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垃圾何日笑春風

作者:春花秋月何時了  於 2017-5-27 19: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垃圾何日笑春風          

    隨著我們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也在逐年上升。據統計,目前全國每年城鎮生活垃圾的清運量為1.5億噸,並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全國生活垃圾累計存放量已超過90億噸,佔地100萬畝。全國668個城市中,有1/3被垃圾包圍。還有3.5億畝農田受到垃圾污染,而在農村垃圾堆更是比比皆是。治理垃圾污染的壓力與日俱增,如果不採取措施,垃圾污染的災難很快就會出現。近年來,瘋狂上演的以鄰為壑,異地偷倒垃圾現象,使城市垃圾問題更加凸顯。
    垃圾的處理水平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社會管理能力和國民素質的水平。在發達國家,對垃圾回收和循環利用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在德國,街邊五顏六色的分類垃圾箱幾乎成了一道風景,把垃圾分類做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和內容。
    另外,丹麥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把垃圾、廢物「變廢為寶」,通過垃圾回收利用產生能源,為國民提供熱能和電能的國家之一。
    在亞洲,到過日本的外國人都會對其嘆為觀止的垃圾分類所折服。由於有最完善的循環經濟立法,確保了垃圾分類的資源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儘快的學習和趕上發達國家垃圾處理水平,還國人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土地潔凈的宜居環境,是全國人民夢寐以求的迫切願望。
    打開網路搜索,鍵入「垃圾分類我的中國夢」,立刻呈現各地試行垃圾分類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其中讓人振奮的莫過於「垃圾分類狂人張峰屹的中國夢」。在雲南省昆明市,把垃圾分類視為「愛人」的張峰屹是昆明最大的一家再生資源產業公司的負責人,從事垃圾分類回收已有11年。儘管實行了垃圾換鮮花、食用油等惠民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張峰屹說:垃圾分類的現狀不容樂觀。
    網友北方神馬還對「不同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建設垃圾分類站的從業人員的收入來源」設想了多方共贏的具體實施方案。並指出:垃圾分類處理不僅能節約能源,減少污染,還可以提供巨大的就業機會。
    城鎮化運動正在樂此不疲的遍地開花,讓更多的人們過上城市生活,的確是一個美好的願景。然而如學者所說:城鎮化應該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而不應該是揠苗助長的手段。否則將事與願違,好的願望將可能會演變成破壞生態環境的惡果。尤其是垃圾和廢水的處置不力,惡臭的環境污染會愈演愈烈。久而久之讓我們陷入覆水難收的困境。
    把垃圾扔在垃圾箱內,污水倒入下水道就行啦,既簡單又便捷。然而這種「先城市化之樂而樂」,卻增加了「后環境保護之憂而憂」。
    2017年初傳來了「綠色地球」的創始人汪建超,在四川成都垃圾分類創業之路的報道。這是新年伊始我聽得到的最令人振奮的消息了。
    汪建超,這個80后的年輕人,毅然辭去了微軟公司年金幾十萬元的工作,告別了穩定的生活環境。並舉家從北京遷到成都,和朋友一起,開始了綠色地球的第二次創業。工程師變身「垃圾王」。
    其實我們的「環境保護法」早在1989年底就頒布施行了 ,遺憾的是始終未能形成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的「氣候」。改變人們的舊習慣真的就那麼難麽?
  這些年常聽到去過台灣的人們一種說法:「台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良好傳統」。這是他們在台灣走馬觀花的印象中,覺得台灣人好有禮貌,好親切,社會秩序也很好。在台灣體驗到與大陸不同的氣氛后,便志同道合的得出了這個結論:就是中華文化在台灣沒有斷裂過,得到了較好的傳承。
  而台灣作家廖信忠對這個流行的說法卻不予認同。他說:我並不認為現在台灣所謂「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氣氛,跟中華文化傳統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因為在他的記憶里,大陸社會現在的毛病,台灣都曾經有過。過去台灣人也曾經買票不排隊、也曾經愛亂丟垃圾,愛隨地吐痰,不守公德心。出國也曾經是一幅暴發戶形象,不時有某國旅社酒店拒接台灣團的新聞傳出。
  但是,台灣比較幸運,在約三十年前開始走上了一條與大陸不同的路。儘管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還是開始走了。就拿流過市區的小水溝來說吧,以前台灣一樣有很多臭得要命的河呀溝的,住在兩岸的居民一樣直接把垃圾往窗外一扔,方便嘛!河道又臟又臭,又養蚊子,衛生很糟。大家都在抱怨,但也沒有人去改變,因為有個博奕心態,別人扔,自己不扔,那就吃虧了。河水也不會因為我一個人不扔而改變。
  後來這些河道開始整治了,配合了更強制的法律。一開始,居民也是覺得生活習慣受影響而怨聲載道,不想配合,只是害怕觸犯法律受到罰款才只好不情願地照做了。可是時間一久,這些小河也變得乾淨了,河兩岸變成公園,環境衛生變好,生活質量高了,連帶這」親水房」的房價也開始變高,大家都受惠。
    與之相比,中國大陸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垃圾分類處理的先期投入大,且利潤薄,政府積極性不高。但是,當我們把視野轉向現實的時候,卻驚奇的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當年「清水衙門」的環保局,如今已是最肥部門之一了。環保問題最重要的是空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之所以屢禁不絕,說到底是因為長期用以來,排污與治污已經形成完整的生態產業鏈,成為壟斷性權貴集團的利益組成部分。今天依然「日益嚴峻」的環境狀況足以證明這一點。
    垃圾的成分極其複雜,許多物質是不能用焚燒方式處理的。比如廢舊電池、塑料、人造棉等垃圾,焚燒後會產生氯化物等有毒氣體和致癌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如果將有害廢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惡化,會導致魚類死亡。
    二惡英是國際上公認的劇毒物質,具有極強的致癌性。不管在歐洲還是日本,垃圾焚燒爐周圍民眾都出現了癌症高發區。在國內也發生過抵制「垃圾焚燒場」,群情激憤的惡性事件。體現了人們保護自身生活環境的迫切願望,理應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事實證明,從源頭上阻止亂扔亂吐的不良行為,離不開強制性的法律約束。但前提是:我們的執法者要先守法,先做出個樣子來。法律才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如果我們的違法主體是來自執法者,哪麽一切都另當別論。
    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則報道:一場「流星雨」降臨日本首都東京,為了便於人們晚上在市內觀看這個天文現象,東京市長建議減少照明。結果當天晚間東京的照明只是平時的一半,不少人家只開一盞檯燈,僅僅只是一個「建議」。社會學家說:這表明人們對社會的認同度高。而我們在這方面就「抱歉」了,往往令行也難禁止。記得有一次為了打擊汽車超載,某市出動數百人,上路設卡堵截,對違者懲處罰款。為了爭奪「罰款權」,四家帶「大沿帽」的執法部門竟大打出手,輿論嘩然。
    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提高政府和法律的權威性,樹立讓人心悅誠服的公僕形象,構建有效社會認同感是治本之策。「人盯人」的執法方式有失粗放。近年來各級「督查組」從天而降,在四面八方縱橫馳騁,就是「人盯人」執法方式的升級版。不能從根本上激活各級政府的職能,改變其癱瘓狀態。而是靠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大人,用「游擊戰」去平定天下,作為權宜之計雖有成效,但從長遠看並不足取。不僅法制難以強化,人治卻愈演愈烈豈不是南轅北轍。
    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危機,推廣循環經濟,是廣大群眾翹首以待的強烈願望,希望越快越好。
    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12月26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方向,值得期待。
    衷心希望:新的一年對垃圾分類處理能有「真動作」、大動作。改變人們的舊習慣有多難?比登月還難嗎?我不信。

                                                                                                                                                               2017-1-25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2: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