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穿越聖地(1)—一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

作者:沁霈  於 2020-8-29 01: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信仰|通用分類:旅遊歸來

關鍵詞:以色列

世界上有許多被譽為一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但我認為真正可稱得上人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唯有以色列。

一個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國度,三分之二的地方是沙漠,沒有任何戰略縱深可言,但從古至今卻是兵家必爭之地。在炮火中成長起來的以色列民族,歷史上幾經毀滅,卻又奇迹般重建。特別是1948年建國以來,歷經數次戰火,卻愈戰愈勇,在中東保持著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雖屬彈丸之地,但麻雀小卻五臟俱全,那裡幾乎濃縮了世界上所有的地貌。北部有白雪皚皚的高山,南部是常年乾旱的曠野,既有山林,又有荒漠。自然資源嚴重缺乏,卻成為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大國;900多萬人口的蕞爾小國,去年人均GDP卻高達5.66萬美元。正如馬雲所說,這裡沒有一顆鑽石,但是有全球最大的鑽石交易所;沒有汽車製造,但是有最好的汽車技術。這裡沒有石油,沒有淡水,沒有資源,什麼都沒有,但是卻可以這麼強大。

這就是以色列,太多的不可思議!有人說是歷史的巧合,更有人相信這都是神跡。在種種好奇心驅使下,人們不畏中東火藥桶的危險,紛紛前往以色列實地考證,嘗試穿越時空讓現實與歷史對話,希望從中找出一些答案。我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寫完《耶路撒冷到底屬於誰》系列后,這種好奇更是日漸強烈。201910月底,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不過,作為基督徒,我不會將過多的好奇放在以色列的政治多麼開明,人民多麼自由,科技如何發達;也不會過多在意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馬克思等著名猶太人的成就,更不會刻意關注有多少猶太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我將要把更多的好奇定睛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因為那裡是祂誕生、成長、傳道、受難和復活的地方,透過對這片土地的深刻體會以及所帶來的啟發,思考十字架上的救贖和意義,並視為個人信仰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和靈修機會。

這次的旅行計劃早於一年前開始實施,並且還邀了國內的兩位同學同行。我們在自由行和跟團游的選擇上一直舉棋不定,最終從安全因素考慮,決定還是隨團行。為便於統一行動,時間安排在我回國探親期間,從中國往返。

網上網下有關以色列旅遊的資訊很豐富,大大小小的旅行團也是多如牛毛,只是如意的卻少之又少。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微信朋友圈裡一篇恩典之旅的文章吸引了我,也對文中提到的旅遊社十分有興趣。這是一個總部在北京的基督教機構的旅行團隊,主要從事以色列、約旦等聖地以及保羅宣教路線的信仰之旅。最重要的,領隊和地接導遊都是資深牧者,而且有多年聖地導遊的經驗。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經過再三斟酌,最終決定報名參加團期為15天的以色列、約旦聖經考證游

辦完與旅行社之間的合約手續,其它什麼都不用管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中途還經歷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航班變更。直到6月底,旅行社才最後確定了出團日期:20191027日。

四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天一大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從家裡出發,興緻勃勃地提前趕到了北京機場。眾所周知,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安檢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複雜和嚴格,乘客必須要提前4小時到達機場。我們是晚上10點的航班,旅行社要求下午4:30在機場集合,6點開始安檢。

一如所預料的那樣,以色列航空的Check in手續顯然繁瑣多了,工作人員也多,每個環節嚴謹細緻,程序上環環相扣。除了行李的嚴格檢查,每個乘客都要接受安全問話。如果有問題,還要進行第二次的問話。我們團只有幾個人被要求了二次問話,大部分都順利通過。其實所謂「問話」也就是一些常見的安全問題,如姓名、來自何地、行李是否本人打理、來以色列的目的等,時間也不長。安全問話是一個心理考驗過程,有作案動機嫌疑的人,其心理反應和神色肯定與常人不同。嚴格的安檢,才能有效阻止或減少恐怖分子登機的可能。

登機前在北京國際機場T3航站樓4B區合影

北京時間晚上10點,我們搭乘的以色列LY096,從北京飛往特拉維夫的航班準時起飛了。坐過無數次飛機,但這次的以航經歷,卻讓我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安全感,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全然沒有以前那種心提心弔膽的感覺。據介紹,以色列航空的飛行員都在部隊駕駛過戰鬥機,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有的還是現役空軍,隨時要回部隊執行任務。

以色列是全民兵役制,航空公司的員工自然也都是軍人出身,並且都經過特別的搏擊訓練。而且每個國際航班上,至少有6名偽裝成乘客的摩薩德特工。機組還配備了反導彈裝置。停靠海外機場時,都有荷槍實彈的特警在周圍駐守和巡邏。所以說,以色列航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

老式的767機型,客艙內的設施也比較陳舊,卻很乾凈整潔,表現了以色列人一貫的節儉和文明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機上的Kosher food。據說,為了遵守猶太教傳統習慣,以航的餐食都是經過潔凈的,有自己的專用廚房,而且由猶太拉比親自掌勺。

隨著飛機的平穩飛行,大多數乘客很快都陸續進入了夢鄉。也許是過於激動,近10個小時的航程,我始終未合眼皮。

當地時間1028日凌晨2:25分,飛機安全抵達特拉維夫機場。當飛機降落跑道時,機艙里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呼聲。據說這已經是以色列航空所有航班的一個習慣性行為,表現的是一種對安全的執念。由於歷史原因,特別是二戰時期的納粹大屠殺,猶太人成了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以色列人特別重視安全感的重建。

不知是否與跟團有關,我們的入境手續出乎意料地順利。海關人員先驗明護照,卻沒有在上面蓋入境章,而是簡單詢問了幾個問題后,另外給一張有個人信息的藍色入境卡。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個來以色列的客人,不會因此影響今後去阿拉伯國家的簽證。這個國家的人性化一面由此可見一斑。

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原名叫洛德(Lod)機場,後來為了紀念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而改名。

我們取了行李,等幾位團員拖拖拉拉去衛生間回來,已近凌晨4點了。在機場大廳,我們終於與早已等候在那裡的以色列導遊會面。沒想到的是,導遊竟然是一位七十歲上下的師母。因為牧師臨時有事,由師母替代。據介紹,他們都來自台灣,在以色列已經生活30多年了。牧師是希伯來大學的資深教授,夫唱婦隨,在以色列一直從事福音教導工作,也兼職聖地導遊。

我們隨著導遊出了機場,上了一輛大巴。燈火通明的特拉維夫機場,此時依然被夜色籠罩。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黑蒙蒙的,給初來乍到的我們平添了幾份神秘感。

大巴很快駛離了機場。以色列的每寸土地都有故事,每經過一個地方,導遊都要略作介紹。遺憾的是,由於剛下飛機,一路上沒休息好,頭腦昏昏沉沉,一句也沒聽清。

大約20分鐘左右,我們來到西岸地區的一個基布茲酒店稍作休息,等天明再出發。原計劃沒有這個住宿安排,是以色列地接旅行社Sar-EL Tours & Conferences贈送的。據說這是當地最大的一家旅遊公司,老闆和員工基本都是基督徒,也有少數阿拉伯穆斯林。給我們開大巴的司機,就是一個阿拉伯穆斯林。

酒店並不高檔,甚至設施簡陋,但布置得卻很講究,而且都十分簡潔實用。一路辛勞,實在無心留意太多,隨手拍張照片作為紀念。

到了房間洗漱完畢,依然毫無睡意。6點沒到,天已經大亮,我打開房間通向陽台的門,迎面撲來一簇鮮紅的三角梅,熱烈似火,彷彿是在表示對遠方來客的歡迎。

其實這個酒店類似北美的Motel,只是多了一個露天游泳池和許多熱帶植物。晨風寒色,時值11月,應該沒有什麼人去游泳了。泳池裡落了不少樹葉。

緊挨游泳池的就是餐廳。按照導遊約定,我們7點在這裡用早餐,8點準時出發。早餐是自助式的,除了一種比較鹹的熏魚外,其它沒有什麼印象了。總之不太合我們中國人的胃口。

吃早餐的時候,一位團友分享了這張照片,說是在他的房間陽台上拍的。這是猶太人正在建造的一個會幕模型。 

這個基布茲位於約旦河西岸一個叫做亞里埃勒(Ariel)的以色列人定居點(Settlements),也就是《聖經》中的撒馬利亞地區。1967年六日戰爭之前,這裡被約旦佔領。那時人煙稀少,地面荒涼,沒有道路和水源,更沒有電網。以色列佔領之後,才逐漸改變了這一面貌。

這個地區的巴以關係也較和睦,以色列人不僅積極幫助附近的巴勒斯坦人村莊獲得基本生活物資,還替他們建立了水網和電網等基礎設施。

亞里埃勒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位於特拉維夫以東和約旦河以西的中間,距離耶路撒冷60公里,通過撒瑪利亞高速公路和505號公路與特拉維夫相連,通過60號高速公路與耶路撒冷相連。

亞里埃勒市建於1978年,從最初的40個帳篷開始,目前已發展成西岸被佔領地區的第五大城市。移民主要是傳統猶太人和東歐猶太人。該地區目前已建有14處猶太會堂,我們有幸在來以色列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會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0-8 06: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