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微漫注》(三)11-15回

作者:裴殷裴殷  于 2020-9-13 06: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微漫注》|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西游微漫注》(三)11-15回

天机这东西

http://xymz-mp3.net/media/w011-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一回(1)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说的是人生看似绵长,实则苦短,真正能让你长久的,乃是积德、行善。积阴德自然可以使寿命延长。行善则可以形成自己的循环体系、不受下界因素的制约了,这循环体系修道人称之为周天。

古往今来,佛道人神,谁个曾点破,修善者如同修道人会形成周天?几百年来,西游记的读者,有多少人见到这句诗会豁然开朗、怵然心惊?有网友说天机这东西知道了也不能用,那或是因为知道了并没有理解,或者是不知道遵循了马上就能用,或者是不知道这效果,不象吃果子那样马上满口余香的,他是潜移默化的就起了作用,一时难于察觉,时间长了自己会发现早就起作用的了。


不识真经

http://xymz-mp3.net/media/w011-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一回(4)

 

若说结局,这西游记乃是一个有点悲催的取经故事,因为丢掉已经到了手里的有字的真经,折腾了那么长时间、苦行了那么远的路途,到最后,无字的真经拿到了也不认得、却取来了有字的不真之经。我认为那燃灯古佛乃是出于“气不过”,才收走了无字真经,为啥他老人家气不过呢?因为这帮取经人,连眼皮底下、手心里头的有字真经都识不得,更不要说那无字真经了,东土众生更是不识。人家东土人士就是更钟意掺假的廉价水货。至于我为什么一再这么感叹,到得小说结尾处,一定会奉上答案的。

玄奘的牛皮

http://xymz-mp3.net/media/w012-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1)

 

可是你看那玄奘设定的目标是什么?看他的济孤榜文,这榜文最后一句乃是他的终极目标:“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玄奘的目标,你意识到什么问题没有?早登极乐任逍遥,意思就是跳出轮回、出离三界、登上佛国世界、就算没有正果,也做一个永生不灭的佛国百姓了。西游记中说的极乐世界,并非佛教经书中提到的极乐世界,佛经中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天国世界的意译称呼。但是任何一个佛他的世界都是可以用极乐来形容的。西游记称释迦牟尼佛在极乐世界,许多人以为谬误,以为作者对佛教一知半解。唉……

来往西方随自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人去了极乐世界之后,甚至还不是一般的佛国百姓那么简单,他甚至可以想去哪个佛的世界就去哪个佛的世界了!这玄奘不知道,恐怕千百年来没有几个人知道,每个佛世界的物质组成方式都是不同、时空差异巨大、甚至构造原理都毫不相干,你想去吗?先把自己彻底拆卸了,拆到原始之水的地步,然后再从新按照人家的构造规则组装自己吧。嘿,等你重新组装之后,恐怕已经完全不是你了。

读到这儿,我想你心中已经明白个大概了,这玄奘的牛皮吹的过于大了。恐怕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恐怕他是读佛经多了,记忆力又好,随便拿来两句自己觉得不错的,能表现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就这样拿来用了。


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http://xymz-mp3.net/media/w012-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3)

 

西游记小说,写什么都传神。却说那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也怪不得她找不到有德行的人,你看她和徒弟变作疥癞僧人在长安城转悠,整天所言所行都是跟世间人的观念相反的。眼见得江流儿和尚玄奘法师开坛作法,这菩萨又上街了。他们带着袈裟、锡杖上街做起流动摊贩来,沿街叫卖。

这菩萨没遇见城管一个,倒是颇遇到一些擅长做买卖的有钱和尚。话说甄选高僧,不少和尚就想着带上钱钞、来京城活动活动,就能选上高僧了。但是很遗憾,他们带来买头衔的钱没用上,正不知道如何花差呢,遇上了这破破烂烂的疥癞僧两个,这俩僧人潦倒,但是手头上的袈裟锡杖看上去倒是名贵货。

别看这有钱僧修行不咋地,砍价可是真精明。一看对方俩人的潦倒模样,就寻思着这俩人肯定缺钱花。你看他如何张口:“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他张口就喊人家癞和尚,你知道有多轻蔑么?你我都是佛弟子,怎么说也是同修,见面应先合十、应平等相待的嘛。他可好,这先声夺人,跟对方拉开距离,从气势上打击压倒别人,让人家没底气喊高价。

然后菩萨张口就是天价。这愚僧一听,马上想这遇到大骗子了这今天,居然给我这么高的报价来砍,看来这价钱必定要往死里砍。但是看这癞和尚肯定不是做买卖的料,于是遮掩不住的笑起来,且看我如何以抄底价来搞掂。

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你看他,首先贬低对方智商、再贬低货品质量、再贬低货品实用价值,让你再也没有能抬价的着力点。然后再来个欲擒故纵,不买了,让对方心里感觉自己手头的货品马上一文不值。

你看看,这有钱僧做买卖实在是精明透了,深得市井交易的精髓。换做一个普通做小买卖的,这三两句就把对方给糊弄住了。而且为了贬低袈裟的实用价值,这僧人甚至从对方也是一个和尚的角度来了一句釜底抽薪的话,那就是“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对于和尚来说,最高追求是什么?不就是长生不老、得正果成佛吗?切!少来,就算是达到最高追求目标,也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哈哈,你就看吧,果然如我所说,他以为这果位是可以用钱来买的。估计他师父就是这样糊弄凡俗信众,不断的让人家捐钱捐物,以换取什么进天国、得佛果的承诺的。这简直跟现在寺庙中那些法师大师什么的一模一样的水平嘛。

他以为这句话是给对方釜底抽薪,其实是抽了自家釜底的薪。他这一番自言自语、自以为得计的砍价高论,菩萨听都没听完就直接走人了。遇到这种愚昧的人精,花一粒唾沫都是白白浪费。

菩萨走着走着,就撞见了下班回家路上的丞相萧瑀。这邋遢窝囊和尚遇见大官,也不回避,大大咧咧的。但是你看那萧瑀,跟前面那愚僧的地位悬殊、高那么多,但是遇到这邋遢和尚却跟那愚僧是完全两极的相反的反应。

首先,萧瑀看见袈裟就自知是不凡之物,并不对和尚的外貌做任何偏见。和尚又开出了“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的天价。你看人家萧瑀丞相怎样对待。人家可是有涵养,看对方开出天价,就了解人家开高价的原因,给别人肯定自己价值的机会。菩萨闻言,就知道对方心意了。但是菩萨仍然不急于说好处,却说“有好处,有不好处。”哎,你见过这样卖东西的姿态么?并且菩萨居然还说“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为何菩萨如此说?这是买个破绽。把萧丞相领到了三岔路口。然后菩萨细述了好和不好,要钱和不要钱的理由。

萧瑀一听,知道这人不是脑子进水,而是遇到高人了。这萧瑀也不考虑自己丞相的身份,也不看对方的穷样儿,下马便施礼。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就是说萧瑀为自己开始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跟他说话而道歉!

并且萧瑀就直接说想这袈裟给做水陆大会的玄奘法师用。然后就直接带着这潦倒贫僧去见皇帝!你就想想吧,这皇帝可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么?但是萧瑀为什么当即就决定这么做了?因为萧瑀看人不是看外在,而是看对方的道德层面。他听闻对方的话,就知道对方是个有资格直接跟皇帝说话的贵人!萧瑀如此器量,菩萨心中也很愉快。

太宗见萧瑀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唐王问曰:“萧瑀来奏何事?”萧瑀就说明原因。太宗很高兴,就问那袈裟价格。菩萨依然报出最高价。太宗就跟萧瑀一样,询问袈裟与锡杖为何这么值钱。菩萨就更加详细的道出了这袈裟、锡杖的真实来历。你看这唐王与菩萨,一个坚决不要钱,一个坚决要给钱。跟那愚人全然相反。其实呀,就算这袈裟可以售卖,那愚人就算富可敌国也不会卖给他,世上的多少钱财也无法跟这佛国圣物相比。

你看这菩萨,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中国人习惯的概念

http://xymz-mp3.net/media/w012-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5)

 

还记得圣经中的《创世纪》,神首先说的是: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创世纪第二句是: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第二句的光,跟第一句的光不是同一个光。第一句的光组合创造出了第二句中的光和暗。第二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阴阳,第一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太虚、无极、道。


绝不可能是真经

http://xymz-mp3.net/media/w012-6.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6)

 

太宗要求与玄奘结拜兄弟。你以为这皇帝能是随便给跟人结拜兄弟的吗?一国之内,再无第二人有此份量和身份跟皇帝对等的了。并且玄奘的外公乃是太宗的臣子、老爸是太宗的臣子,从年龄从辈分上都是俩人并不对等的。

从人世间的层面上讲,太宗这是为玄奘西行开道。为什么呢?因为玄奘成为唐王义弟,所到的国家,君王都起码以唐王的代表来礼遇玄奘,如果哪个国家跟玄奘过不去,就等于跟大唐国敌对。这个事情玄奘可以想不清楚,那些他路过的每一个国家的皇帝,都心里清楚的很。

从修行人的层面上讲,唐王身上系连着大唐国的每一个众生,唐王玄奘义结金兰,玄奘身上就同样系连着大唐国每一个众生了,这是等于说把全部大唐国众生的希望,都寄托给了玄奘。这一点玄奘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所以他马上说:“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从人的层面上,太宗保护玄奘,从修行人的层面上,玄奘保护大唐国。太宗根据菩萨所说的话“西天有经三藏”,钦定了玄奘取号“三藏”。什么是三藏?经、律、论,是为三藏。跟您说一个绝不可言传的、绝密中的绝密,菩萨与太宗,已经等于告诉了读者和玄奘,他将要取回来的,绝不可能是真经!

 

讨价还价

http://xymz-mp3.net/media/w013-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三回(1)

 

在秋天一阵凉似一阵的秋风中,天亮了。这和尚起来,穿了佛祖袈裟的玄奘,跑到正殿来拜佛,你且看他说什么来着。他说:“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

你看他这话什么味道?他说,弟子我肉眼凡胎的看不见您老人家的真身,我希望您老人家能早点出现在我的眼前,早点赐给我真经,我也好早点回家,我给您开出的条件如下:一、逢庙烧香,二、遇佛拜佛,三、遇塔扫塔。

本来么,玄奘这在犹犹豫豫中坚定取经的路,虽然艰难,但是他下了这样大的决心,估计差不多三年,最多最多七年也就到了。忽然一看到他这还没出发,就跟佛祖谈判、作交易一样。我的心当时就冰凉冰凉:完了,这别说三年、七年,不知道要凭空生出多少波折,要折腾多少年。

别说我了,如果是佛祖忽然看见玄奘这么说,估计也是吓一跳,然后悲从中来。因为什么?因为玄奘的整个修行过程,如何一步一步的前行、提高,佛祖早就安排好了,决无差迟,菩萨也随时准备着,替他们排忧解难,众护法神更是随身跟随、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保护,怎么可能会不给你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途、最优的修行待遇呢?!

当然了很多无形的保护玄奘看不见,不知道,可是你不是修吗?你不自己也说得清清楚楚的,只要你那颗心坚定了,什么险阻都是坦途:“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你看这玄奘昨天晚上说的多好呀,可是这怎么今天一大早起床就升起这么讨价还价的心了呢?

并且在西行的路途上,玄奘作为形式上的师父,他的种种人心往往决定了几个徒弟的波折、也影响着几个徒弟一起取经的信心。于是,西天路上,有多少个关难、是不必要的被延长了,有多少个关难、是不必要的被加大了,小说中都有清楚的、详细的描述。


是“炼”魔,不是灭魔

http://xymz-mp3.net/media/w013-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三回(3)

 

前面玄奘修行,已经是“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境界距离天门几乎就是触手可及的了。所以负责看守天门的太白金星出现来接应他。如果他不是一开始就人心作怪、又是这个又是那个的,他到达这双叉岭的时候,遇见的不是三个妖怪,而是三个“我呀我是小可爱、爱胡萝卜爱青菜”的大白兔了。

哈哈,估计看到我这么说的读者都会笑起来,觉得我说的真是荒谬。那您想一想,西游记什么时候描述妖魔用了仇视、蔑视、恐怖的字眼儿了?没有过。为何?那妖魔是人生生世世在自己的体系内滋养的,是被人心给扭曲了的生命。这妖魔,是人体内一层一层天体中的众生,它们的主,就是你,你的心让他们变成它们,你的心就是它们的形像。所以西游记也好、性命圭旨也好、在正常的修炼道路上,全都讲的是“炼”魔,不是灭魔。解救它们,就是解决自己。解救自己,就是要解救它们。这个话暂且先说这么多,怕大家难于接受。不要紧的,整部西游记都是本着这个态度的,大家一起跟着三藏慢慢的往前走,一关一关的阅历这炼魔的过程。


蒙着眼睛走路

http://xymz-mp3.net/media/w013-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三回(5)

 

我们再来看看他为什么一开始上来就显得这么畏手畏脚、遇到一点麻烦事情就吓得六神无主、遇到个妖怪就吓得仪态尽失吧。

其实何止是一开始是这样,似乎在整个西天取经的路上,对比起来孙悟空他们几个,这和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多少人看见唐僧就觉得这人真窝囊,尤其是取经路上开始起步的阶段,包括后面的遇到白骨精、遇到红孩儿等等,不但人窝囊,而且还非常喜欢窝里斗,谁能干搞谁。而且就这种人,居然还修成佛了,老天啊,公平何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知道,自打西游记问世以来,没人回答过这个疑问。

因为什么呢,因为没人走过唐三藏的这条路呗,也就没人知道他这究竟是怎么个心理路程。其实他这种状态,乃是一个封闭着修炼的人的状态,他不是渐悟的修行路,他是属于顿悟的修行路。也就是说,他不管在菩萨安排的路上走了多远、甚至是关过的是对了还是错了,他都不知道的,一切真相都对他封闭。

并且,一旦他这样开始走上真正的修行路,忽然之间发现,过去一辈子养成的太多的想法、观念,那些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以及天经地义的想法和做法,忽然之间发现,在佛法的面前,居然可能都是错的了!这他还不一下子就懵了,就像一个人正在挥汗如雨的夏日忽然给塞到零下几十度的冷库里,他的思想当时就给激的休克了,什么都不敢做,似乎是做什么都会犯错,因此就显得畏手畏脚。在一般人的思想和修行人应有的思想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就是这种样子。所以他的路,从内心来讲,是最苦的,苦在不知道结果、不知道何时是尽头、就像一个人蒙着眼睛走路一样。他要走下去,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对佛法的正信。


为何他能成佛

http://xymz-mp3.net/media/w013-5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三回(5)

 

很多人奇怪,为何三藏师徒这一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领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真是这样么?那实在是太小看佛和菩萨所作度人事情用心之苦了。很多神仙、因为各种原因堕落下界,按照常规他们是再也回不去了,就跟人看人下地狱一样的真正死了。但是佛菩萨绝对不是想度谁回去就能度的,绝对的要等待时机,佛祖要等待他的天机,所有的神都在等他们之上的天机运作到那一步。这是天机到哪一步?一定要等到天机中出现可以回逆上升的机出现,这修行之人,堕落下界之神,才能顺着这逆合而上的机上去。这种天机,不知道几千年才会出现一次,也不知道每一次能允许几个人上去!

当初佛祖遇见孙悟空,当时就知道这厮是个可造就之徒,可是他不能当时就度他,尽管佛祖有这个能力,可是天机不在,所以就只能是打入五行山下苦等。佛祖知道,人世间五百年之后,会有一次天机出现。于是就一次性安排了众多跌入下界的曾经是上界神仙的那些生灵们,一次性借助金蝉子西天取经而获救。这三藏师徒,走到一处魔难,解开一个死结,也解开自己一层身体、修筑一层天体;走到一处魔难,解开一个死结,也解开自己一层身体、修筑一层天体。

所以呀,你看三藏一路上没干什么大事,可是他用善心解救了那么多神,你比的了吗?为何他能成佛,这就是他成佛的资本,他修行之路,解脱的不止是他自己。

哪个妖精没背景?西游记中不存在没有背景的妖精。那么,那些被打死的妖精是什么?

 

出家人是绝对不能收钱的

http://xymz-mp3.net/media/w013-6.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三回(6)

 

第二天,三藏给人家写荐亡疏、念经超度,忙了一天,凭借着佛的法力,消去了伯钦亡父的罪业、得以出离地狱沉沦、投生东土大唐、做唐王的子民去了。人家自然感激不尽,然后为了表达谢意,伯钦要给三藏白银一两。咳咳,你瞧瞧,这考验马上又上来了。

或许有人说,替人做法事本身就是可以收费的,况且这三藏的确超度人家了,大钱不收,收俩小钱儿意思意思还不行嘛。又不是三藏主动索要,三藏也没有暗示这是一个收费项目,是人家发自内心的意思意思而已。你不收,一来显你故作清高,二来绝对是冷了人家一片热心。啊,还出家人修行人呢,真是冷酷无情。

伯钦一家儿又恳恳拜央,三藏毕竟分文未受。这个事情三藏处理的非常好,因为按照佛教的规矩,出家人是绝对不能收钱的,不管是任何理由都不能,就算是为了建庙、为了造佛像、为了活命、为了什么什么,都跟吃肉一样的是破戒。但是伯钦一家人毕竟是真想报答于他,就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叫伯钦远送。这个给些干粮完全没问题,三藏欢喜收纳。食物是出家人能接收的馈赠。三藏取经,就是跟云游性质一样了,当年佛祖带着弟子们就是这样,每天只讨饭食,并且几乎是每天只讨一顿饭。

 


青灯古佛式的强制修行

http://xymz-mp3.net/media/w014-2.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2)

 

三藏他们听到孙悟空在远远的咋呼,太保就介绍这山和这猴子的传说“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

‘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

哎呀,这神猴好悲惨呀,连饭都不给吃,别说桃子、蔬菜的供应没有,甚至连吃一绺草的待遇都没了。佛祖安排那些土地神给老孙吃什么?居然是可怕的铁丸、铜汁。为啥不给孙悟空吃他喜欢的好东西,却把他当作一个炼铁炉子一样、整天往他嘴巴里扔废铜烂铁的?知道当初石猴如何惊动天庭,乃是因为他先天至纯之精神、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可是他不断的摄入三界内的物质,导致金光潜息,被埋入三界,后又修行得道,可刚一离开师父看护就堕入三界内之魔道。佛祖给他压下五行,却又在五行边缘,未入五行。给他吃铁丸、喝铜汁,是不能让他继续沾染三界内、五行中的物质的意思,保养精神。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这五百年下来,孙悟空的身体中已经遍布了三界五行蒙昧之气,神通已经消失大半了。就像猪头和卷帘大将那样,整天吃人,是很恐怖很威风、很爽,可是他们已经吃成痴呆、吃成傻子了。孙悟空这五百年凄惨的看押,却是五百年青灯古佛式的强制修行,比起那金蝉子的十世轮回还收获大。

能遇到孙悟空,这三藏已经不是昨天的那个俗僧了,他已经是脱胎换骨、出离五行,要不然他是过不了两界山的,也不会能看得见孙悟空,也无法揭起来佛祖的六字真言金贴,别说揭露,可能他看都看不到这个金贴。佛祖的金字压贴,压制了孙悟空五百年不得动弹、也默默保护了他五百年没有任何侵扰,等于是跟他带上紧箍咒,性质一样,保证他不做大恶之事、那么就不造大业,那么就不会堕落下界。假如佛祖只压他,不用这符咒保护他,就算不给他下界物质享用,他脑袋里的恶念也会指示着孙悟空胡思乱想,造下念业。那么孙悟空不由自主的就这个金身脱壳、神通消失、然后变成废铜烂铁,然后就转世去了。


样貌取人

http://xymz-mp3.net/media/w014-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3)

 

果不其然,这伯钦刚刚走开,这孙悟空刚刚成为他的徒弟,三藏就栽在自己这个样貌取人的毛病上了。过了两界山,又是一只老虎冲上来,张牙舞爪的。各位,这可是三藏第三次遇见老虎了,按道理,这次老虎不该出现的,事不过三嘛,再者说了,老是老虎出来,看多了也没了恐怖的心情了,审美疲劳了不是。其实作为一个修行者,三藏应该害怕的不是老虎的出现,而是老虎为什么再三的出现。三藏想不明白,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这乃是他心性不到位,执着表象、为外物所迷的心不去,迟迟不肯去,所以一再招致猛虎。猛虎是被他的这迷惑之心给勾引过来的。

但是这次不同,有了能悟空的、降龙伏虎元神相助,这悟空大神高喝一声“业畜”,那老虎当即就吓瘫在那里,不敢动了。老虎出现的时候,三藏在马上只是惊心,而悟空一棍子打死了老虎,却让三藏吓得滚落马下,以为自己在梦游,咬咬手指头发现很疼痛,三藏颤抖着说:“天那!天那!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三藏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神通,没有欣喜赞叹,反而是吓得不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三藏是不明白佛法神通的真正意义的,说明三藏不知道佛法神通是用来降妖伏魔剪除祸害的。菩萨给他安排了这么大一个神通的源泉,反而让他疑虑重重,觉得这悟空狰狞恐怖。三藏是修佛法、是修善的,看来他对善的理解,有着本质上的误解。

只是当悟空把自己金箍棒的好处介绍给了三藏,三藏这才闻言暗喜。终于,他听到了他喜欢听的。三藏很奇怪老虎见了悟空不敢动。悟空就明白的用修炼的语言告诉了三藏自己的神通与境界。三藏这才放怀无虑。但是很可惜三藏听得只明白了一点皮毛,所以后来跟悟空发生了种种的龌龊和冲突,其实早在这个时候就显露出端倪了。

悟空是这么说的:“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降龙伏虎、翻江搅海,是道家修炼内丹的术语,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其实也是佛家修心的功夫,这个只有极少人知道,三藏尚且不知道。利用下界对立物质来化合升华,这个是宇宙的分层结构和循环关系决定的,跟佛道都没有关系。不管是佛是道,都得顺着这个大道。悟空接着说的话,是说自己修炼的境界同时又微观、又宏观,能控制相当层面范围的物质演化,不会拘泥于人间这一层。他甚至跟三藏交了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看清楚哦,不是困难处、不是为难处,是疑难处,对三藏来说什么叫疑难处?那肯定是修行的认识上了!凡是修行认识上有困惑不清,就是疑难,那些困难、为难,都是因为这认识上的困惑导致的。悟空等于跟三藏说,你有什么修行上的难题,不妨请教我呗。

你也知道,三藏往往是宁肯拨自己心里面的小算盘,也不肯听悟空一句话……

 


借助三藏的身体在修行

http://xymz-mp3.net/media/w014-6.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6)

 

你看看,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都是有神通的,对他们来说,跑去灵山取个经什么的都顶多只是一盏茶的功夫,也不会遇到妖魔鬼怪,所以,如果安排他们单独哪一个去西天取经,都算不得什么成绩,顶多赚个差旅费而已。而让他们跟随被封闭着的俗人三藏取经,就完全不一样了,三藏的迷,往往也就成了他们三个迷,他们之前因为层次不同也常有摩擦,可是主要的魔障都来自于三藏,悟空等人的修行,常常就是通过受唐僧的气。

这一路上,四个人磕磕碰碰、最终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对于他们来讲,单就这个互相宽容上来说,就足矣具备成为法王的资格了。在起步的阶段,三藏有善心但是不会容人,悟空、八戒、沙僧根本就是纯粹道家子弟,往往不看重看顾别人的。

而他们因为没有常人的人体,其实是很难往上修行的,那么通过三藏给他们带来的迷障和魔障,其实等于是说,他们在借助三藏的身体在修行!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是三藏做他们的师父,这是一个很大原因了,三藏有人身,是主体。再者三藏之前好歹也是佛门子弟,懂得不少经文,从形式上也是有资格做师父的,虽然从修炼上讲,他们四个、包括白龙马其实都是佛和菩萨的弟子。

所以你就知道,这三人一马保护三藏,不但是保护取经人,也是保护自己修行所必需的人身。对于三藏来说,这三人一马不但是徒弟,还是护法神呢。

 

圯桥三进履

http://xymz-mp3.net/media/w014-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7)

 

喝完龙王一盏茶,行者总觉得后面有点异样,回首抬头一看,见是一副自己从未见识过的画儿──圯桥进履。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是呀,这事发生的时候,是在王莽篡位之前100多年,那时候悟空正在天上做官官、混脸熟呢。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黄石公把鞋子弄掉了,很轻辱的呼喝仅仅是路过打酱油的张良去替自己捡鞋子,不光如此,甚至还要求张良替他穿上,并且不是一次,一连三次。张良什么也没做错,也没有对不起老汉的地方,凭什么这样啊?而且明明是那老汉故意戏耍张良,明摆着的嘛。天地良心的,张良凭什么要受这个侮辱嘛。但是张良完全没有计较对方是否礼貌、是否在戏耍自己,他只想着人家鞋子掉了帮人是应该的,老人家了替他穿上鞋子是应该的,象对待自家爹娘一样跪着给老人家穿鞋子是应该的,并且做三次跟做一次都是一样的。这说明张良完全不为别人的眼光和思想所干扰,别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丝毫进不了他的思想。在张良这儿,别人的对错跟我如何想如何做全无瓜葛。

这心态正是悟空所急缺的!所以一下子就说到人家悟空心里面去了。而这几乎就是悟空唯一的大毛病,其它什么傲慢、焦躁等等,都是因为缺乏这个真正修大道的心态所衍生的。


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http://xymz-mp3.net/media/w014-8.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8)

 

为何佛和菩萨要用这么强烈的咒语法术来约束悟空?没办法呀!除了这个办法,那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消除孙悟空的罪业和邪念了,要么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投胎转生去,跟金蝉子一样,可是这一转世投胎,按照孙悟空的罪行,起码要在地狱里煎熬个几千上万年,等到他出了地狱,估计金蝉子得投胎转世几十辈子,别说西天取经,恐怕轮回转生中又造下了天大的罪业,早跟悟空一起地狱相会去了。

如来只有这么大的法力,除了让悟空吃苦,没有更好的办法度化悟空了,对如来和菩萨他们来说,这已经是能给予孙悟空最好的解脱的方便了。所以说,修行苦呀。带着神通修行,同样是极其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已经是一般人天大的福分都换不来的。

各位都知道现在演艺明星很潮很时髦,各位可知道他们的同行前辈何其苦?那些传统戏班的戏子,都是在猪狗不如的生活环境中、染一身疥癞整夜整日的无法入眠,天天在极其痛苦中练功学戏。三伏酷暑,武生穿着厚厚的戏服里面塞满了棉絮,一场戏唱下来浑身泡的发白死尸一样;滴水成冰的三九寒冬,那些小生小旦穿着单薄的衣服上场。戏台上帝王将相,戏台下则是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学戏之人死了连祖坟都不能入……

因此,几百年来,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

http://xymz-mp3.net/media/w014-9.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9)

 

可是多年以来,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修行到底是怎么回事,非但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人怎么个修,不少修行人也不知道自己修行中具体是怎么个过程,更别说有人会知道修行中那些师父们是如何安排你的修行道路的,以及他们如何的给你创造修的机会,度化你的具体过程和方式。度化人的神,他们安排的事情目的之多层,运作方式之精妙,巧夺天工,真是大智大慧,远非我等俗人的俗念可以揣度。

其实这个具体过程、具体方式,西游记中不但有,并且其真实度甚至是佛经道经等都没有的。可是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知道了这个过程与方式,我相信读者再看西游记后续的章节,自然就能看到许多以往看了也不知所云的话真的是别有深意、也能看到许多曾经看也看不见的玄机。


逆天之机

http://xymz-mp3.net/media/w014-10.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10)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百分之百都是有着多层内涵的,就跟汉字的结构一样,笔画各自有各自的意义,不同的笔画排列出来的字有多重的含义,并且笔画在字中不同的位置,与其它笔画的对比关系,也赋予这字非常多层面的含义。而这些文字堆叠出来的故事,其中的含义又能构成一层一层的字和文字,重重叠叠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字和神话故事特有的表里对应的结构。

想不起来名字和作者的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天资绝顶的牛哄哄的小和尚,仅凭一块残字木碑,就能反推出整个碑文,并且根据碑文修得绝世武功。世界上不会有如此天资,因为他如果要反推,必须深研后天易、先天易、后天先天易之间的互转,其实先天易早就失传了,更何况这个两易互换。懂得这个互换,那必然得具备看透天机的顺和逆的水平,这水平是不能天生的。

可是中国正统文化中的古籍,却千真万确的是里面存在着这两种上下相反的天机的。但是的确是假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说透了就一定会让你恍然大明白。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不妨按照前面研究第十四回的办法,研究一下你最感兴趣的那一本古籍。之前有网友推荐给我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刘道长就看见了西游记中的卦象与卦象演化关系,非常了不起。但是可能他是没时间多研究下去,再研究下去就会看到这卦象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有的是顺之机、有的就是登天大路的逆天之机。

 

庞大的族群

http://xymz-mp3.net/media/w015-2.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2)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护教伽蓝,不像有些人理解的是个体神,他们是一类神,就比如六丁神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六甲神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丁卯神是一类神,甲子神是一类神。各自都是一个神族。天上的罗汉是一个神族,菩萨是一个神族,几乎俗世间认识的每一个神的名称,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神族。这个事儿说起来好像挺吓人的,其实我想对古今中外神话都涉猎过的同学,应该并不意外,一些神仙,名称是一个,可是他们的故事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有的神仙的历史和事迹似乎互相矛盾,如果你意识到他们是不同的神仙沿用一个名称,那就豁然开朗了。

按照我的看法,六丁六甲是天地之机、五方揭谛是五行运作演化、四值功曹是时间上的天机相会、护教伽蓝是修行人在获得解脱、尚未出离肉身局限的时候,与佛法与天机沟通的渠道。你看下珈蓝神的名称就知道了: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这些都代表对神界的感触,可是对于一个修行中的人,他本来是俗人凡胎,是没能力感触神界美妙的,那么这些神的存在,就让修行人能感受佛法、感受神界。在修行过程中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修行人也就一层一层的升华这感受。

说到这里,您应该知道,接受一个凡人修行,实在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可不是你坐哪儿念念经,打打坐就完了,可没这么简单。不光如此,你看西游记中还有一个隐含的事情,唐三藏师徒,每次经过一个国家,都要交换度牒,这每一个王国乃是一层大天的象征,也就是说,你修行中每经历一个层次,都要触及到那整个一层天的王、国、与无数的百姓。一个简简单单的人类修行了,整个过程中要波及到所有天上的王、国与百姓,当然还有不例外的妖魔鬼怪。

保护你的、阻拦你的、围观你的都是庞大的族群,支持你的、反对你的、无视你的,同样也是庞大的族群。


已经是第十辈子在修行了

http://xymz-mp3.net/media/w015-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3)

 

依我看,应该是这样的。这一关是注定的。那三藏的凡间的马,被这条龙吃掉,是注定中的事情,所以,当龙太子瞧见三藏的马儿的时候,忽然脑筋就拧住了,跟掩耳盗铃那厮一样,只见马、不见人,而且看见了人家的马儿,忽然就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肚皮需要填。

这凡马,跟之前三藏随身带的两个和尚徒弟一样的命运,是注定要在那些关口上结束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送命,是必然的。啊呦,或许有人马上就觉得,这菩萨看上去慈眉善目的,真个好残忍啊。明明知道是送命,却偏要别人上路,简直是谋杀。

殊不知,过去的修行真的就是这么艰难。任何一个人走上修行路途,都不是一生一世一辈子这么短暂的事情。尤其是佛门弟子,别说想修成佛和菩萨果位了,就说修成罗汉这么初级的成就,少说也要轮回个七八次,多了十几生十几世都不稀奇。没看人家唐三藏,这已经是第十辈子在修行了。

并且西天取经这个伟大事业,唐三藏显然不是第一个。起码在流沙河那儿,光是被沙悟净吃掉的、脑壳不会下沉的和尚,都已经有九个了。也就是说,修行人修到半道上死掉了很正常,死于非命都不稀奇。就像西方基督徒,为坚持真理,前前后后被杀戮了四百年,这就是他们的修行之路。一辈子修不成,因为业力太大,一条命根本还不起,那么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生一生的用命偿还,直到还干净命债为止。就说那个禅宗的末代祖师六祖慧能,他最后一生好像是挺容易就开悟了、圆满了、肉身不朽了,但是人家之前已经反反复复的修了七八辈子了,第一生就跟着达摩做了徒弟,然后就一生一生的修行,一辈子还一些债,一辈子提高一些。这最后得道了成正果了,也就是证悟得罗汉果位。不容易!

但是他们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是,这样的修行人死了,不会像一般人那样下阴间由阎王们安排轮回转生的事情,而是被佛或菩萨他们直接看管的,他们死了跟一般人死了不一样。

 


是悟空受不了了

http://xymz-mp3.net/media/w015-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4)

 

你说这西游记小说,写唐三藏的时候,几乎满嘴都是惹人笑话的低俗愚见,这倒不奇怪,他的确是从俗人的起点上开始修行的。作为一个人,可以说满脑袋想法几乎99.999%的都是俗人俗见。这修行的路,就是通过遇到种种安排和注定的事情,来让他认识这俗念是应该抛却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就一层一层的抛掉俗见,同时增长一层一层的正见。所以你看唐三藏,这开始修行的初级阶段,只要他动用过去的观念来看待孙悟空、看待遇到的种种事情,只要他一张嘴,说出来都是让人笑掉大牙的傻话。

他不知道神仙、妖魔鬼怪都是可以随意变化身体大小的。于是他说:“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

他不知道很基本的通过现象反推因由。于是他说:“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

在他眼里,老虎和龙都是一个档次的,不知道每一层天都有这种生物。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在他看来,孙悟空说要去南海找观音,简直就是又想临阵脱逃,他根本不相信孙悟空的神通很大,于是他说:“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忍!”

孙悟空牵着龙子变的马儿,肥肥白白的,这三藏居然以为是他原来那只马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他居然很无厘头的说:“徒弟,这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处寻着的?”

对于三藏的无厘头言论,悟空很是不屑,就告诉他是金头揭谛请来了观音菩萨、把白龙变成了白马。听闻是菩萨做的事情,这三藏的俗世逻辑终于崩溃了,大惊道:“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悟空听闻他这么说,心里这个不屑呦,溢于言表,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不是菩萨不耐烦,其实是悟空受不了了。

 


王的志向

http://xymz-mp3.net/media/w015-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5)

 

那太极拳的放松、听劲儿,本来就是这种修炼技术的入门,可是他们传着传着忘了这个根本的诉求,成了单纯的武术技艺。内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本来都是为了舒展开身体,通过人为的办法、技术性的办法舒展开身体,用这种舒坦的、极端舒服和畅通的身体,来感应自己的内心、感应外在的千百种。依我看,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发展的。

可是修行人直接越过武术那种身体上的技术性手段,直接就是心里上的技术性手段。但是通过三藏、悟空、龙子这三人的摩擦来看,这种技术很精微很精微,非常难于把握,就连修行到了距离成果几乎只剩下一步之遥的孙悟空,都迷在里面出不来了。

其实孙悟空悟不到这一点,还应该算是有点合理合法的,因为他之前是道家修行方式,道家修行方式就看根基是多高就修多高,个人解脱。那悟空如果本来只追求个人解脱,菩提祖师完全可以把孙悟空给负责修到圆满结束的。可是你要知道,孙悟空一出家门,带着的就不是他个人解脱的志向的,他带着为花果山全部猴子猴孙一起寻找解脱的宏大志向。这就是王的志向。

可是当初菩提祖师不是释道儒三家精通,他带着孙悟空修行这段过程,他都有本领让漫天的神仙都看不见,几乎等于凭空抹去了这一段历史一样。这么大的法力,岂会摆不平孙悟空修炼的事儿?既然他老人家完全不缺乏这个本领,那是为什么他不管孙悟空后面的死活呢?那你可记得一件事情,现在能成就法王的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为啥祖师不度悟空,要把他推给释迦牟尼佛呢?因为,释迦摩尼佛是现在佛。这现在佛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一个时期度人成就法王成就佛的事情,须由现在佛来主持。

孙悟空现在入了佛门,可是他带着在道家方式下修出来的神通、带着道家修行的悟的方式,这的确是需要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的。你看他这一路,尽是安排他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包括以前在花果山,他也一直是被照顾、被追捧的人。

 

一个是死,一个是生

http://xymz-mp3.net/media/w015-8.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8)

 

在悟空的层面上看三藏,就跟三藏的境界中去看跟观音菩萨讨价还价佛祖袈裟的愚僧一般无二。

可是悟空到了菩萨面前,一样被菩萨给衬托的非常傻冒。菩萨着揭谛唤他来。那揭谛按落云头,不经由三藏,直至涧边,对行者道:“菩萨来也。”行者闻得,急纵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甚么‘紧箍儿咒’,着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

悟空的话儿,无论在悟空的层面,还是在悟空以下的每一个层面上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为人好,肯定就是让人愉悦、幸福。为人恶,那就是叫他吃苦受罪挨折磨。害人就是剥夺人的幸福、抢夺别人的资产、让别人痛苦。那按照下界的认知,菩萨真的是在害悟空呢,而且呢铁证如山。可是你听听菩萨在更高境界中的解释,你就知道了,菩萨绝对是为了保住孙悟空的性命,而且用的是他们能用的唯一能保住孙悟空、并且能保证悟空修成正果的最好办法了。

如果是下界人害人,会让受害者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福分被剥夺、轮回业报全部受到阻碍和干扰。可是菩萨的方法,却是让孙悟空排毒一样,一点一点的把孙悟空体内的那些控制他的毒素给排出来。排毒的过程,跟常人中受害的感受是一样的那种痛苦,可是结果却是完全相反,一个是死,一个是生。

 


不会一刀切

http://xymz-mp3.net/media/w015-9.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五回(9)

 

其实从上往下看三藏,他的逻辑一点没有问题,在他的层面,他完全可以算作一个理性的、正直的、有礼的、坚毅的好哥们了。菩萨、护法神他们看待三藏,就是这样的、从符合三藏已经到达的境界上来看待三藏、从比他稍高一点的层面境界来要求三藏。那么悟空之前冲着三藏发火说脏话,真是算悟空没教养了。他怎么责骂三藏呢?“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纵然悟空说的都是真知灼见,对三藏说真话、很坦荡的说真话。但是悟空这样斥骂人,就算放在一般常人中,也算是没教养的了。何况这是他的师父,他这么斥骂,实在是“不当人子”。

按道理,悟空作为徒弟这么骂三藏、非常之不道德,三藏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念念紧箍咒,来教训教训悟空,给他点颜色瞧瞧,给他点苦头尝尝。但是这次三藏表现的还算挺有肚量的,他没有跟悟空戗戗,也没有生闷气,他忍住了。因为什么?因为三藏还是有自己的涵养的,还是懂的遇到魔难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毛病的。到是这个时候,那六丁六甲等护法神看不过眼,开始直接跟悟空沟通、替他们解围了。

而当悟空遇到菩萨,就毫不遮掩的直抒胸臆,指菩萨害自己,其实一方面是不满,一方面是困惑,需要菩萨解惑。菩萨就根据悟空的接受能力、直接告诉了他答案、解开了他的困惑。虽然悟空急躁粗鲁没教养,但是他悟性极高,他修行路上需要悟的很少。你看这么大的困惑,菩萨几句话就能让他豁然开朗,跟其他人比起来,他修行就这么容易。跟三藏比起来,人家十辈子才能完成的修炼路程,他也就是这十几年的光景就走完了,并且这十几年,还基本上都是被其他人给拖累着,不然应该会修的更快。

通过这个对比分析,你就知道,每个人每句话的里面,同时包含着他的优点、也包含着缺点,所以从高境界看人,不会一刀切,会分的很清楚你同一件事中的是和非,并且你所在的档次,人家都会考虑在内,绝不会粗鲁的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你的优点,你的既有成果,人家给你充分的承认和保护,你的缺点,人家也是考虑你的接受能力,一点一点的给你创造机会让你认识、让你面对、让你改正。

博客 https://w.xymz-mp3.ne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4 14: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