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虐待動物到溺愛動物

作者:8288  於 2013-4-20 0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動物保護的話題近來在中國比較熱鬧,大致有幾個方面:一是野生動物,二是寵物,三是家禽家畜。一般來說,在當今中國喧囂塵上的動物保護理念有一個基本點:西方人比較文明,懂得保護動物,中國人比較野蠻,不會善待動物,缺乏愛心。所以,動物保護站在「西方先進」的制高點上,對中國人與動物的關係提出嚴正的批評,把中國人放在被審判的地位,同時凸顯西方人在動物保護方面的高尚,以及他們似乎一貫具有的「愛心」,這種預設的前提其實很荒唐。
    動物保護的概念在西方社會近代出現,時間大約只有100年左右。為何西方社會現代才有動物保護觀念?等會再說。西方歷史上幾乎沒有動物保護的理念,不像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佛教「不殺生」、「吃素」等傳統。追溯西方的歷史,我們會看到,西方人以前以虐待動物為樂趣。羅馬角斗場里既有角鬥士這樣的人,也有動物。某種程度上就是把角鬥士當成動物一樣,通過血腥廝殺獲得觀眾的喝彩。現代社會動物園的傳統主要來自西方,尤其是在哥倫布以後。一方面西方人有錢了,另一方面他們被世界各地的奇異動植物吸引,將其視為有錢人炫耀的一種方式。
    捕獲和飼養野生動物很費錢,啟蒙運動之前,歐洲飼養野生動物的主要是有錢的貴族,包括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那時候,貴族養動物是炫耀,邀請客人來觀看野生動物的廝殺。如果動物死了,等於是主人花了一筆大錢供客人開心,顯得很慷慨,也很不在乎錢。當然,有些野生動物是殖民地送的,無所謂。貴族飼養動物還有一個功能就是狩獵。歐洲貴族的狩獵有多種,一是在本地的野外,二是在自己的動物園。後來還有到世界上其他地方去打獵的時髦。在本地野外狩獵,被狩獵的對象有限,不容易殺死獅子、老虎等猛獸以顯神勇,在動物園就可以獵殺世界各地的猛獸。如今,歐洲還殘留貴族狩獵的傳統,基本上都是故意放出兔子之類的狩獵對象,嚴格來說,與歐洲動物園的傳統有一定的淵源,因為狩獵對象先要飼養。
    由於飼養野生動物成本很高,啟蒙運動后,新興資產階級也加入到這一炫富的時髦行列中,使得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有錢,資本家又善於核算成本,於是,結果之一是動物園開始向公眾開放,收門票。現在動物園大都禁止遊客餵食動物,而在歐洲歷史上,遊客餵食動物是允許的、鼓勵的,因為可以降低成本。另有一些資本家為了降低成本,利用來自中國的雞、雉等動物,大規模養殖賣錢,成為現代養雞場的先聲,也成為飽受非議的45天白雞的源頭。直到今天,很多動物園餵養猛獸還是用活雞。再次一等有錢的,沒能力飼養活的野生動物,便收藏動物標本。
    普通民眾錢更少,但也受貴族和資本家的影響,追逐野生動物的時髦。他們除了可以花錢買票進動物園觀看,還可以看動物屍體。例如,一頭大象死了也不白費,可以讓民眾花很少的錢看看大象屍體。當然,還有就是遊客對動物園動物的各種手段。最近有報道說深圳的一家動物園裡遊客發現鱷魚一動不動,以為是模型,不是活物,便用石頭砸,結果把鱷魚砸死了。其實,這種事在歐洲歷史上屢見不鮮。歐洲遊客不光戲弄動物,還有下毒,還有偷盜。歐洲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如果想制止遊客的「不文明」舉動,常常得到一句氣吞山河的回應:「我花錢買票了!」
    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消失,不能完全歸因於動物園。例如,美洲野牛曾經瀕臨滅絕,主要是因為美國想限制印第安人跑來跑去不好管,便將北美印第安人的主要生活來源野牛殺得幾乎滅絕,印第安人不得不老老實實地呆在保留地里。但是,動物園所體現的對於動物的理念,確實反映了歐洲在很長時間裡虐待動物的傳統,他們把虐待動物當成快樂之一。據統計,平均來說,每一隻進入歐洲動物園的野生動物,都要有十隻野生動物的死亡為代價。順便說一下,歐洲在炫耀擁有野生動物的同時,還炫耀各人種,曾經有動物園將各人種或畸形人與動物一起展出。的確很野蠻。
    歐洲直到近代才開始改變虐待動物的傳統,其典型之一,以往很多觀看動物廝殺的表演性、競技性項目受到限制,目前依然流行的鬥牛算是重要的殘餘。拳擊也是這一野蠻歷史傳統的遺留。中國古代也有武術競技,講求點到為止,沒有為了買票觀眾的高興而打得鼻青眼腫、鮮血淋漓。隨著動物保護主義在歐洲的出現,歐洲對於馬戲團的動物表演也產生種種限制。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動物園原來號稱的「科學研究」價值基本蕩然無存是原因之一,動物園大多隻剩下吸引公眾好奇心的經濟價值。幾百年來歐洲人對於世界各地野生動物的狂捕濫殺,以及現代工業造成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大量野生動物滅絕,絲毫不能責怪被殖民的當地人。例如,非洲和澳州,白人到來之前,千萬年間當地人與動物相處,即便把野生動物當成食物,也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滅絕。只是因為西方人的到來,以及西方「先進」文化的輸入,才造成動物的悲慘命運。
    當保護動物的聲音在歐洲開始強大,各種動物園的遊客也大量減少。歐洲流行觀點認為,把動物圈養在動物園的籠子里就是虐待,因而出現了人在「流動的籠子里」觀看動物的各種保護區。因此,原來靠虐待動物可以賺錢的動物園,大都變得難以再賺大錢。於是,很多原屬私人、股份制的動物園紛紛「國有」或「公營」,美其名曰給孩子一個教育基地。這也是西方人在國有、私有問題上經常使用的手段:如果能賺大錢,便鼓吹私有;如果不能賺大錢,便推給國有。隨著政策法律的改變,兩者可以經常變換。
    如今,西方人從虐待動物的極端走向溺愛動物的極端,彷彿他們一貫先進,虐待動物都是非西方的野蠻民族所為,例如非洲人吃猴子,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食用西方人不常食用的動物,以及非西方國家在輸入西方文化后造成的環境問題而引發的動物命運的改變。西方人在動物問題上的兩個極端,隨著他們的文化輸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造成觀念的混亂。他們以自己一貫正確的標榜,指責其他民族的歷史習慣,很少檢點他們歷史上是如何陶醉於虐待動物的。其實,直到今天,西方人商業化飼養家畜、家禽方面的很多做法依然逃不脫虐待動物的嫌疑。
    對於中國來說,原本中國人有比較合理的對待動物的理念:既不虐待,也不溺愛。既有「不殺生」的觀念,但為了人的存在,該吃還得吃。中國歷史上類似西方動物園的形式很早就存在,但沒有像西方人那樣以搜羅全世界各種奇異動物為炫耀或為發財手段。從外國輸入動物,比較著名的是鄭和下西洋時運來一隻長頸鹿,號稱是「麒麟」。類似的事情,在中國詳盡的史書中並不多。其他如歷朝對馬匹的喜好和追求,主要是將其作為軍事和經濟目的,並不會虐待也不會溺愛。中國皇家園林中也有飼養動物,但並不是像西方人那樣為了觀看動物的廝殺,更多是像仙鶴那樣,只是一種美好人生意願的象徵。換句話說,本來中國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對動物的理念是最合適的中庸,但隨著西方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西方中心論的影響下,在一切以西方為先進、為文明樣板的錯誤思想指導下,當今中國人對於動物的理念,反倒因丟失了自我而無所適從,任由西方人指手畫腳、評頭論足。這種西方人一貫正確的輿論,看不到西方人在動物問題上「此一時、彼一時」地出爾反爾,只因強調學習西方「先進文明」而將自己放在削足適履的境地。等到將來西方人拋棄虐待動物和溺愛動物這兩個極端,回歸到中國人傳統的「中庸」態度,我們是否還要感嘆西方人又先進、文明了一回?事實上,在很多問題上,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比西方先進、文明多了。西方人幾百年來忽左忽右、誤打誤撞的探索,很多都不得不回歸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很多西方思想家讚賞中國傳統的根本原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心隨風舞 2013-4-20 03:55
先搶沙發再看文。
回復 心隨風舞 2013-4-20 04:18
贊同樓主觀點,那些殘忍的對待動物還有什麼拳擊鬥牛等那些血腥的運動都要制止。
回復 老也不成熟 2013-4-20 04:19
狗能不能吃?或 這樣問,猴子和狗那個能吃, 那個不能吃?哈哈           
回復 小皮狗 2013-4-20 06:25
中庸平衡,包含了許多深意。
回復 mongoes 2013-4-20 12:04
不過哪個國家,虐待動物的表演和傳統都要擯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