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說到威風凜凜的蟹將軍「鐵甲長戈死未忘」,今天就來接著講講本人要如何對它「堆盤色相喜先嘗」!
其實以前不太懂得怎麼去品蟹。在本人眼裡,河蟹還不如海蟹好吃,因為個小肉薄,還不好剝殼,著實是一樁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但是,後來逐漸被那一年年愈演愈烈的「食蟹風暴」颳倒,又被美食家們一番番風雅至極的溢美之詞轟炸,「大閘蟹」這個名詞逐漸成為了腦中根深蒂固的中秋賞月之時的「極盡風雅之事」。按照江浙一帶人們的說法,沒吃蟹,就跟沒過中秋似的,那又該是多麼的遺憾呢?
因此,無論是誰,學著點「附庸風雅」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更何況這種「風雅」並不是太痛苦,好歹還會有美食相伴。

按說「九雌十雄」,意指農曆九月吃雌蟹最是時候,而農曆十月品雄蟹最佳。那一隻只雄蟹都已是膏肥油旺,蒸完之後,那黃澄澄的蟹油都從殼裡滲出來了,那還讓人怎麼可能按奈得住呢?
也不顧燙手,用力揭開蟹蓋那麼一看——嚯!當真是「肥得流油」,滿腔的口水頓時就流淌下來了!

要說品雄蟹的精華部分,其實就在於這個「蟹白」(也就是雄蟹的精子)。很多人都認為雌蟹的「蟹黃」好吃,但真正會吃的人,往往都會更加偏好「蟹白」。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經在「四時佳饌」中寫道:「北京螃蟹過去都是勝芳來的,大螃蟹一斤只稱得兩個。「九月圓臍十月尖」,通常都是以蟹黃為貴,不知蟹白之美勝於蟹黃也。蟹白是公蟹的精子。曾在鎮江吃小燒餅,以蟹白香蔥為餡,人間至味,此為北京人所未解。」
汪老是江蘇高郵人,來自水鄉,他的話必定很具有權威性。只可惜他說的那個「蟹白香蔥夾餡的燒餅」,本人一直無緣得見,於是也只能任自己在遙想中沉醉。。。。

飽滿的蟹白晶瑩透明,而軟滑的蟹膏更是肥美非凡。如果抓著蟹身大嚼的話,未免太過暴胗天物,而且也不甚雅觀。所以咱們還是學著點江浙人家的品蟹方式:用小勺細細把蟹白蟹膏挖出,淋上/蘸上姜醋,放入口中,慢慢地去品嘗,去回味吧。
當那一匙美味終於入口之後,頓時就能體會出蟹膏比蟹黃的真正高明之處了!
蟹膏更為甘香酥軟,而且口感豐腴圓潤。據說最好的品膏方式是「含一口膏,將它頂在上顎,慢慢體會,除有香滑黏口之感,還可覺蟹膏之鮮香布滿整個口腔」一口膏品將下來,那可真是不得了哇!!!
這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應該用美好的方式去對待,如此方能體會出其中真正的奧妙所在。
還有什麼可煩心的呢?在如此的美味帶動之下,一日下來的所有煩惱和不快,頓時就可以一掃而空。當真是一蟹在手,不復它求!
(至於蟹肉之如何美妙,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