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民族問題與超國民待遇

作者:婆娑男  於 2009-4-6 06: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在前面那一段里,我帶過一句話,就是說,好像少數民族離邊境越近,祖國的民族政策執行越好似的。那麼,要是越過了邊境,走出了國家的疆界,然後再走回來,所受待遇會有什麼變化嗎?我不是指偷渡國境的人們,而是要麼出國學習定居,或者國外出生回歸中土,探親訪友或暫住的華夏子孫。他們感想如何?
 
回來寫此篇之前,在村裡稍稍蹓了一小圈兒。看過一篇講祖國存在的超國民待遇問題。說是不論國內的官方政策,還是地方細則,甚或是居委會的行為,都有一股優待外來客,慢待「枕邊人」的味道。讓人覺得不是滋味。這樣的一種潛規則似的雙重標準,其源於何地,波及何處,又要流向何方,真正是要發人深省的。另外一篇寫的是由於中國懷揣的2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花不出,賣不掉,又兌不得的窘境,為此要將台灣省偷渡回來的大經濟學家林毅夫怪罪到底。這裡雖然沒有直接涉及超國民待遇問題,但也頗有其神韻。
 
在殖民地時代,由外來侵略勢力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低級對待,曾經使中國人民怒火萬丈,各個民族團結起來,將它們趕下了大海。現在又沒有誰強迫我們,為了招商引資也犯不著一個勁兒的舔老外的腚溝子。何況現在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都自顧不暇,甚至還巴望著中國扔他們一些個三瓜倆棗的。那又憑什麼讓外來人在祖國的土地上,方方面面都獲得超國民待遇呢?
 
在美其名曰「這是中華民族熱情好客是傳統美德」的招牌下,看看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在中國都享受哪些超國民待遇:
 
    「外國人在中國辦企業可以不納稅;
  外國人可以進入中國人不能進入的領域;
  外國人可以購買中國人不能購買的國家股法人股股票;
  外國人可以購買中國人買不到的廉價土地;
  同樣是到中國暫住,暫居一個月以上的中國人需辦暫住證,暫住證的最長期限為一年,但如果是外國人,居留一年以上的才需要辦理居留證,居留證的有效期可簽發1年至5年;
  飛機因故延誤時,外國人可以免費到貴賓廳休息就餐,而國人只能到大廳休息不管飯;在中國犯罪可以從輕處罰或者不處罰;
  奧運會,北京某社區打出「少出行,為外國友人讓出寬闊大道」的標語;
  中國現代教育重洋輕華,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外語的份量遠高於中文。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那些原殖民地國家會把外國語言作為法定語言或重點語言進行學習。
  在中國的一些外國人聚居的地方,當地政-府出錢為他們建功能齊備、適宜居住和高品位生活示範區、高檔醫院、綜合服務中心,甚至出台一些跟國家法律有衝突的政策條規,讓人又想起了民國時候的租界。」
 
說到禮遇客人,原本無可厚非。難道一定要苦了自己人,才算厚待外人嗎?說到「中華傳統美德」,當然不外乎孔孟之道的「愛有差等」,禮有尊卑。但即使這「差等的愛」,也還是以推己及人地從裡向外擴散的呀!諸如,愛吾老,以及人之老;愛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曾幾何時,對外的禮節,演變成「客套」。就是說,如果是家裡人,就不用「客氣」。只對生人和外人,才用上「禮多人不怪」的待「客」之道去「套」他們。家裡人不客氣就不用客氣吧,也不用反過來對自己人不講「禮」吧!很久以來,我們的傳統里,雖然不差錢,但給外人才發工錢,自己家裡人嘛,就算了吧,不然就見外了。雖然不缺「愛」, 但好像只有在把兄弟間,或者土匪的生人堆里,才能出現類似「非攻」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的些許「情意」,至少表面上要做出此一姿態,不然,誰又會跟著「老大」走呢? 是什麼樣的邏輯扭曲,讓軍統頭子戴笠覺得,如果老蔣哪一天對他客客氣氣,他就會惶惶不可終日;而如果老蔣對他拳腳相加,他卻覺得老頭子沒把他當外人,所以如釋重負,打得越痛,他就越快意。難道他是受虐狂不成?!所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信條,用於個人修養,是永遠都對的。但是,推廣到團體間的關係間或中外交往間,是否就帶上了類似冬烘先生的迂腐呢?
 
原本在自己人之間已經不用「客氣」了,那為什麼在警告用語中,又要試圖剝奪掉那原已不存在的東西呢? 「你再不聽話,可別怪老子不客氣呀!" 我想,這也許就是 「愛有差等」的原則下,在自己人當中,也還是要分出個遠近親疏的結果之一。 對更親者,就更不用客氣,對更疏遠的人,就更要使用「客氣」來「套」他了。這恐怕也是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學說的所謂精髓所在,既僵化又靈活,「妙處」難與君說。在此說之下,一個人在人群中的定位,既相對又絕對。在每個特定時間點,他同人群的關係是絕對的:我爸是我爸,我是我爸兒。 就其一生的演化軌跡看,他對晚輩、包括對他自身所繁衍出來的人群來說,其名稱的絕對性就完成了向相對性的轉化,並在轉化以後的各個特定時間點上,重新完成了其定位的又一次絕對化:我兒是我兒,我是我兒爸。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所有人都依次應對其特定時段和定位時的「禮」,社會就只「統」而不用 「治」了,省了皇帝老兒多少事。難怪從漢武帝開始,皇朝的統治,都是饑寒時用黃老之術來「休養生息」,飽暖處用「孔孟之道」來「勵精圖治」。
 
但在人心深處另外一角落那仍未開墾的處女地上,時不時還在萌發出被孔孟巨石壓抑著的墨學嫩芽。兼愛交利的觀念,在同階層人士的交往中,潤物細無聲地起著作用。它在程度上與近代西方「博愛」的觀念地氣相接,但本質上異於在宗教原罪觀念下的「先天之愛」。就像中國大西北沙漠里那些「歷千年而不死,死千年而不倒,倒千年而不朽」的胡楊一樣,墨子的學說內在的平等、博愛、均利、重器等等推動人類精神與物質活動的合理化因子,長久地徘徊於中華大地的基層,使得孔孟學說演變到程朱理學更加「形而上」一統天下的土壤,免於板結而不至於在精神與物質兩方面都顆粒無收。
 
說到內外有別,且不說懶婆娘面施朱粉卻不管脖頸黢黑,窮措大外衣完整但內褲襤褸;也不論愛面子的嬌小姐, 為趕時髦穿大氅,哪管櫥里仍掛著歷年眾多時尚,哪管肚子天天只夠一頓糠。這隻不過是一個人苦了自己的一部分,而樂了自己的另一部分,雖可春秋筆法,但卻不宜過分指摘。我指的是,客人來了,孩子們就被趕下了餐桌;為了給丈夫補身體,就對孩子們謊稱說吃魚籽影響數數;為免孩子偷食酒釀,就撒謊說吃生酒釀會脫肛 (這些個例子有些牽強)。而我要真正舉例的是,看看孔老夫子的後人們,從海外回故土省親所感受到的「差等的愛」。
 
孔子後人,有台灣省轉到北美定居者。父親仙逝,亟欲歸宗。遂聯絡山東親戚,並叨擾曲阜領導。說也奇怪,孔子和他的兒子孔鯉,都是單字成名,一「丘」之「鯉」。 即使表字「仲尼」,我猜也只是說孔子是「孔老二」而已。但在被封為「衍聖公」以後,不知從幾代何時起,後代們開始使用三字為名了,如孔祥熙、孔令侃、孔德成、孔繁定等。下機伊始,警車一路開道,領導全程陪同,秘書天天陪吃。從孔府到祖宅(因為並非長孫這條線下的子孫,得到郊外居住)的路上有一段路崎嶇難行,上面竟然吩咐重新鋪設了一小段柏油路。遇到收費站的「自己人」,則倚官仗勢「口稱敕」,強行免費通過。孔府、孔廟、孔林,三千畝之內,「天上無鳥飛,地上無長蟲(蛇)」。看來,連獸類也頗能理解孔子精義,不來煩擾。而「人異於禽獸於幾稀」, 對「愛有差等」的理解就更加可觀了罷。祖宅和附近的大片土地,被很大的一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公司徵用了,別的住戶全部強行拆遷,只有對他們這家「涉外」的房屋不敢動。後來省政府用了一大筆錢在征地之外,專門給他們建了一棟別墅,令他們稱意而去,滿意而歸。而其他祖居在此的家鄉人呢? 早就被自己人不「客氣」地塞到別的什麼地方去了。
 
每每談及此事,他們都對在國內受到的崇高禮遇念念不忘,感佩不已。而在美國,他們只是享受與任何人都一樣的待遇。所以難怪國內的大佬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洋西后,看到此地人對自己的高級車之類,不見驚羨,而多是坦然處之,內心泛起了極大的不平衡。也難怪林語堂的《林家次女》林太乙,在三十年代乘船過了夏威夷時,看到「洋大人」也在胼手胝足地跟國內苦力似的幹活,竟然幾乎驚倒在甲板上。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 「超級」國家的國民之間倒是相對平等的,而「平等」國家的里,倒是容許「超國民待遇」的情況出現?
 
毛主席他老人家說,「民族鬥爭,歸根結底,就是階級鬥爭的問題。」 在他的學說指引下,並在批林批孔批總理的時代里,中國的對外關係史上所發生的一切反向的「差等之愛」,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我認為,他老人家的結論,還是無限可分的。就我目力所及(站在主席這巨人的肩膀上,就像國內那個女孩), 民族關係,無論國內民族之間還是國家民族之間,說到底,就是個體與團體(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問題。 而民族鬥爭,就是由個體與團體關係衝突延伸出來的追求平等的鬥爭。而研究的這種問題,就可以看成是民族問題。而如若剷除了產生「超國民待遇」的土壤, 問題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未完)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xqw63 2009-4-6 07:53
樓主說的這些現象,與民族自信心有關。
不消太長時間,這些待遇將雲消煙散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