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在高樓大廈包圍中的公園和公園進門)
因為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另外寶船遺址公園也是一個很好的晨練,散步的場所。南京的老朋友跟我一介紹,我就興緻勃勃了。所以,我特地和朋友一起去了鄭和公園散步。公園綠化得很好,加上眾多的遛鳥人,就真是弱柳扶風,鳥語花香了。圖2.中的右圖是寶船公園的正門,傳統式的中國古代牌坊式的三個巨大的拱門。左圖是進了大門,在公園廣場上往外看,高樓大廈環繞的境地。在進門后廣場的右邊就是一副巨畫,再現了當年寶船廠的,從江邊看的全景(圖3)。
(圖3. 遺址模型)
再深入一點,就是一個關於鄭和和寶船的展覽館,就立刻進去參觀了。進門就是寶船的模型(圖4)。後來我們在公園漫步時,在最北面的水面上看到了,更大的寶船的實物重建(圖5)。
這個展覽館,主要的是介紹寶船的時代背景。其中的技術含量和各種技術細節,航海的水平,都是讓人很驚嘆的。很多東西和技術都失傳了,留下了很多謎。立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駐足不移,反覆研看,仔細琢磨,流連忘返。這讓我很為中華民族的古代的技術先進發達讚嘆不已,既深深地為中華民族曾經達到輝煌感到自豪,又深深地感到遺憾。
(圖5. 寶船再造)
來了,看了這個鄭和博物館,才第一次知道了這麼多明確的,令人震驚數據。從1407年到1435年,鄭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隊非常之龐大,大大小小有兩百四十多隻各種功能的船隻組成的龐大船隊。其中能夠稱之為寶船的,有63隻。最大的寶船長151米,寬61米。在當時就是龐然巨物!直至三個半世紀以後,英國皇家海軍旗艦勝利號的船身才有這樣的長寬尺度。
這麼高的智慧,這麼優越的技術,這麼好的趨勢,為什麼嘎然截止了?為什麼沒有能傳承下來,繼續發展呢?那樣的話,中國就一定會是航海的先驅,世界航海事業的佼佼者,領跑者了。
船隊配備各種人員有兩萬七八千多人,包括軍隊兩萬六千多官兵。各種各樣的技術人才,管理專家。真讓人驚訝瞠目!從陸軍編製來說,幾乎是兩個師到一個軍的建置。從海軍規模來說,就是一個龐大的艦隊。鄭和的才幹絕不止是一個宮廷太監。他的指揮能力,可以抵得上一個軍長,或者是一個艦隊司令。還有記載說,永樂皇帝曾經派鄭和領軍十萬去討伐日本的矮寇。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在中東方向最遠曾達麥加,在非洲方向最遠曾達莫三比克的貝拉港,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洲。
(圖6. 造船勞工的塑雕)
人們往往對於,「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為了什麼?」這樣一個問題更為感興趣。對於「為什麼不繼續下去?」的問題,更加感興趣!可是,恰恰這個問題是在這個展覽館里答案缺失的。
這樣的耗資巨大,歷時長久,當然是極其輝煌,極其偉大的壯舉。炎黃子孫確實是值得得瑟得瑟,真是了不起啊!但是,倒是是為了什麼後來就反而落伍了呢?
永樂帝是篡了建文帝的位,奪權而取而代之的。在朱棣奪了權后,建文帝就逃走了。有說是,逃到了南洋。。。所以流傳最多的故事是說,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逃走的建文帝,為了削除隱患。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幾種說法,其中最重要的,但是沒有公開明確宣示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因為當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朱棣擔心建文帝會捲土重來,就派自己心腹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公開的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已經主宰世界了,四海都應該來朝賀,磕頭稱臣。《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破除了朱元璋的禁海閉關的政策。可是,七次沒有找到朱建文之後。也因為最後一次在回程中,鄭和在船上因病過世。只好放棄了。
看到展館最後收尾了,一段文字明確地說了,在第七次之後,永樂皇帝朱棣就下令把所有的寶船底戳穿,把船都沉了。並且,重新下令禁海。這個禁海的政策本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的,朱棣繼續堅持下去。進而,再被清政府繼承下去。有記載說,乾隆皇帝沿海岸線,每隔一里建一個炮樓,解釋執行禁海國策。
看到這裡,我突然開朗,悟出了一點事情。。。既然到清王朝結束之前,起碼近五百年的國策一直是禁海的,何來所謂「自古以來」的南海領海權呢?
那麼好的技術,那麼深厚的民間智慧的積累,而且是已經作出的巨大投入,和已經取得偉大成果,都當作無用之物,棄之如履,毫不愛惜毀滅了。只是為了帝王的一己私念!!!完全是,為了權力鬥爭的需要。
唉~~~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是極其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有無限的創造能力。可是統治者,至今仍然是這樣,只顧鞏固政權,一切為了權力鬥爭的需要。。。
統治者,何等的蠻悍又愚蠢,狂妄又狹隘啊!
(本文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