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食療的重要性 (ZT)

作者:yuxin_9605  於 2010-2-9 11: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聽到兩位二十多歲穿著得體、氣質不錯的小夥子聊天。一位說,我發現在吃上花錢是最愚蠢的做法,吃了還要拉,真浪費;另一位說,我最討厭買菜、做飯,做飯要花那麼多時間,省下這些時間我可以做很多事。
我想這種觀念在現在的年輕人當中非常普遍。在校大學生,用省下的飯錢買衣服、添東西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了。其實不光是在校大學生,還有一些「會過日子」的人,很會省吃儉用,用從吃上省下的錢去購置物件。這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各臟器的供血不足,最常見的是心、腦供血不足。而心、腦供血不足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是死亡率之首。心腦血管疾病是慢性病,反覆發作、致殘率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多少人為治療這種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可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曾經有一位女性朋友找我看病,才五十歲出頭的她已經是頭髮全白,臉色蠟黃,很瘦弱。她自訴頭痛、頭昏、貧血已經二十多年,還有嚴重的胃痛、慢性腸炎和心臟病。到處看病,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積蓄,可身體狀況依然未見好轉。
我摸了她手上的第二掌骨,非常硬朗,說明她年輕時候身體很好。可看她的手相卻是嚴重的營養不良,手掌乾枯、暗黃,腸胃反射區紋理紊亂。
我說從手相上看你原來的身體是非常好的,而現在有這麼多病,病根在胃腸上。你一定是在吃的方面非常不注意,傷了胃腸,導致現在的血液虧虛。只要將脾胃調理好,多吃性平及溫熱性質的食物,把食物盡量做得細、軟、爛,慢慢補足血液后,你的頭痛、頭昏、心臟病都能隨著血液供應的充足而慢慢消失。
她說年輕的時候身體確實很棒,從未生過病,經常干小夥子乾的力氣活。後來是因為母親生病,為了給母親治病而省吃儉用,每天只吃饅頭、鹹菜。冬天為了省錢也不敢賣柴燒炕,睡了幾年的涼炕,慢慢地身體就變差了。這幾年經濟條件寬裕些了,才開始為自己看病,攢的錢全買葯了,每天吃著各種葯,可身體就是不見好轉。
我讓她將葯全停了,回家重點放在一日三餐上。停掉所有寒、涼性質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溫的食物,並把食物全部打碎。不論是米、肉還是菜,都在燒好之後用食物粉碎機打成糊狀再吃。每天早上起床后,用生薑4~5片放入水中燒開,再小火煮5分鐘,然後打一個雞蛋放入碗中,用燒得滾開的姜水沖雞蛋。堅持每天早上空腹吃,能暖胃腸、祛胃腸寒氣,治療胃痛、慢性腸炎。每天晚上用桶盛溫水泡腳,常年堅持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胃腸的消化吸收。這些方法都花不了多少錢,只要常年堅持,身體會慢慢強壯起來。
她聽了我的話,停掉了所有藥物,按我教的食療方法去調理飲食。一個月後告訴我,胃疼幾乎消失。大便也正常了,原來一天4~5次,現在1~2次。頭痛、頭昏都減輕了,心臟也沒有明顯的不舒服了。
我告訴她繼續堅持,中午的一頓可以不再打成糊狀,但食物仍要細、爛,早晚仍然吃糊狀的食物,生薑水沖雞蛋仍要常年堅持。半年後再見到她,整個人已經變樣,以前身體的各種不適基本消失。人也長胖了一些,臉上已有了紅潤與光澤,也顯得年輕了許多。血色素從原來的7克升到了現在的10克,滿頭的白髮有的開始變黃,有的髮根已冒出黑髮。
「民以食為天」,「食」是人們生存下來的最基本條件,也是身體能否健康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可到底有多重要,如何落實到一日三餐上,又怎樣吃出健康,真正懂得的人並不多。
還有一個「病從口入」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可多數人都將「病從口入」理解成只要注意平時的飲食衛生與安全,就不會生病,這是很片面的。「病從口入」,可以說概括了除意外傷害之外的所有疾病的病因。也就是說,所有的慢性病,包括傳染病都是由於不會吃、不懂吃而引起的。
現在因貧致病的人多數與營養不良有關,而那些因病返貧的人多數不懂食療知識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只要懂得最基本的食療知識,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就能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不但能防病還能治病,這是關係到能否健康長壽的大問題。 任何食物都有它特定的營養價值,都有它適合的人群。也就是說,食物都是好的,只要我們能根據自己身體的需要,根據所處的環境、季節來挑選食物,並不需要花很多錢就能保證身體最基本的營養需求。那些最普通的、物美價廉的食物,像米、面、肉、魚、蛋、奶、菜、茶、果等等,就是適合我們身體的食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20: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