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槍擊避險首選應是教室躲藏而非奔逃
矯海濤
前幾天,美國加州又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迄今為止,十年來,美國已發生180起校園槍擊案,356人(學生)受害。校園,已上升到美國公眾槍擊第二大案發地,案發數量和傷亡人數最近三年呈大幅上升趨勢,給美國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慘痛傷害,觸目驚心。
剛剛參加了本地警方舉辦的校園槍擊預防培訓講座,從中得知,應對校園槍擊,現行警方提供的三個避險選擇是,第一,奔逃(Run);第二,躲藏(Hide);第三,戰鬥(Fight)。
根據警方提供的案例信息,並與警方人員討論交流,本人認為,應對校園槍擊,奔跑逃生不宜作為確保生命安全的第一選擇。原因有三:
一是數以千計的在校學生奔跑逃生,極易為槍擊者提供大開殺戒的目標。在槍擊情況下避險,奔跑逃生,一旦暴露了自己,兩條腿跑得再快,也跑不過子彈。
二是大量學生奔跑逃生,極易造成人流混亂、擁擠、跌倒、踐踏等額外不必要的傷害。
三是眾多學生奔跑逃生,極易為槍擊者趁混亂逃跑或者藏身提供機會,給警方和急救力量識別槍擊者以及迅速控制槍擊事態增加障礙和困難。
顯然,發生槍擊,奔跑逃生,不是最佳選擇。首要最佳選擇是教室躲藏。美國的學校教室,牆壁足夠堅固,是躲避槍擊最好的屏障。許多校園槍擊案避險經驗證實,勇敢教師保護學生的成功案例,大多是設法堵住教室門,帶領學生冷靜地躲藏在教室,等到安全時再走出學校。
從防範校園槍擊的角度來看,現有美國學校教室的重大缺陷,是為防火等緊急逃生而設計的無鎖教室門,不能從裡面鎖住。另外,教室門上的一條窄玻璃,很容易被砸碎向裡面看或者射擊。在發生槍擊的緊急情況下,靠年齡幼小的學生移動重物或桌椅,擋住門和門窗,並不容易,需要事先備置從裡面能夠緊急鎖門和擋窗的裝置,如地面防滑頂門插板、安裝即便砸碎玻璃手也夠不到的緊急鎖門扳手、可移動鎖死的擋窗板、不透明玻璃或可緊急掛貼的窗帘等。這些設施,應像防火等緊急設備一樣妥善安裝或放置。一旦校園槍擊發生,聽見槍聲,十秒鐘內即能迅速鎖住教室門和遮擋玻璃門窗,然後關閉燈光。這樣,學生們只要躲藏在子彈從門窗直接射入打不到的牆邊或牆角,就萬無一失了。
只有在無處可躲可藏的情況下,才能選擇奔逃;在具備訓練有素或有武器的條件下,才能選擇戰鬥。
生命寶貴,孩子和學生們的生命更寶貴。關心校園,關心下一代的安全,人人有責。為了孩子們在校園的安全,凡認同本建言的家長和所有與預防校園槍擊有關的警方、校方、教委人士、議員等,都應共同來呼籲完善預防校園槍擊立法,依法明確規定預防校園槍擊與火災的不同,明確規定遭遇槍擊時保護生命的首要最佳選擇是教室躲藏,而不是奔跑逃生,明確規定所有學校必須配置由內頂鎖教室門和封窗的緊急裝置,明確規定每年舉行兩次防範校園槍擊演習,以摹擬槍聲為號,進行以教室躲藏為主的演練,明確規定教師在校園槍擊發生時指導保護學生的法律責任,等等。果能如此,必將大大提高預防校園槍擊的行動效率和校園安全水準,有效降低和避免校園槍擊發生時的傷亡。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保命護學,善莫大焉。
參閱:https://www.cnn.com/interactive/2019/07/us/ten-years-of-school-shootings-tr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