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多子女家庭如何管理好孩子

作者:kylelong  於 2016-5-11 05: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2評論

 

多子女家庭如何管理好孩子

 

 

    現代華人家庭,已經開始擺脫獨生子女的困境了,尤其是在北美,華人家庭的子女往往超過兩個,最多的達5個以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就帶來一個新的課題,即多子女家庭的時間管理。

 

    為了探討這個話題,筆者收集了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的意見,結合自己身邊的家庭故事,彙編了這些信息,提供大家參考。

 

    1,制定孩子的成長計劃

 

    計劃生育,在國外叫做家庭計劃。中國人翻譯為birth control,而在國外叫做family planning。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區別了。孩子是愛的結晶,在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前,家長都需要事先制定孩子的成長計劃。

 

    這個計劃分兩方面。第一方面,是育兒計劃,包括家長體檢、疾病消除、預防醫學、營養醫學;自身的體格訓練和機能鍛煉,給孩子成長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不同時期胎兒與嬰幼兒的營養需求,視覺、聽覺與運動配合訓練;懷孕期、哺乳期的醫學常識、營養知識和產後恢復;家長與孩子的心態與情緒管理與處理意見等等。第二方面,是教育計劃,包括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自我成長教育、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分配、父母與長輩的幫助與輔助;雙方家長在子女教育、成長、生活、娛樂等各方面的優勢與短處的分析與處理措施等等。

 

    2,三代同堂的相互配合

 

    首先看看不同年齡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敏感期的差異:

 

    02歲半:視覺、口、手、細小事物等方面的敏感期。

    2歲半—3歲:建立概念、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會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3歲—4歲:執拗、語言、追求完美、佔有慾等方面的敏感期。

    4歲—5歲:婚姻、情感、數學、音樂等方面的敏感期。

    5歲—6歲:書寫、邏輯、社會性興趣等方面的敏感期。

    6歲以上,一些螺旋狀敏感期,伴隨孩子一直成長到12歲。

 

    針對每一個孩子,孩子的思維、情緒、行為的規律性,都是有差別的,具有個性的;針對家庭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即使年齡差別不大,除了個性,還有共性,因為每個家庭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包括家長和長輩。

 

    通常,多子女家庭需要保姆或者有父母與長輩的幫助與輔助。家長在教育計劃方面,應該是主導的;父母與長輩,是輔助的。即使是夫妻雙方,也應該有一個是主,一個是輔。對於三代同堂的多子女家庭,父母與長輩是輔助,而不是主力;是看護者(caregiver),而不是監護人(guardian)。夫妻雙方通常在日常教育、日常管理、生活起居、個人飲食衛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父母與長輩通常則在親子關係、個人情感、做人處事、個人品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理性腦與感性腦的差別

 

    一般來說,我們會稱左腦為「理性腦(Rational brain)」,而稱右腦為「感性腦(Perceptual brain)」。左腦是專擅於處理理性事物的腦,主要負責推理、邏輯、判斷、思考、決策、規則…等工作;而右腦則偏好於處理感性的事物,如:情感交流、情感辨識、藝術、多元智能、操作、體驗、創意…等部分。然而,這個說法並不表示右腦就不處理推理、邏輯、判斷…,也不代表左腦不負責情感交流、情感辨識…,只是兩側腦各有其擅於處理的功能類別。事實上,左腦和右腦經常是相輔相成、同時處理面對龐雜的信息。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大腦發育階段,觀察孩子的思維與智力,孩子的行為與言論,準確判斷每一個孩子在不同階段是否處於理性腦或感性腦,或者兩者兼備。根據每一個孩子各自的需求階段,給予不同的時間表,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與活動內容,尤其要注重增加理性腦或感性腦的相關課程或業餘活動。同時,又不可以一味地放棄感性腦或理性腦的另一半大腦不管,而要及時發現孩子在另一半大腦方面的發育情況,給予新知識和新能力的訓練,最終使得孩子在理性腦與感性腦兩方面得到完美與平衡的發展。

 

    如果一個孩子處於理性腦或感性腦的時候,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安排孩子的時間表,以及活動與課程安排,很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阻礙孩子的智力發育。另一方面,如果家長不注重孩子在大腦發育方面的變化,一直在單方面培養孩子的智力與運動,忽視孩子智力發育的變化,也會耽誤孩子的發育與成長。有的孩子並不是在理性腦或感性腦的某一方面有偏好或突出,而是一開始就具備相對平衡的發育,家長的培養計劃就需要合理調整,符合這樣的孩子成長。

 

    4,多子女家庭的時間管理

 

    前面談到不同年齡段與不同孩子,需要給予不同的時間安排,不同的活動安排,不同的課程安排。這是根據孩子的個性與優勢,設置一些優勢性的學習與培訓內容。同時,我們又必須面對現實,家長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很忙的,即使是有父母與長輩的輔助幫忙,如果遇到幾個孩子需要同時教育和安排的話,夫妻雙方還是忙不過來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對於每個孩子個性的特點,給予單獨的指導教育,陪同孩子;對於孩子們共性的特點,構建一個家庭的集體活動空間,讓每個孩子參與,甚至全家都參與。有些需要長輩配合,有些需要家長主動,親自去做,親歷親為。家長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很重要,而不僅僅是看書,照本宣科,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符合自己家庭的情況,因材施教。

 

    有些時候,要看看孩子們參與的可能性,可能發展與參與的先後順序,或者是否可以安排在同一時間做。如果不可以,就要分清主次,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找到集體的結合點,優先發展最需要的。

 

    有些時候,家長給孩子一些學習或活動方面的建議,結果孩子不樂意,不想做。家長需要觀察后,發現孩子的特點。不是孩子不喜歡,而是孩子個性的東西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家長就需要調整自己,不要打斷孩子思維的運作與發展規律,那樣就是拔苗助長。

 

    5,最後的建議

 

    感性培養3步驟:培養感覺、生活體驗、學習表達。給家長的建議:盡量讓孩子接觸自己的小夥伴、平時不要都照孩子的規則、一個星期至少2次突發的驚喜。

 

    理性培養3步驟:深度觀察、思考能力、勇於提問。給家長的建議:讓孩子多閱讀經典文學、學習情緒獨立性。

 

    最後,家長自己的時間管理也很重要,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跟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的成長發育,家長們自己的思維與言行,都需要與孩子的發展同步,給予孩子在不同成長期的具體指導,幫助孩子成長,尤其是心靈的溝通。

 

相關閱讀

 

孩子的早期教育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8443.html

 

讓人糾結的海外華人子女的朋友圈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208521.html

 

兒童的聽覺與視覺發育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28062.html

 

海外華人子女如何學習漢語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24948.html

 

我接觸到的中西方教育差異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51458.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茶閑話 2016-5-11 09:08
滿滿的熱心和善意,謝謝您的慷慨!
回復 kylelong 2016-5-11 23:53
茶閑話: 滿滿的熱心和善意,謝謝您的慷慨!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4: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