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侵華日軍不得不尊稱的中國「戰神」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7-9 0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侵華日軍, 中國, 戰神

他的一生,可說是民國史的一部份,因為他18歲就以學生軍敢死隊的身份赴武漢參加辛亥革命,成為締造中華民國的一份子,從此戎馬大半生,參與了中華民國的興衰,南征北伐,重大戰爭無不參與,他就是戰神——白崇禧。

白崇禧是廣西桂林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一級上將,現代傑出軍事戰略家,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

白崇禧膽識超人,用兵機巧百變,謀略深遠,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在國軍中享有小諸葛今諸葛當代張良近代第一龍韜虎略將軍常勝將軍等美譽,甚至侵華日軍也尊稱他為戰神

白崇禧天資聰慧,五歲開始就讀於私塾,刻苦用功,而且聰穎異常,幾乎過目不忘,熟背《三字經》、《千家詩》、《幼學瓊林》、四書、《詩》、《書》、《禮》、《易》、《春秋》、《左傳》等教本,自小奠定了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基礎。1907年,時年14歲的白崇禧考入桂林陸軍小學;18歲即參加廣西學生敢死隊,北上武漢參加辛亥革命;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連長、營長等職。1923年白崇禧在梧州組織了四千人的廣西討逆軍,任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隨後與李宗仁的定桂軍合作,打敗了實力雄厚的舊桂系首領陸榮廷、沈鴻英,廣西全境統一。從此,李白新桂系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叱吒風雲十多年。在統一廣西的各個戰役中,年紀輕輕的白崇禧就展現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足智多謀,出奇制勝,以少勝多,被其對手沈鴻英所部譽為小諸葛

19231月,青年白崇禧作為廣西新桂系的全權代表前往廣州謁見孫中山大元帥,代表廣西竭誠請求加入孫中山的革命行列,並申述廣西統一對革命之重要性。孫中山即委任黃紹竑為廣西討賊軍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

臨別時,孫中山對白崇禧說:我無槍、無糧、無餉;只有三民主義。白崇禧回答說:我們不要孫公的物質支援,只要三民主義與信仰而已。日後的歷史證明,白崇禧用自己畢生的青春、熱血和生命書寫了對於三民主義的堅定信仰與忠誠,無愧於中華民族和歷史千秋。

兩廣統一后,廣州革命政府準備北伐統一中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親邀白崇禧擔任北伐國軍參謀長。李宗仁因廣西部隊也需要人指揮,不願讓小諸葛離開。但是蔣介石堅持非要白崇禧不可,親自向李宗仁表示說只借用白數月,待攻下武漢必定歸還。於是,白崇禧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后兼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

北伐開始以後,北伐東路軍在浙江受挫敗,何應欽所率黃埔第一軍當時遠在福建作戰,無法立即調入浙江。蔣介石總司令為此非常焦急,白崇禧挺身而出,表示願赴前線。蔣介石立即任命白崇禧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指揮國軍進攻江西孫傳芳部。江西南昌之役,北洋軍閥孫傳芳以三倍兵力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親自統領的黃埔嫡系被擊敗,九江失守,南昌被圍。白崇禧急率桂系第七軍救援,一舉擊潰孫傳芳先頭部隊兩個師。在雙方兵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白崇禧出奇制勝,集中兵力攻擊德安,斷絕南潯線,先收復九江,再解南昌之圍。雙方肉搏三天三夜,最後孫傳芳兩萬餘人被俘,國軍取得北伐以來的第一次大捷,桂系第七軍獲得鋼軍美譽,威震天下。接著白崇禧揮師向東追擊,掃蕩浙江,斷絕寧滬線交通,收復杭州和上海,並再次擊退孫傳芳反攻,殲滅孫部六萬餘人,取得北伐第二次大捷。

19278月,打響了北伐戰爭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意義的龍潭戰役。南京一帶長江北岸盡為北洋軍閥孫傳芳部所陷,孫傳芳統帥十一個師十萬眾的五省聯軍過長江佔領龍潭,西擾堯化,南京危急。白崇禧從無錫火速趕到鎮江,因當地通南京有線電話已遭破壞,白崇禧就地取材使用鎮江車站簡陋電話指揮,一人同時身兼通信兵、補給司令和指揮官,六天六夜不休不眠,指揮滬杭線上的第一軍劉峙、顧祝同師星夜西進,與李宗仁的第七軍、第十九軍以及何應欽指揮的第一軍陳誠等三個師猛攻龍潭。830日拂曉,白崇禧、李宗仁、何應欽督率指揮各自部隊向龍潭孫傳芳部十個師約六萬餘人進行反攻,戰況極為慘烈。龍潭周圍數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戰鬥的慘烈,實為筆墨所難形容。是役國軍將孫傳芳部壓縮到長江邊后全部殲滅,俘敵四萬餘人、繳槍三萬枝。龍潭戰役奠定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業,也決定了顯赫一時的五省聯帥孫傳芳從此一蹶不振,變成光桿司令的轉折點。不少國民黨元老對此役印象猶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寫一聯:東南一戰無餘敵,黨國千年重此辭。行政院長譚延闓親自贈對聯讚頌白崇禧:指揮能事回天地,學語小兒知姓名。

192861日,白崇禧就任武漢北伐軍前敵總指揮,5日率軍自漢口北上,11日即與閻錫山聯袂開進北京,受到各界盛大歡迎,成為歷史上由華南領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96日,白崇禧率軍在天津誓師,10日佔領唐山,13日佔領灤州,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敗走大連。23日白崇禧將直魯軍繳械,完全肅清關內,25日白崇禧到達昌黎,灤河以東易幟。1229日,張學良在東北通電東北易幟,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至此,白崇禧從廣西鎮南關打到東北山海關,被譽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193777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最後關頭講話,號召全民族堅決抗日到底。國難思良將,求賢若渴的蔣介石於82日再次電邀他北伐期間的參謀長白崇禧共赴國難

接獲蔣介石電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眾幕僚和許多親屬均認為早年蔣桂戰爭舊怨猶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除了夫人馬佩璋讓白崇禧自己決定,其餘眾人皆反對他入京。有人勸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讓蔣介石好看。然而一貫堅決主張抗日的白崇禧卻深明大義,他說:抗日是兩廣素來的主張,也是國民一致的要求,於今,抗日時機成熟,正是吾人報效國家之時。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負蔣公之德意,則往昔揭示之抗日口號乃是自欺欺人,必將為國民所唾棄。

蔣介石特別派出自己的水陸兩用座機及駕駛員前來廣西接小諸葛。白崇禧義無反顧,84日從桂林坐上水上飛機飛往南京水上機場,與蔣介石共赴國難。第二天,日本報紙就以醒目大標題宣布: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在日本侵華之後,因中日兩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相差極其懸殊。面對擁有強大陸海空作戰力量的日軍,如何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抗日整體戰略,對國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戰全局生死攸關,至為關鍵。而白崇禧在武漢最高軍事會議上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對日本人長期抗戰的持久戰戰略。這戰略旨在把日軍拖入中國廣大內陸的泥淖裡面,拖長日軍的補給線,從而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向敵發動長期總體戰,削弱消耗敵軍優勢,最終戰勝日軍。此一戰略思想被當時軍事委員會採用,從此成為國策和抗日最高戰略方針,影響抗戰至巨。

除了提出深謀遠慮的成功戰略外,在抗日期間,白崇禧參與並指揮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武漢保衛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攻堅戰,桂柳戰役。在日本人的戰史中,崑崙關戰役和桂林保衛戰是日本侵華戰爭中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這兩次戰役的總指揮官都是白崇禧。

淞滬會戰期間,白崇禧深入第一線,多次到前線督戰,了解敵我雙方的真實情況,知己知彼。他深知敵我力量相差極其懸殊,國軍徒作無謂犧牲並不能取得勝利,曾經四次向蔣介石進諫。如果白崇禧的建議開始就被採納,國軍的損失就會減少很多,傷亡也不會那麼慘重。在白崇禧的苦諫下,蔣介石終於在119日下令兵分兩路分別向南京、杭州全線撤退,並責令白崇禧負責整頓部隊,收拾殘局。這樣才保住了尚存的國軍主力不被全殲,為日後奪取抗日持久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淞滬會戰之後,侵華日軍稱白崇禧為戰神,同時又將他列為日本帝國必須消滅的頭號戰爭罪犯

台兒庄大戰在白崇禧的建議之下,李宗仁命令孫連仲第31師(師長池峰城)死守台兒庄待援,將萬餘日軍誘入重圍之後聚殲。白崇禧除了在幕後策劃部署,還經常親臨前線與各軍師高級將領聯絡溝通,代表蔣委員長鼓舞士氣。在危急關頭,白崇禧冒著濃烈的硝煙,親臨台兒庄戰場調動布置中央軍重炮部隊和強力火炮抗擊日軍的圍攻。此次大戰國軍中央軍和各派系地方軍精誠團結,萬眾一心,血戰三路日軍,終於取得聚殲一萬多兇殘日軍的大捷,嚴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遏制了日軍侵華兇猛勢頭,粉碎了自盧溝橋事變以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掃因上海南京等地淪陷而籠罩在全國的悲觀情緒,極大地鼓舞振奮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心。捷報傳來,舉國歡騰,各地舉行祝捷會,大本營武漢超過十萬人上街遊行,卡車載著李宗仁、白崇禧兩人的巨幅照片為遊行隊伍開路。

193912月,白崇禧統帥指揮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所部二十五個師共十五萬四千多國軍,包括第5軍杜聿明所部的戴安瀾、邱清泉、鄭洞國等精銳之師,兩度重挫消滅包括日寇鋼軍在內的日軍精銳,取得了抗戰以來首場攻堅戰的勝利--崑崙關攻堅戰大捷。1944年,日軍為了攻佔戰略要地桂林,共集結了近七個師團,十五萬兵力,三百多輛坦克,三十多架飛機,大量重炮。白崇禧主動請纓,緊急自重慶趕赴桂林做戰役部署,指揮不足二萬名桂軍及廣西民團在無坦克飛機並缺乏火炮重兵器支援的苦境下,單憑輕兵器擊斃一萬六千名來犯日軍,創造了日軍侵華作戰平均單日最高戰亡兵員數。守軍無一人投降,灕江之水被中日兩軍之血染為紅色。

八年抗戰,白崇禧以軍委會副參謀總長身份先後兼任軍訓部長、校閱部主任委員、桂林行營主任、海軍整建委員會主任等要職,不僅參與制定了國軍各階段對日作戰計劃,參與策劃指揮多場大型會戰,還為國軍訓練了二十萬軍事指揮人員,為贏得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411日,國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

日本投降后,這塊土地上的戰火再度暴發,在國共內戰期間,白崇禧督戰國軍在東北四平大敗並幾乎徹底殲滅林彪的解放軍;在大別山將劉鄧解放軍由12萬人剿為7萬人,且蕺重盡失。1949年,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刻,堅拒毛澤東50萬兵權的高價誘降,在湖南青樹坪再敗林彪解放軍,最後與百萬解放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終於無力回天,永別大陸。

對於那時候政局的危險處境,有人投降,有人到了香港,也有的人到美國,而白崇禧的選擇是民國。如他的兒子白先勇所說的:他自己是向歷史交代,因為他的一生中,他參加過武昌起義,就等於見證了民國的誕生,等於是看到自己的一個孩子的誕生,而且他也參與了。第二,北伐時是他堅持到最後完成的,抗日戰爭的時候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他都參加了,國共內戰的時候他也是戰爭到最後。所以,他整個的一生都是在為民國打仗。最後他不去美國,因為死於異地不是他的選擇,他的選擇是民國。他到台灣去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到台灣后,1966122日,73歲的白崇禧因心臟病突發逝世,醫生研判,是冠狀動脈梗塞。當日,白崇禧之子白先敬看到父親遺容,平靜安詳,大概病發突然,沒有受到太大痛苦。

然而對於白崇禧的死因,多年來,兩岸卻有各種謠傳版本,傳得沸沸揚揚。對於蔣介石派人下毒殺害白崇禧的說法,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認為這純屬荒謬八卦謠言。白先勇表示,散播這個謠言的人是台灣的一個退休中下級特務,叫谷正文,自稱是蔣介石安排的監控白崇禧的小組成員之一,他覺得知道很多有關白的事情,自稱最後是奉蔣介石的命令,在酒裡面下了毒,還叫一個女護士、女間諜去下毒謀害。但事實上那個小組根本就沒這個人,而且谷某也沒資格、沒有機會見到蔣介石。第二,當時白崇禧在台灣呆了17年了,在軍政方面完全沒有實權,而且跟外面沒有聯繫,蔣沒理由殺他。第三,白崇禧是在美國受過羅斯福總統授勛的,就國際影響而言,蔣也不會殺他。

英雄去世,蔣總統第一個前往祭悼。由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以最高軍禮和國葬規格下葬白崇禧,蔣中正親筆題詞頒發軫念勛猷挽額及旌忠狀,葬禮備極哀榮。129日上午在台北市立殯儀館舉行公祭后,由四位國軍一級上將顧祝同、周至柔、余漢謀、黃鎮球,在白崇禧靈柩上覆蓋中華民國國旗,后被安葬在白家白榕蔭堂墓園

白崇禧墓園最高處,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鑭一樣的衝天柱,鑭前刻忠肝義膽、后書仰不愧天。鑭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書兩聯: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這是白崇禧於1947年在台南手書鄭成功的楹聯,這也是他的心志和生平寫照。

白崇禧將軍不僅在軍事指揮上神機妙算,百戰常勝,在個人修為上也能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具有忠貞報國、堅韌不拔的高風亮節,他是名副其實的現代戰神。由於白崇禧在1949年國難之時拒不投降,拒絕毛澤東,周恩來等私底下齷齪的收買勾當,以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的決心,捨棄與蔣介石的個人恩怨,從海南島飛赴台灣。長期以來,大陸媒體對於白崇禧極盡造謠抹黑之能事,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刻意隻字不提,評價多有嘲諷之意;國民黨方面也因為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和他與蔣介石之間的個人恩怨,忽略了他的巨大功勛。其實海峽兩岸都欠了白崇禧一個公道,因為歷史事實證明,那時沒有白崇禧的卓越軍事指揮,國軍就不可能迅速北伐統一中國;沒有白崇禧深遠的先於毛某人(持久戰)的謀略以及偉大貢獻,沒有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中國人很可能成為日本人的亡國奴。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4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7-9 03:26
中共篡改歷史,謊編大中小學校教材,其結果,使得幾代中國人對抗戰的了解幾乎顛倒,對侵略者的熟悉程度,超過對抵抗者的了解,對站在旁邊唱高調、放暗箭者,卻捧為抗戰英雄。到底誰是英雄,最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抗戰英雄,如高傳寶、李向陽、李雲龍。
回復 Jeff09 2014-7-9 04:08
hero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9: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