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給德國右翼勢力發表爭取國家政權的戰略建議: 以中國兵法之策略,謀德意志之天下

作者:無上大魔  於 2021-5-15 03: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Tichys Einblick》是針對德國保守派右派精英的政治經濟雜誌。該雜誌由知名記者,一手建立德國戰後經濟體系的總理Ludwig Erhardt基金會會員Roland Tichy創立。作者包括前德國自民黨(FDP)總幹事Fritz Goergen、現任自由民主黨籍國會議員Frank Schäffler、現任德國基民盟(CDU國會議員Klaus-Peter Willsch、知名記者和出版社社長Albrecht Prinz von Croÿ ,前任德國自民黨秘書長Nicola Beer等人。

Tichys Einblick》網站發表了一篇德文長篇文章,名為《興國策:以中華帝國的命運為例論德國未來維持富強的基本方針》,給德國保守派為復興德意志提供政策建議。文中,我以中國明朝歷史教訓為例,呼籲德國放棄以道德為導向的國策,轉而採取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務實國策實現國家復興,並且建議德國國家正常化,重新提倡愛國主義,重塑德意志國家認同。

近前,我在《Tichys Einblick》網站發表了一篇德文文章,名為《國策:中國的誕生以及德國右翼的崛起文中用中國先秦兵書《六韜》的策略給德國右翼政治勢力構建出一個席捲德意志政治版圖,最終爭奪國家政權的大戰略。文中,我以中國周代商的歷史故事為例,介紹兵書《六韜》中「攻強必先養強」,「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等核心戰略思想,呼籲德國各黨右翼勢力在捍衛德意志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之下組成統一戰線,並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實用主義團結各個階層,進而全面爭取德國國家政權,從上往下以保守實用主義改造德國


德文鏈接:

https://www.tichyseinblick.de/kolumnen/aus-aller-welt/die-geburt-chinas-und-die-konservative-wende-deutschlands/


作者簡介:馬塞爾·朱生於1989年,13歲那年隨父母移民到德國,其父母都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分別在德國和澳大利亞獲得博士學位。馬塞爾·朱畢業於德國一家知名大學的數學系,現任歐洲一家大型機構的管理人員,曾參加歐洲央行、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和七國集團涉及金融政策的工作組,業餘在德國一所大學的金融系攻讀博士學位,是針對德國金融業管理層的指導書刊作者。此外,馬塞爾·2019年兼職當選德國第一大黨基民盟的地方領導人(市委主席團成員)

中國的誕生以及德國右翼的崛起

前言:


中國戰國時期的名著《呂氏春秋·博志》記載了這樣一句道家核心思想:「全則必缺,極則必反。」
一千多年後,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在他的經典著作《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回寫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國策

公元前一千餘年,強大的商國(大邑商)已經統治了東亞華北平原六百多年之久。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一個興於東方自號為商的民族建立了一個強國。這個國家控制的廣闊疆域從寒冷的易水河直到淮河的亞熱帶地區,從太行山延伸到太平洋。  

商人殘酷的習俗

商人掌握了複雜的文字系統和先進的青銅技術。但商人同時是一個極為迷信的民族,他們崇尚鬼神和巫術,並且廣泛用活人作為祭品來祭祀他們的神靈(上帝)和祖先。甲骨文中記載殷商人祭就用了15000多人。按照甲骨文記載,商人用活人獻祭的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砍頭活體解剖烹煮死,燒烤,活埋。 而在商人眼裡,異族人的血肉,則是奉獻給上帝和祖先的最好禮物。

商人最大的敵人某屬於當時中華大地西陲被稱作為「羌」的漢藏原始語族群。商人多次興兵討伐羌人,並俘虜了大批羌人。而商人祭祀用人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羌人。甲骨文的人祭記載中,羌人佔了被殺者的一大半。羌人在甲骨文中被稱作「人牲」。

甲骨文中關於「執俘」「獲羌」等記載就非常多,俘虜人數最多的一次高達三萬人。而被俘虜來的羌人,自然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在甲骨文中,商代的有多種異體字:比如在脖子部加手字形,表示擒獲羌人;在頸部加繩子捆綁、加石鎖的字形,表示囚禁羌人;還有一種腳鐐手銬的字形,則表示把羌人脖子上繫繩子,腳上綁石鎖;更甚的是加火和系的字形,表示把羌人作為人牲,進行燎祭(火燒)。

羌人以放牧牛羊或務農為生。他們在商代生活在華夏世界的西方。其中一個羌部落遷徙到渭河平原,建立了一個叫做「周」的方國。周國作為附庸國投靠了強大的大邑商,並逐漸成為商人在西陲的代理人。

作為商的屬國,周幫助商王朝征伐其他的羌族部落,並因此得到了相應的報酬。商人先進的文化和青銅技術也在這個時候輸入了周族。

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商王封周族首領季為「西伯」,並下嫁商國公主給季。他們後來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兒子叫做昌,也就是後世所知的「周文王」。



周伯昌的磨難

讓我們回到公元前1093年。商王紂是個才華橫溢,聰穎勇武的統帥。他率領商軍征服了東南方的人方(東夷),使商疆域擴至江淮一帶。但紂王同時也是個暴君。據中國漢朝的史書《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紂王「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他為了觀察胎兒,竟殘忍地讓人剖開孕婦的肚子。他想知道冬天光腳過河的行人為什麼不怕冷,竟叫人砍掉他的雙腳。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記載:「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


紂王的暴虐甚至不在商王的近臣前止步。紂王的叔父比干就因多次勸諫而被剖心殺害。周伯昌因為昏王殘暴,暗中嘆息了幾聲音,不料被奸臣告發。紂王大怒,於是將周伯昌囚禁七年之久。


周伯昌的長子伯邑為了解救其父親,前往商王朝的都城朝歌做人質。


接下來的事情被中國的史書「史記正義·殷本紀」所記載。


《史記正義·殷本紀》:帝王世紀雲。「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也就是說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質,為紂王駕車。紂王烹殺了伯邑考將他做成了肉羹賜給周伯昌,並說:「聖人應當不會吃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周伯昌最後還是吃了肉羹。紂王評價說:「誰說西伯昌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顯然紂王對周伯昌卑屈的態度很滿意,尤其是周昌吃下自己兒子肉的表現。於是紂王釋放周伯昌歸國。

姜太公的謀略


然而周伯昌沒有忘記囚禁七年,痛失愛子之恨,轉而尋求復仇。

在周伯昌從商都歸來的那些命運般的日子裡,他遇到了一個聞名後世並將永遠改變中國歷史的戰略家,那就是姜太公。

太公本人出身於羌人中的呂氏部族,是羌族部落首領之子。他在商人中生活多年,熟知商人習俗和文化,是當代具有傳奇性的戰略家。

在推翻商王朝的共同目標的驅使下,周伯昌拜姜太公為太師,和他共同投身到滅商大業中

在幾百年後,周伯昌偶遇姜太公的故事以及太公的內政,外交以及軍事戰略被記載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兵書《六韜》里,並對中國幾千年的武學以及將領的軍事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根據六韜第一卷《文韜》的記載,周伯昌問太公道:「該制定什麼辦法才能使天下歸心呢?」
太公說「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們共同享用的,就是仁愛。仁愛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免除人們的死亡,解決人們的苦難,消除人們的禍患,解救人們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和人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的,就是道義。遭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文韜·文師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在這段話中,太公教導周伯昌:如果一個領袖處事公正並且願意把利益分享給他的追隨者和盟友,人們就會擁護他。同樣道理,要奪取天下,首先必須建立聯盟,制定和盟友的共同利益,追求這些利益,而且把獲得的利益和盟友共享。
  
六韜第二卷《武韜》記載,周伯昌的兒子武王問太公說:「我想建功立業,但有三點疑慮: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進攻強敵,恐怕不能離問敵君的親信,恐怕不能瓦解敵國的軍隊。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首先是因勢利導,其次是慎用計謀,再次是使用錢財。進攻強敵,一定要慫恿他,使其恃強驕橫;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敵人過於強橫。必遭折挫;過於狂妄,必致失誤。要進攻強大的敵人,必先助長它的強暴;要離間敵人的親信,必先收買敵人的心腹;要瓦解敵人的軍隊,必先爭取敵國的民心。」

武韜·三疑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

太公為擊敗強敵商王朝而給周伯昌和他兒子周武王出的大戰略主要是結盟,和盟友共享利益以及讓敵人驕橫自大。

周伯昌接納了太公的策略。周伯昌讓他兒子「發」(武王)娶了太公的女兒。由此,周人重續了和羌人部落的聯盟。兩個親緣部族終於在滅商大業之下團結起來。

緊接著周人攻滅了旁鄰的幾個小國,並且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西方。同時周人繼續在表面上維持對商王的忠誠,並滋長了商人的驕橫和自大。商王相信他已經馴服了周人,因此將商軍主力移至東方,以便能夠繼續在東方開疆擴土。

中國的誕生


時間到了公元前1046年。在周伯昌被抓到朝歌的十三年之後,他的兒子「發」已經繼位為周伯。他就是後世所知的周武王。

為了推翻東方的暴君,周武王組建了一支由各個同盟部落組成的四萬五千大軍。從西南霧氣蔓延的紅色盆地的深山裡(蜀),或是從西北無邊無盡的草原中(羌),周的盟友紛紛遣軍趕來助戰。聯軍乘商都朝歌進行祭祀而防守虛弱之機發動突然襲擊,並在牧野之戰給於商軍毀滅性的打擊。

這也代表著大商的滅亡以及周王朝的建立。從此,周國被稱為「中國」,而周王也自稱為「天子」。這就是中國這個古國的由來。

周王朝廢除了商人殘暴不仁的活人祭祀習俗,並以「周禮」創建了一套全新文化:節制慾望、以德為人、克己復禮、勤勉拘謹:這就是偉大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觀,並且影響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三千多年。

周克商后,開始分封滅商有功的諸侯。這些諸侯有周王室成員,也有羌人姻親,亦有異性貴族,甚至包括投誠的商人。凡是遵守周利,奉周王為共主的諸侯國人,都被稱為華人,夏人,通稱為諸華、諸夏。這就是漢民族的祖先和前身。

幾百年後,周王室的權力將衰落。而諸夏列國將爭霸逐鹿中原。直到公元前三世紀,秦國從華夏世界的西陲崛起,並以其百萬雄師橫掃六合,一統華夏,開疆擴土,最終創建了一個北至北亞草原,南達越南雨林的「黑色帝國」。這就是中華帝國之始。


西方的衰落

讓我們回到2021年。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文化和經濟繁榮之後,西方世界正日益陷入一個文明停滯和衰落的時代。追求享樂主義的西方社會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聯盟的保護傘下已經享受了半個多世紀的繁榮和富裕。很多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不知自己祖輩創業艱辛的西方年輕人更熱衷於矮化和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認同並把此稱作為「道德」,而不是致力於強化自己國家的傳統優勢和競爭力。

強調政治正確,把政治道德化的風氣已遍及主流政黨的幾乎所有重要政治領域。這導致政治禁區覆滿了眾多重要的內政和外交政治領域,也使得這些領域的政治決策幾近癱瘓。

在我上一篇名為《興國策:以中華帝國的命運為例論德國未來維持富強的基本方針》的文章中,我的結論是德國只有在相關政策領域全面改變政策,從道德和左傾政治教條的角度制定政策變為務實和利益導向的政策制定,才能長期維持她的繁榮和富強。

聯邦德國的制度和政治,只能在一個法治,講規則的西方世界管用。但遇到不守規則,信服強權的大國,聯邦德國根本沒法獨立應付。所以我說,德國想在未來的世界上獨立自強,想在世界強權之林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就必須得革新自己的體制和思想,自尊自愛,不能總是被歷史捆綁。


聯邦德國這個以人權和人道為國家主導價值觀的國家,以其現在的國家政策法律和制度根本沒法在這個大變中的世界環境保持其社會的福利,安寧和富裕。
因此只有在德國重新從制度和思想上恢復成正常國家,才能長期有效捍衛自己的國體,生活方式和國家利益

只有德國社會根本性的逆轉左傾的勢頭,重新鑄造德國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德國才能在這個各國殘酷競爭的世界上維持國家的富強。

說到這,有人可能問,這樣一個奉行保守實用主義的政治革新什麼時候才能到來?

以這些天來看,德國政壇右派政營目前的情況的確讓人樂觀不起來。德國最大的保守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內以阿明·拉舍特為首的,繼續執行默克爾左傾路線的「左派」仍然把控者黨內最高權力。目前聯盟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作為執政黨在抗疫和疫苗政策上不力,且深陷各個腐敗醜聞,很有可能在9月份的德國國會大選失利。而另一方面德國左派政營中的綠黨聲勢如日中天。目前的各種民調顯示,德國綠黨支持率首超聯盟黨居首位,很有可能在九月大選中獲得德國總理寶座。

在這種局勢下,保守實用主義的政治革新好似遙不可及,難以實現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這裡先分析下德國右派和左派的強項和弱點。

不團結為右派陣營最大的弱點

德國右派最大弱點是他們的分歧。德國的右派以及表面上被划入為「右派」陣營的各黨派系,例如德國聯盟黨,德國自由民主黨以及德國選擇黨,互相鄙視,排斥乃至敵視彼此。

與右派不同,德國的左派勢力有一個共同的政治議程,他們之間雖然也有矛盾,但卻會在議會和政府中互相協助以實施其政治議程。這個議程包括讓低技能的移民(難民)能更容易移民德國,或者是反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各種機制。
相比之下,聯盟黨的右翼團體「Werteunion」被目前掌控黨高層的左傾勢力排擠打壓。而聯盟黨和自由民主黨把同為右派陣營的選擇黨鎖定為主要政治敵人萬般打擊。此外,聯盟黨的多數建制派精英為了迎合左傾的政治風氣,採納了一系列左翼政治觀點,而且作為執政黨把這些觀點付於實施。比如堅持核電,嚴格的難民政策,義務性兵役等政策原本都是聯盟黨的核心政念。以默克爾為首的聯盟黨左傾建制派勢力為了迎合左傾輿論和媒體,把這些核心政念和價值觀統統放棄。
這就導致了一種奇怪的情況:儘管大多數德國選民在上次聯邦選舉中選了一個右派政黨(聯盟黨,自由民主黨和選擇黨),但得到的卻是一個主要實施左傾政策的聯盟黨/社會民主黨聯合政府。

因此,德國右派最大的自我欺騙是以為他們十幾年一直是塑造德國政策的執政力量。而實際上早就是左翼政治在主導著德國的政治議題。

德國的右派政策的衰敗有許多結構性原因。這些包括基督教信仰對德國選民影響力的減退,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衰退,東歐的共產主義陣營作為一個讓德國人感到生存性安全威脅的崩盤,以及大城市傳統家庭結構的日益瓦解。
聯盟黨的建制派以及自由民主黨因此以為他們必須得在意識形態上接近左派才能贏得選舉以及組成政府。

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德國保守主義的危機也給右派帶來了機遇。前提是右派能和左派勢力劃清界限,並能發展出新的保守政治思想,樹立新的政治重心。
  
即使在全球化,大規模移民,社會價值觀念崩潰和經濟衰退的今天,政治右派也有許多機遇和機會發掘擴大自己的選民基礎,並同時仍然能保持其右翼的核心價值觀。

文化保守主義為右翼共同的價值觀

對非西方文化圈大規模移民潮持批評態度以及相關的文化保守主義不僅在傳統的保守選民中根深蒂固。這些文化保守觀念在許多傳統上喜歡給左翼政黨投票的選民中也很普遍。比如德國選擇黨這幾年在選舉的巨大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一直呼籲強硬的難民政策的德國選擇黨不僅僅從傳統的右派選民那裡得到很多選票。它同時也獲得了很多典型的左派社會民主黨和左翼黨選民的選票。
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正是德國本土中下層階級的老百姓(工人,普通公司僱員),也就是那些傳統左派選民,才最受難民政策的負面影響。正是這些德國中層底層的本土老百姓才直接的面臨和新來移民(難民)爭奪住房,工作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問題。他們也能最直接的感受到一個寬鬆的移民政策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帶來的一系列後果。此外,中下階的人員的生活方式和職業發展往往局限於德國。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德國社會動蕩的影響。

總體而言,保守主義的政治議題,例如法治和秩序,傳統,民族和文化認同,或者那些由大規模移民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對幾乎所有的社會階層都多多少少是個重要的議題。而正是這個原因,右翼有潛力能通過強調本土主義國家利益的政念和與左派主流意識形態作文化鬥爭來動員各個社會階層的選民。而德國的傳統左翼政黨(如果社會民主黨,左翼黨)卻主要只能通過經濟福利的議題和承諾(比如財富分配)來動員他們的選民。因此他們的格局也被限制在某個社會階層。

所以右翼政黨比那些傳統的左翼政黨具有更大的選民潛力,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巧妙設置的政治話題而融入到其他的,非傳統右派選民的社會階層。

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已經發現了這一點。傳統上代表資本利益的美國共和黨把他們的「美國優先政策」作為該黨的主導思想。因此他們也成功轉變為美國工人階層所普遍擁護的政黨。反之,美國左派民主黨卻脫變為一個為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背後的大資本乃至利益獲得者搖旗吶喊的政黨。
   
而作為德國最大的保守黨的德國聯盟黨卻沒有真正理解到時代的變遷,也沒有因此改變其戰略方針。聯盟黨能輕而易舉的保持其主導德國的第一大黨的身份以及其保守價值觀。但前提是該黨能重新強調其保守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並且能維護本土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且能旗幟鮮明反對左派將德國從一個單一文化的公民社會改造成一個多元認同感多元文化的社會的企圖。

但很可惜目前聯盟黨只能將中產階級和中下層階級的眾多潛在選票送給其他政黨,以便能夠以左派時代精神的幌子下從綠黨選民手中獲得幾張選票。

多數德國人有保守思想

其實大多數德國人有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雖然他們可能並不承認這點。這不僅體現在他們普遍避免任何生活風險的態度上,還體現在他們對等級,規則和組織的日常遵守中。

德國人在公開輿論中的說法和德國人私下裡說的想法往往大有不同。因此德國右派可以擴大他們的選民群體,並激活擁有保守思想的選民的右翼選舉意識。他們為此只要在右翼政黨獲得選舉成功的同時不斷在政壇討論右翼的政治話題和立場,使之成為常態,以此可以把整個德國意識形態往右拉。對此策略的決定性因素是要打破左派對社會輿論的壟斷,消除由左派輿論壟斷而產生的許多合法禁忌(例如愛國主義,維護自己文化和傳統認同)。

保守主義的新分界線因此不應再出現在傳統的社會階級之間。相反,新一代保守主義的界限應該在於倡導理性務實,以現實為導向的政策以維護德國這一民主,法治的民族國家的派系,和那些信奉國際主義,把意識形態置於德國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教條主義者之間。
  
因此,德國右派爭天下的「王道」在於建立跨越政黨和階層的政治聯盟,並將其與共同的保守主義基本原則相結合。

只要右派能夠採用並實施這個戰略,他們就可以抗衡左派主流輿論和政治勢力,並且維護保留其保守主義立場和價值觀。如果他們能夠打破「政治正確」的束縛,並在右派陣營內建立多黨聯盟的話,他們也將能夠組建一個奉行右翼政策的政府。

左翼的強勢是其最大的弱點

讓我們再回頭看看德國的左派勢力。如果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思想來衡量的話,那麼德國的左翼陣營已經在德國接近全面勝利了。德國左派不僅在意識形態上滲透了絕大多數主流媒體,從而幾乎壟斷了德國輿論的話語權。同時他們成功的使得一系列極左的政念(例如無條件接納難民)在德國成為了政治正確標準。此外,左派通過對社會輿論的控制以及大批保守政黨建制派意識形態上的「投降」成功的使得他們的很多政念在德國成為了官方政策。

但是,左派在德國的節節勝利以及由此產生的左派對德國政治的絕對優勢同時也是他們最大的弱點。德國的左派,特別是左派陣營的領頭軍綠黨,顯然被其巨大的成功沖昏了頭腦,把左派在政治上的成功當成了常態,以至於變得傲慢自大。這導致左派在重要的政治領域越來越脫離現實。比如綠黨在其最近制定的黨基本政策大綱上要求把德國社會改造為一個多樣的移民社會,並把此目標上升為德國國策,並要大幅降低難民移民德國的門檻。然而事實則是近幾年的難民潮已經讓德國的社會保障系統,社會治安,住房以及勞工市場,以及教育體制遭受強烈的衝擊, 使得德國社會至今還沒有克服相關的各種問題。一個穩定的福利國家和無限制的移民政策兩者不可兼存。

綠黨完全脫離現實的另一個例子是,綠黨在其基本政策大綱上中要求德國經濟的整個供應鏈中的生產過程脫碳化,即去工業化。任何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可以想到這樣的政策會對已經倍受疫情打擊,以製造業工業為支柱的德國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可以預見的是,被空前勝利所迷醉的綠黨和其持續極端化的政治要求將使得他們越來越遠離大部分德國人的生活現實的和需求。而當德國經濟和社會狀況惡化后,綠黨也必然失去其目前跨階層的社會支持基礎,從而失去其執政基礎。
  
德國左派另一個弱點就在於他們的政治正確教條只在德國乃至一些左傾西方國家有效。德國的左派幼稚認為當今以利益為導向的強權政治或民族主義已經過時了。但以此同時,絕大多數非西方國家的民眾卻並不認為追求自己國家利益的強權政治有什麼問題。在大多數非西方國家,對自己國家,宗教或民族的忠誠,甚至民族主義仍然被當地的主流社會看做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於是在德國左派否認和邊緣化自己的文化和國家遺產的同時,非西方大國的政治精英卻自豪的強調他們的文化和國家傳統,並且把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置於政治最高度。

西方左派和非西方世界政治精英的這種世界觀上的差異可能在西方掌握世界軍事,經濟和政治霸權時期顯得微不足道。在即將到來的西方世界日益衰落和非西方大國崛起的多極時代,西方左派的這種務實政治和強權政治的欠缺將對被其所領導的西方國家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因此,最晚當左派在西方各國接管政府之時,他們就會陷入一個政治陷阱。如果左派在上台之後還堅持其政治和道德教條,他們也就將無法解決由大規模移民潮和其反市場經濟規則和遏制創新能力所引起的各種國內問題,也沒有能力在大國亂舞的國際舞台上用強權政治來維護其所領導的國家的基本利益。但是,如果他們放棄左派的政治原則,他們就可能在面臨其政治信譽破產和左派陣營分裂的風險。此外,假如左派放棄其左派原則,轉而變相實施右派政策,這也可能自動導致整個社會右傾,並強化右翼政治主張的合法性和正確性。
德國的左派幾乎已經抵達到了他們的權力頂峰。因此,可以預見左派作為一個執政黨力量在德國這個國家衰退的同時也會加速潰敗。

通過從上到下的政治逆轉而實現保守主義的政治革新

總而言之,保守實用主義的政策才能給目前德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各種挑戰提供正確的答案,才能確保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長期繁榮昌盛。西方的領先地位目前在西方內部和外部受到嚴重威脅。西方社會一方面因為各種社會矛盾和民族問題而陷入長期不穩定期。另一方面西方在外受到諸如俄羅斯等正在崛起中的大國的有力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的政治急需放棄其傲慢的道德教條,從而回到追求理性,利益和自我保護的國策。

另一方面,左派無法提供關於如何維護德國未來繁榮富強等緊迫問題的政治答案。相反,他們只能通過持續其左派政策而推遲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

因此,左派針對右派最大的優勢並不是其政策的有效性,而主要是他們在德國社會中的「主流化」。

說在這裡,我得談一下德國選舉的另一個現象。在德國,很多選民並不是依照他們本人的政治取向而選政黨,而更多的會在選擇政黨時考慮目前的政治趨勢和風向。在歷來保守的巴登-符騰堡州,綠黨的選票率高到30%以上。這30%的選民大多數並不是因為深信綠黨的綱領和綠黨的政治取向而選綠黨。而是因為綠黨自從十年前因為福島事件的選舉效果(那時候德國民眾因為媒體的反核電宣傳而發生恐慌)而僥倖上台入主州府,並自此在那裡確立了自己的主導執政黨的地位。相當一部分的選民在本人的根本利益沒有直接受影響的情況下,會傾向於把選票投給執政黨。同樣的道理,很多選民並不是因為右翼政黨的政念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反對右翼,而是因為目前右翼被主流政壇和主流輿論所排斥,並在外顯示的不團結和弱勢。

因此,右翼雖然有正確的政治解決方案,但他們在德國政壇和社會中已經多年失去了主流性質(雖然右派政黨如聯盟黨名義上還是主要執政黨)。因此,對於右派在政治上的成功而言,他們在德國能否確立自己的主流地位並被視為贏家是極為重要的。而主流化的前提是右派能否組成右翼政府並且掌控國家最高權力。因此,德國的右派必須學會如何一方面將自己的政念主流化,並建立右翼政府,另一方又能保持其保守的形象和價值觀,而不為了迎合左派的政治正確而扭曲自己的價值觀。這就需要右派建立跨黨派的右翼聯盟。

不僅僅右派的重新「主流化」需要右翼政府。以保守實用主義改造德國社會也需要一個右翼政府的存在。
左派之所以能在民主和法治制度如此完善的聯邦德國貫徹一系列和大多數德國民眾的利益相悖的極左政策其實也是德國固有的臣民文化所致。 

德國人的臣民文化是德國多年專制文化,尤其是近代以來普魯士軍國文化熏陶遺留下來的民族性。
和英美法等主要西方大國不同,德國從來就沒有實現過自下而上的草根革命:

16世紀的農民起義,1848年的德意志革命,無不以失敗告終。

1989年的東德政府垮台也不是人民鬥爭勝利的結果,而是蘇聯基於本國經濟危機主動放棄東德政權的緣故。沒有蘇聯的支持,東德政權沒法承受國內群眾運動和國際上來自北約的壓力,因此主動交出政權。
德國歷史上的民權和民主不是人民爭出來的,而是政府給的。

普魯士王朝統治之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給予25歲以上的男性公民選舉帝國國會的權利。這個也不是人民推倒政府而爭取到的,而是政府施捨的。

魏瑪共和國的民主也不是德國人民革命的成果,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戰敗后的直接後果,因此絕大多數德國人民在魏瑪時代始終不認可魏瑪民主制。

而聯邦德國的民主制則是德國二戰戰敗后在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監督下制定的,德國人民在戰後並沒有自主參與到憲法設定中。

所以我的結論是德國的民主從來都是政府高高在上制定的結果,而不是人民革命的成果。

但也正因為德國民眾未能參與到民主建立的過程當中,所以他們並沒有自覺的鬥爭文化,並不珍惜自己獲得的權利,而往往盲目信任政治精英的權威。德國人民實質上是不勞而獲享受政府權威給予的民主和法制。

事實上德國二戰後在盟軍監督下制定民主制度的同時也建立了福利國家,這個福利國家體現在對人民民生的照料。中國儒家強調君王如父母這樣的說法,德國也有一種說法,叫做Vater Staat, 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國家就如父親一般,照顧也同時約束你一生。

德國社會實質上是個強調紀律和服從,極度崇尚權威名次頭銜的社會。而政府和主流政黨的政治精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權威的代表和化身。


了解了德國社會強調紀律和服從,崇尚權威名次頭銜這個本質,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事到如今絕大多數德國人還對各種極左政策保持沉默。大多數德國人的沉默,等於他們對於主流政黨還報以幻想和期待,期望他們會自發扭正錯誤。多數德國人的沉默,代表著德國人對權威的盲目信賴和信任。大多數德國人的沉默,代表著德國人對草根運動的反感。

在德國,政治革新很難從下往上而得到實現,但卻很容易從上往下而得到貫徹。

德國的左派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他們成功進入了主流媒體,中學大學等各類教育機構以及主流政黨的高層,並從那裡,從社會建築的頂層改造德國。而那些宣傳企業董事會必須得引入「女性比例」的左翼人士也完全搞懂了這一點,因為他們知道在德國這樣的崇尚權威的國家,他們如果通過國家法律法規能最容易,最有效地實現這種社會變革。
如果德國右派想把德國政治從左派政治正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全面扭轉德國的政策方向的話,那麼他們只能通過民主選舉而獲得執政權,從而從上往下以保守思想重塑改造德國。

如果左派及其他們在聯盟黨的幫手能成功地在短短几年內在重要政策領域(例如移民和內政政策)中將這個國家改造的面目全非。那麼,一個右翼政府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成功修改過去幾年中許多重要的政治(錯誤)決定,或者以保守實用主義重新塑造德國社會。
這樣一個保守實用主義政治革新和右翼的崛起在德國不但是有可能成功的,而且在左派因驕橫自大和過度左傾而造成的衰敗的大勢之下是不可避免的。

德國離右翼全面掌權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錯誤的難民以及移民等政策造成的社會撕裂和問題已經無法逆轉。
這是德國社會的大趨勢。


而德國右翼什麼時候能崛起則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
  • 右翼是否能改變其政治策略,是否能在保持其保守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在各個社會階層發掘擴大其選民基礎。
  • 右派是否願意把彼此之間的爭執和分歧置於一邊,並形成跨黨派聯盟。
  • 保守派是否有決心和足夠的政治智慧儘快讓自己的右翼思想「主流化」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德國的右派政黨不妨把今年9月綠黨可能上台入主德國總理府一事看做一個巨大的機遇。

一旦聯盟黨敗選,百數的聯盟黨議員將失去國會席位。而這些人都在聯盟黨擁有廣泛人脈和影響力。他們會把大選的失利歸咎於默克爾領導下的左傾路線。因此聯盟黨下台後,默克爾的左傾路線將受到全黨全面的否定。默克爾和她的左傾派系也將全面失勢。

事實上默克爾及其左傾派系在聯盟黨黨內的權威已經大受打擊。默克爾兩個最強硬的政敵,也就是前國會黨團主席Merz和前德國對內情報局局長Maaßen目前在黨內的聲望正如日中天,雙雙在黨內高票贏得國會的候選人資格,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屆國會的聯盟黨黨團重要人物。
這兩人一直以來都鮮明反對默克爾左傾路線,堅持右派立場。尤其是Maaßen此人更是因為政治分歧而被默克爾領導下的聯盟黨政府免職。這樣一個人現在居然被聯盟黨任命為國會候選人,不可不謂是一大諷刺。作為公務員,Maaßen最多從情報局局長之位升為內政部事務副部長。而作為國會議員,Maaßen政治前途卻不可限量,有望在未來成為某部委政務副部長或部長,甚至某州州長。

一旦聯盟黨下台,他們作為反對黨必須重新高抬保守主義右翼的大旗,才能聚集反對左派的力量,才能恢復元氣。因此一旦綠黨上台,德國國會的聯盟黨黨團將成為一個以Merz/Maaßen為核心的右翼黨團。在這些情況下,聯盟黨黨團在國會和德國選擇黨全面展開合作也指日可待。

相反,綠黨上台後不僅僅面臨著德國近年來左傾路線所積累的各種社會問題的爛攤子,還得收拾疫情造成的經濟蕭條和高失業率。特別是綠黨上台後很快就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綠黨已經十幾年在野,他們目前是國會最小的反對黨。因此他們也根本沒有多少人才擔任新的聯邦政府各部委的部長,副部長(beamtete und parlamentarische Staatssekretäre)以及司局長(Ministerialdirektor)。


和德國政府司局級以上的政治公務員(politische Beamte)不同,德國各部委司局級以下的中高級官員,包括正處級官員(Ministerialrat),副司長(Ministerialdirigent)都是終身公務員。任何一個政黨的部長都無法把這些官員免職。德國各部委中高級終身官員中充斥著無數聯盟黨黨員,卻只有極少數中高級官員為綠黨人士。
所以綠黨上台後極有可能發生政令不出部長辦公廳的局面,要貫徹其政策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和阻力。而這個時候,德國國會的聯盟黨黨團和政府中高層親聯盟黨的公務員所組成的聯盟,將形成一個足以和左派執政力量所分庭抗衡的強大政治力量。

所以,左派的掌權則是右翼崛起的第一步。

德國的右翼即將崛起,因為他們的時間已經來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NO_meansNO 2021-5-15 11:02
乾貨好文,分析到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4: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