的內容。
嗯,我再想想。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1: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