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暑假都快要過去了。美國高中12年級的學生們正為最後一年的升學決戰做準備。這時需要檢查一下該做的事情是否已經都做了。SAT Reasoning Test (SAT I), Check!AP tests, Done!SAT Subject Tests (SAT II),這個還要考嗎?
今年5月份,美國大專院校的龍頭老大哈佛悄然取消本科生SAT科目考試(SAT II)的要求。哈佛招生部院長William Fitzsimmons在給學校面試官的一封電郵中講述了這項變化。「儘管我們通常需要兩門SAT科目考試,」他寫道,新的講法是,「你沒有也可以申請,假如考試成為一個經濟負擔的話,或者假如你更願意讓學校評價你的申請時不考慮SAT II成績。」 (you may apply without them if the cost of taking the tests represents a financial hardship or if you prefer to have your application considered without them)。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逐漸淡化SAT II的趨勢已經有幾年了。2011年,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把必要的SAT II成績從三門減少到兩門。同年,加州大學系統旗下十所大學,包括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乾脆取消了SAT II的要求。今年哈佛又步加州大學的後塵,將兩門SAT II 成績從必要的,改為可選的。那麼申請大學的學子們是否應該彈冠相慶,終於可以減壓了呢?
我們有時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取消SAT II成績的硬性規定並不意味哈佛或加州大學在降低標準,或者更容易進了。它們走出這一步的思路都是一樣的 – 降低少數民族(指黑人,拉丁裔,土著居民,不包括亞裔),貧困子弟,第一代大學生等弱勢群體申請的門檻。美國大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多樣性,包括族裔的多樣性,才能的多樣性,經濟條件,還有地區國家的多樣性。如果只想招成績好的,中產或富裕家庭的,好學校出來的,真是要多少有多少。這些學生都會有資源和動力去考兩到三門的SAT II考試。但同樣的考試對一些弱勢群體的學生也許就會成為障礙。怎麼辦?鼓勵他們去考試很困難,乾脆取消這個硬性規定,再用一些軟性指標將弱勢學生錄取。
現在你明白應該怎麼做了吧?當指揮棒要你往東走,你可以往西走,往南走,或原地不動,反正往不能東走。如果你是其他族裔,或是貧寒子弟,另當別論。因為你是華裔,特別家裡是中產階級,父母受過良好教育,這個新規定跟你沒關係。SAT II還是要考。不但要考,而且要考好。我可以給你三條理由:
首先,這個規定只適用於哈佛,斯坦福,加大系統等一部分學校,另外相當大數量的私立和公立學校還是要求兩門SAT II,比如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哥倫比亞等。華人孩子除了申請本州的公立大學之外很可能還會申請數量不等的私立校。所以學生的準備應以最高的要求為準。將來其他學校有可能效仿哈佛的做法,但至少目前情況還是這樣的。
第二,哈佛,斯坦福,加大雖說SAT II不是必須的,但又說是「推薦的」(Recommended)。尤其是學校的熱門專業 (比如華裔中大熱的伯克利的電機工程)。這些專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人人都有SAT II成績,個個都是數理800分,你沒有。你說能行嗎?
第三,SAT II對新移民來說尤為重要。這項規定對真正優秀的華裔孩子影響並不大。沒有SAT II成績,SAT I (Reasoning)就顯得更加重要。但問題是 SAT I並不是很容易考好的,特別是對新移民的孩子來說。他們如果是中學時才來美,很難在閱讀和寫作上同美國長大的孩子競爭。補習也不是一下子就有效果的。而SAT II考試你可以挑自己的強項,比如數學,物理,化學,中文。新移民也比較容易把這幾門抓上去。也不是說SAT II在錄取時一定有很大的作用,但總比沒有強。
美國大學的錄取從來都不是只看學校成績和考試的,還要看其他軟指標,比如課外活動,領導能力,個人素質,特殊才能,升學作文等。綜合考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多樣性的和具有各種人才的學生群體 – 學校認為這對本科生在大學四年的成長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一方面名校申請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學校卻不是提高門檻而是降低硬性的要求 – 為了吸引更多的弱勢群體的申請人。
對華裔孩子來說,一切照舊,該考試還要考試。然而大學減低考試在錄取決定中的重要性對華裔還是有一定的衝擊,因為華裔孩子一般都是學習好,會考試,在其他方面並不一定有優勢。這種做法是不是公平,可以見仁見智,但這是華裔學子要面對的現實。華人喜歡一窩蜂地擠進好學區,喜歡摳考試成績,喜歡考十門二十門AP,在大學減低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的大趨勢下這種思路是很成問題的。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