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49天志愿军生涯真实内幕

作者:风雨人生路  于 2014-6-18 16: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评论

关键词:真实内幕, 毛岸英, 志愿军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大榆洞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牺牲,安葬在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这恐怕国人定然知晓。然而,毛岸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49天军旅生涯中,诸如毛岸英是否是他第一个报名,请求彭德怀批准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兵”、他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何职等真实内幕,却鲜为人知。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的讲话,严斥了美国对朝鲜和我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并明确指出:“各国人民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全中国人民的同情都应站在被侵略方面。”同一天,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毛泽东讲话后,随即和中央军委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调13兵团紧急开赴东北,成立东北边防军,加强东北边防力量。

         9月15日,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公然派兵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并不顾一切地向北推进,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东北边境。美国空军在中国边境领空盘旋。美国的炸弹在中国的边境爆炸;美国部署在台湾海峡的第7舰队在中国的领海上耀武扬威;美国官方公开把台湾和朝鲜联在一起,派兵入侵。麦克阿瑟公然要求蒋介石的军队进入战争。

       战火迅速向北燃烧。10月1日,李伪军越过三八线。10月9日美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北部。10月19日侵占平壤。并狂妄叫嚣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打到鸭绿江,宣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此,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周总理在国庆节庆祝大会上庄严表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份不合宜的“礼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和朴宪永外务相打来的加急电报。

       面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求援信。怎么办?是出兵迎战还是坐城观战?

       十月一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金日成的来电和我国驻朝鲜大使馆发来的急电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严重局势,中央常委们讨论彻夜,一直到天亮才休会。

       就在这天夜里,南朝鲜陆军第3师开始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进犯。10月2日清晨,麦克阿瑟又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联合国军”第2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集结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立即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于是,在“三八线”两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斗。但是,由于朝鲜人民军因火力、人力大大逊于“联合国军”而陷入劣势,被迫向北撤退,顷刻之间,装备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国军”猖狂北犯,将侵略战火迅速烧向中朝边境。

       中国若出兵,会给刚成立的新中国的人民带来什么?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国内残匪尚未肃清,新的政权有待巩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要同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去较量,风险太大,胜负难卜。

       以毛泽东为首的北京最高统帅部面临着严峻的选择。对于这个问题,曾在中共上层争论不休,也曾使毛泽东闭门谢客,昼夜思考。
毛泽东瞻前顾后的是,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由谁去挂帅。

       让粟裕去,这是毛泽东最初的考虑,但粟裕当时有病在身,正在青岛休养。并在托罗瑞卿给毛泽东主席带来的信中谈到了病情。毛泽东回信劝他安心养病。

       让林彪去,理由是:一则由于美国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解决问题的,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二则考虑林彪对东北比较熟悉,部队也较熟悉。毛泽东及几位常委们都这样考虑过。出人意料的是,林彪却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1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让林彪去的考虑,毛泽东专门找林彪谈过话,恰在此时,林彪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什么病呀?答曰:怕光、怕风、怕水、怕声音、怕……竟到了“见风感冒,见水拉稀”的地步。就为这,他在北戴河的别墅选了好几处,非要找一个看不到海水、听不到浪声,但又有着海边新鲜空气的地方不可。他的住室窗户,要用三层厚窗帘严严实实地遮住光、挡住风,空气要进行过滤。外人进邸,必须经过紫外线消毒间方可入内。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总是一副疲倦、瘦弱的病人样子。

       林彪是去不了了,这时随着朝鲜战争发展变化的实际形势,使中国派兵援朝的必要性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可是中国援朝的志愿军的挂帅人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毛泽东的困扰越来越大。

        此时,毛泽东想到了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从他和彭德怀在20多年南征北战的共同生活中,深知彭德怀是大家公认的一位严守党纪、临危不惧、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横枪勒马的帅才。所以当10月2日的中央常委会讨论到援朝志愿军的司令员人选时,毛泽东这样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了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重要决定。

       1950年10月4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派出专机飞往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

       当彭德怀来到颐年堂时,周恩来总理首先迎出来与彭德怀握手。周恩来解释说:“彭总,会议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局会议定得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彭德怀随周恩来进入会议厅。 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们见彭德怀赶来参加会议,都站起来和他握手。

       毛泽东也发话了:“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大家正在发表意见,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观点。”

      彭德怀坐定之后,猛然发现会议气氛很严肃,包括和他同舟共济、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几十年的朱总司令见了他也没说几句话,有的同志更是只握手不说话,使他立刻感到这是一次不寻常的政治局会议。由于他来京前,满脑子里装的是如何建设开发大西北的经济问题,对中央召开这样的紧急会议,思想上并无准备,所以他只好侧耳静听。从几个同志的发言中,他才知道对出兵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些不同意见,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不出兵,总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毛泽东听完与会者的讨论后,对我国是否应该出兵援朝问题,在会议上最后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因为在昨天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是在会议开了两小时后才赶到会场,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对这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他也就没有轻易发言表态。毛泽东还不知道他对出兵援朝是什么态度,而且常委已决定派彭德怀率军入朝,因此想亲自听听他的意见和看看他是什么态度,所以特派邓小平接他来中南海个别交换意见。

        当彭德怀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后,毛泽东点起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说:“老彭,据朝鲜来的情报,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正大批越过‘三八线’,因此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会,在昨天的会议上,你没来得及发言,可你都听到了,大家摆了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有些是严重困难,但是怎样战胜困难,克服困难,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不知道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

       彭德怀喝了一口茶,望了望毛泽东疲困的眼神,直言坦率地说:“主席,昨天晚上我几乎没有睡觉,我把你讲的四句话,反复思考了几十遍,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强调困难的一面,不同美军正向鸭绿江进犯的危急后果联系起来考虑,不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难保,就连我国东北边防也直接受到威胁。出兵有利还是不利?经过反复考虑后,我拥护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毛泽东听着彭德怀的话一边赞同地频频点头,一边兴奋地说:“嗯,好哇!还是你彭老总有战略远见,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啰!”

    彭德怀将话题接过来继续说:我们确有许多困难,大家摆的情况也是事实,但是,敌人也有困难,他们兵力不足,补给线长,美国本上离朝鲜大约5000多海里,我们应全面观察问题,但如果让敌人占领了全部朝鲜半岛,这对我国威胁很大。过去日本人进攻中国,就是以朝鲜为跳板,首先进攻我国东三省,然后又以东三省为跳板,大举向关内进攻的,这段历史教训不能忽视。这次我们的作战对象,虽然是在武器装备方面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侵略军,我们既不能轻视敌人,但也不能过低估计自己。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完彭德怀叙述的观点后高兴地用手捶了一下沙发大声说:“你分析得对喽!看来我们是想到一起了,现在美军、英军和南朝鲜军队正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接近,麦克阿瑟已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朝鲜已处于危急时刻,金日成同志要求我国尽快派兵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当前出兵援朝已是关键时刻,如让敌人前进到鸭绿江边,其后果不堪设想啊!”彭德怀同意地说:“主席分析得对,我们现在就是要和敌人抢时间,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接着,毛泽东又与彭德怀谈起了由谁挂帅的问题,并征求彭德怀的意见。毛泽东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说:“前些天我和恩来、少奇、朱老总商量的一致意见是派林彪去,因为他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地区的领导人,是东北第4野战军的司令员,从各方面考虑,派他去率军援朝,是很合适的。可是,我前些天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精神有些紧张,强调身体不好。每晚失眠,怕光、怕风、怕声音,硬是不接受任务。”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继续说:“现在很明显,这场战火很快就会烧到我国的大门口,情况危急哟!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马上出兵。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常委几个同志商量的意见,这副重担,还是请你彭老总来挑,这是一场比保卫延安更艰苦复杂的战争,不知你的身体情况怎样?你可能思想上还没有这个准备吧,你考虑有什么困难?”

        说到这里,毛泽东两眼注视着彭德怀。此时,屋里呈现短暂的沉寂,片刻之后,彭德怀面对毛泽东,两道浓眉一扬刚毅果断地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之后,许多著作和资料中介绍,毛岸英是如何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人”,随着当年中央高层研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资料的解密和参与研究和负责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人员的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录等,对于毛岸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真实缘由记身份,也许有鲜为人知的新诠释。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记叙:10月18日,彭德怀离京赴朝之前,毛泽东在菊香书屋设宴为彭总饯行,同时再约他谈一谈具体援朝行动计划,还要顺便为儿子毛岸英要求上前线向彭老总说情。

  这天中午,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穿着驼色毛衣,脚穿布鞋,在庭院落散步。时而止步凝思,时而远眺。他想起毛岸英昨天夜间来请求参军上前线的事。可是岸英和思齐是去年结婚,还不到一年。

  毛岸英幼年饱经磨难,8岁就随母亲杨开慧坐过牢,还曾被迫在上海街头流浪。后来他去苏联先后到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坦克兵中尉军衔,在卫国战争中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千里长驱,穿越东欧,为打败德国法西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接见了他,为了永远纪念,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回国后,他当过农民,搞过土改。后在北京机器总厂任总支副书记。他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想在厂里呆它十年,干出一番事业来。朝鲜战争爆发,他再也安不下心来,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毛泽东想,儿子毛岸英申请上朝鲜参战,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名副其实的"志愿军"。既然孩子的积极性那么高,还是成全了他为好。

  正想着,彭德怀已经由毛岸英陪同到了门口,他兴奋地迎上前去:"贵客到了,开饭!"

  席间,毛泽东指着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

  彭德怀感到很意外,马上对岸英说:"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恳求道:"彭叔叔,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参加过对德国鬼子的作战,一直攻到了柏林。"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让他担任翻译工作。同时也让他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到战争中去锻炼。"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犹豫着说道:“主席,战场上枪弹无情……”

  毛泽东说:"哪里的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有好处。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

  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本来就是军人,将来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彭德怀点点头笑了。

  就这样,毛岸英荣幸地成为赴朝参战的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志愿军"。

  次日上午7时,一辆又一辆轿车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送走一批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物:彭德怀、高岗、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和总参作战部以及几位苏联人。

  不多时,一架里-2型飞机从北京东郊机场起飞,像一只巨大的铁鸟,射向蓝天,飞赴沈阳。

   显然,李庆山在《志愿军援朝纪实》中有许多事实,有悖历史的真实,显然是为拔高毛岸英的形象而杜撰。
  1950年10月17日,毛岸英(后排左二站立者)赴朝鲜前在辽宁丹东与部分战友的合影。由此,还可以证实毛岸英从10月8日同彭德怀飞往沈阳后,18日并不在北京。

       10月5日下午的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因考虑须马上和彭德怀、高岗一起研究入朝的作战方案,遂留下彭、高以及周恩来共进晚餐。

       饭后,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现在朝鲜情况已十分危急,我们必须马上出兵,否则将贻误战机。你和高岗8日先到沈阳去召开东北边防军高干会议,迅速传达中央政治局的决定,督促部队立即做好入朝准备。同时我把党中央出兵援朝的决定通知金日成。关于部队入朝的时间,给你10天做准备,初步预定10月15日。关于部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问题,周恩来同志即刻去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商谈,尽快解决。”

       紧张的抗美援朝临战准备工作,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朝鲜战场日益严峻的局势,使彭德怀不能在北京久留。
聂荣臻《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还记叙:10月6日晚,我向主席汇报志愿军司令部组成人员,特别说到为了同苏联驻朝鲜大使、朝鲜战争苏联军事顾问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将取得联系,决定让彭德怀带一名俄文翻译。原先确定的是从延安时期就担任中央领导人翻译的张伯衡,但由于张伯衡现在是中央军委外文处处长,加之大批苏联顾问到达北京,张伯衡的工作很忙,难以离开。后来,挑选了一位新的年轻翻译。可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认为,入朝作战非常机密,应该挑选一名经过政治考验和可靠的翻译。时时间很紧,请主席决定怎么办。

       主席听后,爽快地对我说:“那就让岸英去吧!”

       由此可见,毛泽东关于让岸英去担任俄文翻译,澄清了毛岸英49天志愿军军旅生涯中的几个问题:

        1、毛岸英不是自己首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更不是彭德怀批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人”。

      中央关于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初期,要求是绝对保密。当时范围也只是决策层:中央政治局成员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林彪、高岗及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邓小平等20名委员。

       10月8日,毛泽东以特急电报发布的命令,也强调要绝对保密。

       彭德怀从1950年10月4日从西安到北京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到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已经入朝指挥作战了,他的的夫人浦安修都不知道,因为在当时还是绝密。

        刘松林在武立金著《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序中叙述:“ 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这也证实中央要求志愿军先期入朝严格保密。

       毛岸英当时是北京机器厂(即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党总支副书记。那吗就毛岸英这样一个小小的厂总支副书记,要知道这样绝密的信息,显然是级别不够,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想毛泽东不会自己出尔反尔,首先把这样绝密的信息泄露给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听;其他参与决策的高层人物,一是知道保密工作的严格规定,二是没有必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讨好毛岸英。

        因此,毛岸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代总长聂荣臻向毛泽东汇报志愿军司令部人员组成,关于俄语翻译人员变更,毛泽东安排毛岸英去志愿军司令部担任俄语翻译。不是毛岸英自己报名,请求彭德怀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人”。

        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记叙:10月 8日上午7时,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命令与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以及彭德怀指挥所的负责人成普、参谋徐亩亢、龚杰、秘书张养吾、翻译毛岸英一行乘专机直飞沈阳,这次航行是绝对保密的,连每个人的亲属包括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均不知他们将前赴何地。

       上午10时左右,飞机冒雨安全降落在沈阳机场。东北局派人将彭德怀等接到和平街1号交际处休息。

        聂帅《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和张树德《彭德怀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前的情况》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下)》《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阐述的史实包括时间人员基本一致,值得可信。
2、真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人”,应该是一个集体: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东北边防军。

         1950年6月 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的讲话,严斥了美国对朝鲜和我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并明确指出:“各国人民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全中国人民的同情都应站在被侵略方面。”同一天,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毛泽东讲话后,随即和中央军委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调四野13兵团紧急开赴东北,成立东北边防军,加强东北边防力量。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19日,他们是第一批踏入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部队,应该是“志愿军第一人”。

        3、毛岸英职务是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是否能准确把握对现代战争中的军事术语翻译。

       10月19日,以东北边防军改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四个军,率先跨过鸭绿江参战。傍晚,彭总急于与金日成首相会见以了解战况,就带着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

       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

       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记叙:10月 8日上午7时,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命令与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以及彭德怀指挥所的负责人成普、参谋徐亩亢、龚杰、秘书张养吾、翻译毛岸英一行乘飞机直飞沈阳,这次航行是绝对保密的。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部部长任荣将军后来还回忆,出发前,上级对他说:有位俄文翻译搭乘你的车。一上车,任荣就觉得这位俄文翻译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两人一问一答交谈了好久,翻译告诉他,自己新婚不久,父亲支持他来朝鲜。任荣说当时只是对这位知书达理的俄文翻译颇有好感,同时又觉得他父亲思想很进步,至于他父亲是谁,任荣将军既没问,也没想到要问。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毛岸英到了朝鲜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主要负责苏联驻朝鲜大使、朝鲜战争苏联军事顾问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与彭德怀交流中的翻译。

       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将,选择了金日成成为朝鲜的领袖,1948年任苏联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就是他坐镇在北朝鲜,是苏联资深军队政治工作者和军事家。1936年,14岁的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在苏联生活了近十年,应该说他的俄语能够交流,但是,毛岸英是不是能当翻译,特别是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苏联驻朝鲜大使、朝鲜战争苏联军事顾问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将的翻译,是关系到几十万部队和美国等现代化战争的许多军事术语,是不是能准确翻译,这就不得而知。

       4、毛岸英更是毛泽东的长子与毛泽东在志愿军的联络员。

       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会合后,成立了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就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毛岸英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他既没配枪,也没有查哨任务。但是,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对于履行自己担任彭德怀与捷连季翻译的记载,几乎没有。可毛岸英对于志愿军军事决策会议,却永不挪窝。1950年11月19日上午,朝鲜北部大榆洞中国志愿军总部,志愿军的党委常委们,正在举行一次极其重要的作战会议。然而,就在这次极其重要的军事会议上,既不是志愿军党委常委,也不是特邀列席参谋,而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却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正面叫板。

       有的说毛岸英是参谋,这不是事实,毛泽东向聂荣臻推荐,也是做俄语翻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给彭德怀配的作战参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八路,有深厚的军事素养和军事实战经验,他们参加过国内的抗日战争和同国民党作战。他们都是从班排一级一级晋升上来的,那吗毛岸英当参谋,是什么级的参谋,够做志愿军司令部的参谋吗?要说,他既不是党委常委,也不是军事参谋。志愿军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电报,那是要通过党委常委讨论,彭德怀签发,才能用电报发送。但毛岸英可以直接给毛泽东发写报告。那吗由此想象,毛岸英是到底是什么身份去朝鲜的?应该说,毛岸英既不是以翻译身份,更不是以司令部参谋的身份,而毛岸英实则是毛泽东派往志愿军司令部的单线联络员。 (参考资料: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下)》《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刘松林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序》、张树德《彭德怀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前的情况》、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0 回复 arznith 2014-6-19 10:46
毛岸英在延安起就太招摇,刘少奇,彭德怀,陈云,聂荣臻等早就选择了毛远新,派毛岸英去朝鲜---毛送了岸英本水浒:劝毛岸英要借此机会当宋江,别再当"天王"了,毛泽东其内心不可谓不"纠结".

按毛岸英在朝鲜的作为---两个字:找死!
0 回复 arznith 2014-6-19 10:53
当然,这历史深挖下去,要涉及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每年都有一二个月在上海,这要涉及红孩儿和毛远新其实也是毛泽东和江青亲生子的问题,也要涉及江青和贺子珍(杨开慧)的关系问题,还要涉及毛泽东对斯大林严重不满波及毛岸英的问题.
0 回复 chihk 2015-7-11 21:48
深挖历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16: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