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舌尖上的營養:營養學與營養補充劑

作者:kylelong  於 2014-6-25 23: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飲食健康|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關鍵詞:營養學


舌尖上的營養:營養學與營養補充劑

 

 

1,從細胞營養談起

 

雷蒙德•弗朗西斯(Raymond Francis),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畢業的,日益壯大的最優健康保養領域中國際知名的先驅者。他在《選擇健康》一書中提出的「只有一種疾病」的理論,被稱為過去的200多年中最重要的醫學發現。

 

 

人體由細胞組成,當細胞出了故障(cellular dysfunction),人的身體就不能繼續維持生態平衡來調節和維護自己的正常機能。不管你如何去給疾病命名或研究它的來龍去脈,細胞故障(即細胞障礙)都是疾病的根源。不管生的是一般的感冒,還是像憂鬱症一樣的精神疾病,或是有生命危險的癌症,所有的病症都是身體細胞出了故障所引起的。人體細胞的數量高達30兆個以上,人若想要健康,首先要確保所有細胞的健康,只要能使細胞健康的方式,就能確保人體健康。如果人體的細胞內外的條件平衡,細胞能得到適當的養分和照料時,細胞可以長期健康地存活,這就是細胞健康理論的基礎。所以,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可以被預防或逆轉的。

 

   

 

191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Alexis Carrell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當時他在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即現在的洛克菲勒大學),成功將雞胚心臟細胞在體外保存了29年!後來細胞之所以死去,只是因為Carrell的助手一時疏忽,忘記更換細胞培養基所致。Dr Carrell談到:「細胞可以不死,細胞之所以死亡,是因為細胞生長所依賴的液體老化了,定期更新培養液,讓細胞能得到新的養分,生命的脈動就得以延續。」

 

細胞營養醫學由Ron Price提出。細胞營養醫學的英文是Celling Nutraceutical,這個單詞是結合「Nutrition(營養)和「Pharmaceutical(藥物)而成的新字,於1989 Stephen DeFelice博士首創。他當時認為美國市面上「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與「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一大堆,於是,就用Celling Nutraceutical這個字來做產品區隔,依字面應譯為「細胞營養」,也就是說用無害的高單位的天然營養品來取代有害的藥物。DeFelice博士本身是醫師,也是美國醫學創新基金會主席(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in MedicineFIM)。他的定義是這樣的:細胞營養醫學,簡單地說,就是讓你的每一個細胞都能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從而促進細胞的修復、活化、再生,使器官達到最佳功能狀態。進而延緩衰老,令您青春常駐。

 

2,營養缺乏是一種謬論?

 

如果有人說你缺乏營養,你一定會跟他急!現代人誰會虧待自己?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有營養的,只要可以找到買的地方,有吃的地方,肯定要去吃一頓。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科普時代,人們也是相當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飲食結構。然而,由於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即使是醫生,也不一定都懂得營養學,或者說懂得全面的營養學知識。很多平民百姓過分依賴食物中的營養,卻不知道普通的食物食品,是缺少大量營養素的。

 

舉例來講: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這兩類食品被認為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食品。然而,這些食品依舊是人類生產出來的。如果不使用農藥、化肥,病蟲害就抑制不住,肥力就不夠,農作物產量就很低。雖然食品安全了,卻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食品的需要。於是,人們就搞折中,派生出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綠色食品在農藥、化肥的種類上嚴格限制使用,但並非完全不使用;無公害食品要求合理地、科學地使用農藥、化肥,不允許濫用,並規定了極其嚴格的允許殘留的量。因此,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也是含有農藥或化肥的,抵消了天然食品中的部分營養素;再加上生產和加工過程,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營養素,肯定不如過去自然生長的果蔬中的營養素。如果我們過分依賴這類食品,很可能造成營養缺乏。

 

前面講了細胞營養。那麼,什麼是營養學?什麼是營養素?

 

營養(Nutrition),是指食物中包含的熱量及其它有利健康的成分。營養學是(Nutritional sciencenutriology)一門研究機體與食物之間的關係的學科。通過對營養學的歷史、起源、發展、特徵、層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營養學的發展脈略。

 

除了健康人士可以從食品中吸收營養素之外,很多亞健康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士,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素。Stephen DeFelice博士建議的無害的高單位的天然營養品,就屬於這一類營養素,也就是營養補充劑,也稱為food supplements,中國人喜歡翻譯為「保健品」。營養補充劑(nutritional supplementDietary Supplement),又稱膳食補充劑、營養補充品、營養劑、飲食補充劑等,是作為飲食的輔助手段,用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而這些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就是營養素(nutrientsnutrient substance)。

 

維基解釋:營養素(Nutrients,又稱為養分)是人體所需的一些物質。主要分為人體需求量較大的宏量營養素和需求量較小的微量營養素。其中宏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素、蛋白質以及水。微量營養素包括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維生素又可細分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則包括有維生素B1B2B6B12以及煙酸、葉酸、維生素C。宏量營養素,除纖維素和水之外,主要為人體提供能量,以焦耳(jouls)或者卡路里(calories)來衡量。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提供4千卡能量,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其它營養素,包括纖維素、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不提供能量,但在機體的生理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營養素被人體吸收利用,最為關鍵的就還是吸收率(absorptivity)。人體在飲食或吸收大多數營養素時,胃部都必須分泌出稀釋液、消化酶、鹽酸等等,進行消化過程。消化過程耗費時間和能量,根據食量的大小,大約需要40分鐘以上。而等滲系列營養液能快速進入小腸,5分鐘吸收90%--95%,營養集中,充分地增加了細胞膜對營養的吸收。等滲營養液通常為空腹服用,從而大大地縮短了營養液在胃部的通過時間,減少了脂肪、纖維、鞣質等對微量營養素的吸附,並降低了過強的胃酸對營養價值的消減。等滲營養液進入小腸之後,與數量不少的胰液混合,因為添加了碳酸氫鉀,把營養液的pH值調為微酸性,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人體對於微量營養素的吸收。吸收快速,也快速見效。

 

3,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

 

現代醫學主要有三大分支: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與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預防醫學是第一醫學,臨床醫學是第二醫學,康復醫學則是第三醫學。由此可見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它是一切醫學的首要。

 

 

預防醫學是從醫學科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它是研究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預防醫學是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運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研究環境對健康影響的規律,制定預防人類疾病發生的措施,實現促進健康,預防傷殘和疾病為目的的一門科學。

 

 

 

 

之所以重提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是因為很多人認為人體生病、衰老與死亡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這些人並不知道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很多衰老是可以延緩的,很多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那麼,究竟是什麼東西可以做到這一點呢?簡單講:營養學!

 

結合本文開頭講述的細胞營養學以及後面的營養素,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預防與消除疾病的源頭,在於健康、豐富、平衡的營養;緩解慢性病、消除亞健康的關鍵,在於補充足夠的營養素。

 

你做到了嗎?

 

 

相關閱讀:

 

預防醫學與營養保健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87081.html

 

天然的、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97183.html

 

世上只有一種病——細胞障礙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0969

 

等滲系列營養液的基本成份的作用與優越性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953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1: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