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雜談林彪事件,毛澤東中計自毀武功,遷怒周恩來,終於孤家寡人,走向文革失敗

作者:粒子在  於 2019-5-13 22: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雜談林彪事件,毛澤東中計自毀武功,遷怒周恩來,終於孤家寡人,走向文革失敗

 

前言

 

林彪事件,也稱913事件,已經過去許多年了,然而它對中共的影響,尤其是對毛澤東親自發起和領導的中國文革史的影響卻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它仍然是個謎一樣的存在,對於它的這個迷,將始終是中國現代史的一個重大懷疑,也將是中共建黨史中繞不過去的一段重要的回憶。所以,它是中共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是毛澤東功過記載史的一個重要節點,關乎了中國現代史,關乎文革,更關乎毛澤東的歷史作用和地位。這段歷史,因為我們這代人是親歷者,所以記憶猶新,不敢忘懷,也不能忘懷,因為這個事件是毛澤東從神壇最高點跌落的開始,也是中國人大規模的從迷信中覺醒,並自我審視的開始,是我們這代人思想和意識轉折的重要拐點。對毛澤東而言,林彪事件的發生,無異於他自毀武功,把自己親手從井岡山帶出來的嫡系一舉毀滅,當然的,他也因此自然的,就成為了一個他自己所說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毛澤東的自我調侃是發自內心的感觸。當然,也是從此開始,毛澤東從人們心中的神壇上跌落了,再無翻身騰起的可能,沒過多久,他當然的在個人的鬱鬱寡歡中最終的隕落了。所以,林彪事件,就成為了毛澤東最後的,始料未及的一個命運的轉折點。

 

為什麼說毛澤東中計,這要從文革發展的歷史來觀察,

 

第一,為發動文革,毛澤東調出林彪來為自己站台

是因為毛澤東在四個偉大的光環下忘乎所以,真的以為憑著四個偉大的頭銜,就能夠叱吒風雲,傲視環宇,無往而不勝,繼續革命到底。事實證明,他是想錯了。因為,毛澤東發動文革,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林彪請回來,找林彪打招呼。為什麼?因為林彪是他在軍隊里的嫡系和最重要的親信,沒有軍隊的全力支持,他發動文革將會沒有必勝的把握,而林彪正是四野事實上的最高領導人和統帥,具體掌管著四野部隊權力的高級將領基本都是長期跟隨林彪南征北戰一路打出來的悍將,他們對林彪忠心耿耿,很服從林彪的指揮和調遣,毫無疑義,四野實際就是林彪,而林彪就是毛澤東的死黨。文革沒有以林彪為首的四野堅定的支持,是不可能發動和成功推進的。

 

第二,林彪為樹立毛澤東絕對威望功勛卓著

文革中林彪大樹特樹以四個偉大為標誌的毛澤東的個人威望,是推動文革進行和深入的關鍵措施,也是毛澤東成功的進行打到黨內外走資派的鋼鐵法寶,是打到一切所謂反動派的鋼鐵武器,沒有對毛澤東的大樹特樹,沒有毛澤東的絕對威望,能夠成功的擊敗,打垮,以致消滅了那些已經掌握了黨政大權的,以劉少奇鄧小平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走資派嗎?當然不能。 所以,樹立四個偉大的絕對權威真就是文革所以成功發動和成功進行的必要的條件。也所以,四個偉大,一定是毛澤東親自設計,而交由林彪具體實施的文革戰略,沒有林彪心領神會的賣力執行,四個偉大的大樹特樹是不可能順利完成的。

 

第三,文革功成名就,毛澤東要繼續革命,林彪要適可而止。兩人發生分歧

文革進行時,一九六九年的九大,毛澤東取得了文革空前的偉大勝利。這是一次文革勝利的大會,也是對文革論功行賞的大會,是文革決定性勝利的標誌,我想,這是毛澤東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偉大成就。此時,他以為他能夠為所欲為,一言九鼎了,可以按照他的理念試驗一下共產主義初級階段性質的巴黎公社式的政權架構, 和一大二公的共產主義社會體制了,然而,分歧出現了。此時的林彪還是相當清醒和冷靜的,他對中國和世界的局勢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建議,我相信,此時的林彪不止一次的向毛澤東建言過,勸說毛澤東在打到走資派,取得絕對權力以後,應該終止文革混亂的局面,停止激烈的革命運動,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經濟建設。但是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要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繼續革命的新理論, 並由此締造和完成毛澤東主義。由於林彪的不贊成,他對林彪產生了懷疑和怨憤, 他不滿意林彪不繼續支持他的繼續革命理論,不滿意林彪要求停止人斗人的階級鬥爭路線,不滿意林彪對文革繼續革命進行時的疑惑和反對。進而,他擔心林彪權高位重,會危及到他的絕對權威,從而產生了嚴重的猜忌心理。而實際上,他這是以個人之心度林彪之腹,以自己的心思和心眼揣度林彪的心思和動機,從而就嚴重的誤判了林彪,更誤判了局勢。

 

第四,毛澤東和林彪從不同意見走向嚴重的情緒對立

其實林彪對毛澤東還是忠誠和信服的,這是林彪一貫的作風和思想,不同的是這時的林彪還有一顆冷靜的為黨為國適時度勢的忠心,有一顆為國為民著想的公心,他還是想實事求是的解決文革運動造成的一系列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問題,使中國的革命和建設走上普世認可的和平發展道路。可是他沒有想到,毛澤東會猜忌他,懷疑他,並開始整治他。他當然不高興,當然感受到受了委屈,進而有了對毛澤東的設防和自我保護的想法,這應該也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當然,以林彪的智慧和能力,他也完全可以有另一套的做法,他完全可以學習唐朝的李靖,讓出權位,退出政壇,明哲保身,去頤養天年。但是毛澤東卻不願意放手,也或者根本就不放心林彪退出,他一心想要給林彪帶上緊箍咒。此時的毛澤東仍然是步步緊逼,絲毫不給林彪別的退路,不僅不給退路,反而斷了林彪的退路。毛澤東要打擊和貶斥林彪,要逼著他作出書面的檢討,毛澤東一心想著要給林彪加上罪名,帶上緊箍咒,以圖消除他心中對可能會發生的權力危機所產生的恐懼。因為林彪是軍人,性格又十分孤傲倔犟,毛澤東對此十分忌憚。於是,林彪越是不做檢討,毛澤東就越是加壓,二人之間的關係於是越走越遠,越來越僵,越來越對立,就這樣,毛澤東逼得林彪無路可走,心生產生怨恨,情緒嚴重對立,終於在天安門城樓上公開爆發。

 

第五,毛澤東和林彪的對立,主要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上的對立

我們知道,林彪是從戰場上實打實打出來的戰將,不是從書齋和朝堂上耍心眼斗手腕玩政治權術上來的人,而他也從不屑於去搞這些權術陰謀,從來也看不起那些吹吹拍拍阿諛逢迎之輩。對於毛澤東對他的整治手段,他看的很清,心裡也很明白,當然他不會就範,滿足毛澤東欲加之罪的做法。他不滿意,也不願意被整治,但是他也不願意與毛澤東公開的發生對抗,畢竟,他是毛澤東的多年的老部下和嫡系將領,他只好借養病為名,希求躲避這些是是非非。所以他長居北戴河,不願回北京。如果此時毛澤東放手,我想應該是兩得其安,各自相安無事。毛澤東搞毛澤東的繼續革命,林彪不參與不發言,僅此而已。此時的林彪,我想是萬念俱灰,不想也不願意參與黨內鬥爭。此時的林彪不會,也沒有願望要取代毛,代替毛。但是毛澤東卻不願意放手,他是得寸進尺,咄咄逼人,非要逼著林彪親自認錯請罪,想要親手把握林彪認罪認錯的證據,以便日後要挾和壓制林彪。但是林彪不是彭德懷,更不是劉少奇鄧小平,他自認沒錯,就是不檢討,然而,毛澤東仍然步步緊逼,絲毫不留一點餘地和空間,林彪也很倔犟,於是我們看到,毛澤東和林彪兩廂嚴重頂牛了,在高層政治中心,尤其在中國的政壇,皇權傳統根深蒂固,君王與臣下是絕對不可以頂牛的,頂牛的下場就是失勢的一方徹底失敗,死路一條,這是毛澤東的一貫做法,黨內的十一次路線鬥爭就是證明。

 

第六,毛澤東和林彪,歷史的誤會還是歷史的警示

林彪顯然有現代政治理念的,可惜中國不是歐洲,更不是美國,可以採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高層的政治糾紛,中國仍然是個在皇權政治的漩渦里掙扎著的集權國家,國家的基本形態決定了權力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是血腥殘酷的,是沒有半點憐憫和同情的。不可否認,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毛澤東缺乏超越歷史傳統的偉大魄力和偉大能力,缺乏像華盛頓林肯那樣的文明素養和博大的胸懷,很是遺憾,毛澤東錯失了一個帶領中華民族超越歷史,走向光輝理想前程的絕好的歷史機遇,這是歷史的局限,也是中國的悲哀。在文革後期,毛澤東與林彪對立鬥爭,很明顯,毛澤東的氣度和心胸顯得狹窄了,容人的度量太狹小了,他竟然容不下一個跟隨了他幾十年出生入死的部下,真是可嘆可惜,毛澤東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人物,可以說,他完成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使命,卻沒有超越那個時代的偉大胸懷和魄力。林彪退避北戴河,毛澤東雖然氣惱,但還僅僅是氣惱而已。

 

第七,既使樹欲靜,但是風不止,背後搗亂的我猜想應該就是周恩來

此時,有人在他們的背後煽風點火了,唯恐天下不亂,要的就是更亂些。在背後搗亂的人,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儘快的結束文化大革命運動。我想他在背後搞事,目的也只是想借勢添柴,增加些亂子,好促成文革的終結,並不是想著非要搞掉林彪和四野的勢力。這個人,我猜想就是周恩來,因為只有他才有這個可能和動機,也只有他才能既影響到毛澤東,又能影響到林彪。因為此時的周恩來是毛林二人的中間傳話和協調人。他的動機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歷史上他信服毛澤東,也鍾情林彪,他與二者的關係都不錯。現實中,他也不滿意文革繼續進行式,其實在心裡,他和林彪有著一樣的想法和要求,只不過他更加有城府,更加懂得毛澤東,更加看的清楚,他的性格是溫和的,順從的,謙虛的,他知道不能對毛澤東有一絲一毫的抵觸和觸犯,否則就會大禍臨頭,所以他時時處處都在察言觀色,持順從和維護毛澤東的立場,而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深深的隱藏起來。文革繼續進行時,就是毛澤東提倡的繼續革命理論,這是毛澤東追求的理想,是他自詡的平生第二件大事,反對文革無異於反對毛主席,無異於自殺,這是犯了大忌的。而毛澤東又是猜忌心和報復心都特彆強烈的人,犯到毛澤東的手裡的都被打倒在地,還要再踏上一隻腳,王明,劉少奇,彭德懷就都是例子。周恩來自己的心裡很清楚,但他不能說破,也不敢說破,只能是靜觀其變,在必要的時候借力發力,借勢添把火,加點柴,或者借勢行事,等待事情起變化。他看的很清楚,讓毛澤東的火氣更大,讓林彪更加的走頭無路,兩廂爭鬥,他可以從中得勢取利,他的目的其實也就是促使文革運動儘快的走向終結,沒有別的。所以,他巧妙的利用了他所佔據的有利位置,在穿針引線和調和協調之間,運用他對林彪和毛澤東雙方的深刻了解,利用他們的性格情緒特點,在毛澤東對林彪有所舉動時,誘使林彪產生錯誤的判斷,最終逼迫林彪孤注一擲,拋屍溫都爾汗荒野。林彪之死,大概也不是周恩來願意看到的結果,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身不由己,事不由人啊。林彪之死,周恩來應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林彪死了的直接的結果,是四野軍事集團跟著的瓦解了,而四野恰恰是毛澤東最為依靠的軍事集團,四野沒了,等於是毛澤東最主要的軍事支持力量消解了,那麼,可想而知,直接的結果,就是毛澤東,及其緊隨毛澤東路線的文革集團也就失去了最為主要的支持力量,那麼毛澤東的實際權力地位也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再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了,這是這個結果的必然的走向,毛澤東文革繼續革命的倒台,當然就是遲早都會發生的大事件了。

 

第八,林彪死後,毛澤東出了氣,卻也警覺了。文革形勢急轉直下,只能安定團結

果不其然,林彪死了,毛澤東解氣了,但是,當毛澤東平復下來以後,他深深的感到不安了,他後悔了,他感受到了,這對他是個非常嚴重的損失和沉重的打擊,也許只有在林彪死了的時候,毛澤東才能反應過來,他逼林彪的這步棋走錯了,是大錯了,他實在是自毀自己的長城。果不其然,林彪死後,毛澤東的精神和身體都大受打擊,身體和心力都迅速走向衰敗,他已經無力再行折騰,只能慘淡經營,維持文革的餘熱,而且力不從心。從此,他再也沒那麼大的信心和力量掀起更大的運動了,無奈之餘,他只能認了,於是毛澤東只好收縮,放棄繼續革命論的繼續推進式,整個文革的進攻態勢急轉直下,進而,就只能草草收兵,以求安定團結。又果不其然,等毛澤東一死,四人幫便被抓,毛澤東路線集團便被毫不留情的徹底清除,文革徹底結束,毛澤東推行的繼續革命的路線也就必然的宣告完結了。而周恩來和林彪一心想結束文革的心愿,終於以林彪死的代價得以實現了。

 

第九,毛澤東與周恩來,周恩來與林彪

我相信,周恩來是文革中最為清醒,最為巧妙,也最會因勢利導,借力打力,借勢發揮,既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以一己之力,力求有一個最好結果的人。他借勢毛澤東,也設計逼迫林彪,這些都不是他的初心,也不是他主觀想要的結果,但是他沒有別的選擇,在他的位置上,他只能根據毛澤東的願望,情緒和意志,因勢利導的做些點撥,誘導和補救,以求形勢走向最有利於他,和最有利於結束文革的方向發展,最後,他成功了。雖然林彪付出了死的代價,這是他不情願看到的結果,但是他能有什麼辦法呢?他不能制止,反而要安排和促成林彪和毛澤東的對抗,促成這個事件的發展。他知道,就林彪的性格和脾氣,就毛澤東的性格和心性,只有林彪死了,毛澤東才能放心,林彪才能解脫。也只有林彪死了,毛澤東才能消氣解氣,徹底放下整治林彪的執著,而且,也只能是林彪死了,支持文革的力量才會分化瓦解,人們才能覺醒,也才會有文革運動徹底結束的可能。否則,文革會完全按照毛澤東繼續革命的理論走下去。犧牲一個林彪,換來結束文革運動的浩劫,終止了繼續革命理論的推進,想必在周恩來的思想里,這個代價是值得的。歷史作證,周恩來公心無罪,林彪死的冤枉,這些,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文革的必然歸宿,怨不得某個人,某件事,情勢所使,大勢是也。所以,儘管毛澤東在林彪死去的時候恍然大悟,知道錯了,但是,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所以,他也才會對周恩來耿耿於懷,心存怨埋,但是他又說不出來,感受到是吃了啞巴虧,遭了暗算。沒有別的辦法,林彪死了,四野散了,人心沒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了。毛澤東一輩子馳騁政壇,從無敵手,但最終,他也感受到了被人算計,被勢套住,不能解脫,受勢制約,被人利用誘導的痛苦,他感覺到了自己也有無能無力無奈無靠的味道了。形勢逼人,情勢壓人,世事逼得他不得不違心的承受這個無可迴避的苦果子,他於是迅速的衰老了。我想,他自己也已經估計到了,結局對於他,當然是可悲和可憐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能自己受著。

 

第十,也所以,毛澤東耿耿於懷,一定要讓周恩來先死

所以,毛澤東不讓好好的給周恩來治病,非要周恩來承受著病痛折磨,這是在發泄他心中的不滿和怨恨,是一種並不言說的報復。對於這些,周恩來心裡其實都是明白無誤,所以,他才有那麼些對自己後事的安排,和對毛澤東臨終時表白的忠心。毛澤東去世時,沒有遺囑,沒有選定接班人,因為他明白,這些都是沒用的,不可靠的,因為他所依靠的四野不復存在了,他沒有可以依仗的林彪了,遺囑和身後的安排都是沒有什麼可靠保障的力量了,他只能懷著深刻的遺憾逝去。當然,這給堅定支持他的繼續革命路線的四人幫留下了極大的隱患。其實那時的毛澤東心裡很明白,這些都不是他能掌控的,也不是以他的個人意志可以轉移的,他只能選擇最可靠的辦法,以求他身後中國不亂,黨不要散夥,這是他希求的大底線。所以,他會把身後維持權力的重任交給了華國鋒和鄧小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所以也才會有他最後啟用鄧小平掌控黨政軍實權,來輔佐華國鋒維持他身後的黨國大局,而不是選擇四人幫來主持他身後的國家大局,因為他知道沒有強硬的軍事力量鼎力的支持,權力是不穩固的,搞不好就會天下大亂,四海割據。他不想天下大亂,他要以穩定為主,要以共產黨的繼續統治為主,要以國家的不分裂為主,這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事業,終其所以,他最後還是以大局為重,以事業為重,以國家民族為重,作出了相對妥貼的交班措施。雖然他有遺憾,但是他親自開創的事業沒有在他的身後陷入空前的混亂,對這一點,他還是應該安心的,歷史自有其發展規律,不以人的意志轉移。既使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也是一樣的。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還是要感謝毛澤東不愧就是毛澤東,有遠見,有智謀,身後事安排的還是貼妥穩當的。

 

20180913寫,20190513改,Ebikon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19-5-14 02:59
從3開始瞎扯
回復 lisp21 2019-5-15 01:51
好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