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與王毅在慕尼黑進行了"坦誠與建設性會談"

京港台:2024-2-17 23:06| 來源:VOA | 評論( 8 )  | 我來說幾句

布林肯與王毅在慕尼黑進行了"坦誠與建設性會談"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人權組織稱,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的勞工抗議活動迅速增加,尤其是在農曆新年之前。

  根據設在紐約的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收集的數據,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四季度的勞工抗議活動增加了兩倍多。分析人士說,這種動蕩與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中國持續的經濟困難有關。

  2023年9月至12月期間,異言網監測記錄了777起勞工抗議活動,而2022年同期為245起。

  設在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的獨立數據顯示,在1月1日至2月3日期間,又發生了183起抗議活動,其中僅廣東省就發生了40起。

  異言網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表示,工人抗議活動通常與工資糾紛和職業安全有關。

  「這些爭端在中國的長期問題是勞工保護執法不力,以及完全缺乏獨立有效的工會,」他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告訴美國之音(VOA)。

  史凱文說,異言網分析的大多數抗議活動規模都很小,一半的參與者不到10人,40%的抗議者在10至99人之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2月16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主任兼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晤。美方說,雙方就美中關係、台灣、南中國海、朝鮮以及中東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坦誠與建設性的討論」。

  布林肯提出了美方對北京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的關切。這是拜登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在加州舉行首腦峰會以來兩國之間最高級別的一次會晤。

  正在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當地時間星期五上午舉行了雙邊會晤。

  「雙方就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討論,作為保持開放溝通渠道和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中的競爭所作出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五在一份聲明中說。

  自從拜登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在加州的伍德賽德舉行峰會以來,兩國高級官員之間保持了頻繁的接觸。布林肯與王毅在這次會談之前也在去年12月通了電話。王毅1月26日至27日在泰國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舉行了會談。另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今年也通了電話。兩國商務部與財政部之間的工作組也分別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議。

  美國國務院說,布林肯強調了繼續落實兩國領導人在伍德賽德峰會上取得的進展的重要性,包括在禁毒合作和軍事交流上的進展,也強調了維護台海以及南中國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他重申,「美國將維護我們以及我們的盟友與夥伴的利益以及價值觀。」

  布林肯與王毅的此次會晤是台灣今年1月舉行了總統大選以來兩人之間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布林肯在去年6月訪問了中國后,王毅在同年的10月進行了回訪。

  美國國務院就這次的會晤發表的聲明說,雙方就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問題進行了「實質性討論」。

  「國務卿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包括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提出了美方的關切,」聲明說。

  美方說,雙方還就中東和朝鮮半島局勢交換了意見,並確認兩國高級官員應會晤以跟進這些討論。

  布林肯還討論了他最近的中東之行以及美國在該地區的外交努力。美國一直希望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發揮其影響力。

  「雙方認識到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在一系列戰略問題上保持開放溝通渠道的重要性,包括未來幾個月在關鍵領域進行磋商和舉行高級別會議,」美國國務院的聲明說。

  聲明沒有具體提及即將進行的高級別會議都有哪些,但是美中雙方正在安排拜登與習近平今年春天進行通話。另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計劃今年再次訪華。

  中國外交部目前還沒有就這次會晤發表聲明。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日程安排顯示,布林肯與王毅的會晤至少有兩個小時。

  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項目高級研究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曾經擔任過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他認為,布林肯與王毅的這次會晤是雙方高層保持溝通而向前邁出的建設性一步。

  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表示:「這次會議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最重要的戰略溝通渠道的延續。」

  韋德寧說,中國雖然聲稱在烏克蘭戰爭的問題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一直積極參與以非致命性軍事援助支持普京的戰爭。中國國防產業一直是零部件的主要供應方。

  王毅本周五從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始他的歐洲之旅。除了在會議期間與歐盟最高外交官博雷爾以及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等人會面外,他還將訪問西班牙和法國。他的這次訪問發生在一個關鍵時刻:歐洲正在重新評估其與可能由特朗普領導的美國的關係。

  間。

  設在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創始人兼執行主任李強(Li Qiang)表示,除了中國經濟放緩外,房地產行業的「內爆」和製造業的減少也是一個因素。

  「中國高層次的經濟問題最終為今年勞工抗議活動的增加打下了基礎,」李強在一封電子郵件回復中對美國之音說。「由於製造訂單的減少,等等,許多公司面臨財務挑戰,下滲到工人的收入。」

  史凱文說,建築工人特別有可能舉行抗議,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Evergrande Group)的破產。

  「中國經濟相對放緩,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持續的危機及其對建築工人的影響,正在導致勞工異議的激增,」他寫道。

  李強說,移民勞動力、也就是農民工通常與僱主沒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他們受到房地產行業崩潰的打擊尤為嚴重。

  去年年底,中國國務委員諶貽琴警告說,故意拖延支付工人工資的僱主將受到「嚴厲」懲處,並敦促地方政府確保所有工人按時收到工資。諶貽琴在農曆新年假期前舉行的全國拖欠工資電話會議上發表了這番講話。

  來自四川省的農民工劉軍在新疆從事建築工作,他說他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有發薪水了。

  劉軍對美國之音說。「接近年關了還沒給錢,這都是建築工的血汗錢,幹完活就應該給的錢。」

  同樣在新疆工作的河北省建築工人馬慧說,她的老闆去年三個月沒有給工人發工資,工地老闆只管飯不出錢,每天麵條、鹽和生抽醬油拌著吃。

  她告訴美國之音:「那段時間幾個月沒有生活費,老闆錢都不給借,連衛生紙、牙膏等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沒錢買。」

  李強說,地方政府的預算短缺使他們無法介入幫助農民工。

  「過去,中國政府每年都會投入資金,以緩解企業的流動性壓力,並在年底前減少拖欠工資的總數,」李強寫道。「此外,他們還會加強其監督機制的實施,以打擊與勞資有關的糾紛。但今年,隨著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層面)面臨財政壓力,情況發生了變化。」

  曾為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建造設施的浙江省工人張超說,他希望建築工人的福利能夠與他們從事的艱苦和危險的工作相稱。

  張超說:「農民工個人能力有限,只能是干最苦最累的活,拿命和健康換錢。」。

  他還說:「干我們這行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怕吃苦流汗,只希望能順利拿到應得的工資。」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20: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