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竭力推薦下,終於看完了長達76集的電視連續劇《甄嬛傳》。據說該劇在國內兩年前就火了,全國各大電視台都曾爭相熱播過,高潮至今也沒有減
退,連人們平常談話都流行「甄嬛體」,難怪今年的央視春晚中的相聲節目里,出現了這樣的對白,只是那時我還不明白何謂「甄嬛體」。
76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為了避免浪費時間,看前上網查了一下資訊,發現該劇導演鄭曉龍曾經親自向媒體作過介紹。他說,這部片子之所以吸引中國觀
眾,因為劇本傳達的正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另有報道稱,該劇還將在美國主流頻道播出,說是要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向世界宣傳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
看完后才知道,劇中除了權謀和勾心鬥角,並沒有什麼可值得宣傳的價值觀。劇本是以封建王朝為歷史背景,揭露的是皇權至上和人治社會下的種種不幸和悲劇。公正地說,該劇的真正意義僅在於警示作用,告誡今人以史為鑒。若真的以代表中國人的價值觀去宣傳,那不等於是家醜外揚嗎?
記得哪位歷史學家曾經說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後宮史。我從該劇中再一次看到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這是一部描寫清廷後宮鬥爭的故事。雍正初年,雖經歷了血腥的奪位之爭,但得享於康熙盛世的餘蔭,表面上還算是國泰民安,只是祥和的表象下暗藏著危機重重。

後宮里佳麗如雲,本應是釵環磨鬢春光無限的地方,但該劇中的美女,卻個個心懷叵測詭計多端,整個後宮里險象環生,充滿殺氣。
華妃依仗其兄年羹堯征戰守疆有功,博得皇帝恩寵,便在後宮驕橫跋扈,並且公開與皇後分庭抗禮。為了制衡後宮和朝中勢力,在太後主持下進行了一場盛大的選秀。這也是雍正爺在位十三年唯一的一次選秀。

劇中主角甄嬛,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的長女。她才貌出眾,聰慧過人。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心地善良,而且嫉惡如仇,常常行俠仗義。與他人不同,她是被迫參加
選秀,而且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所以,她略施粉黛,故意表現散漫,目的是為了使皇帝「撂牌子」,誰知歪打正著偏被皇帝選中。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那些費盡心機百般邀寵的嬪妃們,反而得不到皇帝的青睞,而甄嬛卻偏偏陰錯陽差地在一個雨夜裡與皇帝邂逅於倚梅園,一首《梅花》詩使皇帝念念不忘,從此才有了後面高潮迭起的愛恨情仇。

全劇最可悲的人物,恐怕就數雍正爺了。有關他的登位傳說,民間的傳聞有很多,就連正史也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雍正王朝》連續劇,那裡
面的雍正爺,律己寬人,勤於朝政,不僅是一個稱職的夫君,更是朝中大臣和百姓擁戴的明君。在位十三年,嘔心瀝血直至累死在御書房裡,令人可歌可泣。可這部
劇里的雍正皇帝,卻完全一個昏聵無能的窩囊廢。不僅不理朝政,整日周旋在後宮的脂粉堆里顛三倒四。沒有主見,聽信讒言,甚至下作到以下迷藥的方式阻止華妃
懷孕。最可悲的是,堂堂一國之君,不但從未有過真愛,而且宮裡宮外沒有一個體己的親信,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眾叛親離,是一個失敗人生的主要表現,縱使
擁有再多的江山也彌補不了這個苦楚。編劇很殘忍,在他病入膏肓之際,安排甄嬛來病榻前告訴了所有的真相。這種羞辱估計他死也不會瞑目。可這又怨誰呢?

果郡王允禮,是這部劇中唯一集完美於一身的人。雖然身為皇室貴胄,但閑雲野鶴,淡薄功名。不僅學識淵博,精通文武六藝,而且舉止儒雅豪爽,風流倜儻,因而
吸引了包括甄嬛在內的好幾位女子的痴心愛慕,甚至有兩位還為他獻出了生命。他敢於挑戰封建禮制追求真愛,對甄嬛的痴情始終如一,不求回報,直至為她死去。
這段感人肺腑的愛情絕唱,是該劇唯一閃光的地方,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人間真情。特別是那段鴻雁傳書的戲,演的尤為感人至深。那些令人心醉的詩句,彷彿往來
穿梭的美麗絲線,越過時空,將兩個相愛的人編織在一起。但是,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裡,怎能容忍這段被認為是亂倫的感情。最終,為了保護甄嬛,果郡王毅然喝
下了毒藥,死在甄嬛的懷裡。如此悲慘的結局,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痛惜!

眉庄是從小與甄嬛一起長大的閨蜜,後來又一道被選入宮。她溫順賢德,舉止端莊,深得太后的賞識,所以最先得到皇帝的寵幸。但也因此遭到華妃的嫉恨和陷害。
失寵后,她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真相大白后,受盡凌辱且心灰意冷的她,再也不願被皇帝寵幸,但卻暗暗移情別戀上太醫溫實初。溫太醫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絕
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她略施小計灌醉了太醫,並將生米煮成了熟飯,也因此註定了兩人的悲慘命運。一個被迫自閹,一個悵然而逝,讓人不勝唏噓。

小家碧玉的安陵容,是後宮里除了甄嬛以外頗為讓人關注的角色。她與甄嬛、眉庄一起被選入宮。起初,她們情同姐妹,彼此關照。面對複雜而激烈的宮廷鬥爭,三人總是攜手並肩,共同應付於跋扈的華妃與陰險的皇后之間。
由於家世低微,再加上膽小懦弱,陵容自入宮起就一直被人欺負,也常常受到甄嬛和眉庄的保護。可是,隨著甄嬛和眉庄的雙雙受寵,她卻因妒忌漸漸生恨,
變得不擇手段和心狠手辣。為了爭寵,她不惜淪為皇后的棋子,利用自己精通藥理的特長,下毒加害甄嬛以及其他嬪妃。雖然她如願得到皇帝的恩寵,但卻很快因計
謀被識破而失寵,悲慘地死在冷宮裡。
這是個既可憐又可嫌的人物,因為她至死也沒醒悟自己的過錯。她臨死前對甄嬛說,「你對我好,是因為要利用我,讓我替你去向皇帝爭寵。」。事實上,當時的甄嬛和眉庄根本沒有這個意思,都是很真誠地呵護她。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和邏輯思維,產生於她的家庭,而社會環境是決定因素。

隨著宮廷鬥爭的此起彼伏,甄嬛在腥風血雨的浸染下漸漸變得不再那麼單純,身不由己地陷入後宮中爾虞我詐的斗角中心,甚至成為主謀。
從看破紅塵出走甘露寺,到父親因為受文字獄牽連下獄而命懸一線,再到得知果郡王的死訊(其實當時是誤傳),她幾乎在瞬間徹底地轉變。為了個人和家族的命運,為了給果郡王復仇,她決定設計重返宮中。

進宮后的她,完全判若兩人,不僅冷酷無情,而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以腹中的孩子為鬥爭工具,最終徹底除去了華妃,搬到了皇后,攀得了後宮權力和榮寵的高峰,可謂集榮華富貴於一身。
雍正皇帝駕崩后,弘曆繼位,她順理成章成為皇太后。可是,就在這風光無限的時候,她並未因此感到興奮。當她把六阿哥弘曕過繼到果郡王的名下后,深深地感嘆到:我累了!其實,她的理想並不是眼前的這一切,而是「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真是人生如夢啊!
(註:文中劇照均下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