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融合

作者:kylelong  於 2011-4-25 05: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4評論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是20世紀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兩大流派,也是我們當今世界人生觀的兩大流派。當理想主義佔上風、並成為極端的時候,世界變得動蕩,人際關係緊張;當現實主義佔上風、並成為極端的時候,世界也會變得動蕩,人際關係也會緊張。同時,兩種思想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在國際關係與人際關係中共同調節人們的思想,並在一系列事件中,讓決策者做出選擇。

 

 

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

 

 

理想主義(Idealism),是邏輯主義的延伸,就是用自我的想象和推論來證明未來事情發展的過程和結論。一般認為:理想主義者做事沒有計劃,並帶有盲目樂觀,認為自己總是對的而且失敗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進一步,唯美主義(Aestheticism)者事實上就是完美主義者,他們什麼事都苛求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所謂的完美。有一點理想主義,由於過分苛求,他們會很累,但是他們樂在其中。相比之下,現實主義者無論做什麼事都從現有的條件出發,缺乏幽默或是浪漫,還有一種現實主義就是世故,他們腦子裡的東西都和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有關,不會高談闊論或是說大話。

 

理想主義對社會的認知與宣揚常常導致烏托邦主義(Utopianism)。絕對意義上的理想主義社會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西方一位學者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愛情也是美好至極的,體現著人類對美好事物與社會的憧憬。不管哪種烏托邦,總是從一個人的頭腦里想像出來的一個人類社會,包括一個虛擬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類社會。假如它是本小說,那倒沒什麼說的。要讓後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一種極其猖狂的狂妄。現世獨裁者的狂妄無非是自己一顆頭腦代天下蒼生思想,而烏托邦的締造者的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帶替千秋萬代後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後世人變得愚蠢,這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現代社會的實踐證明,不要說至善至美的社會,就是個稍微過得去的社會,也少不了億萬人智力的推動。無論構思烏托邦,還是實現烏托邦,都是一種錯誤。我們曾經經歷過烏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氣,只可惜那是一種特殊的愚蠢而已。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表現出的敬畏。浪漫主義是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的顛覆,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的藝術成分。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鬥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繫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單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

 

浪漫主義最為人所知的影響之一是它帶來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思潮,民族主義成為了浪漫藝術和政治哲學的一個中心題材。從早期開始,浪漫主義就注重於國家語言和民俗的發展,強調地方的傳統和習俗,直到後來重塑歐洲國家版圖並且掀起了民族自決風潮,民族主義一直是浪漫主義的主要題材,也成為其扮演的主要角色、表達方式和內涵。現代浪漫主義,具有重奇特而輕平凡,想象豐富,幽深奇譎,以大膽的想象和誇張,描寫奇特的情節,塑造非凡的,獨特的性格等特點。

 

顯然,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完全不同。前者脫離現實生活,後者強調民族文化。

 

 

現實主義與實用主義

 

現實主義(Realism),又譯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定義為關於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恩格斯為「現實主義」下的定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不過,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Liberal Arts)範疇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別是繪畫、文學和哲學里)。

 

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Critical realism)」。現實主義是國際關係中的主流理論,它也是一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雖然現實主義的批評者和支持者經常將其視為一個統一的思想整體,但實際上,現實主義並不是一個單一或統一的理論。現實主義不僅不能提供一種一般理論,而且它基本上也是前後矛盾的,現實主義者對同一事件的解釋經常不一致。現實是變動不居的,針對不同的問題,現實主義當然給出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不然就不稱其為現實主義了。

 

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現實主義是與浪漫主義(Romantism)並駕齊驅兩大思潮,其注重事實或現實;不受理想主義、臆測或感傷主義影響的客觀過程;客觀地而不憑感情地去處理思想和行動,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歷史縱向看,浪漫主義是對古典主義的否定,現實主義是對浪漫主義的否定。現實主義以自然主義和對日常創作題材的關注為特徵,拋棄浪漫主義的幻想,轉而追求硬性的客觀事實。

 

實用主義(Pragmatism),是從希臘詞πραγμα(行動)派生出來的。實用主義認為,當代哲學劃分為兩種主要分歧,一種是經驗主義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憑感覺的、樂觀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種是理性主義者,是唯物的、剛性不動感情的、理智的、悲觀的、無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關係的。實用主義則是要在上述兩者之間找出一條中間道路來,是經驗主義(Empiricism)思想方法與人類的比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適當的調和者。

 

實用主義者忠於事實,但沒有反對神學的觀點,如果神學的某些觀念證明對具體的生活確有價值,就承認它是真實的。將哲學從抽象的辯論上,降格到更個性主義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認達爾文,又承認宗教,也不承認是二元論的,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認為自己是多元論的。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實用主義是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潮之一。實用主義的創始人皮爾士(1831914)認為:一切思想活動都是由懷疑所引起的,並以信仰的獲得而終止。思想的唯一功能就是產生信仰。他把由懷疑到信仰的努力稱之為探究。這樣皮爾士就把認知和科學研究的活動,看成是一個由問題的產生——懷疑開始,經過探究,以達到問題的解決——信仰的確立的過程。在這裡,信仰本身就以含有真理的意義,合理的信仰即是真理。

 

    皮爾士認為,既然思想的功能就是產生信仰,而信仰總是要通過觀念來表達的。所以,把觀念弄清楚是確立合理信仰的基本條件。如果我們對觀念和信仰的意義一無所知或所知混亂,就既不可能確立合理的信仰,獲得真理,也不可能知道任何去尋找真理,確立信仰。對皮爾士來說,意義理論就成為認知活動和科學研究的邏輯的基本問題。他認為觀念的意義以及各種觀念、信仰的真正區別,並不在於其自身,而是根源於實際的可感覺的東西中。因此,我們關於任何事物的觀念,都是我們對於事物的可感覺到的效果的觀念。簡而言之,觀念的意義就是它可能引起的經驗效果,這就是皮爾士原理,也是實用主義方法論的核心。

 

詹姆士是實用主義另一個著名代表,他同樣強調實用主義是一種方法,贊同效果原則。哲學的意義就在於解決或回答人的現實的經驗——世界觀的問題。這就是詹姆士實用主義的方法,也是他所奉行的基本原則。它主張從人本主義的立場,用經驗主義的的態度去觀察、處理一切問題,而所有效果的意義就在於對人的、人生的有用,這就是詹姆士實用主義意義論的核心。因此,真理必定是善的,是有價值的,真理必定是對人生有好處、有用的;不善必不真,對人生沒有意義的東西決不會是真理。這就是詹姆士實用主義真理觀的核心,其結論便是:真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的。

 

顯然,現實主義與實用主義完全不同。前者是以現實為依據;後者是以實用為依據。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當理想主義中的想象和推論在客觀事實出現偏差時而產生的,現實主義被認為是腳踏實地的,而實用主義則代表著人性自私論。理想主義則常常被認為是夢想家,他們把目光放在遠處的地平線來思考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目的,而從這個意義上講,更趨向於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區別在於:客觀事實和主觀意識之間的意識差態。

 

  當我們比較這兩種類型時,如果我們認為理想主義不實際或是脫軌時,我們已經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分裂感。其實,理想主義的深層根本就是現實主義,因為理想主義的想法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人們對意義的追求是絕對的。如果沒有更高的目的,或使命感,或理想,我們就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去追求幸福。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只心動,而不行動(兩者都重要),但事實上,多數的現實主義者,特別是那些「忙碌奔波型」的人,都忽視了一個極重要的事實:理想主義者本身就是現實的。

 

  理想主義的真諦在於讓一個更高的目標去指引生命。當然除了一個比較寬泛的意義外,我們還需要找出這些意義具體的內涵。比方說,如果為了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或者解放受壓迫的人們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多花點時間與我們的孩子與親人共進午餐,或者為了美好生活與世界和平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只靠遠大的理想是無法長時間地支撐我們的行動的,我們需要為下周、明天或者今天找出富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不妨想一下那些對你有意義的事,什麼可以為你帶來使命感?你覺得什麼樣的日常行為是有意義的?正如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所說,「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指引我們的方向,並給我們的生命賦予意義――生命不再是支離破碎的片段,而變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樣一個不可或缺的目標,就像協調每個音符的交響樂主題,讓我們的行動更加協調一致。單個的音符也許沒有特別的意義,當它一旦成為交響樂的一部分,就顯示出無限的動人美妙。

 

在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理論根植於人性自私論,並伴隨有暴力傾向。均勢(Balance of Power)理論是現實主義者推崇的理論之一,也是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主義者看來,均勢反映了國際關係中權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種態勢,而均勢理論則是一種研究權力均勢轉變之特點、規律、原則、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論,同時也是一種處理國際關係的特殊政策。因此,代表國家利益行事的政治家必然體現一種獨特的行為準則,他與文明社會內的個人行為準則根本不同。而理想主義者認為可以在國際社會裡建立起一個超脫國家的組織或通過國際法等原則規範著國際秩序。理想主義者希望摒棄秘密外交,利用輿論和公眾道德維持世界秩序,將傳統均勢體系代之以集體安全體系。然而,理想主義的產物國際聯盟未能阻止二戰爆發,從30年代起,理想主義的主張開始受到人們的批評。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之間的和睦與否,在大程度上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以愛情為例,重視愛情的人,在意的是享受愛情的酸甜苦辣,如此豁達的愛情觀不失為浪漫的理想主義的完美體現。另一方面,愛情的未來可以有千千萬萬種美好的設想,但未來的事終究只能設想之,是一種理想主義。所以重視現實生活的人又何嘗不是純粹的愛情現實主義者呢?同樣,設想一個彼此共同追求的目標,用一生去追尋並細心呵護,這是理想主義者眼中最樸實的愛情觀。即便如此,這段愛情的「理想」也會「敗給」柴米油鹽之類的日常瑣事。因為明確而現實的共同目標束縛了可以創造「轟轟烈烈愛情」的所謂的「理想」,而讓彼此正視現實,克服困難,達成理想與現實的平衡。愛情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沒有是非對錯之分,甚至愛情本身就沒有理想與現實之分。其實,理想也好,現實也罷,愛情的本質都是永恆不變的。

 

由此可見,現實主義的人比較實在,對待事物態度會很誠懇,但切不可採取實用主義;理想主義的人比較完美化,可能會比較偏激,但一定程度的浪漫主義還是比較好的。理想主義的觀點建立在美好願望上,而現實主義建立在現實基礎上,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的理想主義者或現實主義者,將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起來更好。用中庸的觀點來講,自然就是最高,適合才是最好;凡事把握一個「度」,這就是中庸主義。

 
(編輯整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MINGHI 2011-4-25 20:34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回復 kylelong 2011-4-25 20:53
MINGHI: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 ...
陶淵明,很不錯的。謝謝。
回復 MINGHI 2011-4-26 02:57
kylelong: 陶淵明,很不錯的。謝謝。
亞里士多德是亞歷山大的老師。老師問他,上課為何不提問,他說,我以後做君主別人會因這看不起我。老師說,沒學問的君主是暴君。但像我一樣有智慧就會是軟柔,你要找到他們的平衡點,那是勇敢。勇敢就是中庸之道。
回復 kylelong 2011-4-26 03:52
MINGHI: 亞里士多德是亞歷山大的老師。老師問他,上課為何不提問,他說,我以後做君主別人會因這看不起我。老師說,沒學問的君主是暴君。但像我一樣有智慧就會是軟柔,你 ...
嗯,謝謝。你很有研究。不過,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可見,時代不同,事物本身的存在意義也會不同。
回復 MINGHI 2011-4-26 04:54
kylelong: 嗯,謝謝。你很有研究。不過,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可見,時代不同,事物本身的存在意義也會不同。
知識是力量,是能力,是應用,也是文化。但這科學沒教育這力量去做好事,還是壞事,管理應用和應用能力是倆碼事。如果科學是一把鑰匙的話,他能開啟天堂之門,同時也能開啟地獄之門。但同時沒鑰匙還不行。科學中的思想,由自生的思想產物是科學中最美麗的一部分。簡單和統一是哲學的最高境界。
回復 kylelong 2011-4-26 05:17
MINGHI: 知識是力量,是能力,是應用,也是文化。但這科學沒教育這力量去做好事,還是壞事,管理應用和應用能力是倆碼事。如果科學是一把鑰匙的話,他能開啟天堂之門,同 ...
嗯,有道理。

管理也是科學,或學問。你好像是學哲學的?
回復 MINGHI 2011-4-26 06:22
kylelong: 嗯,有道理。

管理也是科學,或學問。你好像是學哲學的?
學物理。
回復 kylelong 2011-4-26 07:10
MINGHI: 學物理。
不錯。在所有學科中,物理似乎最接近哲學。
回復 MINGHI 2011-4-26 15:56
kylelong: 不錯。在所有學科中,物理似乎最接近哲學。
物理是日本語,正確的應是艾薩克·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又譯《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拉丁文: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沒被實驗證明前是哲學,證明后是定律。但還不斷找例外,如伽里略運動定律在200年後證明是錯誤的,他只在100公里/秒,百萬分之一的範圍內有效。
回復 kylelong 2011-4-27 07:29
MINGHI: 物理是日本語,正確的應是艾薩克·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又譯《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拉丁文: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沒被實 ...
幾乎所有定律都有例外。所以,定律只不過是一種假象,但哲學沒有例外,哲學可以用比較籠統的概念來描述,而無需使用數學。
回復 MINGHI 2011-4-27 14:57
kylelong: 幾乎所有定律都有例外。所以,定律只不過是一種假象,但哲學沒有例外,哲學可以用比較籠統的概念來描述,而無需使用數學。
9494,量子力學的波涵數只是一半信息。黑洞沒信息。何從計算。
回復 kylelong 2011-4-28 00:42
MINGHI: 9494,量子力學的波涵數只是一半信息。黑洞沒信息。何從計算。
黑洞也是一種假設,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也許黑洞本身就是哲學。
回復 MINGHI 2011-4-28 16:16
kylelong: 黑洞也是一種假設,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也許黑洞本身就是哲學。
黑洞是宇宙產生的反演。
回復 kylelong 2011-4-28 20:00
MINGHI: 黑洞是宇宙產生的反演。
也是理論,沒有人看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16: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