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人愛吃的麵條,人們第一個就會想到「炸醬麵」,第二個多半就是「打滷麵」。沒錯,這兩種麵條都很經典,本人也百吃不厭。但很少有人知道老北京人愛吃的第三種麵條——「花椒油麻醬涼麵」。
要說這個麵條最大的特點,就是配料非常的簡單,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有肉。這原本就是老百姓們的平民小吃。但平民雖平民,滋味卻一點都不輸給前面那兩種面。任何人,只要吃上一口,都會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
現在就來從頭講起。
老北京人吃面,一般都講究吃「手擀麵」,柔軟而有筋道,麥香味十足。至於說更簡單一些的普通挂面,日本的烏冬面,韓國的蕎麥麵,南方的龍鬚面,西北的拉麵,廣東的鹼水面。。。雖說滋味都各有千秋,但好像用來做老北京的麻醬涼麵就不太適合了。
想起以前洋插隊的時候,上哪兒找「手擀麵」去?自己也沒那個本事做,最多只能在超市裡買點挂面充充數而已。可是在國內就不同了,想吃正宗的「手擀麵」,那真是容易得很哪!隨便去趟哪個超市就買回來了,新鮮量又足。
倘若是吃炸醬麵,則至少需要配上五六樣面碼,諸如白菜絲,水蘿蔔絲,青豆,芹菜末,豆芽菜。。。。。什麼的,材料自然是多多益善,越眼花繚亂越好。
但麻醬涼麵就不用,一般都是夏天懶得做飯的時候吃的,重點在於調料,面碼並不需要太複雜,有時甚至可以簡約到只取黃瓜一樣。不過這裡為了顏色好看些,還加上了攤雞蛋皮和胡蘿蔔。紅黃綠,看著還挺熱鬧。
這兩位就是真正的主角了。左邊一碗是調好的芝麻醬,右邊的一碗是加了炸花椒油的生抽醬油。一碗麻醬涼麵的精髓,就全都藏在這兩個小碗裡面了!
調麻醬並不難,用普通的純芝麻醬,加上香油和少許一點鹽,陸續加入涼水攪拌稀釋了就可以了。這算是個體力活,但不能算是技術活。
而炸花椒油就稍微費需要稍微費點功夫。先準備好一小碗生抽醬油,加入一些涼水稀釋一下(以免太咸)。
再用一個大鐵勺,裝入半勺植物油,在火上燒得差不多熱了,放入一小撮花椒,繼續加熱。等到看著花椒在油里開始冒泡了,等上片刻,就可以關火了。然後慢慢地把炸好的花椒油倒入醬油碗里,而炸過的花椒都留在勺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注意,千萬不要以為「炸花椒油」是個簡單的活!各中的種種奧妙,自己琢磨了不知道多少次才算真融會貫通。如果有誰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抱怨說花椒油沒炸出花椒香味,或者是炸過了頭味道發苦,再或者花椒放多了麻得張不開嘴,醬油碗里飄著一層花椒濾不出來。。。。種種種種,本人概不負責,只能奉勸一句:「勤能補拙」!!!
煮好的面,如果是撈出來直接吃,叫做「鍋挑兒」。如果是過涼水,那就再分成「過一遍水」,和「過兩遍水」。本人一向喜歡吃「鍋挑兒」,所以即便是吃「涼麵」,對我來說「過一遍水」之後,溫度基本上也就夠了。
夾上幾筷子各色面碼,滿滿地舀上兩大勺麻醬和生抽花椒油,就可以開吃啦!真是開心啊!溫潤柔滑的麵條里,夾雜了黃瓜的脆,胡蘿蔔的甜和雞蛋的鮮。再加上香濃的芝麻醬,味道可真是沒治了!
當然了,最最重要而又必須要著重提出的一味就是那點睛之筆的「花椒油」——香!實在是香!!!只需要吃上一筷子,立刻就可以胃口大開!接著再搶著吃上那麼同樣的一大碗,根本不需要什麼語言!!!
現如今,在各家快餐店鋪天蓋地的「海鮮烏冬面」,「朝鮮冷麵」,「紅燒牛肉麵」,「雪菜肉絲麵」。。。。當中,人們的味蕾早已被轟炸得麻木,思維也已經養成了定式。工作午餐,多半也都是吃上那麼一碗千篇一律的面罷了。如今的工作節奏那麼快,誰又有閑功夫去自己細心地做點什麼呢?
然而,有些東西,即使是經過了許多許多年,仍然會溫暖地躺在自己的記憶里。經過那麼多的尋尋覓覓之後,發現這世間最最好吃的東西,其實始終都留在自己的家裡。一直都在,從來都沒有過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