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匱要略與詩經的神秘聯繫

作者:蘇小白  於 2017-11-14 02: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金匱要略》之詩意解讀|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金匱要略與詩經的神秘聯繫

 

 

祖國醫學,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當然也屬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與中華其他文化形式,諸如《詩經》等,在用筆起意,組織結構上,會是有或多或少的共通之處的。大家知道,《詩經》開篇第一首,即是《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詩,如下: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相愛的詩。

《詩經》號稱「詩三百」,當初編輯《詩經》者,為何將此篇排列首位?這其中緣由,當然是有中國文化意義之所在的。

 

《論語》批此詩「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漢儒《毛詩序》云:「《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二者,都言明一個道理,夫婦為人倫之始。其實在道家,也講究「陰陽生,萬物生」。陰陽是道家思想基礎,夫婦是儒家人倫基石。總之,無論道儒,其所推宗的自然與人類社會之首位,就是陰陽男女。

 

大家知道,關於收集《詩經》之目的,最重要者,是古代統治者觀察民風民俗,以有效統治天下。《孔叢子·巡狩篇》曰:「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載雲,周天子派專人採集民謠來看,以此了解民情。《國語》有記:「考其俗尚之美惡」。總之,《詩經》表面上來看是一部詩歌總集,其實質目的,則是君王觀察天下動態,把握天下大局的一部民間「輿情錄」。同時,《詩經》又是一部禮義天下的詩歌集子。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認為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家齊國治天下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女之事,對於整個社會穩定來言,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既然要禮義天下,就首先得從男女情感上談起。因此,《關雎》,便當之無愧地被排列第一位了。

 

《金匱要略》為仲景所著,其版本制式也多有流變,對此後世評說也不一而足。這些,咱們都撇下不管,因為仲景是醫家,其作是談醫論病的,這無需爭論。咱們就來看仲景起筆是如何談病證的。《傷寒論》起筆言太陽病,然後將太陽病分為傷寒與中風,傷寒起於陰,中風起於陽,陰陽並談,然後才引來諸證諸方。在《金匱要略》中,仲景是如何談病證的?據胡希恕老考,第一篇為王叔和搞的。不管信與不信,我們暫且擱下不論。咱們還是先來看,仲景是如何來談病的吧。

《痙濕暍病脈證並治第二》,起筆二條:

 

1條: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從字句上邊看,二條都有「太陽病,發熱」,從病因來看,其病的來路都是太陽病,癥狀有發燒,這是共同症。然後接下來看,第1條「無汗」;第2條「汗出」,結合《傷寒論》,我們知道,第1條為「傷寒證」,第2條為「中風證」;再往下念,第1條「反惡寒」,第2條「不惡寒」,以上癥狀,一陰一陽,針鋒相對,得出結論是:第1條,為「剛痙」,第2條,為「柔痙」。一剛一柔,又是一陰一陽,陽陰相應。

 

仲景談病證,起筆便見「陰陽」。這是為何?

看看《詩經》便得知其中原因之一二了。《詩經》是一部禮義天下之詩歌總集,是周天子以觀民風民俗令人收集而來的;《金匱》一書,是仲景談病證,以使後世了解病證之病因病機,並加以施治的一部醫書,在這一層面上來講,《詩經》是洗禮人之靈魂的書;《金匱》是一部治人病的書。二者意義相通,仲景又是浸茹中國傳統文化極深的一個醫家,其筆其意,當然會與《詩經》有雷同耳。

 

《詩經》以《關雎》男女起篇,以觀民間風俗;仲景以陽陰相對起筆,以談病證,二者都是深受中國道儒之影響也

 

2016/12/15,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8: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