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食鹽與疾病

作者:kylelong  於 2014-11-15 05: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飲食健康|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關鍵詞:調味料, 餐桌

 

食鹽與疾病

 

 

食鹽(salt),又稱餐桌鹽(table salt),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化學式NaCl)在食鹽中含量為99%,部分地區所出品的食鹽加入氯化鉀以降低氯化鈉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添加碘來預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鹽叫做碘鹽(Iodized Salt)。

 

鹽,是人民生活必需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的生活,沒有一天能夠離開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現在推斷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現代中國所產的食鹽主要有海鹽、井鹽、池鹽、礦鹽、石鹽等。

 

很多古文明是建立在用食鹽儲藏食物的基礎上。可以腌制儲存食物以後,人類飲食對季節的依賴大大降低,也給長途旅行提供了條件。在漫長的歷史中,食鹽很難製取,也因此被當做珍貴的貿易物資。在一些時期,鹽被當做貨幣使用。在文化中,鹽被當做「價值」的象徵。

 

封建社會的鹽專賣制度,使其成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財政收入工具,為其封建統治掠取民眾財富,賺取巨額利潤。在中國歷史上時斷時續實施了長達2000余年的「鹽鐵官營」政策。所謂「鹽鐵官營」,就是將冶鐵、煮鹽的經營權全部收歸中央政府。就鹽業官營而言,鹽商們只有得到政府的特許,才能以交納重稅為條件獲得經營權。舊時凡由官府生產經銷或向官府納稅後銷售的食鹽均稱官鹽。鹽商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是超級富豪的代名詞。鹽專賣制度在中國存在歷史十分久長,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延續到1949年,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

 

鹽業專賣制度的可能動機有下列幾個: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穩定食鹽價格和流通情況、減緩民間財富積累、對食鹽實行質量控制等。從各國歷史來看,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都有鹽業專賣制度。但是,到了現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鹽成了廉價而普及的調味料,價格相對低廉。現在人們很少聽說「私鹽販子」這個詞,因為食鹽產量巨大,價格低廉,鹽利不像古代那麼豐厚。

 

據營養學家介紹: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鹽,才能保持人體心臟的正常活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及體內酸鹼的平衡,同時鹽是鹹味的載體,是調味品中用得最多的,號稱「百味之祖(王)」。放鹽不僅增加菜肴的滋味,還能促進胃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但是,中國人吃鹽,主要是自己添加鹽(比如鹽罐子、醬油、豆瓣醬等)的方式,而歐美人吃鹽,主要是將食鹽先放入食品(比如麵包、匹薩、蛋糕、餅乾等)的添加方式,這個差別,使得中國人吃鹽是自己控制的,而歐美人吃鹽則是廠家控制的。

 

食鹽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原鹽(粗鹽)、洗滌鹽、再製鹽(精鹽)。原鹽是從海水、鹽井水直接製得的食鹽晶體,除氯化鈉外,還含有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鈣、硫酸鈉等雜質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滌鹽是以原鹽(主要是海鹽)用飽和鹽水洗滌的產品;把原鹽溶解,製成飽和溶液,經除雜處理后,再蒸發,這樣製得的食鹽即為再製鹽,再製鹽的雜質少,質量較高,晶粒呈粉狀,色澤潔白,多作為飲食業烹調之用;另外,還有人工加碘的再製鹽,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飲食之用。

 

與食鹽和健康相關的信息,筆者收集如下,與大家分享。

 

1,鹽的營養與功效

 

1)食鹽調味,能解膩提鮮,祛除腥膻之味,使食物保持原料的本味;

2)鹽水有殺菌、保鮮防腐作用;

3)用來清洗創傷可以防止感染;

4)撒在食物上可以短期保鮮,用來腌制食物還能防變質;

5)用鹽調水能清除皮膚表面的角質和污垢,使皮膚呈現出一種鮮嫩、透明的靚麗之感,可以促進全身皮膚的新陳代謝,防治某些皮膚病,起到較好的自我保健作用。

 

2,鹽的儲存與利用

 

1)鹽儲存時應陰涼避光密閉;

2)若長期過量食用食鹽容易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死、中風、腎臟病和白內障的發生;

3)雖然多吃鹽有礙健康,飲食宜清淡,但並不是吃鹽越少越好;

4)鹽除了食用之外,還可以作防腐劑,利用鹽很強的滲透力和殺菌作用保藏食物;

5)鹽在工業上用途也很廣,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6)鹽用於催吐,應炒黃后溶化服用;水化點眼,洗瘡。

 

3,鹽的食療作用

 

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顯示的味道。從中醫角度來講,食鹽味咸,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殺蟲消炎、催吐止瀉的功能;另有介紹說,有補心潤燥、瀉熱通便、解毒引吐、滋陰涼血、消腫止痛、止癢之功效;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脹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齒齦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瘡瘍、毒蟲螫傷等症。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如果是食療,食鹽適宜急性胃腸炎者、嘔吐腹瀉者,炎夏中暑多汗煩渴者、咽喉腫痛、口腔發炎、齒齦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和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兒童不宜多食,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壓、腎臟病、白內障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水腫、感冒、危害心臟、導致胃癌等疾病。

 

4,鹽的食用指南

 

1)忌高溫:由於現在的食鹽中都添加了碘或鋅,硒等營養元素,烹飪時宜在菜肴即將出鍋前加入,以免這些營素受熱蒸發掉;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2)製作雞、魚一類的菜肴應少加鹽,因為它們富含具有鮮味的谷氨酸鈉,本身就會有些鹹味;

3)烹調前加鹽:即在原料加熱前加鹽,目的是使原料有一個基本鹹味,並有收縮,在使用炸、爆、滑餾、滑炒等烹調方法時,都可結合上漿、掛糊,並加入一些鹽,因為這類烹調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層漿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須在烹前加鹽;另外有些菜在烹調過程中無法加鹽,如荷葉粉蒸肉等,也必須在蒸前加鹽,燒魚時為使魚肉不碎,也要先用鹽或醬油擦一下,但這種加鹽法用鹽要少,距離烹調時間要短;

4)烹調中加鹽:這是最主要的加鹽方法,在運用炒、燒、煮、燜、煨、滑等技法烹調時,都要在烹調中加鹽,而後是在菜肴快要成熟時加鹽,減少鹽對菜肴的滲透壓,保持菜肴嫩松,養分不流失;

5)烹調后加鹽:即加熱完成以後加鹽,以炸為主烹制的菜肴即此類,炸好后撒上花椒鹽等調料;

6)少買及時吃:少量購買,吃完再買,目的是防止碘的升華。因碘酸鉀在熱、光、風、濕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

7)忌在容器內敞口長期存放: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后將蓋蓋嚴,密封保存;

8)忌加醋: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最新消息:從2016年開始,中國將結束約有2600年歷史的食鹽專營制度,結束全球最古老的壟斷。

 

相關閱讀:

 

鹽的盛宴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20140921/info-1229262-1-1.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