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來四大教法

[複製鏈接]

14

主題

28

帖子

24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真大乘 發表於 2015-11-26 1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傳長阿含經---

佛告諸比丘。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何謂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諸賢。我於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彼眾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此為第二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眾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眾多比丘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是為第三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一比丘所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當勤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是為第四大教法也

南傳長部---

  爾時,世尊住負彌城之阿難廟。於此處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將宣說四大教法。諦聽,善思念,我當說。」
   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說:「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義,我親從世尊面前聽、受。」諸比丘!對此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而彼與經、律相符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如來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一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言:「於某處有僧伽長老及多聞和合僧團之耆舊高德。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師之教言,我親從僧伽長老面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比較、照對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二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處有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眾多長老比丘等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我親從其長老比丘等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等長老比丘等之所說,不應讚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等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彼世尊之教言,彼長老等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三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處有多聞通達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一長老比丘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所說,我親從彼長老面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世尊之教言,彼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此第四大教法。
   諸比丘!當受持此為四大教法。」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沙發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1-27 17:42 | 只看該作者
在座的各位首先應該尋找真正的佛教道理,自己要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28

帖子

24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9
3
 樓主| 真大乘 發表於 2015-11-28 20: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大乘 於 2015-11-28 20:07 編輯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1-27 17:42
在座的各位首先應該尋找真正的佛教道理,自己要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


確實如此!所以我們應該回歸佛陀原始教法!譬如一條河流,上流源頭就象正法一樣,清澈無比,但隨著河流的流動,中途開始有所加雜,以至泥沙俱下,甚至到最後會有各位毒素、死豬之類的雜穢之物混雜其中。佛法經過兩千多年的流轉,如果一切事物一樣,同樣會發生流變。這就需要佛子謹慎理性地尋找最最接近佛陀原始正說的教法。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入於無餘涅槃三個月後,在阿闍世王的供養與護持之下,大迦葉尊者等五百羅漢對佛陀所說法與律進行了結集,由阿難尊者誦出法藏,由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
  比如: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尊者優波離即作是念。我今云何結集律藏。」(《律》)
  法藏,即所謂的經藏,北傳漢文唯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等四部《阿含經》,與南傳巴利文經藏相對應的則為《長部》、《中部》、《相應部》與《增支部》,另有北傳未譯之《小部》,即《雜藏》。

  諸部《阿含經》,是最原始、最權威、最具公信力的佛陀原始正法,是海內僧俗四眾,無論南傳與北傳,乃至諸宗各派所共許、唯一公認是佛陀金口所說之最真實可信之經,為諸上座大比丘眾、上首大弟子、耆宿長老核心僧團所護持、所弘傳,是佛法的核心和根基。

要想真正了知佛教正法律,不對阿含聖教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是不可能做到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的。佛陀在四入流分中明確地說,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是必備的條件。如果不能辨明正法,親近正法,則必然是發力愈猛,去道愈遠了。

現代世界,最接近佛陀教言的南北傳阿含2000多年而重會,內容多可相互印證,正是佛子研修學習甚至明辨真假佛法的無上法寶。這也是如來四大教法中判斷之依據。很多現代人認為是佛法的東西,卻不一定能經得過阿含聖教的照妖寶鏡一照。所以親近佛陀正法律,請從親近南北阿含開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