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作者:ctyeung  於 2014-7-13 19: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悠久的歷史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諸子百家的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在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滲透之下,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點。 

  孔子姓孔名丘,出生於西元前551年的魯國。他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很有影響的教師,是創立私學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言論集《論語》,就是由他的學生們編纂而成的。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他以自己對道德的理解去詮釋經書,並在個人與社會、人與天、與其他人的關係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 

  關於政治,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關於品德,孔子強調仁和義,尤其是仁。孔子提出仁者愛人,一個人對別人懷有仁愛之心,才能完成他作為人的使命。關於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施之於人",盡己為人謂之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謂之恕。""""的做人原則也就是""的原則,一個人按照""""的原則去行事為人,也就是在""的方面的實踐。關於知命,孔子主張做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情,其價值也就在""之中,並不是為了要達到什麼目的。如果做了應當做的,在道德上便已釋然。能夠做到這樣,人就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關於心靈修養,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正好印證了孔子本人心靈修養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他在人生最後階段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學派取古代文明之精華,形成了一個文明傳統,因此,他被後人尊崇為"至聖先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4-7-13 22:50
以己欲為準則而定言行比較抽象,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看已欲為何也。

己所欲之,慎施於人大概涵括更廣博。一點個人看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1 03: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