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大國角逐既是政治、經濟、貿易的角逐,更是科技的競賽。最近,這種競爭從零星的交鋒上升到全面的開打,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是中美科技戰火熱度達到新高度的一種標誌。未來研究中美關係的歷史學家回顧這場史詩般的戰爭,會注意到2003年1月23日,因為這一天中美科技界進行了一場前哨戰,它的結果對參與者乃至中美兩國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思科的指控
這一天美國互聯網巨子思科(Cisco Systems)在美國德州東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國電訊製造商華為非法複製和盜用思科的IOS軟體,包括源代碼,複製思科文檔和其他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並侵犯了多項思科專利。
思科聲稱,華為複製了部分Cisco 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或IOS)的源代碼,並將該技術納入其Quidway路由器(routers)和交換機(switches)的操作系統中。思科聲稱,華為的操作系統包含許多文本字元串(text
strings),文件名,甚至編程錯誤(bugs)都與Cisco的IOS源代碼中的相同。這些抄去的代碼包括有些思科並未在完成的產品上運用的測試代碼。思科IOS是一種路由器交換機專用的操作系統,從1980年代開始研製開發,是思科知識產權的核心。
思科還聲稱,華為大量複製思科的受版權保護的技術文檔(technical
documentation),華為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用戶手冊中整段整段地照抄思科文本的全部內容。
此外,思科指責華為複製了思科的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
Interface or CLI)和相應的屏幕顯示。CLI是思科發明的一種命令式用戶界面,用戶可以用它來進行路由器的管理和監控,直到今天仍在工業界中廣為運用。思科斷言,華為路由器操作系統中的命令和幫助顯示大量(extensive)複製和抄襲的思科CLI命令和幫助屏幕。思科的CLI界面受到版權法保護的,未經許可盜用是違法的。
最後,思科指責華為侵犯至少五項與專有路由協議(routing
protocols)相關的思科專利,並將這些技術納入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其中一個協議叫"增強的內部網關路由協議"(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或EIGRP),這個協議是由思科發明,只在思科的路由器上使用。[注1]
思科同華為的訴訟為時一年多時間,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指控證據確鑿,華為很難抵賴。比如抄襲思科的CLI語言,這個一試就可以證實。再有剽竊思科的技術文檔,也只要對比一下就知道。事實上,在提起訴訟的幾個月內,法院批准了思科全球禁止銷售華為Quidway路由器的請求,因為其中含有思科專用的技術。華為公開承認思科專有的EIGRP的代碼已用於他們的產品中,華為甚至說他們在法官的行動之前自願從產品中刪除了這些代碼。這些都是鐵案,毫無爭辯的餘地。在禁令發布后,華為同意將EIGRP模塊之外的代碼交給專家審查。一年多以後,訴訟結束,專家的報告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均由保密協議涵蓋。儘管如此,專家的報告中的一部分還是流出到網上,這是大家都可以查到的。
第三方中立的專家說了啥?
2004年6月15日法院指定的專家在報告里寫到:
· 從標題「比較Cisco STRCMP和華為Quidway」的部分:「必須得出結論,華為挪用了此代碼。」
· 從標題為「功能」的部分:「由於華為開發人員可以使用的許多功能選項(包括他們自己的三個子程序routines),他們做出與思科相同的功能選擇這一事實可以建議華為能夠接觸到思科的源代碼。「
· 來自「標題和空白區域」的部分:「評論(comment)和空格的準確性不僅表明華為可以接觸到思科代碼,而且思科代碼以電子方式複製並插入華為
Quidway軟體中。」
· 來自題為「結論」的部分:「幾乎完全相同的STRCMP常式不可能是巧合。華為Quidway子程序是從Cisco
strcmp.c文件中的strcmp子程序複製的。」
最後,這位中立專家的結論是:「思科的源代碼已被用於華為的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上。來自思科IOS的兩個庫文件遭到偷竊。華為已經用VRP版本替換了庫代碼,但替換方法存在缺陷,必須重做。正確的程序更簡單明了。」 [注2]
華為是怎樣說的?
關於華為程序庫中有思科的程序,華為並沒有否認。根據2003年3月24日的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華為承認複製思科的路由器軟體代碼」(Huawei
Admits Copying Code From Cisco in Router Software[注3]一文中講到華為承認思科的程序有在自己的產品的軟體里,但辯稱這只是路由器150萬行程序的很小一部分。
華為表示,一名華為員工在1999年從一名到華為申請工作的中國人(Chinese
man)手中獲得軟盤上的思科軟體。收到軟盤的華為員工知道它包含思科的軟體,但不知道該軟體是受版權保護的。這位員工然後將該代碼合併到他正在處理的工作中。華為答應自願將有關的文件從自己的程序庫中刪除。
華為的說法也引出一系列的問題:這個中國人是什麼名字?他為什麼會把思科的代碼交給華為員工?是華為要求的還是這位申請者自願的?華為對這些問題都沒有正面回答。這種解釋是不是可信我想請讀者自己決定。
案子的結束及其影響
2004年7月29日,思科和華為達成和解協議。華為答應停止生產Quidway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停止使用思科專用的CLI語言界面,用戶手冊,幫助顯示屏幕,以及刪除有爭議的源代碼。作為交換,思科放棄訴訟。思科可能還得到金錢補償,但數量沒有被透露。
華為和思科的訴訟以思科獲勝告終。思科在法庭上證明了它的所有指控都是真實的。華為能做的就是編出一個天方夜譚來忽悠世人。至於思科為什麼在要全勝的勢態選擇和解,我想這同當時的形勢有關。2000年代初思科還想進軍中國市場,不願意對中國公司下狠手。現在看來是「婦人之仁」,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儘管華為好像逃過了這次訴訟,但它乃至中國科技公司的聲譽遭到重創。中國人也許覺得抄抄別人的用戶手冊或軟體有啥關係?竊書不算偷!在美國人看來,知識產權比實物更加有價值。侵犯知識產權比偷東西罪還要重。從那時起,中國科技公司就是無法無天,就是小偷的看法在美國人心中已經形成。最近孟晚舟案中的伊朗門只是華為知法犯法的做派的延續。再加上它同中國軍方的關係密切,華為在西方受到阻擊就不難理解了。
華為思科的訴訟的一個後果是中國軟體產業發展不起來。思科在印度有數萬名軟體工程師,中國思科主要是銷售以及少量硬體工程師。原因並不是中國人不能寫軟體,而是擔心中國人偷技術(偷軟體太容易了)。思科某產品在上海招了幾位工程師寫測試軟體,他們只能看自己寫的軟體,要想看思科其他程序要副總裁(VP)批准才行。這樣怎能有效率?最後把這幾人裁了了事。防火、防盜、防老中。被人像防賊一樣地防著,中國人活到這地步如果還不自省,那真無可救藥了。
美國的華人工程師也在華為思科的訴訟中躺槍。1990年代,思科的華人工程師在工程部門高達三分之一,現在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不到,而且被邊緣化的厲害,乾的是些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活。能怪誰呢?「愛國賊」壞了華人工程師的聲譽。非常不幸的是這樣的愛國賊還不少呢。如果你面臨被裁員,別怪印度人,要怪就怪華為,它編故事就不能說思科程序的軟盤是在馬路上撿到的嗎?

思科與華為
[注1] Cisco sues Huawei over intellectuals property
[注2] Huawei and Cisco』s Source Code: Correcting the Record
[注3] Huawei Admits Copying Code From Cisco in Router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