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史實:越南戰爭歷程

作者:light12  於 2015-10-29 16: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8評論

史實:越南戰爭歷程
  

1965年1月美國總統約翰遜批准了美軍出兵南越。同年3月美國戰鬥部隊開始登陸南越。

在蘇聯看來,美國介入越戰是美國的國策失誤,「有限戰爭」政策更是美國的軍事錯誤,這兩個錯誤將導致美國陷入衰落。美國每年花費數百億美元維持南越局面,還在南越損失了許多美國士兵的生命。越共游擊戰則以柬埔寨為庇護地,使美軍難以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美國若長期陷于越戰的損耗之中,將會引起美國的國力衰退和人民厭戰,接下來可能造成兩種遠期後果:其一是當美國國力衰退至某一程度時,便無法再支援南越,而南越一旦失去美國支援,必定很快陷落;其二是一旦美國國力落後於蘇聯陣營時,美國將失去海外基地而退回本土。

因此蘇聯的策略是借越南戰爭拖住和消耗美國,蘇聯只需以少量投入來援助北越,即可奏效。1964年11月27日,剛上台的蘇聯新領導層發出了「願意向北越提供一切必要援助」的聲明,並在1965年春初步援助河內1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幾個月後又增加援助5億美元的軍事裝備。這不可避免地引起毛澤東的強烈反應。從1965年5月起中國對北越的「援助」數量突然暴增,其國內也展開「支援越南」的狂熱表演:中國當局連續在全國組織了總數超過10億人次的「抗美援越」示威,展示給河內看。

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是美蘇雙雄對峙。就軍事和經濟的潛力而言,中國在若干年內不可能對於美國或蘇聯構成威脅。中國很是古怪,雖然在實力上還是在影響力上都很微薄,卻喜歡勞民傷財,折騰滋事,引起周邊國家的敵意,卻又很懼怕被「包圍」,於是就採取各種手段想打破「包圍圈」。北京「援越」目的與河內的戰爭目的並不一致。這對於蘇聯是一個極好的插手契機。俄國人精於地緣政治,它的戰略專家解釋俄國對中國的傳統策略是:「俄羅斯的上策在於引導中共向南面(註:即東南亞)擴張,使其喪失對北面和西面(註:即蘇聯)的注意力」。蘇聯的圈套是:誘導中國把注意力集中到東南亞,通過「援越競爭」來消耗中國的有限國力,再通過越共利用中國國力去消耗美國的國力。事實將證明,在1965-1975的十年裡,蘇聯的這個圈套是成功的。

從1965年春起莫斯科開始大量援助河內。而中共也開啟了失去唯一盟友北越的過程。蘇聯的軍火援助,包括足夠組建四個坦克師的重型坦克、裝備多個機械化師的新型裝甲車、上萬門多管速射火箭炮和重型大炮──蘇制150MM加農炮的射程可達30公里,令中國大炮望塵莫及。蘇聯的援助還有當時非常先進的米格-21、米格-17等戰鬥機,蘇聯一次就給了北越24架。這些都是北越熱切盼望的東西,中共則沒有類似的東西來競爭。蘇聯的援助大幅增長了北越的軍事實力,北越有了正規的坦克裝甲兵團和空軍,還有了先進的防空導彈網路,裝備SAM-II型和SAM-III型導彈系統320多套。當蘇聯導彈參加北越防空戰鬥的第一天,無敵的美軍B-52重型轟炸機被擊落了7架,此後B-52便逐漸退出了越南戰場。蘇聯的防空導彈擔負著北越的主要防空任務,而中國落後的的高射炮和探照燈無可奈何於美軍機群,中國防空部隊幾乎沒有擊落過美機。中共第54軍高炮連指揮員回憶在北越參戰情況:「美軍飛機飛得很高,在地面根本看不見也聽不到聲音。我們高炮連被分配了一片天空,上級來電話叫打,就朝那片天空盲目開炮,轟了一天,連美軍飛機的影子也沒看到。」此後在河內的要求下,中國防空部隊分批撤出北越,至1969年4月全部撤畢。

北越更大規模地派遣部隊滲入南越。美軍的防禦行動被迫擴大,增派美軍到南越。西方「左派」的反戰鼓噪也就同步增強。蘇聯在有效地消耗美國,北越與蘇聯的關係在迅速走向密切。而北京顯然認為蘇聯是在與中國爭奪河內。周恩來告訴北越領導人:「我總擔心站在我們之間的(蘇聯)修正主義者。」北越「和美國打仗」是需要靠大規模戰役贏得勝利而不能靠游擊戰,所以北越渴望得到蘇聯的重型武器。因為地理上的原因,蘇聯集團的援越物資需要從陸路過境中國。而中國總是加以阻撓。1967年4月范文同在蘇聯援越物資過境問題向周恩來表示不滿。這些,促使北越認定中共在事實上以阻撓為籌碼企圖控制北越向中共就範。北越因而懷恨,為蘇聯所樂見。

另一方面,中國的實力無法與蘇聯競爭。中共不免焦躁,對北越採取了逼迫方式以求速勝。1966年4月13日周恩來、鄧小平、康生在北京與黎筍會談,鄧小平咄咄逼人地指責黎筍:「為什麼你們害怕惹惱蘇聯?那麼惹惱中國呢?我要坦率告訴你們我現在的感覺。毛主席曾批評我們在越南問題上『過分熱心』了。現在看來,毛主席是有遠見的。現在我們有13萬部隊在你們國家裡。我們還向邊界地區派出了1萬軍隊(後備支援)。我們還討論了戰爭爆發時中國參戰的可能性。由於我們的熱心,你們懷疑我們了吧?」接著,鄧小平威脅道:「你們方面有些人要利用這類事情在我們兩黨兩國之間製造分裂。我直言相告,現在中越關係不僅是蒙上了陰影,而且已經造成了一些傷害。這不只是由於我們對蘇聯援助的評判問題,你們是在懷疑中國幫助越南另有企圖吧?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我們可以立即撤回我們的部隊,沿邊界部署的(中國)軍隊也將受命返回內地。」

黎筍性格頑強,他不象范文同那樣沉著冷漠。他反駁道:「困難在於我們之間的看法有所不同。我們認為蘇聯援助是真誠的,因此我們既不談蘇聯是否會出賣越南,也不在蘇聯援越物資運輸的問題上指責中國。主要問題是如何評判蘇聯。你們說蘇聯正在出賣北越,而我們不這麼認為。其他一切問題都植根於這個評判之中。今天我要說,一個(共產黨)社會主義國家對另一個(共產黨)社會主義國家的評判,應該建立在國際主義的基礎上。像越南這樣的小國,非常需要國際援助。這種援助可以使我們少流許多血。我們仍將與蘇聯保持良好關係。為了維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國際主義,越南南方的發展進程就是推遲個三、四十年也沒關係。」在此,黎筍幾乎在直接告訴中共:即使北越不能贏得越戰,河內也不會向中共就範。

在越共中央,阮志清大將尤為反感:「他們(中國人)在許多事情上給我們帶來麻煩。他們在這裡阻撓我們,在那裡束縛我們的手腳。」河內多次提醒北京,援越應該是中共的舊債今償,北越是理所應得。例如在1965年10月范文同向毛澤東重提舊事:「奠邊府之戰只解放了我們的一半國土」;1968年10月17日黎德壽指斥陳毅,「那時(日內瓦協議簽訂后)我們從越南南方撤到了北方,聽任南方同志們被殺害,都是因為我們錯誤聽取了你們的勸告。」北越對中共的不滿發展到漸行漸離,表面上仍然搞平衡,儘力避免矛盾激化而影響到中蘇兩國對北越的援助競賽。

黎筍說:「儘管越南與中蘇兩國都保持了團結,但實現這個目標是十分麻煩的。每年我都得去中國兩次,就越戰局勢與他們(中國領導人)會談。至於對蘇聯人,我根本沒有做任何事。中國壓我們脫離蘇聯,禁止我們與蘇聯來往。他們把情況弄得十分緊張。鄧小平與康生對我說:『我們將每年援助你們幾十億(人民幣),但你們不可以再接受蘇聯方面的任何援助。』我不能容忍,我說:『不。我們必須與整個(共產黨)陣營保持團結一致。』」

1962年夏,胡志明要求北京援助「南方越共」,中共一次就提供了各種槍械9萬件。1963年中國經濟狀態開始好轉,周恩來準確解讀毛氏「輸出革命」的外交路線,並傾力執行,他反覆宣稱「(援助北越)我們現在是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而劉少奇的溫和外交路線被排斥了。

1968年,越南戰爭出現了一個戰役高潮。在1968年之前,越共在戰場上對付美軍的策略是以游擊戰進行戰略消耗。美軍一直找不到打擊越共主力的機會,對游擊隊的襲擾感到束手無策,人員傷亡逐漸增加。而美國人民普遍感到美國捲入越戰的時間過長,導致支持越戰和反戰的分歧不斷擴大,美國政府內部也開始出現撤軍的呼聲。這些令約翰遜總統感到沮喪和憂慮——這位老人處在幾面夾攻的困境中堅持著美國護衛自由的責任。5月19日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acNamara)向總統指出:「我們應該通過談判尋求一個比較接近的政治目標」。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赫爾姆斯(Richard Holmes)也在給總統的特別備忘錄中分析說,美國撤出越南對美國的權威將是一個重要的挫折,但最終不會永久地損害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能力。1967年10月21日,美國2萬名憤怒的反戰者在華盛頓國防部的五角大樓前示威,決心要關閉這個機構。另一方面,因為美軍大幅度升級對北越的轟炸,北越終於表示願意和談。1967年7月21日范文同聲明:「我們要求(美軍)無條件地停止轟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和談將不會存在障礙」。從8月始,美國政府與北越開始了接觸。

依照北越的戰略,「人民軍」擴充已達200萬人,而且從1965年以來得到蘇聯援助的重型武器,實力大增,戰爭形勢大致形成了均勢,可以試探著將游擊戰轉為正規戰。北越很清楚美國國內日益高漲的反戰浪潮、以及由越戰引起的美國社會的立場分化。依據反法戰爭的經驗,北越認為在條件有利時,只要再創造一次奠邊府式的軍事勝利,配合以廣泛的宣傳攻勢,有可能瓦解美國人繼續在越南進行戰爭的意志,達到迫使美軍撤出南越的目標;也可以藉此向北京方面和莫斯科方面展現河內的自主決定權。因此,河內策劃發動一次大規模戰役,名為1968年「春節攻勢」。而當胡志明和武元甲以及他們的盟友表示對「春節攻勢」的反對之後,北越發生了一場社會清洗。因為儘管對南方的戰爭最初喚起了北越民眾對共產黨的支持,但這場戰爭很快就變成了一個泥潭,而黎筍、黎德壽對此的反應是:強化「全民皆兵」,對河內戰爭政策的任何抵制都會被扣上「叛國」罪名。

此前,林彪多次陪同毛澤東與北越領導人會談,他總是不發一語──他在國際「革命」方面,既不內行也不熱心。只有一次他很罕見地說出他對越南戰爭的策略:「熬」。林彪告訴范文同、武元甲說:「面對強大的美國,你們的辦法就是熬。熬,就會勝利。」「熬」原是小火久煮之意,喻以慢性消耗和時間去磨損美國人的耐力和信心。從日後事實來看,林彪的勸告有可能是取勝之道。但林彪不曾提防他的看法會引起周恩來的惱火,蓋因「熬」不僅有利北越,也會使中方跳出蘇聯罩在中國頭上的「競爭」圈套。如此一來,周氏在「援越」上的表演餘地就會被壓縮。但當時周恩來悶聲不吭,沒有計較。幾年之後,周恩來才發泄了這口悶氣。

問題出在此前北越「人民軍」從未與美軍正面交手,沒有實戰經驗。事實上美軍的戰力遠遠超出了河內的估計。「美國士兵作戰十分勇猛。但是北越人主動了作戰的時間、地點和期限。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情況常常如此。」按照越南戰爭的不成文規則,戰事總是在越南春節前後(1-2月間)休戰,河內和西貢都宣稱今年(1968)也不例外。但是1968年1月31日凌晨,即越南的春節第一天,在南越百姓互相慶賀新年的歡樂時候,40萬北越軍隊和30萬南方越共,發動了「春節攻勢」,突然攻擊南越各地的城市和軍事基地。從當時的軍事圖上看,北越以8路正規「人民軍」分別從北越、寮國和柬埔寨入侵南越。同時越共武裝也在南越內地展開襲擊。順化(Hue)、峴港(Da Nang)、西貢、芽庄(Nha Trang)、堤岸(Cholon)等22個城市和地區遭到攻擊。此前十天,已有5個營的越共突擊隊裝扮成難民、農民、工人,滲透到西貢城裡。他們的武器軍火分別藏在花車、棺材、表面蓋有蔬菜和大米的車輛里運到了城內。1968年1月31日凌晨700名越共突擊隊襲擊了新山一(Tan Son Nhut)的美國空軍基地。而潛入西貢的越共突擊隊分別襲擊了西貢的總統府、電台、參謀總部等地。一個19人的越共突擊隊以平民打扮,乘一輛舊卡車來到駐西貢的美國使館,把外牆炸開一個豁口衝進使館。當他們試圖用火箭筒炸毀使館大門時,被擔任警戒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所壓制,雙方激烈交火,19名越共突擊隊員全部勇敢戰死。

北越的「春節攻勢」,使美軍終於有了與北越「人民軍」正面交戰的機會,於是很快投入全面反攻。越南歷史上的「三朝舊都」順化市一直被北南雙方承認為非軍事區,南越並沒有在順化部署軍隊,因此北越部隊順利地佔領了順化。他們在這個人口僅為14萬的城市裡,殺害了3,000多名南越公務員、知識分子、教會人士和西方遊客,包括婦女和兒童。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在2月初奪回順化。陸戰一師是美軍的頭等精銳,該部曾在1943年太平洋戰爭中的瓜達卡那爾島戰場與日軍血戰,殲滅日軍5萬人;在1950年朝鮮戰爭「長津湖戰役」中抗擊中共主力軍隊(第九兵團)12個師的圍攻,臨危不懼,傷亡第九兵團6萬人,展示了正宗的美軍陸戰隊風格。此時,在被稱為「越戰最殘酷的近距離交戰」的順化巷戰中,美軍陣亡142名士兵,擊斃4,000餘名「人民軍」,北越軍人的屍體鋪滿了順化的街道。戰鬥中,美軍士兵艾爾弗雷多•岡薩雷斯(Alfredo Gonzalez)身負重傷,仍然用機槍掃滅北越軍隊的火力點,直至血盡而亡。他本是墨西哥人,13歲時獨自流浪到美國,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他長大后參加了美軍陸戰一師。在順化之戰中,岡薩雷斯作出個人所能作出的對美國的最高回報。順化之役,北越不斷增援兵力,以7個師對陣美軍陸戰一師,但最終敗走。

溪山(Khe Sanh)戰役是北越「人民軍」對美軍的另一場嚴酷挑戰。溪山駐有美軍的一個炮兵團,座落於南越境內的西北角,臨近寮國邊境,靠近「胡志明小道」而遠離後方。此地並非戰略要塞,但是北越另有所圖,認為全殲美軍炮兵團可以造成奠邊府戰役式的震撼,必然影響全局。北越派遣曾參加過奠邊府之役、有作戰經驗和頑強戰鬥力的精銳部隊第325師和第304師約4萬人,包圍了溪山。另外有北越3個師排開陣勢準備阻擊美軍增援部隊。1968年1月21日北越軍隊猛烈炮轟溪山併發起地面進攻,炸毀了溪山的飛機跑道和主要的彈藥庫,並擊毀數架美軍飛機。防衛溪山的6,000名美軍進行了頑強抵抗,發射了大量炮彈。美軍使用空中優勢,出動直升機和運輸機每隔十幾分鐘就飛來補充彈藥。溪山之役歷時77天,美軍的地面抵抗和空中攻擊,使北越「人民軍」陣亡2萬餘人,傷數倍。北越一再增兵,始終無法攻克溪山。4月7日北越自動退兵。

1968年北越的「春節攻勢」顯示了北越人的勇敢戰鬥意志,但沒有實現河內的作戰意圖,而在事實上「把人民軍變成了撲火的飛蛾」。河內預計的南越百姓呼應越共的起義情況並沒有發生。美軍重創了北越「人民軍」,也沉重打擊了南方越共游擊隊,形成了一個殲滅越共的最佳機會。但美軍的傷亡也在成倍增加。南越方面則要拖住美軍的保護,乘機要求美軍增派20萬部隊,以徹底剷除越共游擊隊。但這時美國的「左派」勢力在狂熱支持北越。「春節攻勢」的戰事引起了美國媒體的普遍關注,全程報道了戰爭場面的空前激烈殘酷,也展示了南越防衛力量的脆弱無能,美國人對南越政府的信心開始被扭轉。在整個越戰中,美國沒有輸過任何戰役(Battle),卻最終輸掉整個戰爭(War),這除了美軍行動受限於美國政府的戰爭政策之外,輸掉戰爭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美國軍人過分顧忌平民傷亡和不忍於雙方的生命損失。這種觀念和心態經過西方「左派」的挑撥煽動,逐漸擴展成了「反戰」運動──美國人的反戰觀念很不明確:他們認為並不是越共不欠揍,而是不該犧牲美軍士兵的寶貴生命,去那遙遠的地方管別國閑事。而西方「左派」的政治動機是無法用短視來解釋的——「左派」製造的輿論對河內的支持力度居然超出了北越人的期望。本來,共產黨發動戰爭將交戰雙方一個個年輕活潑的生命,推向死斗的險惡境地,不該受到讚揚。美軍士兵是在繁榮舒適環境中和在人道價值觀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善良男女,他們為保護一個素不相識民族的自由,離開美國的太平樂園來到猙獰的殺戮戰場,在越南叢林里做捨生忘死的戰鬥,堅守在難以忍受的雨季而不知戰爭何時結束。他們的人道情懷是一種深入他們內心的自然反應,當別人遇到危難時他們會自然產生援助願望。在南越,他們見到了真正的兇殘,這令他們萬分驚愕。美軍在戰場上的艱苦卓絕的苦鬥既是保護人類自由也是保護自身性命,卻被西方「左派」們指控為心狠手辣的「屠殺」;越共的恐怖活動則被「左派」譽為「聖戰」。一個著名「左派」、好萊塢影星「河內珍」(Hanoi Jane,亦稱「無恥珍」shameless Jane),在訪問北越「俘虜營」時,當面咒罵那些被俘受折磨的美軍英雄是「戰爭罪犯」。

事實上,美軍最大的弱點是堅持生命至上的人道底線和道德自律,這種善良顯得十分蒼白,而被越共充分利用,常使美軍蒙受暗算襲擊,因為越共專門隱藏於平民之中。美軍盡量避免平民的傷亡,這使越共並不害怕美軍。越共最畏懼的是韓國派往南越的4萬韓軍。原因是韓軍每對越共作戰必勇悍肉搏,且不屑區分混雜在平民中的越共分子或者庇護者,一概就地殺斃而毫不遲疑,對於凡有越共挖洞藏身的整個村莊也必定摧毀,這就極大地增加了越共活動的實際成本,令越共膽寒。如此一來,越南平民轉而視越共為禍源,往往是越共游擊隊進村,百姓就集體逃離村莊,把越共晾在空蕩蕩的村中。韓軍取勝的訣竅很簡單:手段堅決,做到與越共同樣地敢於否定人命價值,越共就沒有招數了。韓軍在反擊越共方面可以放手對應,反而沒有受到西方「左派」或反戰團體的抨擊。

在美國國內的財政緊張、兵源不足等情況下,美國的反戰運動加速蔓延,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在越南進行的是一場沒有價值的「骯髒戰爭」,數以萬計的美國士兵喪生在那遙遠的熱帶森林裡,還毫無意義地投入了大量的美元和物資。懷有各種不同目的群體集合在「反戰」旗幟下,包括喜歡鬧事的「左派」、害怕上戰場而逃避兵役的年輕人、發泄精力的大學生、支持民權運動的團體、持有某些宗教理念的人、天真愛好和平的群體、政治短視者等等,他們在美國掀起了更大的反戰浪潮,極大地影響了美國國會的視野。在這種社會情緒下,約翰遜總統的增派軍隊、增加越戰開支等計劃都被美國國會否定,迫使約翰遜不得不「逐步降級」對北越的轟炸。越共游擊隊也得以在南越戰場上繼續生存。在美國國內的種種壓力下,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總統宣布放棄參選下屆總統。此時河內因為軍事失敗而表示願意回到談判桌。1968年5月10日美國代表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與北越代表黎德壽在巴黎開始了預備性會談。

早在1964年夏季,河內為了阻止美國向南越派兵,曾表示願意與美國和談,中國當時贊成北越採取和談。但是到了1965年,中國突然強烈反對北越與美國談判,一再堅持北越只能戰鬥不能和談。中國立場的轉變與越戰升級無關,而與蘇聯從1965年開始的大規模「援越」有著明確關係。1967年4月11日周恩來告訴范文同、武元甲,「我們認為,你們的鬥爭越接近勝利,我們與蘇聯的鬥爭就越激烈。我們要動員全世界人民來支持你們取得勝利,而蘇聯一定要你們半途而廢。你們越接近勝利,蘇聯修正主義就越會設置障礙,背信棄義。我是根據過去的經驗說的,提醒你們保持警惕。」黎筍也證明:「(1968年)美國人想和我們談判的時候,(中國領導人)給我們寫了一封信說:『你們不能坐下來和美國談判。你們必須把美國部隊牽到北越來和他們作戰。』(中國)這樣出爾反爾,向我們施加壓力,讓我們極為困惑。」

前已述及,美軍由於受限制不能攻入柬埔寨以獲得決定性的戰果,無法剷除南方越共在柬埔寨的庇護所,也無法切斷越共的物資供應和兵員補充,致使越共游擊隊在每一次損失后都能夠捲土重來,美軍的消耗也越來越大。但美軍對北越的轟炸和對南方越共的打擊也使河內遭受嚴重損失。而南越方面在努力拖延(暗中阻撓)美國與北越的和談。於是,越戰進入了邊打邊談的階段。1968年,北京方面和莫斯科方面加劇了在河內爭奪影響力。蘇聯支持北越以和談方式促使美國撤軍,美國也認為蘇聯可以作為斡旋者而發揮重要作用。在蘇聯的調停下,北越於1968年4月3日開始與美國談判。中國對越美和談戒心倍增,對北越與蘇聯日趨密切的關係和越蘇走到一起的前景極為不安,遂一面竭力阻撓越美和談,一面給北越增加援助想攏住河內。但中國還是不能與蘇聯抗衡:蘇聯援助至1968年時已超過了中國既往多年援助的總和。中國對蘇聯恨之入骨而又無可奈何,只好一再對北越施加壓力,不讓北越與美國和談,並停止了蘇聯援越物資的過境運輸。但蘇聯開闢了經印度、緬甸、寮國的運輸線,繞道援助北越。這些做法讓河內認為中國正在背棄北越,也讓中國在蘇聯的「蘇中越三角」圈套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1968年4月13日周恩來指責范文同:「你們4月3日的(和談)聲明不僅讓全世界人民感到吃驚,甚至連敵人都大吃一驚。對世界人民來說,這是你們的妥協,幫助美國解決困難。連戴高樂都承認這點。只有一件事我們沒料到,就是馬丁•路德金在4月4日被刺殺,就在你們發表聲明的第二天。如果你們的聲明晚兩天發表,這個刺殺事件也許不會發生。」

但河內並不買賬。范文同也是精通此技,他冷靜反擊道:「你們的意見是建設性的,我們會認真考慮。但畢竟是我們,而不是你們,正在與美國戰鬥。我們自己對我們的軍事和外交行動負責。」范文同還告訴周恩來:「蘇聯同志們懷著巨大熱情聽了我們的情況介紹。阮文通(Nguyen Van Thong)同志還向葛羅米柯(Andrey Gromyko,蘇聯外長)通報了有關情況。蘇聯同志全力以赴地援助我們,他們表示支持我們獲得最完整的勝利。」——每次范文同想讓中國吃醋,中國總是堅決上當。1968年6月中國當局組織了群眾反越示威,在廣州、昆明和南寧的北越領事館,抗議河內在蘇聯調停下準備和談,北越駐昆明領事館還遭到了嚴重破壞。

1968年10月31日美國政府暫停對北越的轟炸,促成了即將在巴黎舉行的北越、越共南方陣線、南越政府和美國的「四方談判」。中國對和談的種種阻撓失敗了。11月5日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體面結束越戰為諾言,當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11月17日毛澤東率林彪、周恩來、陳伯達、康生,一起會見范文同,毛說道:「我贊成你們又打又談。我們有那麼一些同志,就是怕你們(和談)上美國人的當。我告訴他們不會(上當)。」

時間進入了1973年。1月23日,越南戰爭的轉折點到來: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國談判代表基辛格與北越談判代表黎德壽達成了結束越戰的「巴黎停戰協定」。

美國著手準備撤軍事宜,北越則搶在「巴黎停戰協定」生效之前,把更多的武器軍火和人員運進南越領土內的越共游擊區,做繼續戰爭的準備。1972年底至1973年中期,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的派遣部隊陸續撤出南越。同時,尼克松政府對不同意停戰條件的南越政府施加了壓力,南越最終同意了「停戰協定」。此時,北越仍然在表面上周旋於中蘇爭拗之間,以繼續獲取中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北越對中共的「背棄」產生強烈不滿,將有關中共在印度支那活動的全部文件或記載送交蘇聯留檔。其三十年之後,2000年俄國解密了那些文件中的77件記錄文本,包括中越、中寮(寮共)和中柬(紅高棉)領導人的會談記錄,公諸於世。中國「輸出革命」政策導致越、柬、寮、泰、馬等東南亞諸國動亂的一系列事實,大白天下,無可推辭。

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戰協定」正式簽署。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角色將終止於同年3月29日。越南戰爭,從1961年1月1日起到1973年3月29日止,死傷總數超過330萬人。其中,美軍陣亡45,948人,受傷303,640人,非戰鬥死亡10,298人;南越政府軍陣亡184,546人,受傷495,931人;越共和北越的戰鬥傷亡總計937,562人。而越南平民的傷亡情況,據美國參議院難民小組對越南戰爭1965-1972年的估計,平民死於戰爭約41.5萬人,受傷93.5萬人。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花費超過了1,095億美元。

「巴黎停戰協定」簽署后,1973年1月28日協議生效,1月29日印度支那實現全面停火。在其後60天內美軍撤出越南,越共部隊撤出柬埔寨和寮國。北越最終獲勝的最大障礙消失了。「巴黎停戰協定」規定:外國軍隊撤出南越,而越共武裝卻不必撤出南越,因為北越否認它滲入南越,否認打著「南方陣線」招牌的30萬北越部隊是外國軍隊。急於達成協定的尼克松、基辛格對北越做出了讓步。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與外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但尼克松宣稱「這是一項光榮的和平,美國光明磊落退出越南,絕非戰敗之故。」事實上,美國是首次放棄了它保衛自由的偉大使命,它為保衛南越所付出5萬多個美國人的生命,並沒有留下歷史成績──侵略未必會失敗,反侵略卻付出了慘重代價。這是北越與共產陣營的巨大勝利,當然也是美國和民主陣營的失敗。幾天後的1973年2月1日周恩來在北京轉述毛澤東的評論是:「美國軍隊離開南越的協定是個好事。在美國人撤出后,處理(南越)阮文紹政權就很容易了。美國派了那麼多軍隊到印度支那,花了那麼多的錢,但是越南問題沒有解決。最後達成了協議,美軍撤出南越,可是協議沒規定北越部隊也撤出。阮文紹強烈反對美國這麼做。當然美國右派也不贊成這個協議。」

在「巴黎停戰協定」生效后的兩年裡(1973-1975年),北越又向南越滲透了10萬兵員、700輛坦克和1,500門火炮,上萬次地違反停火協定,傷亡了南越10萬名軍民。但在1973年1月那時,世界上許多人們都信以為真那個在共產黨看來如同廢紙的「巴黎停戰協定」將把和平帶給東南亞。美國的反戰派和西方「左派」也自視為世界和平的「大救星」,狂歡慶祝。「巴黎停戰協定」的談判代表基辛格和黎德壽,因此獲得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基辛格喜滋滋跑去領獎,黎德壽冷峻地拒絕獲獎。世人都在天真地相信越南戰爭會就此熄滅,天下太平。他們不懂得:戰亂並不會就此終結。

根據巴黎協議的第20條款,越共也必須撤離柬埔寨。但越共卻保留了他們在柬埔寨「胡志明小道」區域的基地和設施,並在紅高棉「解放區」留下了約千名軍事幹部作為「顧問」。當時美國蘇聯都不了解越共與紅高棉並不是一回事,美、蘇還以為柬共僅是越共的面具,越共撤出柬埔寨,柬共也就自行解散了。但事實並非如此。1973年1月29日北越、南越、寮國都實現了停火,金邊政府也單方面停火,不停火的是紅高棉。從2月開始,紅高棉加強了對金邊政府的攻擊,並不理會河內所堅持的要紅高棉與金邊政府展開談判的建議。這差不多表明了紅高棉開始背離北越,而喬森潘(紅高棉的名義上的領導人)在評論「巴黎停戰協定」時聲稱「河內拋棄了我們」,此話被西哈努克所記錄。河內的一份文件說:「北越人(從柬埔寨)的撤出放開了柬共對越共的依賴。這是個危險的預示,它將不可避免地引導柬共偏離跟隨越南共產黨的路線,並更多地傾向於中國共產黨的經驗。」

范文同把柬共(紅色高棉)和北越之間的關係演變,告訴了蘇聯大使。在1973年4月14日的一次會話時蘇聯大使提醒范文同,「在越南與柬埔寨問題的背後存在著中國的陰謀」。范文同答道:「我們知道存在一些中國計劃,想要製造印度支那人民之間的不合。然而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抵制那些計劃。」蘇聯大使還說:看來蘇聯也應該接觸西哈努克流亡政府,「我們需要通過他更好地了解柬埔寨的現實狀況。」這顯然符合俄國人對付中共的一貫策略。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美國,「水門事件」正在走向終局。美國司法調查的結果表明尼克松總統自始至終對水門大廈的竊聽活動都了如指掌。這個結果公布后,全國嘩然,掀起了聲討尼克松的浪潮。美國國會司法委員會指控尼克松多項違法。1974年7月30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彈劾尼克松的議案。8月9日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被迫辭職下台。尼克松是美國歷史上首個企圖挑戰憲法和民主法制的政治家,然而他以失敗結束了這場較量。毛澤東對此無法理解,他對尼克松深表同情。在一年多之後(1976年1月1日),毛與來訪的尼克松女兒女婿談話,毛承認自己怎麼也弄不懂那兩小盒錄音磁帶(註:尼克松指使竊聽活動的證據)竟能把美國的當權總統整下台。毛澤東對尼克松女兒女婿伸出因蒼老手抖而搖搖晃晃的大拇指說「你們(美國)是這個」,又伸出搖搖晃晃的小拇指說「我們(中國)是這個」。

在「水門事件」的四面楚歌聲中,美國副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匆匆接任總統職位。他以質樸和忠厚,艱難地給飽受信任危機的美國帶來和解。福特總統委託基辛格掌管對外事務,相機行事。尼克松下台後,越共立刻在南越的峴港和西貢附近挑起衝突,以測試南越政府和美國的反應。越共的行為引起南越民眾的恐慌和不滿,南越總統阮文紹沒有對越共做出強硬回擊,只是對南越民眾空談政府將維護國家主權等等。而美國未做出任何反應。

1975年1月7日盤據在南越領土之內的越共,再度發動軍事襲擊,復燃戰火。

1975年1月29日,美國白宮內閣會議認為:如果美國繼續減少對南越和柬埔寨的物資援助,其結果是,南越將在今年的春末淪陷,金邊也將在今年4月份淪陷;那裡的戰士們如此窘迫,他們正在限量使用手榴彈抵禦火力強大的敵人。福特總統為此懇求美國國會批准向南越提供3億美元、向柬埔寨提供2億美元的緊急援助。白宮內閣會議強調:必須理解這些援助只是用於補充彈藥、燃油等必要的物資;而如果美國拋棄對這兩個小國所做的承諾,將嚴重打擊美國的國際公信力。但美國國會不為所動。福特總統還特別呼籲道:「到目前為止,美國總是在任何朋友的最困難時期里,堅定地站在朋友一邊。現在,美國難道會故意在亞洲小國的生死存亡的鬥爭關頭拋棄它嗎?」而國會的簡短回答是: 正要如此。

美國國會投票決定全部終結對南越和柬埔寨的一切幫助。南越和柬埔寨的陷落將無可避免。幾小時后,這消息傳遍世界,蘇聯領袖們、毛澤東、周恩來、黎筍、范文同,朗諾等人也都知道了。對此早有預料的東南亞諸國,仍然普遍感到震驚。此後,美國政府通知駐西貢和金邊的使館準備撤離。

1975年3月初,北越公開撕毀「巴黎和平協定」,出動百萬「人民軍」大舉入侵南越共和國。1975年3月3日北越「人民軍」第2師攻陷南越的6個縣,並截斷交通。3月10日南越總統阮文紹鑒於態勢嚴重,決定放棄臨近邊界的高原三省和北端的廣治省(Quang Tri),縮短陣線,相機決戰。3月17日北越「人民軍」第320師佔領了南越的邦美蜀(Buon Me Thuot)。同日,在未做周詳準備情況下,阮文紹突然向全國宣布撤退行動,這使南越政府軍毫無準備的時間,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混亂,導致戰局急速惡化。3月19日南越第一軍區倉促撤離廣治省及順化省(Hue)。3月22日北越「人民軍」攻陷廣義省(Quang Ngai),截斷了南越軍隊的退路,並驅趕百萬南越難民擁塞道路,使南越軍隊不得不改道湧向峴港市(Da Nang)。3月26日阮文紹下令守死峴港,但第二天軍區司令官擅自逃亡,整個指揮系統自行瓦解,峴港10萬南越守軍怨氣大漲,於3月30日未做抵抗便向北越「人民軍」投降。南越第二軍區也放棄了中部地區後撤,使西貢以北無險可守,嚴重影響了全國的士氣民心。南越岌岌可危。至4月7日,南越的大部分省份及省城,皆未經戰鬥而先後放棄。在這種態勢下,北越勢力席捲印度支那已成定局。

在1975年4月16日下午2:30的白宮內閣會議上,基辛格詼諧地說現在北越全部軍隊都前往入侵南越,設若給他一個裝甲旅便可拿下空虛的河內。這次內閣會議認為:美國拒絕幫助南越,但蘇聯和中國在幫助北越,造成了局勢的失衡;而在援助問題上抨擊聲調最高的(美國國內)批評者們,正是以前大力鼓動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那些人。南越和柬埔寨的陷落,最終結果將是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懷疑和對美國的尋釁,這種事件將對全球產生深刻的影響。然後,福特總統感謝基辛格等人在一個艱難時期為南越和柬埔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然後他無奈地說:「歷史將證明我們判斷的準確性。」內閣會議結束。

4月20日,北越「人民軍」幾十個師分五路進軍西貢。當時南越政府在西貢及湄公河三角洲布陣5個步兵師、3個空降旅及數百架戰機,仍有反擊能力。但國家危急,南越政府鬥志消彌,民怨沸騰,阮文紹總統倉皇下台。4月27日,西貢被圍,達官貴人紛紛出走。4月28日南越臨時總統楊文明謀求與北越談判,遭到拒絕後,遂以不忍西貢毀於戰火為理由,宣布單方面停止戰鬥。美國總統福特搶在西貢淪陷前夕派出大量飛機和船隻,救出20多萬南越難民。1975年4月30日北越佔領西貢市。至此,越南戰爭結束,北越窮兵黷武、兵燹南北十四年,終以軍事方式吞併了南越共和國,也開啟了南越民眾逃亡的日子。

寡言少語的黎筍,他擁有主導越南共產黨所需的鋼鐵意志、專註和管理技巧,在贏得越戰的過程中,他始終是北越行動的總指揮。事實證明,北越以小國之份取得越戰的勝利,一是巧妙利用中蘇對抗而在維持獨立自主的同時,分別從中蘇「競爭」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援助;二是以拖長戰期的消耗和混淆曲直的宣傳攻勢,利用美國政府「不擴大越戰規模」的錯誤政策,並充分利用美國人民對越南戰爭產生的厭倦,最終收到神奇效果。而南越政府並未拚死戰鬥抵抗侵略,更不是被動參戰的一方:西貢當局頑固地追求著自己的私利,破壞和談,努力影響著美國在越南的行動,拖延著美國撤軍以及加劇了美國從東南亞脫身的複雜性,也影響到全球的冷戰秩序。儘管華盛頓方面有各種國內理由和地緣戰略理由繼續留守南越,但決定著美國投入越戰的性質和步調的,卻分別是河內當局和西貢當局。

此時,印度支那全面赤化之勢無可阻擋。河內出兵推翻了已經無力抵抗的寮國政府,讓寮共總書記凱山•豐威漢掌管寮國政權。寮國苗族英雄王寶率萬名苗族民眾流亡美國,定居猶他州。黎筍以「統一」功勛贏得越南「國父」地位,范文同贏得「現代越南設計師」地位。范文同得益於北越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團結與信任,使他的才華得以施展。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最大錯誤在於,不追求軍事勝利而導致失敗。南越國家的獨立和人民自由,被悲慘地終結了,這使得美國十幾年來為印度支那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完全失去意義。基辛格也批評道:「美國在越戰中自始至終沒有清楚地界定自己的目的,也沒有確定應該用何種手段達到目的。美國派兵救援南越,表達了保衛自由之心,卻不爭取軍事勝利。」日後的美國總統里根的評價是:「越戰是個大悲劇。越戰的恥辱是,美國青年被送入戰爭絞肉機,卻不被允許有獲勝的意願。」在美國國內,越戰失敗造成了美國人民在心理上的許多複雜變化:他們為一個不明不白地失敗的戰爭,付出重大代價而在內心感到茫然和無法平衡;因拋棄南越和柬埔寨而導致國際對美國的指責,也使美國人感到惱怒,並在自尊上受到嚴重挫折。而美國「左派」媒體對越戰訊息的有意誤導,更使許多美國人把越戰失敗的情緒,轉化認為美軍奉國家之命在越南的英勇作戰是助紂為虐,而不體諒美軍是在極其惡劣的戰鬥環境和種種政治限制下的艱難作戰而且受著自身素質和戰爭道德方面的制約。美軍面對的敵人不僅有河內,還有中國、蘇聯、西哈努克、西方「左派」、美國國內的反戰陣線和經濟衰退、西貢的牽制、法國的暗絆等等。參戰的美軍士兵本是國家英雄,但勝利了無名無利,失敗了則喪失性命,退役了需忍受戰爭加諸的身心創傷,他們還得忍受國內民眾的敵視與政府的漠視。許多越戰退伍軍人都受到創傷性官能失調症的困擾,心理分析家稱之為「越戰後遺症候群」。

在國際上,美國外交政策的信譽和可靠性受到許多盟友國家的懷疑。而越南戰爭的最終結局是:在印度支那的兩個「三角」政治角力中,蘇聯擊敗了美國和中國,北越侵吞了南越,美國丟掉了南越,中國失去了北越。北越蘇聯是贏家,美國中國是輸家,柬埔寨則被戰爭漩渦所吞沒。美、蘇、中、越四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恩怨交纏和分化組合也走向終局:北越與蘇聯結盟,中國和美國走近。西方的反戰者們皆不再吭聲。

越戰的雙方皆付出巨大的傷痛和生命損失。美軍陣亡45,948人,受傷303,640人,非戰鬥死亡10,298人。南越政府軍陣亡184,546人,受傷495,931人。北越和越共軍人陣亡937,562人,受傷數字不詳。而平民的傷亡,根據美國國會的難民小組(U.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Refugees)的估計,死於戰爭的平民超過41萬,受傷平民超過93萬。美國為越南戰爭的花費超過1,095億美元,5萬多名美國青年人、112萬北越和南越的士兵、41萬越南平民,都在戰爭中死亡。更有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如此慘重的生命損失迫使全世界去思考:人間為何一再發生戰爭。

結局與后話

越戰結束,北越人忙於在南越建立共產黨政權和清洗前政府人員。大約百萬的與前南越政府有關的人被送到「再教育營」里,其中也有一些人被處死,但最後絕大部分人被釋放和回歸社會。越南難民所寫的關於南越淪陷的回憶錄里,也沒有越共當局大規模殺害前政權官員和軍事人員的相關記載。令人驚訝的是,越共當局在此時的百忙中,派出軍政人員到動亂中的柬埔寨,接回越南僑民。當時,在柬埔寨約有25萬越僑,大部分都被越共接收而返回了越南。因為種種原因來不及返越而遺留在柬埔寨的越僑還有2萬人。越共當局對越僑的不分階級的關心,是值得稱讚的。

北越的一位部長指出:1975年是紅高棉與越南人之間關係的分水嶺。在紅高棉接管金邊政權后,波布(PolPot,中國譯為「波爾布特」)拒絕與河內發展任何形式的友好關係。他聲明:「我們贏得了全部的、決定性的、乾淨的勝利,我們的勝利沒有任何外國的援助或參與。」實際上他不承認越共所做出的對紅高棉的一切幫助,也不承認中共的幫助。農謝甚至宣稱:「越共破壞我們的革命。我們沒有從越南共產黨那裡收到任何東西。我告訴你們這些是為了指出越共從來沒有幫助過我們!在整個柬埔寨革命時期,我們與蘇聯和越共之間有複雜的鬥爭,但是我們克服了困難並贏得勝利。」

1975年5月4日紅高棉攻擊越南領土富島(Phu Quoc)和土珠島(Tho Chu),而這兩個島嶼確屬越南,不存在歸屬爭議。同年,紅高棉頻繁越過東部邊界入侵越南的村莊,殺死村民。此期間,美國政府的一份報告說,在柬、越邊界的很多局部區域,越共部隊和紅高棉部隊發生了小型的戰鬥。

在北京,毛澤東的關注熱情轉移到柬埔寨,而迅速冷淡了越南。1975年9月24日毛澤東對黎筍提出的經濟援助要求,推脫道:「現在最窮的不是你們(越南),而是我們(中國)。我們有8億人口,現在還有領導危機。周總理身體不好,一年開了4次刀,危險。康生身體不好,葉劍英身體也不好。我82歲了,也有病。」毛澤東用手指著在場的鄧小平說「只有他一個算壯丁。」

越南原有華人150萬,其中130萬華人(主要來自中國廣東地區)僑居在越南南方的富庶之地,越南人與華人世代和睦相處,從未發生過排華風潮。河內知道中共長期以來對東南亞華人的利用,在中越交惡的情況下,河內有理由擔心越南華人成為中共的內應,而越南華人也擔心中越交惡會影響越南當局對華人政策的改變。1977年河內在越南北部施實「凈化地區」項目,把那裡的華人舉家遷往越南內地。但是,越南北部的幾萬華人(主要來自中國廣西地區)感到嚴重不安,開始舉家遷回中國大陸。中國指責河內「蓄意驅趕華人」。

越南北部華人的舉動加劇了越南南方華人的不安。隨後,許多南方華人隨同南越人一起逃離越南共產黨的統治。在許多越南華人難民的傷感的回憶錄里,流露著他們對越南共產黨的痛恨和恐懼,也揭示了他們逃出越南的真實原因。北越在1975年吞併南越后,南越民眾並不信任從北越蜂擁而來的共產黨,但不得不忍受統治和政策,其中大約有兩百萬南越人逃離越南,其中包括十幾萬華人。他們乘漁船在茫茫大海上冒險逃亡,經歷了種種驚心動魄的艱難險阻,抵達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或澳洲(例如巴黎的華人領袖陳氏兄弟),估計至少有十萬人死於逃難過程。這被稱為「投奔怒海」大悲劇,全球為之震驚,國際社會指責越南給世界製造了難民潮。

中國指責越南「反華」,稱那些出逃的華人是「越南難民」,不予接收。1978年6月16日中國當局關閉了越南駐廣州、南寧和昆明的領事館,7月3日中國撤回了全部的援越人員,至此中越關係全面破裂。

鄧小平與紅高棉沒有任何淵源,也絲毫沒有共同的政治理念。鄧小平支持紅高棉,用意是把紅高棉當作針對越南的一根刺,而不再是「輸出革命」。河內準備對紅高棉採取軍事打擊,鄧小平便認為有了對越南發動戰爭的借口,叫做「自衛反擊戰」。1978年11月中國的廣州、昆明、成都三個軍區奉命完成了戰爭準備,12月13日鄧小平以中央軍委名義命令中方軍隊向中越邊境地區集結,12月底中方9個軍的30萬人集結在廣西和雲南的中越邊境。

此時,紅高棉對越南的上千次的軍事挑釁以及大規模殺戮越僑的行為,超出了河內的忍耐底線,形成了越南出兵的正當性。在1978年初,黎筍總結觀察,判斷紅高棉政體的性質是「紅色奴隸制」。1978年12月4日河內廣播指控紅高棉的四條罪行是獨裁(dictatorial)、軍國主義(militarist)、法西斯主義(fascist)、種族屠殺(echoing genocide)。

另一方面,河內考慮了軍事行動所必需的外交背景。1978年6月黎筍赴莫斯科與蘇聯領導人討論越南的計劃,締結了蘇聯與越南的合作條約。在莫斯科,越南領導人清楚地談到「在即將來臨的旱季有效地進行對金邊政權的強大攻擊」,蘇聯領導人支持越南的計劃,並答應幫助對付未來的中國反應,越南則保證打擊的迅速進行以使「中國沒有時間大規模地運送軍隊到金邊去解救紅高棉政權」。1978年10月中旬,越南軍隊開始集結。紅高棉到北京求援,甚至要求中共派軍隊到柬埔寨來參戰,但這要求被拒絕了,中共只答應為紅高棉緊急提供軍火和指導戰爭策略。

1978年12月25日,聖誕節,10萬名越南軍人將跨過邊界去進攻紅高棉。戰爭命令由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下達,戰爭總指揮是越南軍隊總參謀長文進勇大將,戰地司令官是黎德英中將(時任越南南方軍區司令官)。凌晨,越軍整裝待發,10萬頂鋼盔在星光下閃動著無邊的鋼鐵幽光,他們即將展開一場國家戰爭。越南向國際社會宣布的出兵理由是充足的:紅高棉殺害了滯留在柬埔寨的2萬越南僑民,出於越南邊界的安全原因,有必要在柬埔寨出現一個對越南友好的政權,以取代由北京支持的紅高棉政權。

黎明時刻,紅高棉的好日子結束了。10萬越軍分兵五路,排山倒海般地攻入柬埔寨。

第一路越軍由駐越南波來古(Pleiku)基地的合成師團組成,進攻柬埔寨的上丁省,沿柬埔寨北部向西推進,直取暹粒。
第二路越軍由駐越南邦美蜀市(Buon Me Thuot)的兩個師組成,沿柬埔寨中部進攻橘井省和磅通省。
第三路越軍由「鸚鵡喙」以北的越南西寧市(Tay Ninh)駐軍組成,包括有兩個坦克團,目標是柬埔寨戰略要地磅占省。
第四路越軍由駐越南朱篤市(Chau Doc)的兩個師組成,目標是柬埔寨南部區域。
第五路越軍由駐越南河仙市(Ha Tien)的部隊組成,目標是柬埔寨磅遜港以截斷海路。

這五路越軍配備有蘇制坦克和裝甲車,那些飄揚著越共金星旗的鋼鐵怪物捲起的沙土遮蔽了早晨的天空,長驅直入柬埔寨境內。越軍的作戰機群全面控制了柬埔寨境內天空。另外有4個團的寮共軍隊也從寮柬邊界攻入柬埔寨東北部的拉塔基里省,討伐紅高棉。

紅高棉總兵力約有10萬國防軍,10萬地方部隊,還有十幾萬鄉村武裝「自衛隊」。他們面對柬埔寨民眾曾是何等驕橫兇悍,但現在他們面對越軍卻是令人瞠目的懦弱狼狽。紅高棉的精銳部署在柬埔寨東區、磅占省和西南區三地。柬埔寨東區有7萬紅高棉部隊,是抵擋越軍的主力。12月27日越軍包抄了集結在「鸚鵡喙」附近的紅高棉3萬人部隊。被圍的紅高棉部隊未經戰鬥便棄槍潰散。在柬埔寨東部的其它紅高棉部隊和號稱勇猛善戰的柯袍(也譯「蓋博」)部隊也瞬間瓦解,勢如山崩,無法制止。大批紅高棉戰士扔掉武器向西逃去,或逃回自己的家鄉,或胡亂奔走不知哪裡好逃。很歹惡的紅高棉鄉村「自衛隊」早已渺無蹤跡。公路上擁擠著向金邊進軍的越南軍車隊伍。越軍來不及處理紅高棉的人員和武器,便讓紅高棉戰俘自己收集槍支塞到越軍坦克履帶下碾壞,人員即可遣散回家。那些武器都是中國造步槍。還有24輛嶄新的中國坦克和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沒有經任何發射就成為越軍的繳獲物。

第二路越軍攻入柬埔寨后直撲橘井省,當地的紅高棉部隊聞風潰逃,1979年1月1日佔領了橘井省城。第三路越軍進入柬埔寨向磅占省進軍。在磅占省城附近,有柯袍的主力軍隊2萬多人集結在那裡,其中包括中國為紅高棉裝備和訓練的精銳裝甲部隊。柯袍軍隊與第三路越軍交戰,在越軍的猛烈打擊下僅幾小時便全線崩潰。戰場亂作一團,柯袍急速逃奔金邊。很多紅高棉軍人乘機起義反戈。此時中國援柬人員也成為柬埔寨人的痛恨對象,而紅高棉不願「中國援柬專家」落入越軍之手。有柬埔寨人的描述說:「(紅高棉)向被困的幾十名中國專家開槍,彈如雨下,這些中國專家就這樣死於柬埔寨。在紅高棉基地,也有一百多名中國專家異常緊張地來回奔跑。」

到了1979年1月3日,越軍解放了柬埔寨三分之一的國土,快速向柬埔寨內地推進,兵鋒指向金邊、磅遜、暹粒等地。渡口重鎮奈良曾是紅高棉與朗諾政府軍爭奪5年之久、直到金邊淪陷之前16天才拿下的。現在越軍只用一個早餐時間就攻佔了奈良。紅高棉戰略部隊,也就是西南大區的塔莫部隊,素以對民眾血腥無情而著名。1月4日,紅高棉這支3萬人的戰略部隊在貢布省與第五路越軍交戰,在越軍的凌厲打擊下也同樣地迅速崩潰了。塔莫立即帶著家眷和親信逃往金邊。

儘管紅高棉把戰爭打得一塌糊塗,但國際上觀察戰爭的分析家們一致認為紅高棉還可以堅持戰鬥幾個月才會垮台。中國也相信這個說法。1月5日鄧小平在北京說:「中國不打算直接派軍隊或軍事顧問到柬埔寨去挽救紅高棉。」

原本,越南人只是打算在柬埔寨東部創造一個安全地區,隔離紅高棉。但軍事進展如此順利,使越南人很快認識到他們甚至能夠攻克金邊,一舉解放柬埔寨。1月6日包括裝甲部隊在內的2萬越軍,挺進到金邊東部城外。越軍戰地司令官黎德英來到湄公河邊,遙望金邊。他決定明天對金邊發起總攻。但是就在那個黑沉沉的深夜裡,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部署在金邊城外的紅高棉7個師,有5個師自動瓦解了,士兵們脫去黑衣,扔下槍炮,逃向四面八方──對紅高棉士兵們來說,擺脫「革命組織」和保全性命,自有其發生原理。1月7日尚未天亮,驚惶失措的紅高棉「黨中央」拋棄金邊向西北方向倉惶出逃,波布乘直升飛機飛向泰國。金邊的紅高棉幹部和殘剩的部隊,背著能夠抓到手的大米,亂鬨哄地向西北方向集體逃奔。金邊以西塵土漫天飛揚,十幾萬人狼奔豕突,武器文件丟棄滿地——三年來他們把國家踹進災難里,現在卻逃若脫兔。紅高棉原有軍隊總計20個師,現在僅剩駐金邊的「中央警衛師」還完整地存在。

1979年1月7日是金邊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早上,越南的轟炸機群轟鳴著飛過金邊。這次空襲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因為金邊已經沒有紅高棉了。中午12時30分,大隊越軍浩浩蕩蕩地開進金邊。僅僅13天,越軍就粉碎了紅高棉政權。越南人不是不願意展示自己的戰爭技藝,而是紅高棉一觸即潰,沒有給越南人以這種機會。越軍的迅速勝利是越南將領們始料不及的,他們知道紅高棉色厲內荏,但沒料到不可一世的紅高棉會「像一枚雞蛋被輕易摔碎在石頭上一樣」。紅高棉,人類史上最暴虐最怪異的「紅色烏托邦」彈指間就破滅了。所有留在金邊的人都自發歡迎了越南入侵者,他們都是嚴重缺乏營養、被折磨了3年多的工人和家屬,全部只有寥寥千人。相同的歡迎,曾經發生於1975年4月15日紅高棉淪陷金邊的那一天,可悲的是那一次人民錯誤地歡迎了一個極其惡毒的「革命組織」,整個民族因此陷入了空前的血腥浩劫。

紅高棉政體僅僅存在3年8個月20天,在如此短期內紅高棉政體殺戮人民170萬,占國家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尚未被殺的4百多萬人民淪為紅高棉的奴隸——這時候你無法認識那些生命,他們骨瘦如柴、衣衫襤褸、身患疾病、極度衰竭、搖晃欲倒、有如殭屍。若非越南兵的解放,遲早都將倒斃田野變為白骨——他們全都認定自己一定會死在「民主柬埔寨」了,結果太陽升起,他們還是走了過來。至此,災難深重的柬埔寨人民終於被越南人以一個正義的入侵拔出了地獄,奇迹般地死裡逃生。今天,回首探討,如果越南兵來遲了,真的是可怕得無法預見。人類史上唯一的「紅色奴隸制」實驗結束了。

許多柬埔寨人在他們的回憶錄里都描述道:在1979年初,柬埔寨的人民都以極大的歡樂,歡迎了入侵柬埔寨和驅逐紅高棉的越南戰士。一個柬埔寨青年歡呼道:「越南軍隊進入柬埔寨,在1979年1月7日從紅高棉的手中解救了我們。所有的人民,相信國家迎來了和平,使我們不再被迫生活於巨大的恐懼之中。」

一位名叫安萬納(Anh Vanna)的金邊年輕人對西方媒體說:若沒有越南兵的到來,就沒有今天的他,也不會有現在的柬埔寨。

柬埔寨國家領袖之一的謝辛說:「1979年1月7日,標誌著柬埔寨歷史上最黑暗時期的結束。我們感謝越南人把柬埔寨從可怕的大屠殺中解救出來。」

············

1986年7月10日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黎筍在河內去世。黎筍在越南共產黨內長期擔任最高領袖,他在「越南戰爭」期間作出了最重要的決策。在越戰之後黎筍又成了共產黨國家與中國持不同觀點的象徵。

黎筍去世后,原越共南方局領導人阮文靈出任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范雄出任越南國家主席,黎德英(1980年晉陞大將)出任越南國防部長。原「南方陣線」主席阮友壽出任越南國會主席(Chairmen of National Assembly)。這四個人早年在越南南方的戰鬥年代結為密友,現在又組成越南最高領導層,他們在國策上更為慎重和實際。一方面,他們與鄧小平沒有個人芥蒂,因此有可能打開河內與北京的關係緩和之門;另一方面,他們比黎筍更認識紅高棉的本質。柬埔寨全國哀悼黎筍的去世,許多柬埔寨人為此流淚。柬埔寨人清楚記得:當年是黎筍決策出兵滅亡了殘暴的紅高棉,而中國那時在極力支持紅高棉。

在黎筍去世后,越戰時代的老一代越南共產黨領導人從高層淡出,越南開始了部分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嘗試。被譽為「現代越南的設計師」的范文同也退出了政壇,他幾乎雙目失明,但他還發揮著相當大的影響力。范文同於2000年4月29日去世。河內為他舉行了隆重國葬,數以萬計的越南民眾自發排列在河內的街道上,最後送別他們的戰時英雄范文同。

武元甲最長壽,直到2013年去世。終年102歲。

最後,本文以一個普通老母親的真實悲愴,展示20世紀越南戰爭期間平民百姓自己的歷史:(註:現任美國國務卿克瑞John Forbes Kerry在越戰後訪問河內,觀看過這個紀錄影片)

在一部20世紀80年代拍攝的越南記錄影片里,一個白髮蓬亂的北越母親,小心翼翼地向來訪者展示,她的失蹤兒子幼年時的衣服、鞋子和紅領巾。這是兒子留給母親的全部遺物。在越南戰爭期間,這個21歲兒子(被「人民軍」徵兵)失蹤在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上。戰後二十多年來,母親傾其所有,四次沿著森林中的「胡志明小道」長途跋涉,尋覓兒子的遺骸,她央求當地人開掘了45座當年的戰場群葬的無名戰士墳墓,但沒有找到任何可以辨認兒子的痕迹。在每一座墳墓里,母親都帶走一把土。現在,68歲的老母親已經沒有財力和體力進行第五次尋覓,她只好把那45把土合葬在一個小小的墓穴里,墓碑上是她的年輕兒子的名字。從屏幕上,觀眾能夠看到一個蒼老母親獃獃坐在兒子的墳前,無限悲傷卻無淚的面容。戰爭,其實沒有勝者與敗者,只有犧牲者、倖存者和苦難。

(「越南戰爭」全文完。作者附言:本文所述的每個的歷史事實和人物行為,都有確鑿的文件和文獻記載,且經過核實和驗證,務求嚴謹。本文的參考文獻出處過多,考慮到讀者較少對參考文獻有著特別興趣,故全部刪掉,以簡潔文章。請讀者見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Lawler 2015-10-29 22:25
全文證明了: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回復 light12 2015-10-29 23:11
Lawler: 全文證明了: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全文證明了:沒有永久的聰明,只有永久的愚蠢
回復 門外照斜陽 2015-10-30 00:19
沒有中國的支持, 紅色高棉是不可能如此殘害柬埔寨的老百姓的。
回復 Lawler 2015-10-30 00:19
light12: 全文證明了:沒有永久的聰明,只有永久的愚蠢
無怪世界這麼亂!
回復 徐福男兒 2015-10-30 00:45
那時候,報上天天報導,打下第幾架美帝的飛機,原來都是蘇修高射砲打的。
回復 light12 2015-10-30 19:04
門外照斜陽: 沒有中國的支持, 紅色高棉是不可能如此殘害柬埔寨的老百姓的。
就是
回復 light12 2015-10-30 19:04
Lawler: 無怪世界這麼亂!
  
回復 light12 2015-10-30 19:05
徐福男兒: 那時候,報上天天報導,打下第幾架美帝的飛機,原來都是蘇修高射砲打的。
全是蘇聯打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3: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