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做妈妈的我如何应对自己的“精神病”治疗?

作者:咨询师  于 2011-11-11 12: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疾患|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困扰疑惑】

    咨客,女,30岁出头,高中学历。咨客从上学时就开始出现情感症状(抑郁、伤心、生气),七、八年前出现精神性症状,经过治疗,现在病情基本稳定,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如今,已经身怀六甲的咨客对于自己过去的患病经历依然感到纠结、郁闷,面对生活琐事也容易发火,另外咨客及家人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影响胎儿健康、生产后是否会加重咨客病情等问题感到迷茫,为此求助心理医生。

【案例总结】

本案例中的咨客在青少年期开始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伤心、抑郁等,七、八年前出现被害妄想的症状,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治疗。问询中很高兴的发现,咨客经过多年的治疗,目前预后状况良好、并不影响正常生活。

然而,再有几个月就要为人母的咨客依然无法对自己过去的患病经历释怀,情绪上也会出现郁闷、伤心的情况。咨询师经过专业的问询后,鼓励咨客看到其疾病预后良好,学业、家庭关系、生活的压力随着咨客年龄的增长和自理能力的增强已经一一解决,咨客目前除了继续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调整心态,学会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咨客及家人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影响胎儿健康、生产后是否会加重咨客病情的问题,咨询师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咨询思路】

一、诊断

    本案例中的咨客,青春期即发病,分裂症状(被害妄想)和情感症状(抑郁、伤心、生气)同时存在,且两组症状既可相伴产生,又可分开产生,严重时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是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型(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Depressive Type)的表现。

二、鉴别诊断

1.        抑郁症:咨客有伤心、生气、心境低落的抑郁症状,但是因为其分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分开出现,不属于抑郁症伴有精神性症状的情况。

2.        躁狂抑郁症:咨客自述未出现过躁狂发作,且咨客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可分开出现,不属于躁狂抑郁症。

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咨客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都存在且同样突出,不属于精神分裂症。

三、干预与治疗

(一) 生物

1.        现有的生物治疗:咨询师在问询中了解咨客过去的病情,用药名称、剂量及疗程,以及用药后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现有的生物治疗已经有效地帮助咨客控制病情,基本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2.        关于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咨询师帮助咨客看到精神活性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在怀孕的前三个月;从保健的角度依然可以和主治医生探讨孕期、产后的用药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咨客及孩子的健康。

3.        关于生产后的病情变化:咨询师通过与咨客母亲沟通,向其介绍咨客生产后因体内激素的变化、新生儿的干扰、生活的压力等有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或是使原本稳定的病情复发,一旦咨客出现情绪变化,或是妄想等精神性症状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即使没有出现上述症状,也要定期看医生,使其可以监控咨客产前、产后的变化,以便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基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特点,咨客本身发病早、病程长、发病时的严重程度,即将面临生产的压力等情况,咨询师一再叮嘱咨客与家人定期拜访主治医生,以使咨客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二) 心理

咨客对于自己过去的病情仍然怀有不解和纠结,对于现在偶尔出现的情绪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咨询师从帮助咨客分析压力变化、正向鼓励、与其讨论参与心理咨询的角度帮助对方“放下包袱,积极面对新生活”。

1.        关于咨客的压力:咨客过往的压力,包括学业、家庭关系、生活的压力随着咨客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好转、自理能力的增强,已经一一解决;咨客仍然会面对生活中新的压力和挑战,近在眼前的就是生产、抚育新生儿。

2.        正向鼓励:咨客一直以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求助专业心理医生,自身积极面对生活,以上做法不仅使咨客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自己还能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咨询师对以上方面给予正向鼓励,以鼓励和强化这些行为。

3.        心理咨询:咨询师与咨客和家人充分讨论心理咨询的作用,使咨客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调整心态,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三) 社会

1.        家庭:咨客拥有较良好的家庭支持。

2.        工作:咨客有自己的工作。

【案例启示】

一、精神疾病需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一旦延误治疗,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危害,还很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像本案例中的咨客发病后得到及时和专业的治疗,不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功能也基本恢复。

二、社会支持系统。面对类似本案例中咨客的情况,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其有效控制病情、保持正常的社会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医生、咨询师的帮助可以使家人的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一旦感觉病情有所好转,就会擅自减药、停药,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长期治疗是非常不利的。即使是病情稳定时,一般也要每3-6月拜访主治医生,使医生可以了解和监控病情。对于想要怀孕和已经怀孕的患者,应尽早(最好是在准备怀孕或是怀孕一个月内)与医生讨论用药原则,在利益与风险中做好平衡,最大限度保护母婴安全。

 

【咨询过程】

主持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龙王解惑》。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亚电视的心理咨询节目《龙王解惑》。我是主持人王鹤,这位是大家的老朋友,著名的心理医生,张道龙。接下来我们接听今天的热线电话,看看今天会有怎样的问题在等待张医生的解答。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2.        咨客:好的。我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就经常出现脸红、胸闷、焦虑,还有强迫观念、害怕见人、害怕外出等症状,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找了很多医生、咨询师治疗,现在这些症状基本都没有了。医院给开了一种药叫维思通,也吃了好几年。

3.        张医生:你还记得当时的医生给你的诊断是什么吗?

4.        咨客:神经官能症。

5.        张医生:你知道维思通是治什么的吗?

6.        咨客:治精神病的吧,跟神经官能症的关系不太大吧。

7.        张医生:对啊,维思通是一种抗精神分裂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躁狂抑郁症。你是神经官能症,为什么给你开这种药呢?

8.        咨客:我也不知道,可能我是综合型的吧。

9.        张医生:用药之后与用药之前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10.    咨客:有,用药之后,再加上调整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这些方法综合在一起对我的病情有所帮助。

11.    张医生:你用药多长时间了?

12.    咨客:七、八年了。

13.    张医生:你是七、八年前出现症状开始用药,用药之后效果比较好,是吗?

14.    咨客:对,现在偶尔还是难受,但是不影响正常生活。

15.    张医生:那你七、八年前出现症状,家人带你去精神科看病的时候,你最严重的症状是什么?

16.    咨客:就是恐怖,心里特别难受想喊、想叫。

17.    张医生:你刚才说恐怖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好吗?

18.    咨客:被害恐怖。

19.    张医生:你是觉得有人要害你、有人跟踪你,是这意思吗?

20.    咨客:是的。

21.    张医生:还有其他的症状吗,比如有的时候你会听到一起人跟你讲话,实际上周围并没有人。

22.    咨客:没有,我没有幻听、幻觉,我就是有时候觉得有人要害我,另外一方面也害怕自己情绪失控,很矛盾和挣扎。

23.    张医生:你感觉别人要害你,实际上并没有,是你想象出来的恐怖,是吗?

24.    咨客:恩,我以前是想得太多了。

25.    张医生:没关系,我想了解一下你当时的症状。第二,你刚才说你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症状,这种情绪不稳是属于抑郁、感到前途无望、伤心,还是感到很亢奋、发怒、焦虑,你是属于哪种,还是两者都有?

26.    咨客:平时没事的时候挺好的,一有事的时候就会有那种想哭、抑郁、生气的感觉。

27.    张医生:那有没有与之相反的感觉,比如感觉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才、自己马上要发财了等等,这些情绪亢奋的时候有吗?

28.    咨客:这个基本上没有,我从小就是个比较自卑的人,更多的时候还是伤心、生气、有时候睡不着觉。

29.    张医生:那你刚才讲到出现被害的恐怖,那个时候是处在抑郁的时候吗?这两个症状是连在一起,还是分开的?

30.    咨客:好像还是两个都有,一方面很抑郁、生气,另一方面感觉很难受、很恐怖。

31.    张医生:有没有你情绪不抑郁的时候,脑子里还感觉有人要害你、感到恐怖,有这种情况吗?

32.    咨客:恩……也有。

33.    张医生:现在经过治疗这些症状都减轻了,这非常好。维思通你用了多长时间,还记得吗?

34.    咨客:大概六、七年吧。

35.    张医生:你还记得每天吃几毫克吗?

36.    咨客: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吃的多,最多的时候是每天五片半,每片一毫克。

37.    张医生:那我了解了。现在什么事最困扰你呢?

38.    咨客:我这个病从发病到现在是很长的一个过程,从小学开始就会无缘无故地难受。

39.    张医生: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毛病吗,兄弟姐妹、父母、堂姐妹等?

40.    咨客:没有,我妈身体也总难受、经常上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她跟我难受的地方不一样。

41.    张医生:她有没有出现感觉有人要害她的症状?

42.    咨客:她没有,她得过心肌炎,从那时候就在家休养,情绪也经常不稳定。

43.    张医生:你妈住的是什么医院?普通的医院还是精神病专科医院?

44.    咨客:普通的医院。

45.    张医生:那你这几年下来病情有时轻时重的情况吗?

46.    咨客:没有,还是比较稳定。

47.    张医生:比较稳定,一直没有复发?

48.    咨客:差不多。

49.    张医生:那很好。那你的生活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50.    咨客:有。我过去特别难受,什么也顾不上,生活不能自理,现在能照顾自己,还能照顾别人,做家务、上班、逛街都不耽误。

51.    张医生:非常好,听起来你非常聪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现在还能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只有这样你才能继续保持健康。

52.    咨客:我现在就总是在想为什么小的时候会无缘无故地心里难受,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53.    张医生:这些都是你的疾病的特点,第一,你的现实感不太好,有时候会感觉有人会害你,正常人不会这样,是因为你有这个病才有这样的表现;第二,经常会有情绪的变化,抑郁、焦虑的比较多,那这一点你也有。所以你的这些表现、症状是这个病带来的,维思通这种药是专门治疗这两个症状的药,所以你用药之后症状会减轻,再加上你用药的计量和疗程都正好到了能使病情稳定的情况。这个病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长期不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54.    咨客:恩。

55.    张医生:另外我还想问你,你会不会经常感觉到很有压力,工作、学习快坚持不住了?

56.    咨客:那肯定有,这跟我的成长背景有关系。因为我小的时候,父母的关系非常不好,爸爸经常在外不回家,妈妈又常年身体不好,情绪不稳定,难免说些话刺激我,再加上很难照顾我,我在家里的压力就比较大;上学之后因为学习的压力,也觉得很难应付。

57.    张医生:你总结的非常好,在那个年龄的时候面临三方面的压力,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就会随之解决。第一,学业的压力。现在你不再读书了,学业的压力就没有了。

58.    咨客:对。

59.    张医生:第二,来自父母的压力。人在年轻的时候,尤其你是女孩子,容易对父母的话敏感,再加上你有这个病,就会对别人的批评比较敏感。

60.    咨客:对,对。

61.    张医生:现在你长大了,你对他们的批评就不那么敏感了,你也可以直接跟他们讲,“不要再批评我了,我已经很努力了。”通过这样的沟通中,父母的批评或者刺激就会减少。第三,来自生活的压力。小的时候没人照顾你,自己穿衣、吃饭都比较困难,现在长大了,生活能自理了,还能工作,经济也变好了,还能对家里有贡献。所以现在,来自学业、家庭关系、生活这三方面的压力,都让你解决了。不管你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或者是自己摸索规律、自悟,再加上坚持服药,你可以恢复的这么好,这么长时间病都没有复发,我很为你感到高兴,应该祝贺你。最后呢,我觉得你还可以做一点改善,我听起来你比较容易刨根问底,“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什么我会生病,遇到这样的家庭?”这些想法等于给你增加了很多压力。

62.    咨客:是,我之前看过一本书,那上面就说有的人对待一些事情就没那么敏感,这可能跟人的基因也有关系。

63.    张医生:对的,跟基因有关系,另外还跟看待事情的角度有关。比如,一个人在路上开着车,突然有块大石头砸到车上,有些人就会开始抱怨,为车子坏掉、耽误事情、花费金钱等烦恼;还有些人可能会感恩自己躲过一劫,石头只是砸到车子而没有砸到自己。所以对待同样一件事情消极和心胸开阔的人、没有智慧和有智慧的人的看法会截然不同。心理治疗正是可以帮助人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减少发脾气的情况,并且也能使你的病情长期保持稳定,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等。相反,如果你总是纠结在过去为什么自己会生病、总是想不开,可能会使你的疾病复发。虽然得病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因为你一直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你的恢复情况是良好的,非常祝贺你。

64.    咨客:谢谢您!我的疾病现在控制得不错,但是我的心态确实需要调整。 

65.    张医生:是的,你可以多和你的咨询师沟通,学习怎么更好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这样你会生活得更快乐。

66.    咨客:我这个病是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同时存在的,是吗?

67.    张医生:是的,你现在既有情感方面的症状,还同时有精神分裂的症状,但这不代表是最严重。你现在用的药是可以缓解和治疗这两个症状,如果未来还需要在药物方面有调整,你可以和你的主治医生讨论。根据你刚才描述的情况,你现在的情况比较稳定,但是也需要定期看医生,来监控治疗的效果、包括药物的副作用等,一般处在和你类似状况的人需要每3-6个月去看医生。这个药有两个潜在的副作用,一个就是血糖、血脂的变化,另一个就是锥体外系反应,即僵直、震颤、流涎等症状,极少的人群有这样的反应。

68.    咨客:这些症状在我最初用药的时候会有,现在基本已经没有了。

69.    张医生:那很好,你是属于治疗效果好,顺利进入稳定期的患者,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定期复查。就像有的高血压患者,吃过药之后血压不高了就把药停了,这样效果不好,很可能停药之后血压又上去了。所以你要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是更改剂量。在继续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去调整你的心态,因为压力会容易使你的病复发,这样清楚了吗?

70.    咨客:恩,明白了,我吃多少药,什么时候停药都要经过医生的同意,对吧?

71.    张医生:对的。

72.    咨客:我还有一个问题,我现在怀孕了,我不知道吃这个维思通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73.    张医生:你现在怀孕几个月了?

74.    咨客:六个多月了。

75.    张医生:前六个月都在服药,对吗?

76.    咨客:对, 对。

77.    张医生:是这样的,精神活性药物对小孩的影响大部分都发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小孩大脑的形成期。现在,你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这个时候你还是需要跟医生讨论,看看是否有减药或是停药的必要,大部分情况下小孩生下来会是正常,只有小部分会出现异常。

78.    咨客:之前的医生跟我说是概率的问题,不是说吃药就一定有事,不吃药就一定没事,并不是这样绝对的关系。

79.    张医生:对的。一般而言,在怀孕前或是孕期前三个月跟医生讨论用药对小孩的影响比较大,你现在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但是还是可以从保健的角度和医生继续讨论。

80.    咨客:恩,明白了,我妈妈也想跟您沟通一下。

81.    张医生:没问题!

82.    咨客母亲:张医生,您好!

83.    张医生:您好!我首先祝贺您,您的孩子的预后情况非常良好,看起来她也是很理性、很聪明,积极和医生配合治疗,问的问题也非常好。刚才我是跟她讨论,除了继续保持看医生,还可以参与心理咨询,减轻压力、调整心态,以免她的疾病复发,继续保持稳定的状态。您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要问吗?

84.    咨客母亲:我就想问她生完孩子后这个病会不会加重?

85.    张医生:一般情况下,生完孩子有加重这个病的可能,或者使已经处于稳定期的病人增加复发的概率,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和医生保持联系。一般而言,因为体内激素的变化、新生儿的干扰、生活的压力等因素,产妇生完小孩的前三个月,尤其是第一个月影响比较大。一旦她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被害妄想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即便是没有出现刚才说的那些症状,也要定期看医生,让医生能够了解和监控产前产后的变化、以便有效稳定病情,在必要时及时干预。另外,即使是不需要调整用药,因为新生儿的降生所带来的生活上新的压力和变化,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帮助她应对。家庭的支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都是很重要的。一旦出现情绪的变化、被害妄想的症状,一定要告知她的主治医生,这样医生就知道怎么去调整治疗,好吗?

86.    咨客母亲:好的,那我知道了,谢谢您!

87.    张医生:不客气,如果以后还有其他问题我们可以再讨论,好吗?

88.    咨客母亲:好的,谢谢您!

89.    张医生:不客气,感谢你们的参与,也祝你的女儿生产顺利!

90.    咨客母亲:谢谢!

91.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刘金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咨询师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海归女针锋相对主持人和Boss团,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2/01]
  2. 冤死的毛苒 — 天真简单背后血的代价 [2011/09]
  3. 遇到不体贴的老公我该怎么办? [2011/02]
  4. 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2012/03]
  5. 离婚后,我为什么放不下前夫? [2011/12]
  6. 披着人皮的狼—李浩是如何做到的? [2011/09]
  7. “老少配”的婚姻成了我的心病 ----婚姻中的年龄差距带来的困扰 [2012/03]
  8. 西方人直接,东方人含蓄——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1/12]
  9. 对你的“瘾”真的戒不掉吗?——一段婚外情带来的困扰 [2012/03]
  10. 疯狂英语背后的疯狂丈夫 [2011/09]
  11. 父母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 [2011/08]
  12.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结局一定是要选择分手吗? [2011/10]
  13. 我精神出轨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2011/03]
  14. 一个女人,在丈夫和情人间的两难选择! [2011/09]
  15.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吗? [2011/06]
  16. 丈夫突然提出分开,“中年”离异的我该怎么办?(续) [2011/06]
  17. 傍大款 [2011/01]
  18. 关于婚姻与爱情 [2011/02]
  19. 女儿成了“问题少女”,我该怎么办 [2011/07]
  20. 捞?还是不捞?“纠结一案”的咨询意见 [2011/02]
  21. “痴情”前男友:给qionghua的咨询意见 [2011/02]
  22. 如何应对移民压力和“歧视”:从王立山医生事件谈起 [2011/03]
  23. 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2011/02]
  24. 男人必读:忍是出路吗?平凡往事“忍”文引发的咨询 [2011/03]
  25. “一见钟情”我还要坚持吗? [2011/09]
  26. 四十而不惑,可我为什么还很糊涂? [2011/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1 15: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