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誰是伯克利騷亂的黑手?

作者:白露為霜  於 2017-2-7 22: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書育人|通用分類:留學生活|已有70評論

關鍵詞:伯克利, 騷亂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proul廣場見證過很多抗議、集會和遊行從反越戰集會,馬丁·路德金的講演,佔領華爾街的帳篷城,到最近的抗議川普就任的遊行,但讓它最刻骨銘心的恐怕還是伯克利的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民權運動風起雲湧,許多伯克利的學生也加入到運動中去。但當時的學校法規禁止學生組織為校外的政治活動募款,對此很多學生不滿,認為這樣限制他們的言論自由。1964101日中午,伯克利的學生領袖,研究生,傑克·溫伯格(Jack Weinberg)Sprout廣場上為一個學生組織站台。當學校警察檢查時他拒絕出示證件,隨即被逮捕。聞訊而來的學生自發地將警車包圍,不讓他們離開。這以後的30多個小時里,警車的車頂成了學生髮言的講台。很多學生,包括溫伯格本人,光腳站在車頂上呼籲學校取消禁令讓學生行使他們的民主權力。這就是著名的伯克利言論自由運動的開端。另一位學運領袖馬里奧·薩維奧(Mario Savio)在車頂上發表了「把你的身體放在齒輪上」的演說。

有這樣的時刻;機器的操作變得如此邪惡- 讓你噁心生病 - 你不能參加。你甚至不能被動地參加。你必須把你的身體放在齒輪上,輪子上,槓桿上,你必須讓所有的裝置停止。你必須向操作它的、擁有它的人表明: 除非你得到自由,否則機器將無法工作。」[1]

到了1964年的12月,言論自由運動的一次行動癱瘓了伯克利校園,導致800名學生被捕,後來學校的教職人員投票支持學生的行動。當言論自由運動在伯克利取得勝利之後學生活動家將注意力集中在越來越近的越南戰爭上。這場運動所釋放的能量很快波及到全國各地的校園,從舊金山州立到密西根州立到哥倫比亞大學,甚至傳到了國外。從後來的反戰運動到婦女運動、環保運動到LGBT革命都可以看到言論自由運動的影子。60年代伯克利的遊行和示威大多數是和平的,但也有少數演變成騷亂和流血。最有名的是1969年伯克利人民公園(People』s Park)的騷亂,事件中一人被國民衛隊打死,多人受傷。

言論自由運動的政治遺產也不都是一面倒的。保守派的反撲導致里根(Ronald Reagan)1967意外地選上加州州長(他後來還成為美國總統)。里根顯然不是伯克利的粉絲,他曾經將其形容為「共黨同情者,抗議者,性變態的避難所。」[2] 消減對學校的政府撥款是里根對付這所不聽話的學校的方法(你現在知道川普是跟誰學的了)。儘管如此,伯克利的革命傳統被一代代傳下來,沒有參加過遊行示威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伯克利人。校園通常是安靜的,但這是個假象,只需一點火花就可以將它點燃。

 

2017MILO抗議和騷亂

 

時間快進到201721日,遊行示威和騷亂再次回到伯克利。這次抗議的導火線是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叫Milo Yiannopoulos。他是一個右派雜誌Brietbart的編輯,以前說過寫過一些出位的言論。他到底說了什麼我也不想在這裡重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查。但有點可以肯定,在某些群體看來,Yiannopoulos是言論是非常惡意而且是仇恨性的。受伯克利共和黨俱樂部(Berkeley College Republicans)的邀請,Yiannopoulos準備在校園裡進行一個演講。有媒體將Yiannopoulos稱為provocateur,意思是「專門挑事的人」。對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冷漠以待。不幸的是伯克利如果這樣冷靜它就不是伯克利了,就像鬥牛士舉起了紅布,公牛就一定會衝過來。

Yiannopoulos的講演訂在晚上8點,下午就有很多學生圍在Sproul廣場的學生會大樓周圍抗議。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民主國家,你有發表言論的權力,別人有抗議批駁的權力,各說各話,公平合理。但原本和平的抗議在黃昏時是被一群黑衣人打斷。這群戴面罩著黑衣的人向講演廳投擲石塊,向警察發射焰火。有人還推倒點燃戶外用的燈具,在廣場上引起了大火。在這中間還有黑衣人趁亂襲擊幾位準備聽講演的Yiannopoulos的支持者。到了6點左右,警方看見形勢已經失控無法保證雙方人士的安全,宣布取消這次活動。

我是在電視上看到伯克利騷亂的報道才趕去現場的。等一個小時后趕到時Sproul廣場的火焰已經熄滅。這時廣場和周圍街道上還有近千人聚集,有人高呼口號,還有人敲鑼打鼓,但已經基本上沒有暴力的跡象。過了一陣,校園警察開始喊話說這是非法集會,要求全部人員立即散去。人群逐漸離開廣場,然後慢慢向電報街(Telegraph Ave)方向移動。這時人群的氣氛更像是慶祝而不是抗議因為有些示威者認為達到了目的,那就是成功地阻止了Yiannopoulos的講演。

人群中大多數是學生,但也有不少是年紀比學生大的成年人。有些人穿黑衣帶面罩,有些並沒有。從他們呼喊的口號和舉的牌子也可以一睽他們所屬的派系和想要表達的政治訴求。從參加的組織來看其中有共產黨,反納粹組織,女權運動者,同性戀權益組織,黑人權益組織等等。最大的橫幅寫著「變成無法統治」(Become ungovernable),這很明顯屬於無政府主義者。他們認為美國的政治體制已經破產,需要將其完全打碎。

在伯克利發生這類事件的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關於這種做法是否與伯克利所倡導的言論自由相矛盾的問題,有些抗議者的回答是:Yiannopoulos是新納粹,他的講演是仇恨的信息,伯克利不應該為之提供場所。換句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使用極端手段將其阻止是正義的。

示威人士後來又從電報街轉上Bancoft街,然後又右轉向伯克利市中心行進。數小時後人群慢慢散去。一路上示威基本上是和平的,但也看到有人打砸某些商鋪,包括幾家銀行和Starbucks。伯克利警察在遠遠的跟著,並沒有干預。

 

伯克利騷亂的贏家和輸家

 

這些黑衣人到底是誰?現在大多只是猜測。有媒體認為這是所謂的「Black Bloc」的無政府主義人士所為。Black Bloc更多的是一種鬥爭策略而不是具體的組織。參與者可能屬於不同團體,也可以是個人,但都穿黑衣,戴面罩,黑眼鏡,黑帽子或頭盔,這種做法既可以增加當局識別的困難也有表示團結的意思。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德國的反納粹運動,後來又傳入北美,現在幾乎所有大型抗議行動都可以看見他們的影子;有些右派的媒體認定是索羅斯出錢雇傭的人乾的,理由是他給這個極左組織捐過款;左派陰謀論者則猜測這是Yiannopoulos搞的苦肉計,這樣可以栽臟左派。當然目前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2017年伯克利騷亂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但不是因為好的原因。在示威中搞事的黑衣人是這次事件的贏家,他們成功地劫持一個原本是和平合法的示威活動,把他們的無政府主義理念和破壞性的做法展示在全國的舞台上。Yiannopoulos也是一個大贏家,經此一事他從默默無名一舉成為極右派的英雄,名聲大躁。

伯克利自然是個大輸家。這一事件對它作為言論自由運動的誕生地的聲望有難以估量的損害。雖然沒有證據表明伯克利的學生是這次事件中的黑手,但伯克利當局未能及時控制局面卻讓它灰頭土臉。這也給右派提供了攻擊的機會。川普就發簡訊威脅要「停止聯邦撥款」[3]

最大的輸家,毫無疑問,是美國的民主政治。美國的左右撕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民主的對話已經被相互的對罵所取代,你要是不說出格的話根本就沒人理你。理性的思考已經過時,只有使用暴力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是一種非常讓人悲哀的現狀美國的民主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里生存嗎?

 

[1] 「There's a time whe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becomes so odious, makes you so sick at heart, that you can't take part! You can't even passively take part! And you've got to put your bodies upon the gears and upon the wheels…upon the levers, upon all the apparatus, and you've got to make it stop! And you've got to indicate to the people who run it, to the people who own it, that unless you're free, the machine will be prevented from working at all!」

[2] 「a haven for communist sympathizers, protestors and sex deviants.」

[3] 「If U.C. Berkeley does not allow free speech and practices violence on innocen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 NO FEDERAL FUNDS?」

 

其他與伯克利有關的博文

從數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錄取

伯克利新生錄取日:尋找勞倫斯

度日如年 等待伯克利

 

以下照片均攝於2017年2月1日伯克利

 

「納粹渣子滾出伯克利」

 

「變得無法統治」

神秘的黑衣人

 

 

 

 

 

共黨同情者

用垃圾筒堆成的路障

」革命書店「的海報

 

在電報街聚集的人群

 

 

 

「這是戰爭」

遊行后打碎的玻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3

難過

拍磚

支持
1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0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7-2-7 22:46
查出那些蒙面黑衣人是誰了嗎?抑或根本沒有人在查?
回復 解濱 2017-2-7 23:41
那些黑衣人到底是些什麼人? 暴力阻撓言論自由,難道就是自由派的自由?
回復 fanlaifuqu 2017-2-8 00:35
感謝你幾近現場,親眼目睹的報道。自由和暴力是兩回事!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7-2-8 00:56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應當警惕的是'國會縱火案'。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7-2-8 01:13
此校是極端自已份子的溫牀...一部份可能是職業學生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1:18
徐福男兒: 查出那些蒙面黑衣人是誰了嗎?抑或根本沒有人在查?
好像有抓了幾個人。不知道是不是現場的黑衣人。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1:21
解濱: 那些黑衣人到底是些什麼人? 暴力阻撓言論自由,難道就是自由派的自由?
媒體通常將他們稱為Black Bloc。鬆散的組織結構,以穿黑衣戴面罩為特點,幾乎主要的抗議行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1:21
fanlaifuqu: 感謝你幾近現場,親眼目睹的報道。自由和暴力是兩回事!
謝謝翻老留言。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1:24
舌尖上的世界: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應當警惕的是'國會縱火案'。
左派陰謀論者猜測這些黑衣黨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圖栽贓於左派。當然現在並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1:24
來美六十年: 此校是極端自已份子的溫牀...一部份可能是職業學生
換句話說:革命傳統。
回復 看得開 2017-2-8 01:32
舌尖上的世界: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應當警惕的是'國會縱火案'。
同意,伯克利天天都有不同的抗議,但從未見黑衣人搖亂示威,此時不尋常。
回復 qxw66 2017-2-8 01:49
恐怖分子耳
回復 qxw66 2017-2-8 01:50
白露為霜: 左派陰謀論者猜測這些黑衣黨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圖栽贓於左派。當然現在並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
如果那樣,當場抓出來不行?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7-2-8 01:52
白露為霜: 左派陰謀論者猜測這些黑衣黨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圖栽贓於左派。當然現在並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
我正想寫一寫'國會縱火案'呢,那是alternative facts的完美範例,納粹的版本是共黨所為,共黨的版本是納粹操縱。真的事實(現在光說'事實'二字都不行了,有'真的事實,還有'替代事實',真累!)就是那個渾小子一人所為。

掌握權柄者總是可以從'替代事實'里得到更多好處,所以我們總是要小心。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7-2-8 01:58
白露為霜: 換句話說:革命傳統。
他/她們並不是革命
回復 法道濟 2017-2-8 02:29
那個地方與Oakland 混亂社區很近,難免沒有刑滿釋放人員,有前科的壞分子前去搗亂,從貝殼的經驗可以看出,左派人士在必要的時候是會與犯罪分子同流合污,訴諸暴力的。伯克利的騷亂也證明了左派暴戾的一面。
回復 白露為霜 2017-2-8 02:30
舌尖上的世界: 我正想寫一寫'國會縱火案'呢,那是alternative facts的完美範例,納粹的版本是共黨所為,共黨的版本是納粹操縱。真的事實(現在光說'事實'二字都不行了,有'真的
同意。
回復 秋收冬藏 2017-2-8 02:45
不穿戴白色的衣帽就好。
回復 jc0473 2017-2-8 04:03
平民百姓自由民主正義的伸訴往往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攪和
回復 robot_wrangler 2017-2-8 04:10
在網上大部分美國人的留言都說是索羅斯花錢雇傭的職業鬧事者,據說當年密蘇裏州佛固森的黑人運動也是這組人出頭樓挑事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8: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