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醫的食療理論最實用

作者:yuxin_9605  於 2010-2-10 11: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評論

人的一生中,通過一日三餐把近百噸的水、糧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食物一口口地吃下去,由嬰兒長到成人、老人,是食物完成了人的生長、發育、生存,是食物支撐著人的生命、工作、思維、活動。大家都知道膳食結構強調的是平衡,強調的是食物與身體的平衡,以及食物之間各種成分的互補與平衡。而一旦失衡,我們的身體就會受到損害;如果是長期營養失衡,我們的身體就會百病叢生。
西醫和中醫在指導人們如何吃得好、吃得平衡、吃得健康的問題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西醫注重的是食物本身的成分,通過含量的有無、多少來指導現代人的飲食。如西瓜每100克里含水93.6克、蛋白質0.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纖維0.1克、熱量108千焦、鈣6毫克、磷7毫克、鐵 0.3毫克、鉀124毫克等;荔枝肉每100克里含水84.8克、蛋白質0.7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3.3克、粗纖維0.2克、熱量255.4 千焦、鈣6毫克、磷34毫克、鐵0.5毫克、鉀193毫克等。西瓜的水分多於荔枝,荔枝的碳水化合物、熱量和磷、鉀的含量明顯高於西瓜,其它差異不大。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知道了這兩種水果之間存在著幾種成分上的差異,可是具體又會對身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又該怎樣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去運用呢?西醫的營養學家會根據實驗室得出的數據給你一一解答,可在生活中的實際指導意義並不是很實用。因為我們知道食物中各種成分含量的多少,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內有哪些成分,又缺少哪些成分。去醫院做各種檢查,確實能查出身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它數據,但它並不能告訴你最關鍵、最基本的營養問題,就是你的身體到底是缺了熱量、碳水化合物還是粗纖維。在這麼多不可知的情況下,在缺乏實驗室數據的情況下,我們怎麼可能做到食物與身體需要之間的平衡呢?
而中醫對飲食的認識與傳統的中醫理論融會貫通,創立了完整的食療理論。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認為食物與藥物均來自於大自然,並遵循著「醫食同源」的原則,代代傳誦著「葯補不如食補」的名言。前人在這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根據食物的性、味、功效進行搭配,成為具有「食養」和「食療」效果的膳食。
正是由於食物也是藥物,藥物也是食物,古代醫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與藥物等同起來。例如:牛肉作為食物,能補脾胃、益氣血,古代醫家就把牛肉的功效與中藥黃芪等同起來。《韓氏醫通》就明確指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
《黃帝內經》中既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就是說,人們必須以谷、肉、果、菜之類的食物互相配合來補充營養,增強體質。進而又有「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勿使過之,傷其正也。」這是告誡人們:谷、肉、果、菜雖為攝生之物,其性有溫、熱、寒、涼、平之不同,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分別。如果偏食或過食,非但不能補益,反而有傷正氣,不利於健康。
就拿西瓜來講,中醫認為西瓜性寒,味甘淡,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有除煩、清肺胃、利小便的功效。《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但因為西瓜性寒,平時已有胃寒疼痛或經常腹瀉、便溏的人就要忌食;又因為西瓜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多吃西瓜會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要盡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立秋之後天氣轉涼也要忌食西瓜;病後、產後以及婦女行經期間忌食西瓜。盛夏之際冰鎮西瓜也不宜多食,其性大寒,傷脾胃。這些對食物的功效及注意事項的介紹,在各種中醫的食療著作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所以說,中醫對食物的認識更細緻、更人性化、更實用。將食物的性格、脾氣、特長以及存在的缺點都一一呈現,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特點,根據氣候特點,根據所患疾病來選擇能與身體保持平衡,能補充身體的缺陷,能治療身體疾病的食物。經常食用身體最需要的食物就能讓你健康不生病。如果選錯了食物,食物就會與你的身體不和諧,與你的身體對著干,時間一長,就生病了。 孫中山曾經說:「我中國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之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醫的食療理論對於指導我們科學、合理、均衡的膳食具有極為重要和實用的意義。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碧海琴音 2010-2-10 11:25
沙發
回復 ding_ding_ding 2010-2-11 09:22
中醫從宏觀上更科學,西醫從微觀上更精準.中西醫結合,就是試圖把兩者的長處結合在一起.
好文.
回復 TCM 2010-2-11 12:30
好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7 14: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