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烏克蘭戰爭大概率的結局

作者:一劍飄塵  於 2022-3-22 23: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劍劈華山|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烏克蘭戰爭大概率的結局

一劍飄塵

烏克蘭戰爭到今天,已經越來越失去懸念:普京的閃電戰完全失敗,已經成了持久戰。普京剛開始的目標,是迅速攻佔基輔,推翻烏克蘭民選政府。但是想不到,俄羅斯軍隊太不爭氣,不僅沒有佔領基輔,連烏克蘭排名前十的城市,都一個沒有攻下。一方面,是烏克蘭抵抗意志堅決,另一方面,也是俄羅斯軍隊落後,從裝備到戰術,還停留在二戰時期的大規模坦克兵團戰的層次。而烏克蘭在歐美支持下,早已經把軍隊化整為零,通過高科技手段,把這場戰爭變成了「快遞」戰:歐美的衛星、預警飛機發現目標,然後把目標的詳細信息發送給烏克蘭軍隊,烏克蘭軍隊在最快時間內,集中力量突襲目標。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目前已經死亡了五個將軍的原因。

看起來,俄羅斯的軍隊數量和兵器力量遠超烏克蘭。但問題是科技不對等,烏克蘭在北約支持下,相當於降維打擊。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幾艘軍艦,就可以從中國的廣東打到北京城下無對手,就是依靠當時的高科技,對大清朝的辮子軍實行了降維打擊。

那麼,這是不是說,烏克蘭戰爭將以俄羅斯的失敗為結局呢?

軍事上,可以這麼說。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拖延越久,消耗就越大,離失敗就越近。但戰爭只是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是為政治服務的。軍事上的失利,未必會造成政治失利。而軍事上的勝利,也未必一定贏得政治上的勝利。美國一直以來,軍事上根本沒有對手,但政治卻無法保障軍事勝利,對外戰爭總是會產生內亂,最終因為政治內訌,造成戰爭失敗。這一點獨裁國家完全不同。獨裁國家不怕軍事失敗,只要這種失敗不會造成政治上的動蕩,特別是不能威脅到獨裁者的權位,獨裁國家可以一直把戰爭打下去。反正炮灰們對自己炮灰的地位都一無所知,獨裁者才不心痛呢。

所以,只要俄羅斯內政不亂,普京的獨裁地位沒有受到內部威脅,這場戰爭就不會因為俄羅斯軍事上的失利而結束。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就是希望由此引發俄羅斯經濟崩潰而造成的內訌。而能不能達成這個效果,中國對於俄羅斯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俄羅斯的經濟支撐不了這場戰爭,中國可以。這是為什麼,拜登不得不和習近平通話的原因。但顯然,中國並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支持。所以,普京就可以撐下去,這也就有了談判的籌碼。

而烏克蘭這邊,雖然是遭受侵略的一方,但在看透了俄羅斯的三板斧之後,反而有了抵抗侵略的信心。只要歐美的經濟軍事支援不斷,就沒有失敗的可能。倒是可以關門打狗,把俄羅斯有限的軍隊消耗在「快遞」游擊戰的汪洋大海里。所以,烏克蘭方面,也絕對不會完全答應俄羅斯目前苛刻的談判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歐美的態度其實非常關鍵。如果歐美的政治領導人,希望獲得一次長治久安的結果,可以說,這場戰爭適逢其時。這是最好的拖垮俄羅斯,包括中國的最好時機。只要讓俄羅斯軍隊一直陷在烏克蘭,就相當於一個經濟上的無底洞,讓俄羅斯包括中國往裡填。

但是歐美這種民主國家的民選政客,大概率沒有這樣的高瞻遠矚。戰爭繼續下去,歐美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民眾現在對於烏克蘭的滿腔熱血的支持,會減弱。那個時候,歐美政客的「短視」病一定發作。所以,最有可能要求結束戰爭的,不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很可能是拜登和馬克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uming123 2022-3-24 04:00
烏克蘭人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老毛子有的失望,不過老毛子有的是笨辦法!反正手握神器,歐美不敢出兵,我就慢慢炸,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砸!不投降就平推過去。老毛子最不缺的就是炮彈,當年為了三次大戰準備的,滿山滿谷!當年忽必烈就是靠著不降就屠城,所向披靡。馬里波以後,城市死守的力度就會明顯減若。當年蔣介石苦撐待變,盼到了二次大戰;可是烏克蘭死撐是毫無希望,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爆發的!

雖然前幾年歐美送給烏克蘭的單兵神器很厲害,但是以前的存貨用完,新的能不能運進來還很難說。不見這幾天開始轟炸倉庫?俄羅斯地域橫跨歐亞,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全球第一,又手握毀滅地球
的神器!對於這個地球上的」惡霸「,誰招惹,誰吃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