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 站樁 - 四平大馬步樁

作者:sujie_alex  於 2010-8-9 14: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而|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3評論

關鍵詞:

作者:月中水 - 西西河的

  下勢樁,就其樁架外形而言,是極其簡單的,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功。它與所有的內(氣)功修鍊方法都一樣,都有三大要素,那就是三調:調身、調息與 調心,也就是身形間架、呼吸、意識這三方面的調整,內家拳之修鍊,基本都以形正氣順,氣順則神明的程序進行修正,下勢樁也不例外,它的第一步修鍊主要是通 過身形的調整,使人零亂的內氣收聚于丹田。
  下勢樁的外形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那麼簡單。但早些年幾乎所有的武術書籍上的四平大馬步樁都要下幾年的功夫,從沒聽說有人能在幾分鐘內氣沉丹田 (如果用氣功的方法訓練,最快的也要在7到100天內練出丹田之氣)。為什麼下勢樁卻可以立竿見影呢? 其秘密還是在身形間架的調整上。
  首先是頭,頭要領,頭部的要領又稱頂勁或虛靈頂勁。說白了,就是頭要統領全身,要有略微上頂的意勁。太極拳訣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 也,但為什麼又有靈與領兩種不同的說法呢?其實領是動作,靈是火候。如果脖子硬是挺拔頭上頂,那麼練靜功時氣沖頭部,使人興奮失眠,久之成病,練功打拳發 力時則會震蕩大腦,傷害身體,所以一個頂字,火候很重要,不能丟也不能過,具體要領則很簡單,下頦略收就可以。
  其次是肩,肩要合,內家拳中之肩,而是抬人的肩胛骨。人的兩肩胛骨略外張而前合,為合肩,拳法中也有說「含胸」的要領,其實與合肩是一回事。
  其後是背,背要靠,背在內家拳中指人肩胛之下與命門之上的部分,它的具體要求一般是后靠,久練都可以龜背行氣。
  再后是腰,腰要空,腰在內家拳中主要指命門處的腰椎,通過背與胯的各部要領,使人命門處腰椎向前的生理彎曲拉直,形成命門后凸的意勁則可,又稱為塌腰。
  然後是胯,胯要坐,這裡的胯,不僅是指人的兩胯,而是指人的骨盆,以及命門以下的脊椎。坐胯又可說為圓襠,後面還會有詳細解說。
  最後是人的手心,足心要空,也就是說手心,足心要含空。
  以上的六要,修鍊者要有明確的認識,千萬不可以鬍子眉毛一把抓。楊師傳授我的時候,很多時候背手而立,看著我,笑眯眯地說,胸再含進出一點,胯再坐下 一點,我馬上就有了強烈的感覺。讀者們要通過文字來學習下勢樁,或者學一切樁、拳就必須把自身弄分明,例如說,你背後靠一點,你說整個上身後傾;或說你胯 再坐一點,你就蹲身體……這些地方就是初學者不得要領,出不了功夫的關鍵,所謂真傳或說科學,無非是這些調整身體的要領。
  可以肯定並負責地說,如果你學會了調身,無論是打拳站樁,只要坐胯與含胸,必可馬上「氣沉丹田」。問題在於如何做到含胸與坐胯?含胸相對簡單,只要人 的兩個肩胛骨略外張而前合,那麼也就達到了含胸的要求。反而是坐胯相對難一些,我曾將一個學生送到楊師門下學習,無論怎麼教他,都不能理解要領,最後楊師 將家中一個細鋼筋焊就的農家常用的臉盆架放在他***股下,板臉警告說,別坐壞了,坐壞你賠!他戰戰兢兢地一坐,馬上就感覺內氣順暢達于丹田……所謂坐胯,坐字是一個關鍵,過去太極拳有坐著打拳之說,可以說不坐就沒有丹田,沒有整勁。要說坐,誰都會坐,可大家看看那些練拳的,尤其是形意拳家的照片,過去的名師、名家無不「坐」著,而當代很多名家是「站」著打拳的……那麼何為坐?一般初學者習慣將坐與蹲弄混,卻不知過去的師爺在寫譜時用字十分考究,坐與蹲是不一樣的,蹲是下肢的動作是膝蓋與腿的夾角變了,而坐是身體軀幹的動作,腿上是沒有變化的,大家想想看,你坐在凳子上的時候,我們會重得將凳子坐變形或降低高度,最後導致膝關節角度發生變化嗎?肯定不會!所以說,坐胯的時候不可以屈腿,而是由雙腿承托,上身向下松沉,形成「坐」的動作。或者換一個說法,你不妨把坐胯的要求理解為下身要下沉下坐,而下肢雙腿卻欲起的這麼個矛盾狀態!
  再次強調,內家拳練功要進步快,必須要把人全身各處要領弄分明,先把局部弄分明,再依照要求來求得局部與局部的最佳配合關係,得到整體效果,則功夫進步神速。如果讓你坐,你去蹲;讓你靠,你卻坐,這樣虛實不分,要領不明,那麼你也只能在漫漫苦海中耗時間,把你耗得精疲力竭。不得不在師爺眼皮子低下找偷懶的竅門,一邊偷懶,一邊偷眼瞄著師爺,師爺大喝一聲「站那」你一機靈,一提神,一下子入了道,找到了勁啦……在某大師回憶錄里把這種累傻小子的教育方法講得很神,其實你也就是個傻小子。
  言歸正傳,下勢樁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倘若明白了要領,那麼樁架高低,雙腳間距大小,跟練功效果關係也就不大啦。站的時候,以四平馬步站立,雙腳要平行站立,雙手於胸前合十,虛靈頂勁、含胸、坐胯。注意雙肩松沉,雙肘有前合之意,而合十的雙掌則力量有分開之意,此外,將全身力量前傾,重心落於前腳掌上 (膝與地面的垂線不可以過腳尖)。同時背部后靠,整體之前傾與背部后靠形成微妙的平衡,則足心自然含空;如此,全身放鬆靜心體會,此為下勢樁之第一步練法!
  下勢樁是我所學的郭雲深系形意拳暗勁訓練體系中的調氣訓練。其方法是先以內功樁法培養出極渾厚的內氣感,然後以極緩慢的速度慢練五行拳,在行拳中調氣,修鍊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內功與樁法部分,訓練內容是下勢樁的聚氣,養(煉)氣、行氣、貫氣四步功,以上公開的為第一步預聚氣 功,可以讓人感覺胸口有氣下沉,從而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練功、養生、強身的功效,僅僅是一步,已妙用無窮。以上公開的方法中還包含有第一步功的深入 修鍊內容,悟性好的朋友除了感覺有氣下沉外,還應有丹田發勢的效果,這些效果的達到是伴隨練功要領的正確程度出現的,跟你練功時間沒關係。按這樣的進度大 約修鍊半個月左右,可進行第二步養氣(鍊氣)訓練,配合呼吸激發人內在潛力,丹田與手心,足心灼熱如火,而第三四步則在獨特的呼吸配合下,以身體細小如蟲 蠕的動作行氣,達到疏筋貫氣的功效。如果人能真正掌握了第一二步的訓練,再練第三四哪怕是第一次修鍊,也可以明顯感覺身體內如同溫水沖刷一樣,內在感覺隨 人外形的微動而似水銀瀉地……以上的功效與人練功時間長短無關,全在乎對要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再練五行拳,則體內如暗流涌動,奔騰不息。
  下勢樁不要求人苦練,初學時間應為三五分鐘,隨功力加深逐漸增加到早晚各一次,每次十五分鐘的訓練量即可。我弟弟當年只學第一步功,但他同時還站三體樁,大約25天以後,發覺自己雙腿脛骨上騰起一層膜,用手按、捏感覺內里有韌感、滑動感,如捏在泥鰍上。
  下勢樁第一步練法簡易,無須配合呼吸與意念,抓住要點者,效果立竿見影,絕無偏差,而以後幾步則須有師父傳授,所以這裡只介紹第一步練法。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同門前輩指導,也希望廣大同道結緣,並批評指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3 個評論)

回復 fressack 2010-8-9 15:26
SF
回復 薩滿 2010-8-9 16:01
嗯,來貝殼村前功夫練不好還真不行。俺來前就先練滴鐵頭功,誰惹俺,俺磕死他。
回復 sujie_alex 2010-8-9 21:35
薩滿: 嗯,來貝殼村前功夫練不好還真不行。俺來前就先練滴鐵頭功,誰惹俺,俺磕死他。
hahaha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10 07:48
你準備站庄嗎?哈哈~
回復 sujie_alex 2010-8-10 11:07
同往錫安: 你準備站庄嗎?哈哈~
我一年多前練蹲馬步,最長時能蹲7、8分鐘,後來因為踢腿傷了腰,有一陣子沒練了,最近練了一個多月太極,腰傷慢慢好了,所以準備練站樁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10 11:35
sujie_alex: 我一年多前練蹲馬步,最長時能蹲7、8分鐘,後來因為踢腿傷了腰,有一陣子沒練了,最近練了一個多月太極,腰傷慢慢好了,所以準備練站樁
O,貴在堅持~要很有耐力吧?
回復 sujie_alex 2010-8-10 11:44
同往錫安: O,貴在堅持~要很有耐力吧?
那時是練蹲馬步沖拳,最開始那天打50拳,之後每天比前一天多打10拳,3個月後打1000拳,大概是7、8分鐘。
當時每天早上起床之後打拳,然後洗洗上班,周末早上來不及就晚上打。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10 11:45
sujie_alex: 那時是練蹲馬步沖拳,最開始那天打50拳,之後每天比前一天多打10拳,3個月後打1000拳,大概是7、8分鐘。
當時每天早上起床之後打拳,然後洗洗上班,周末早上來不
不可以早晚打嗎?支持你鍛煉~要堅持喔~
回復 sujie_alex 2010-8-10 11:55
同往錫安: 不可以早晚打嗎?支持你鍛煉~要堅持喔~
當時早上馬步沖拳,晚上是練踢腿,後來踢腿過度傷了腰,就停下了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10 11:56
sujie_alex: 當時早上馬步沖拳,晚上是練踢腿,後來踢腿過度傷了腰,就停下了
原來如此~不要用力過猛~
回復 sujie_alex 2010-8-10 12:02
同往錫安: 原來如此~不要用力過猛~
是啊,當時運動過度了,沒注意休息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10 12:05
sujie_alex: 是啊,當時運動過度了,沒注意休息
記住堅持~
回復 sujie_alex 2010-8-10 12:11
同往錫安: 記住堅持~
是的,堅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