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華人千萬別亂簽字!加州中餐館竟有如此黑幕

作者:8288  於 2017-3-3 14: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15評論

關鍵詞:洛杉磯, 舊金山, 美國人, 消費者, 餐廳

在美國給小費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初來也許還不習慣,一定要掏出手機仔細算算,才謹慎的填寫金額、簽字。知道美國人的普遍數學不好,有些餐廳還會非常貼心的在賬單下,附上「建議小費金額」,有時懶得再核算,就索性就直接按照「建議金額」去給小費。


這一切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最近幾位華人網友的爆料,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洛杉磯、舊金山等一些知名中餐館,已在華人圈名聲大噪,卻居然都在小費上做手腳!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多支付翻倍的小費!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賺小錢才能發大財」?!


揭秘美中餐館收據貓膩 


黑幕一:店家默認所有消費一律➕$10!

這位網友至今還覺得難以置信,當時他在洛杉磯聖蓋博San Gabriel一家小有名氣的中餐館就餐,結賬刷完卡時,掃了一眼賬單上總金額為54.15,小費欄下面寫著「建議小費金額」。向來也懶得自己算小費的他,正準備在Tip小費一欄按照建議金額填上。

正提筆時,突然察覺店家給出的「建議小費金額」似乎有些離譜:15%,9.62元;18%,11.55元;20%,12.83元。

54.15✖️15% ,怎麼都快10刀了呢?!

老闆,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么?!!

有眼尖的網友指出,這些數字的錯誤並非隨機的,所有百分比都是基於「64.15」乘出來的,而賬單恰好是54.15,所以很明顯是在賬單上加了整整10元錢後計算的小費。更何況,電腦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一定是店家手動改寫了計算程序!

 

黑幕二:手寫賬單 騙你雙倍小費沒商量!


之前有華人在某論壇爆料,今年1月初帶著從國內剛到美國的父母去舊金山某頭牌中餐館吃飯,因為這家餐館只接受現金支付,所以店家遞過來一張手寫的賬單也沒在意,就順手把銀行卡遞了過去。

(配圖與此文無關)


「店家把銀行卡還給我時,又拿給我一張電子賬單,意思是要在這上面要自行填寫小費,我當時就覺得怪怪的,但也沒多想,直到我聽到我媽咕噥了一句,怎麼加上小費變這麼多啊!我才覺得真的不對勁了。」


據這位華人網友描述,他們一家三口一共點了4個菜,按照15%的小費加上去之後,已經破百了!於是叫店家拿出菜單核實菜價,並要來了原始手寫賬單一比這才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店家給的第一份用圓珠筆寫的賬單上,字跡潦草的很,但依然能夠辨認是分別列出了4道菜的金額,並列出了4道菜總價,但這還不算完,居然下面還寫個「+12.75",貓膩就出在這12.75!原來老闆已經」好心「的把15%的小費給算上去了(菜金$85✖️15%=$12.75)= =也就是在第一次刷卡的時候,早已默默的付完了菜金和本該支付的小費了。

(配圖與此文無關)


"黑心」的店家在第二次遞上電子賬單時,已經早已不見12.75的蹤影,轉而變成了消費總金額Amount $97.75($85+$12.75)!按照慣例,再順手在TIP一覽寫上15%的小費,這自然輕鬆松破百了~!


似乎很多人中過此招,不少網友表示多人用餐時,賬單上的總價是默認加了小費的,店員不會告知,不知情的消費者會再給一遍小費,等於收了雙倍小費!畢竟大多數時候總價都是不含小費的!


「火眼金睛」明辨餐館小費騙局

餐廳的花樣騙局不可不防,酒足飯飽后也要「清醒」的買單!


1、賬單上的菜金要仔細核對之後再遞銀行卡


2、「建議小費」也不要盲目跟從,最好自己拿出手機再核算一下 


3、對於Cash Pay的店家要多留心眼 


4、信用卡付款后,注意留意最近賬單。確保賬單金額和實際消費金額一致。


城市君溫馨提示:如果被騙,可上網 www.ftc.gov/complaint   或是電話 1-877 –382-4357投訴。美國聯邦貿易局和新美國傳媒有合作專案,提供了更多有關預防詐騙的資訊,請瀏覽 www.consumer.ftc.gov


雖然有這樣一些無良店家存在,但是大多數餐廳還是很良心的!對於服務好的餐廳,給合適的小費是對服務員的肯定和尊重!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給小費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給少了會「有點難為情」,給大多感覺又有點「划不來」,給小費到底是看心情還是看規矩,給多少合適呢?


小費給的少不如給的巧

網站Wait But Why根據與紐約市逾百名服務業員工的談話、他們的經驗、讀者回饋及行業研究,列出在各種情況如何給小費的指南。



1、餐廳服務生

平均小費應為消費額的17%到20%。網站建議,即使服務差勁,也至少給15%的小費。若是你有折價券,給小費應按折價前的價格。在服務生的薪資中,小費佔85%到100%。


2、送餐的外賣郎

平均小費為2元到4元,天氣惡劣就多給一點。小費在外賣郎薪資佔30%到70%。


3、到店裡買外賣

通常不需給小費,只有點十人以上的餐點才給,最多10%。


4、代客停車的人員

平均小費為1到5元,最好把你的車停好和歸還你車的人員都獲小費。在這些員工的薪水中,小費佔50%到75%。


5、光顧美髮院或理髮店

平均小費為15%到25%,別忘了對任何幫助你的人都給幾塊錢。在理髮店員工的薪水中,小費佔25%到50%。


6、酒保

小費要看你叫的飲料,啤酒1元到2元,雞尾酒1元到3元,高額消費則為15%到30%。酒花愈久時間調製,小費就應愈多。小費佔酒保薪水的70%到100%。


7、計程車司機

小費應為10%到18%,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他們不大可能找到客人的地方,就給多點小費。小費佔司機薪水的15%到30%。

 

華人常遇的「賬單/合同騙局「大盤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太天真的覺得小美都是天真質樸,不會坑人,有些商家就是仗著華人語言溝通的弱勢,在帳單或者合同上「動手腳」......


美國租房押金中的貓膩

相信不少剛到美國的小夥伴都會租房的Security Deposit坑過,租了一年到期滿家,過了幾個月滿心期待的收到押金賬單,發現押金被扣的血本無歸,還倒貼了好幾百刀......

 


一位留學生就在論壇上吐槽,剛到灣區找房子,找到一家相對便宜也舒適的公寓。簽完租房合同后,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色板,說可以調一種顏色,塗在卧室和客廳的一面牆上,作為簡單的裝飾。當時第一反應還是挺驚喜的,想著中介還是挺貼心的,還提供這種服務,沒多想,開心的挑好了顏色準備過幾天入住。

 

直到半年的房租Lease結束后,中介公司寄給我賬單后,才傻了眼。當初那個貼心的刷牆被扣除了200刀!!!回顧當時挑顏色時,中介並沒有告知刷牆是要收費的!後來聽說很多美國朋友都被中介給騙了,直到最後扣了押金才知道這是一筆隱形費用!


更可氣的是,賬單上還扣了大筆cleaning fee,其中地毯、廚房、廁所都被扣了幾百刀,700刀的押金扣的一點都不剩還不說,還被多扣了幾百刀。學生表示自己交房前打掃衛生,雖然不及入住時差不了多少,就住了半年,為何扣了一筆「巨款」?看來在有些黑心中介眼裡,押金就是有去無回的費用~


買車騙局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買車幾乎成了每一個華人初到美國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華裔張先生也正琢磨著買輛車,經過美國福建同鄉會內介紹,他認識了一家華人車行(Dealer)。林先生對成交1萬8千美元十分滿意,貸經理就順勢推銷一個叫Smart Buy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年利率APR十分誘人,每個月僅需還款約500美元即可,林先生經不住勸,於是決定就用這個項目買車!


之後他們拿出了一大堆相關表格,讓林先生簽證,在最後拿出合同的時候,林先生就發現了一樣。這竟然不是一份買車合同(Purchase Contact),竟寫的是租車合同Lease Contact!項目經理趕緊解釋到:」只是因為Smart Buy這個項目剛剛出來,所以和租車用同一個合同,之會讓你再簽一份買車合同,我在這裡做了十多年了,你又是XX介紹的,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你就放心吧!」林先生聽完也就滿腹狐疑的在這份合同上籤了字,並一心覺得這個店還挺大的,美國也不太可能有這樣明目張膽的騙人吧。


然而,簽完合同回到家,再仔細拿著合同翻看的林先生才大呼:車行Dealer的騙術實在神乎其技! 


和Dealer口頭承諾的一樣,林先生每月只需還款500美元即可,然而,在合同里他們卻把車價寫成了2萬8美元!難以相信「眼見為實」的林先生第二天趕緊又去了車行,然而當初那個個項目經理早已不認賬,還說Smart Buy就是一個租車的項目,林先生需要在原定還款39個月之後,還繼續還掉剩餘了1萬多美元才能把車完全買下,否則車會被立即收回!


買房騙局

相比之下,在美國買房的玄機就更多了,下面要揭示的這個騙術,傳言當年王寶強在美國買房時也不慎中了這個套!


中國看房團


王先生,博士畢業,日前在灣區一家科技公司擔任硬體工程師的,經過一兩個月的看房之後,終於在上個月看中了聖他克拉縣的一套獨棟。對於這次購房,王建十分的謹慎,因為他的信用記錄不是很理想,曾兩度因為不能貸款,而無法購房。這次正巧遇到了一位華人房產經紀人,信誓旦旦的向他承諾,完全可以為他申請到房貸。於是,買房心切的王先生,便在經紀人的催促下,匆忙簽署出價合同。經紀人還說這套房源十分搶手,並勸說王先生最終把購房價格從74萬元提高到82.5萬元。


然而,這次王先生依然沒有走運,他的貸款遲遲不被批准,現在連支付的2萬4千元押金恐怕也要付諸東流。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王先生事後才發現,這幢房屋的售房經紀人和買房經紀人同屬一家公司。買賣竟然同家,再回想起經紀人導購和加價的全過程,讓王先生不禁后怕。。。 



月子中心「黑」合同

赴美生子潮帶火了美國月子中心,許多月子中心也抓住了來美國生子的家庭「不缺錢」的背景以及「多花錢辦好事」的心理,能坑一個是一個。費盡心思在合同上動手腳。


其實准媽媽們在國內和中介簽的是諮詢合同,到了美國后才發現她們和當地的月子中心根本沒有合約關係。一位在羅蘭崗待產的張女士表示,在國內合同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來到美國后才發現,原本合同上費用是人民幣,到了美國改成了美元。初到美國人生地不熟,一心想著安心待產,為了孩子平安出生,也只有接受月子中心的「霸王合同」,這單位一換,瞬間就多支付了五倍的錢,想著就心痛,但是也只有默默接受。

 

月子中心合同的貓膩都是一個套路,在國內中介吹的天花亂墜,在美國偷梁換柱!說好的別墅變成居民樓,獨立套房變成多人合住,月嫂變成普通保姆,簽約的中介機構又遠在國內,投訴的任何問題都會被「踢皮球」。


美國是信用社會,然而正因為在這個大環境下,很多無良商家會利用顧客的信任去投機,因此不能盲目相信,凡事留個心眼防止被騙。

1

高興

感動
2

同情
1

搞笑
6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7-3-3 15:31
都是華人騙華人
回復 秋天的雲 2017-3-3 21:09
確實華人騙華人。
回復 Nanshanke 2017-3-4 00:19
愛佔小便宜是某些中國人的習慣,太討厭!
回復 AMYLIM 2017-3-4 01:08
真是防不勝防啊,這麼多的騙局,對客人來說真不容易知,而且怎麼能比商人聰明呢,商人多數就是那麼不誠實,用各種手段來欺騙客人,可恨.
回復 平凡往事1 2017-3-4 01:42
又是誠信問題  
回復 morganmo 2017-3-4 01:53
就是這樣的,無聊+黑心的店家,大家一旦發現玄機,請用手機拍照併發給Commodity Administration,也就是給他們發A/B/C的機構並給他們的消費為0%
回復 前兆 2017-3-4 02:26
謝謝介紹!周末愉快!
回復 qxw66 2017-3-4 02:39
笑臉書生: 都是華人騙華人
都像你!
回復 橋邊人 2017-3-4 04:19
啰里啰嗦小心請你吃口水雞!
回復 小皮狗 2017-3-4 09:05
謝謝8哥好分享。
回復 tea2011 2017-3-4 10:19
秋天的雲: 確實華人騙華人。
   是呀
回復 borninheaven 2017-3-4 10:57
更黑的, 170寫成710, 逮住了, 對不起,打錯了
回復 maria2011 2017-3-5 05:31
這些事如果自己能夠定,什麼騙子也騙不了你。關鍵是這些人是錢有點多人有點傻,你的同胞當然就想劫富濟貧啦 。
回復 8288 2017-3-5 06:39
maria2011: 這些事如果自己能夠定,什麼騙子也騙不了你。關鍵是這些人是錢有點多人有點傻,你的同胞當然就想劫富濟貧啦 。
也不一定搶埋單也是原因之一
回復 successful 2017-3-6 00:53
語言親是華人騙華人的法寶,不要因為親熱的鄉土語言就只聽不看,買仼何東西要看清紙上文字,尤其是最小的字是貓膩最大的地方,一不小心掠過,就上大當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12: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