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家有數學天才 如何是好?

作者:白露為霜  於 2015-12-14 23: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書育人|通用分類:留學生活|已有47評論

關鍵詞:數學, 天才, 證明學校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寫過一篇短文《傷仲永》講述一個天才的故事:5歲兒童方仲永不識字,某天突然要求筆墨,寫下四句詩文,文采和立意都不錯,鄉里人大奇。但其父母不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錯過了培養的最佳時期。若干年後再看方仲永,已經「泯然眾人矣」。

人類的智力分佈是一條鐘形曲線,大多數人集中在中間部分(IQ 100上下),而智力極低和極高的人都很少。假如你修來的福氣生到了一個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一點可以肯定,教育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你需要花費比其他兒童更多的精力和金錢。這是因為美國的學校是為普通兒童而設計的,它的師資,教材,教育方法都不適合這些天才兒童,一些所謂「天才班」(GATE Class)也只能提供有限的幫助。所以,天才兒童若出生在比較懂行且有一定實力的人家,父母通常會在社會上尋找各種資源來為孩子提供最好教育。幸運的是,有很多這樣的資源存在,有些價格昂貴,有些卻是免費或幾乎免費。家有一位神童,如何根據他的需要,利用校內外的資源使他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將是你主要的挑戰。

 

眾多的社會資源

 

本文主要集中在天才兒童中的一種 – 數學天才。這類的孩子通常不難辨認,他們從小對數字或計算有著不可抑制的興趣,他們的數學程度比同年齡高出三個年級或更多。如果你懷疑孩子是這樣的人,我建議給他做一次正式的智力測試。IQ 132和IQ 152的教育方法是很不一樣的。

Mathcounts是初中階段的一種全國性數學比賽。如果學校里沒有組織,學生可以自行建立俱樂部。記得大寶在組建自己的Mathcounts隊時曾經請學校的數學老師當教練,老師看了一下題目,說:「這樣的題目我教不了,我可以掛個名,你們自己學」。沒有教練,沒有教材,只有幾套「考古」題,這就是她們數學俱樂部寒酸的開始。在Mathcounts比賽的好成績通常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他們可能會主動參加其他一些數學有關的活動。對父母來說,孩子進入了Mathcounts州一級的決賽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這娃原力很強,應該花力氣培養。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 (AoPS)是一個網上數學補習和培訓機構。小寶在進入加州Mathcounts總決賽時我們才知道有這樣的資源。當時AoPS總裁Richard Rusczyk 問百十來個參賽者,「你們中間哪些人用過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結果一多半的人都舉手。我們一看就傻眼了,敢情別人都知道。90年代普林斯頓畢業的Rusczyk在做了幾年華爾街證卷交易員后不幹了,他寫了一套教材幫助中學生提高數學競賽的水平並且創立了AoPS網站。除了很多免費的信息之外,網站還提供一些付費課程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和準備各種比賽,比如AMCAIMEUSAMO,等等。網站脫胎於80年代BBS的用戶介面,老師和學生通過屏幕上的文字來交流、解答做題的方法,有點像今天的微信,但沒有視頻和音頻。

社交孤獨是天才兒童常遇上的問題。他們很可能在自己學校里找不到能理解、交流的同伴,所以Math Circle這種地區性的數學俱樂部就顯得非常有價值。Math Circle起源於俄羅斯和東歐的數學傳統:大學的數學教授建立俱樂部來培養下一代有潛力的數學孩童,也包括自己孩子。這些孩童在自己成為數學教授后又延續同樣的傳統。上世紀90年代Math Circle漸流傳到美國,最早出現在波士頓,伯克利的Math Circle (BMC)可能是加州灣區最早的此類機構。很多年前我曾考慮把小寶送到BMC去,為此還去旁聽過一次課,後來因時間衝突而作罷。Math Circle在培養數學競賽人才上成績突出,比如,國際奧數(IMO)金牌得主Tiankai LiuEvan O'Dorney等就出自於BMC(兩人都在哈佛畢業後去MIT攻博)。除了準備數學競賽之外,Math Circle的課程還包括各種專題講座,遊戲以及社交活動等。

很多數學孩童都會選擇在暑假去參加數學夏令營,為自己充電或者結交新朋友。全美國有上百個不同級別數學夏令營,有些是為準備數學競賽,有些則主要是為開發數學興趣;進入的門檻也不盡相同,有些幾乎人人都可以進,有些則要通過嚴格的考試。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參加。小寶在高中時參加過一個在波士頓的數學夏令營。第一年錄取后還不肯去,說是不願意跟Nerds混在一起。第二年卻跑的比誰都快,倒不是數論有多少有趣,在那裡遇上了幾位講得來的數學女孩,一起在波士頓渡過兩個難以忘懷的暑假。幾個女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還一直是好朋友。

 

證明學校

 

長久以來,鋼琴或舞蹈的神童可以在頂尖藝術學院的預科學習,半天學習文化課,另外半天用來培養他們音樂或表演的特長。然而在數學方面有潛力的孩子卻一直沒有這樣的學校。證明學校的橫空出世填補了這一空白,也在灣區數學教育圈子裡引起不小的波瀾。

都說美國家長不管孩子,證明學校的出現卻顯示了他們的另一面:為自己的後代願意付出巨大的努力2013年初,兩位父親在看見自己的孩子在舊金山Math Circle每周一次的活動中非常開心,就說到:「為什麼他們不能每天每時都這樣呢?」突然腦筋激蕩,火花四濺。就這樣,這兩位家長再加上Math Circle的召集人Paul Zeitz就開始籌建這所數學專門學校。

長話短說,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證明學校在20159月正式開張,地點在舊金山的金融區。第一屆有4個年級45名學生。學校的領導團隊包括數學院院長Sam Vandervelde(Swarthmore 本科,芝加哥大學PhD),人文學科院長Zachary Sifuentes (哈佛本科,密西根大學碩士),錄取官和數學教師Mira Bernstein(耶魯本科,哈佛PhD),等。這樣超豪華型的教師陣容在灣區中學里是很罕見的。不但如此,好幾位老師擁有天才兒童教育和數學培訓方面多年的經驗。

證明學校的課程設置相當獨特。每天上午安排的是數學之外的其他課程,下午3個小時是專用於數學教學。課程強調研究和解決有趣的數學問題,而不是搞題海戰術。在數學、外語和編程等課程,學生是按照能力而非年齡來編班。每個學年被分成6(Block)用來沉浸在數學的某個主題,比如代數,幾何,分析,以及數論等。學生很早就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做數學研究。證明學校聘請數學老師都具有出色的才能(通常有博士學位),學生與老師的比例計劃控制在15:1左右。

學校的穩定增長離不開錢。灣區許多人因為自己的數學和科技工程的能力在高科技或金融領域獲得了驚人的財富,他們希望下一代也能延續自己的成功。這些人對證明學校這種專門的數學學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捐款滾滾而來。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學校剛開張已有上億美元的Endowment。還有消息說谷歌的創始人布林(Sergey Brin)6歲的兒子已經展示出相當的數學才華,他們家對學校也有捐款。證明學校的學費不菲,全額學費每年34000美元,幾乎趕上私立大學了。但充足的Endowment也使得學校能夠給大多數學生一定的學費減免。

201512月某日,我有幸能參加證明學校的公開日活動。不但一睹這所很獨特的學校,而且還見到了幾位在美國數學教育界名聲顯赫的人士,比如前面介紹的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創始人Richard Rusczyk,還有美國國際奧數隊主教練羅博深Po-shen Loh(普林斯頓本科和PhD)。在羅教練的指導下,美國國際奧數隊2015年創造了奇迹,在國際奧數比賽中擊敗中國隊獲得第一。

某種意義上講證明學校是一個教育試驗。現在談論它是否成功還為時尚早,但從擠的水泄不通的講堂可以看出需求是非常殷切的。灣區需要這樣一所為天才兒童量身打造的學校。證明學校當然不是對每個孩子都合適,但對於某些數學非常超前而且在普通學校里很不適應的孩子來說是值得考慮的選項。我祝願他們成功,也非常讚賞家長和老師們為了培養下一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會非常關注這所學校的成長,說不定大寶小寶的孩子哪一天能用上它。

 

相關閱讀:

哈佛的故事Bill Gates和數學55

誰是全美國最聰明的大學生?

數學諾貝爾獎揭曉 又沒中國人啥事

 

 

寓教於遊戲


證明學校:為愛數學的孩子而建立

證明學校的創始人Paul Zeitz講話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創始人Richard Rusczyk

美國國際奧數隊教練和卡內基梅窿大學教授羅博深



證明學校錄取官和數學教師Mira Bernstein



學校的圖書館


灣區各個數學俱樂部都有展台

遊戲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俄羅斯美女為Berkeley Math Tournament站台

CTY的檯子

數學院院長Sam Vandervelde

學生介紹上學的經驗


證明學校外景(555 Post Street, SF)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7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5-12-14 23:56
天才後面的路才難,在學校好說。

天才進入社會後,慢慢和大家一樣了,家長痛苦,永遠和大家不一樣,天才自己痛苦。
回復 light12 2015-12-14 23:59
sousuo: 天才後面的路才難,在學校好說。

天才進入社會後,慢慢和大家一樣了,家長痛苦,永遠和大家不一樣,天才自己痛苦。
也是
回復 jc0473 2015-12-15 00:27
狗狗---偏重數學的初,高中學校 謝謝分享!
回復 十路 2015-12-15 00:44
邏輯與形象思維的結合是另一片天地。
回復 xinsheng 2015-12-15 00:45
謝謝分享。
回復 淡淡的米蘭 2015-12-15 03:10
」邏輯與形象思維的結合是另一片天地。「還是十路老師總結到位~
回復 xqw63 2015-12-15 03:20
美國各個州都有Math and Science 高中,數學奇才可以申請這個學校,裡面的老師都是大學數學教授水平,不愁孩子的才能得不到發揮
回復 ala 2015-12-15 03:21
很少有天才能夠善終的
回復 釣魚城 2015-12-15 04:11
這像不像國內的少年班?這種訓練或許能培養這種永不衰竭的對數學的興趣,並能讓他們知道哪裡是正確的起點,但絕不是終點。
我以為數學是一種痴迷,就像歐幾里德,伽羅華,或者近的如張益堂,不是以謀生為目的的。羅馬士兵逮捕另一天才阿基米德時,他旁若無人地在地上畫幾何圖形,士兵弄掉了他的圖,他很生氣,就說,不要動我的圖。士兵於是殺了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12-15 04:16
白人絕對是少數民族。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20
秋收冬藏: 白人絕對是少數民族。
很奇怪,參加這次活動的以白人為主。亞裔中印度人比中國人多。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12-15 04:23
白露為霜: 很奇怪,參加這次活動的以白人為主。亞裔中印度人比中國人多。
那還真是奇事。是不是很多俄國/德國或猶太人的後裔呢?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25
釣魚城: 這像不像國內的少年班?這種訓練或許能培養這種永不衰竭的對數學的興趣,並能讓他們知道哪裡是正確的起點,但絕不是終點。
我以為數學是一種痴迷,就像歐幾里德
既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技巧,又不把他們的熱情在題海中磨掉,是一個微妙的平衡。Math Circle有100多年的歷史,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數學好的人幾乎做任何同科技有關的工作都事半功倍。有些人選擇專業研究數學,那是要這種痴迷的態度,不然走不下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26
ala: 很少有天才能夠善終的
大多數的天才最終未能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0
xqw63: 美國各個州都有Math and Science 高中,數學奇才可以申請這個學校,裡面的老師都是大學數學教授水平,不愁孩子的才能得不到發揮
很奇怪,矽谷這樣直接受益於數學和科學的地方沒有專門的以科技為主的高中。這可能同加州是民主黨主導有關。他們對如何把差的學生拉上來更感興趣。因此天才兒童教育一直受到擠壓。當政府不作為的時候,家長才沒辦法,出手自己建學校。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1
淡淡的米蘭: 」邏輯與形象思維的結合是另一片天地。「還是十路老師總結到位~
謝謝留言。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1
xinsheng: 謝謝分享。
問好。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2
秋收冬藏: 那還真是奇事。是不是很多俄國/德國或猶太人的後裔呢?
我看白人中多半是東歐/俄國/猶太裔。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9
sousuo: 天才後面的路才難,在學校好說。

天才進入社會後,慢慢和大家一樣了,家長痛苦,永遠和大家不一樣,天才自己痛苦。
很多天才是在某一方面很強,其他方面比普通人還不如。所以他們在社會上常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要緊的找到一個能把才能發揮出來的地方,很多時候這樣的地方就是在學校里。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2-15 04:39
jc0473: 狗狗---偏重數學的初,高中學校 謝謝分享!
問好。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6: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