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袋斜街位於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東起地安門大街,西鄰什剎海前海,全長近300米,被列為2007年重點建設的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
日子久了,「打魚廳斜街」和「鼓樓斜街」漸漸聽不到了,「煙袋斜街」卻是越叫越響。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帽兒衚衕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衚衕。文昌宮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話傳說中掌管文運的神仙。現在,建在文昌宮的基址之上的是帽兒衚衕小學。帽兒衚衕的9號和11號是可園,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衚衕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
在帽兒衚衕的開頭,還和有名的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衚衕,當年的軍機首輔,大學士榮祿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邊有出名的煙袋衚衕,所以您要是想來此遊覽,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種氣息,帽兒衚衕是不錯的選擇哦。
國子監街東西向,位於雍和宮大街與安定門內大街之間。形成於元朝初年,明時,國子監街無稱,只叫「國子監孔廟」。清乾隆時稱國子監,至今未變。雖然街 兩端的牌樓額坊題曰「成賢街」,卻始終不能作為正式地名傳播,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成賢街就是國子監。1965年稱國子監街。文革時稱紅日北路九條。國子監街保存著較好的舊京街巷的風貌。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國子監街是京城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聳立的牌樓,夾道的古槐,和兩旁的大小宅院、廟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靜,古城韻味十足。
國子監街是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樓,東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國子監街上還有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的火神廟、祀灶王爺的灶君廟。
國子監始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掌管國學政令的機關。國子監設有禮、樂、律、射、御、書、數等教學科目,當時的人,如果能在國子監上學,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國子監的最高長官稱祭酒,元代的著名學者許衡,便做過這裡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樹存活了好幾個世紀。
國子監經典景觀:
孔廟,元大德六年(1302)開始營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在舊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為黃色琉璃瓦。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內有進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進士5萬餘人的姓名,袁崇煥、曾國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廟內也有不少柏樹。有一株位於大成殿西側,相傳明時的奸相嚴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樹下,被樹枝掀掉了帽子。於是相傳柏樹有知,稱此樹為「除奸柏」。
國子監街是北京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如果從營建孔廟算起,至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了。在北京二環路以內,街道上保存牌樓的,也僅存一例,十分珍貴。
琉璃廠位於宣武區。距天安門廣場1公里。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遼金名為海王村,元、明時這裡開設官窯燒制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為「琉璃廠」。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琉璃廠」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處著名的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1980年,國家對古老陳舊的六里長街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擴建,於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融圖書、玉石、陶瓷、雕刻、銅器、字畫、文房四寶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遊覽區。
金魚衚衕位於燈市口大街南側,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與校尉衚衕相通,北鄰西堂子衚衕。全長567米,西口寬12米(東口寬44米),瀝青路面。
金魚衚衕,明朝屬澄清坊。清朝屬鑲白旗,沿稱。「文革」中一度改稱瑞金路九條,后恢復原名。衚衕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熱鬧繁華,東安市場在衚衕里也開有 北大門。著名的吉祥戲院和東來順飯莊都設在這裡。衚衕內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府第,俗稱那家花園。1988年,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擴建,將半條金魚衚衕拆去,那家花園也被拆除。衚衕中部路南有賢良寺,為清北京內八剎之一。賢良寺創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衚衕之西,為怡親王府邸。乾隆二十年(1755)將寺移建於此。山門開在帥府衚衕,約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鴨店的東面。因該寺離皇城較近,外省官吏進京述職,多居於此。清末,李鴻章曾在這裡居住和辦公。現寺原建築多不存。今日金魚衚衕,道路寬敞,街道兩旁是高大的台灣飯莊、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昔日衚衕景象早巳不存。
東交民巷,舊時因這裡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衚衕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
元朝時,東交民巷和廣場西側的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衚衕,名叫「江米巷」。由於當時這條衚衕有元代控制漕運米糧進京的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 北運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斷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東江米巷設有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但主要只接待來自安南、蒙古、朝鮮、緬甸等四個藩屬國的使節,因此會同館又被稱作「四夷館」。到了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並修改政策只允許外國使節在 這裡居住四十天。
東交民巷原是明清兩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慶時期曾有「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在這地區先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後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成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滙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及教堂、醫院等多處,這段歷史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東交民巷景觀:
東交民巷北側台基廠頭條東口路北有安郡王府。安郡王岳樂為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饒余親王阿巴泰第四子。雍正初年,安郡王子孫因獲罪遷出王府,雍正二年(1724年)被改作清代表彰忠烈的昭忠祠。安郡王府西側還有一座廉親王府。這位廉親王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第八子允祀。他是雍正皇帝的政敵,後來被雍正皇帝改名為阿其那 (滿語:狗),電視劇里都叫他「老八」。廉親王府西側還有一座裕親王府。裕親王是順治帝第二子福全。福全在康熙六年(1667年)被封為裕親王,同年建府。
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於西城區南部。東起天安門廣場,西至北新華街,中與羊毛衚衕、前細瓦廠衚衕、輦兒衚衕、平安衚衕、人民大會堂西路、兵部窪衚衕相交。全長約1080米。明代時稱西江米巷,街北分佈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等中央機構。清代時取其諧音改稱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銀行街之稱。民國時期,北鄰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遷南京)、高等審判廳。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秘密殺害於街內的京師看守所。街內有張廷閣宅(雙合盛酒廠老闆宅院)、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舊址、中國農工銀行舊址,以及大陸銀行舊址、北洋保商銀行舊址(二者於2002年改建為中國錢幣博物館新館)等文 物保護單位。
菊兒衚衕
菊兒衚衕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南鄰后圓恩寺衚衕,北與壽比衚衕相通。
菊兒衚衕,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局兒衚衕。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桔兒衚衕。桔,兩音。一讀「潔」;一讀「橘」。桔是橘的俗寫。此處當以後者為是,宣統時稱菊兒衚衕。民國后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二條。「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大躍進路八條,后恢復原名。1979年將小菊兒衚衕併入,復稱菊兒衚衕。
菊兒衚衕必賞景觀:
菊兒衚衕內3號院,5號院,7號院是清直隸總督大學士榮祿府邸。3號院是祠堂,5號院是住宅,7號院是花園。榮祿后遷至東廠衚衕。7號院曾作過阿富汗大使館。41號院原為寺廟。據傳,廟裡的開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八大」是虛指,該地區至少有十五條衚衕屬於老北京的「紅燈區」。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衚衕、胭脂衚衕、韓家潭(現名韓家衚衕)、陝西巷、石頭衚衕、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衚衕、李紗帽衚衕(現名大力衚衕、小力衚衕)。 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兩個概念,從隘義上說,所謂八大胡同,並非某一條衚衕的名稱,而是由八條衚衕組成的。因為中國人愛將同類事物歸類然後說個大概數,如天橋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實,「八」字在這裡是個虛數,只是表示其多。這八條衚衕位於前門外大柵欄附近,因妓館密集而成一大銷金窟。
以前人們去北京都想看看皇宮和皇家園林等,但現在去北京最應該看的是那些殘存的老衚衕,因為它們都快被那些想突出政績和立頭功的人拆光了。北京老衚衕給我一種能隨時觸摸北京800年歷史的感覺,幾百年來的名人軼事和尋常百姓家的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我的身邊,北京老衚衕不僅僅是條破舊不堪年久失修的 老民居建築群,它們還是能把歷史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特殊載體。
保護全國的古建築並加以維護修善是我們代代人的責任與義務,我真的不希望每當漫步在全國各地的城市時看到的建築物都出自一張圖紙,一個時代和風格近似。我真的不想看到除了人們熟悉的老街名外,所有的建築物都建於2000年以後。
最讓我失望的是北京市政府在近20年裡找了一幫「二百五」 的建築設計師,他們居然在距離紫禁城不到5公里的古城區建起了像胡蘿蔔,墳頭子,性饑渴的大褲襠,奶頭山,窩頭村,陽具,馬蜂窩,爛草垛 ,棺材頭等外型怪異又破壞古都風貌的建築物。才短短的60年,我們就只能在博物館的照片上才能看到古都原來的樣子。
中國,你在狂奔的同時能回頭看看,你還剩下啥.......??
前兆: 博主研究北京真是研究到家了!![]()
![]()
![]()
但你還沒有提到「官帽衚衕」「錢糧衚衕」呀?你不知道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