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博客主導航

篩選標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十四) 大禮堂
玉米穗 2019-2-17 01:53
那天黃昏,電視里播放的一條新聞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條關於復旦廿多個學生集體蹺課,為梁朝偉、劉青雲等到復旦宣傳影片的明星們當保鏢的報導。 隨著鏡頭,電視上出現了那個曾留下身影和無數回憶的地方——復旦大禮堂,大禮堂前茵茵如毯的草坪,歷史系哲學系樓房,還有典雅的花園洋房式的數學樓——就在這條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1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十三)大操場那些事
玉米穗 2019-2-15 03:28
大操場,指的是復旦運動場。「大操場」是復旦孩子對它的稱呼。那時大操場座落於復旦正校門對過,隔邯鄲路與復旦校園相望。校門後面茵茵草坪上,老人家雕象幾十年如一日聳立著,抬起胳膊的他,象是每天對操場上的年青人重複著那句話: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復旦大操揚伴隨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3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說說「四國大戰」
玉米穗 2019-2-14 01:14
先說明一下,所謂「四國大戰」並非真的幾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一種棋類遊戲,就是四國軍棋(或陸戰棋)的別稱。軍旗原本如象棋圍棋一樣,兩人對弈,後來大概感覺多國戰爭更加熱鬧好玩的緣故,猶如協約國對同盟國一般,各自拉幫結派找一個「戰略夥伴」,就變成了兩兩對弈的「四國大戰」。 軍旗不似圍棋象棋般變化多端計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7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故鄉見聞:(1.7)…(農家子弟發跡史…「存廬」故事)
花名雞仔 2019-2-13 08:32
(一)故鄉見聞:(1.7)…(農家子弟發跡史…「存廬」故事)
(一)…故鄉見聞、(二)…童年時期、(三)…外出謀生、(四)…香港闖蕩、(五)…英國打拚、六…(生活點滴)、 (一)故鄉見聞:(1.7)…(農家子弟發跡史…「存廬」故事) (存廬的故事)老家真人真事,(簡單說幾句,當然我也不敢保證這個故事百分百真實,畢竟不是同輩人+時間久遠),小池塘養出條大鯊魚,一個農家子弟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1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 十二) 多瑙河嘴巴
玉米穗 2019-2-13 02:00
讀小學時,最幸福的事恐怕就是在上課時間,由學校安排到復旦大禮堂看電影,那時叫「包場」,即專場為我校全體革命師生放演電影。滿滿一校的師生,也就坐了大禮堂席位的51-52%,可見,所謂全校,人並不算特別多,也就三十多鬼子(教職工),三四百偽軍(學生)。 記得一天,在校門邊的宣傳欄的一塊黑板上,出現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3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故鄉見聞:(1.6)…(風水先生無屋住,算命先生半路亡)
花名雞仔 2019-2-11 23:50
(一)故鄉見聞:(1.6)…(風水先生無屋住,算命先生半路亡)
(一)…故鄉見聞、(二)…童年時期、(三)…外出謀生、(四)…香港闖蕩、(五)…英國打拚、六…生活點滴、 (一)故鄉見聞:(1.6)…(風水先生無屋住,算命先生半路亡) 「風水先生無屋住,算命先生半路亡」,風水、迷信,報應,究竟有沒有風水這一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2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十)以「滾」還「滾」
玉米穗 2019-2-11 01:59
小學四年級時,我們搬進了新教室,舊教室則騰給了剛入學的新生。畢竟渡過了三年光陰,所以經過那間舊教室時,總會多看一眼。別看人小,也是有一絲念舊情懷的。 一個下午,上完一節課就放羊了。經過舊教室,突然心起,於是和同伴踱到窗前,趴在窗上看年輕的女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窗內的教室里,一年級的一排排小豆包們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3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八)同學T建文
玉米穗 2019-2-8 02:29
T建文是我的同班同學,自小學起。 T建文是個靦腆的孩子,五官清秀有些象女孩,腦袋不大,說話懦懦唯唯弱聲弱氣。T建文身體嬴弱,所以免上體育課。當體育課我們在操場上歡蹦亂跳時,T建文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呆在教室里,有時則會站在教室門邊看我們玩,顯得孤寂落寞。 後來有一次聊天他說他開過刀,為了證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4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鹽田退出歷史舞台,改做「蝦塭」養蝦。
花名雞仔 2019-2-6 00:38
鹽田退出歷史舞台,改做「蝦塭」養蝦。
「媽廟」由於很低漲潮時海水會由兩小河大量湧入,前期村民借地勢低漲潮海水能湧上來之故,利用起村前那片「浪釘壩」,開拓出一塊塊鹽田。媽廟前期有很多鹽田,鹽田是用鵝卵石鋪蓋再用厚重麻石「花崗岩」滾筒滾實而成。在小河上流築起鹽倉,產鹽後用船沿著小河把鹽運至上游公路旁的鹽倉儲存,然後再由人力挑到「淡水鎮」分散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1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故鄉見聞:(1.4)…(我的老家大亞灣媽廟的故事)
花名雞仔 2019-2-5 05:14
(一)故鄉見聞:(1.4)…(我的老家大亞灣媽廟的故事)
(總篇) 我的自述-(70年經歷及所見所聞)…(想到那寫到那,加加插插修修改改) ((一)…故鄉見聞、(二)…童年時期、(三)…外出謀生、(四)…香港闖蕩、(五)…英國打拚、六…(生活點滴)、 (一)故鄉見聞:(1.4)…(我的老家大亞灣媽廟的故事) 「媽廟銅牆鐵壁、虎頭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猶太人
fanlaifuqu 2019-2-5 04:51
猶太人
從上海來到紐約,除了倆個都是世界級的大都會外,她們也都與猶太人有不解之緣!紐約不用說了,他們有自己的聚居地域,也到處可見戴小帽的。我周圍,甚至親戚也是猶太人。一到猶太節,整個城市都「睡」了,也有不放假的,但路上行車甚稀,曼哈頓醫院多為猶太人開(自己工作的Mount Sinai也是),所以市面「蕭條」!經濟上不 [ ...閱讀全文 ] [ fanlaifuqu的博文列表 ]
13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故鄉見聞:(1.3)…(我的老家兩個小水塘養育了世代媽廟人)
花名雞仔 2019-2-4 07:55
(一)故鄉見聞:(1.3)…(我的老家兩個小水塘養育了世代媽廟人)
(總篇) 我的自述-(70年經歷及所見所聞)…(想到那寫到那,加加插插修修改改) (一)…故鄉見聞、(二)…童年時期、(三)…外出謀生、(四)…香港闖蕩、(五)…英國打拚、六…生活點滴、 (一)故鄉見聞:(1.3)…(我的老家兩個小水塘養育了世代媽廟人) 我的老家地形不錯聽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故鄉見聞:(1.2)…(幾百年走出的小路,有如血管通向心臟「媽廟」)
花名雞仔 2019-2-2 09:22
(一)故鄉見聞:(1.2)…(幾百年走出的小路,有如血管通向心臟「媽廟」)
(總篇) 我的自述-(70年經歷及所見所聞)…(想到那寫到那,加加插插修修改改) (一)…故鄉見聞、(二)…童年時期、(三)…外出謀生、(四)…香港闖蕩、(五)…英國打拚、六…(生活點滴)、 (一)故鄉見聞:(1.2)…(幾百年走出的小路,有如血管通向心臟「媽廟」)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香港打拚了十一年後遠走英國闖蕩
花名雞仔 2019-1-31 05:44
(五)英國闖蕩:(5.1)…(謀生經歷…「糊里.糊塗遠走他鄉」 我1964年不到20歲走了八天八夜進入香港,在香港打拚了十一年,干過多種行業,幾乎餐來餐清沒有一點積蓄,72年結婚為了迎合當時風俗,向人借錢擺了幾台酒席,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生活越來越困難,工作非常不穩定時有時無,隨時都有失業可能。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六)只語片言
玉米穗 2019-1-31 02:45
天高雲淡,陽光燦爛。試著回想一些當年的人和事,但那些人和事反而變得更加模糊遙遠。出現在腦中的是閃念是片段,零散瑣雜,一個個斷斷續續,各不相通也互不相連。於是絮絮叨叨地記下這些片斷,以為分享,以為留念。那時候,田野里有拉線廣播喇叭,新聞播報、雄壯有力的革命歌曲時常在空中回蕩。廣播中天氣預報播完后,緊接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4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一位評彈票友寫的淮海路
曉田 2019-1-29 04:39
一位評彈票友寫的淮海路,恐怕連老淮海路也不知道那麼多吧,姚蔭梅、徐綠霞、周柏春也說不到那麼多、准、趣、好吃。請看。說起淮海路的特色飯店,有以紅菜湯聞名的東華飯店,有上海最大的做俄國大菜、尤以冷盆豐富的卡夫卡斯等;可惜我們無緣一見。而在我們眼皮底下消失的有:老松順飯店(394 號)、由上海名酒店老萬茂酒棧 [ ...閱讀全文 ] [ 曉田的博文列表 ]
3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2019-01-29
玉米穗 2019-1-29 03:59
那時候是綠色有機耕種,肥料就是我們的「貢獻」。運肥的是二位樸實沉默的農民,一個個兒高,另一個矮,個矮的年長,個高的年青。他們天天拉著肥料車穿棱於各個宿舍,泥路上,留下了他們沉重的腳步。點點汗滴,和著湯湯滴滴遺下的肥料,在車后留下久久不散的印跡。我們的「貢獻」就這樣被運往田野,潑撒於廣闊天地。那時的肥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2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四)青蛙撞上「刮颱風」
玉米穗 2019-1-28 02:01
向陽食品店附近曾住過一位外號叫青蛙的年青人。細瘦高個,長相斯文。他與家住第七宿舍的周姓青年是哥們。周皮膚黝黑,頭髮微卷。強壯而沉默寡語。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一個夏天的晩上,在復旦運動場發生了一場持械鬥毆,主角就是青蛙和周青年。據說先是青蛙與人衝突,對方仰仗人多,群毆青蛙。靑蛙同志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被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4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 三)那些店,那些人,那些事
玉米穗 2019-1-26 02:23
沿國權路由北往南,排列著三個在孩子心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商店,依次是:沈之吉、向陽食品店、合作社。論規模合作社是商店中的龍頭老大,貨品最多最全。合作社裡有棒冰雪糕陳皮條鹽津棗,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赤豆棒冰和萬年青餅乾,雪糕冰磚當然更好吃啦,但價錢太貴吃不起。鹽津棗銷路最好,因為便宜。鹽津棗一粒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1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織布生涯中一些見聞
花名雞仔 2019-1-26 00:51
我在香港的一年織布生涯,六、七十年代香港工廠還真不少,布廠、毛衣廠很多,那些「大型」工廠例如紡織廠(香港人叫布廠),這些「大型」紡織工廠老闆大部分是上海人,這些大老闆多數是在解放前對新中國無信心由上海搬來的。布廠的織布機六、七十年代全是半自動化,緯線要經常用人工擺放和換梳。那時布廠採用領班制,布廠請人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 二)國權路浮世繪
玉米穗 2019-1-24 01:23
宿舍大門外面橫著國權路,是我們上學的必經之路。那時候的國權路是一條土路。泥土之中嵌著大大小小形狀不規整的磚頭和石子。路面凹凸不平。低洼的路邊常常停著木製的手推糞車,糞車邊上倒扣著一些紅漆已經斑駁陸離的舊馬桶。與復旦四舍隔街相望,國權路的另一側擁擠著許多低矮黑暗的破舊房子,那些房子里人口眾多卻沒有廁所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4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老地方老故事 一 遙遠的宿舍
玉米穗 2019-1-22 02:24
雖說往事並不如煙,但也並非事事都能在記憶庫中佔據一席之地。至少於我而言是這樣的。不過,兒時在復旦宿舍渡過的那些陽關燦爛的日子,卻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落日黃昏,靜夜無聲,那些遠去的往事彷彿田野上的霧靄,悄無聲息地升騰起來,在心田裡瀰漫開去。。。。。。那時候,我住在復旦第四宿舍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4 個評論
分享 [ 前塵往事 ]:童年小學記憶猶新,小六畢業時有食有玩最高興。
花名雞仔 2019-1-20 22:13
童年小學記憶猶新,小六畢業時有食有玩最高興。
童年小學記憶猶新,小六畢業時有食有玩最高興。我們農村人上學年齡在七、八歲,我還記得初上學一年級,一年級班主任是一位軍人家屬,三十多歲女老師,那時村裡駐有林彪部隊,籠統記得番號好像是(三八九團、三六九團)軍隊經常換防。女老師長得肥肥胖胖名叫鄭麗映,如果這位老師還健在,沒有一百也有九十多了。我讀小學時,學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綽號飛揚的歲月
玉米穗 2019-1-19 02:36
記得從前人們的臉上似乎都帶些笑容,既便不笑起碼也是表情平和,不象現在,人們的穿著是比過去考究了,但失去了親和力,動不動就急吼吼,面目可憎。 那時候宿舍院子里臉上常掛著微笑的,是一個叫蚊子的女孩。 蚊子當然是外號。 蚊子住C區,梳著二條中辮,眼細細的,皮膚不白還有些雀斑,她個子不矮 [ ...閱讀全文 ] [ 玉米穗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塵往事 ]: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的小農村「媽廟」,大概是這樣形成的。
花名雞仔 2019-1-19 00:31
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的小農村「媽廟」,我推測大概是這樣形成的。丘陵地帶廣東惠陽地區,大亞灣邊上有個偏僻小農村,周圍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山岒它名叫「媽廟」,媽廟三、四百年前是個水淹之地,周圍只有幾個露出水面高低不平的山岒「土丘」。媽廟最原始居民是「水上人」(漁民),這些「水上人」過去在沿海一帶靠捕魚為生,最初「 [ ...閱讀全文 ] [ 花名雞仔的博文列表 ]
最新更新書架
熱門博客書架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4: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