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女兒在牛校讀了一年後,我和她都瘋了

作者:Brigade  於 2018-12-21 11: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1評論

據說,中國家長對教育有三大崇拜:成績崇拜、牛校崇拜、狀元崇拜。這其中,牛校崇拜是情結最深的,為了孩子能進入一所中小學牛校,家長們不惜交贊助費,不惜買學區房。因為牛校意味著升學率,意味著好大學,意味著好工作。

但你是否想過,牛校高升學率的神話是怎麼來的?牛校那麼神,真的是完全靠高水平教學嗎?

今天書單君和大家分享的文章,來自「書米」@陳老濕 的投稿。曾經是教育工作者的他,自以為對教育有些心得,然而,當他把「學霸」女兒送進牛校讀了一年之後,卻發現在高升學率的美麗面紗下,牛校槽點滿滿,讓人不吐不快……

我出身教師之家, 大學學的是教育,做過老師,也算個教育專業人士。

我在的四線城市,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絲毫不比一線城市少。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校外培訓機構,家長和孩子都擠破頭皮想進一個好初中、好高中,這樣,就能上一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但我不希望女兒不開心,也實在不認為一個人在美好的豆蔻年華,就只有整天學習課本知識一件事。門門滿分又怎樣?學生時代終究會過去,而且,會很快。

我想帶給女兒一個幸福的童年,從小學到初三之前沒讓她上過一天培訓班,但她成績也一直不錯,課餘喜歡畫畫,常有作品發表,13歲就「出道」成為插畫師。一切都很順利,似乎不需要擔心什麼。

直到初二暑假,孩子獲得省城一所著名民辦初中的交流生資格,去那裡讀了一年初三,一切都改變了。

這一年,我對牛校的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對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

牛校,看上去很美

在省城,幾乎所有的「牛娃」都集中在各所民辦初中,家長憋著一股勁讓孩子擠進這些學校,原因只有一個,民辦初中基本壟斷了省城重點高中的絕大部分名額。

女兒前去交流的這所民辦初中,更是一所超級牛校,傳聞師生都是大神,想進來的學生擠破頭,女兒得到這個機會,看來真是特大喜訊。

名校的光環助長了我的虛榮心,我天真地以為,既然牛校,每個老師一定都是絕世高手,孩子只要被他們稍加點撥,學業便突飛猛進。在這個環境,孩子會更加如魚得水,全面發展。

然而,接下來經歷的一系列事情,很快顛覆了我的認知。

初入牛校,女兒像一個小菜鳥進了大神圈,好奇而緊張。很快,現實給了當頭一棒。第一次開學考,數學居然只考了70幾分,原因很簡單,很多內容沒學過,女兒之前按部就班才學完初二,而牛校已經差不多學完了初三!

不是說都是素質教育么?怎麼還搞超前教育?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出身的人,我深知,純粹學習課本知識,其實沒什麼神奇,智商達標的人,經過嚴格訓練,完全可以做到提前1-2年上大學。

但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學校教育,還是應該按部就班、順其自然,超前是一種透支,這是我一貫的理念。

事實證明,我雖然人到中年,卻依然「圖樣圖森破」。

初三是衝刺階段,學校根本無暇顧及連新課都沒上完的「插班生」。抓尖子,出狀元,提高重點高中的升學率,才是牛校的第一要義。從女兒這個開學考成績來看,似乎最終將是學校計算升學率時的「分母」,應該越小越好。

作為一個從小城市來的插班生,在一個學霸雲集的牛校,沒有驚人的成績,其他一切都是浮雲,課都沒上完還想「逆襲」?

「才華?才華是什麼鬼?能加分嗎?」看,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危機感來了,得想辦法補上落下的課程,咋辦?老師的回復簡潔明了:應該去上課外培訓班。也就是說,這不歸學校管,牛校果然名不虛傳——真「牛」。

我一度想親自輔導,然而孩子她媽對我絲毫不信任, 「你能把孩子當試驗品嗎?你一事無成,我就算了,孩子不能由你亂來,他們班的學霸都上培訓班,XXX已經上了8年你還不知道……」爭論下去就是離婚的節奏,我只有沉默……

還有一個事實就是,這所牛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上課外培訓班。

娘倆選擇了一個著名的培訓機構(上市公司),名額居然還要秒搶,入學還要考試,搶到了, 考上了,高興壞了,好像提前上了北大。

然而,考上輔導班,只是漫漫「長征路」的第一步,更讓人焦慮的還在後面。

為了保證升學率,牛校使出的必殺技是「瘋狂訓練」。

第一次看到學校布置的作業量之巨,我驚呆了,原來牛校也玩「題海」,原來,所謂的「素質教育」只是騙人的宣傳通稿。

各種抄寫、背誦花費大量時間,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考點,光作業就佔用了你幾乎所有的課餘時間。這種狀況下,你還相信那種「快樂教育」之類的鬼話嗎?

而且,牛校深諳「成功學」之道,各種「打雞血」的動員大會一個接一個,每考試一次重新劃分一次座位。

一次次的排名、通報,人為製造了一種殘酷的競爭氣氛,給你心理加上一道又一道壓力,現實版「進化論」每天都在上演。

女兒的成績忽上忽下,幾次考試下來,孩子亂了陣腳,遲遲融入不了新的環境,周末還要補課,學習節奏全亂套。一周甚至和我說不上一句話,連最喜歡的事——畫畫也不畫了,進入「全職學習」模式,整個人沒了往日的自信。

初三上學期就在這種惶恐、猶豫和懷疑中過來了。

「招天下英才而毀之」的牛校,你上不上?

中考前的最後一個寒假,過年回老家,一向沉默是金的老父親突然和我說,「咱們不上什麼一級重點高中,讀個普通中學就可以」。

我一時無語,其中深意,已然明了。作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閱人無數,明察秋毫,孫女目前的狀態他老人家已全然洞悉,他深刻地明白:對於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才最要緊。

中考漸漸臨近,我知道,我必須出手了。無論怎樣,作為父親,我要幫孩子一把。

新年後某一天,我找到機會和女兒做了一次長談。長談之後,我們一起做了三件事。

1. 停掉培訓班

培訓機構有一個本事,就是讓你變得自卑,先用一些難題將你的信心擊垮,讓你明白「學海無涯」的道理,然後不失時機地出一些數據,讓你看到你的進步曲線及在這個城市的排名,然而誰也不知道這個「大數據」的真實性。

所有這些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永遠續費。

我告訴女兒: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節奏,否則,永遠只能看別人跳舞。你之前沒上過培訓班,培訓班的套路你不懂,索性不要拉倒。

2. 樹立信心

我研究了女兒班級的情況,得出以下結論:班裡前兩名是名不虛傳的學神,短時間無法超越,虛心求教,其他的諸「學霸」其實只是在培訓班比你多做了幾道題而已,未必見得比你厲害。

最後階段,我們做減法,別再去碰那些難題。心態放鬆,考試減少失誤就OK 。

3. 減負 、減負、減負

作業有選擇地做,不要重複勞動。

抄抄寫寫,老爸代勞。記得有一項寒假作業是單詞抄寫,這項作業是我做的,一個小作業足足讓我抄了一個星期,頭昏眼花,孩子不容易啊,要知道這只是一門課的一項作業而已。

我給女兒吃下一顆定心丸:按我的要求做,一切責任老爸承擔,如果錯了,那都是我的錯。

這讓女兒很滿意,一度到學校炫耀自己有一個幫忙做作業的老爸,同學很驚訝,有的還開玩笑說「你爸爸還缺不缺女兒啊?」

這就是我要的效果,開心就好。

6月,中考結束,如釋重負。

女兒成了 「黑馬」,學校優秀率的「分子」 ,這個結果打了很多人的臉。其實我知道, 她只是正常發揮而已。整個初三,雖然練習做了一大堆,成績其實毫無進步,近視還加深了200度。

回想初三這一整年,我見證了女兒過山車般的成績曲線,以及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如果不是及時調整節奏,我看她已經被「摧殘」得差不多了……這讓我至今心有餘悸。

慶幸的是,在全家共同努力下,女兒在最後關頭找回了自己。

這也讓我開始反思:以前讀書就近入學,學霸比較分散,學生壓力小。現在將一批學霸集中在一起,二八定律依然存在,真正頂尖的只有20%,剩下80%原本的學霸淪為了「學渣」。

狹路相逢勇者勝,高手同場競技,有利於頂尖選手的產生(比如狀元), 對牛校,無疑是有利的。然而對於大部分普通牛娃,在這種環境下,心理容易被擊垮,反而是有害的。

但是,牛校真正關心的,是效益的源頭——那頂尖的20%。

在「升學率」的指揮棒下,大部分牛娃們集體無意識地為學校「付費打工」,一腔熱血「傾情助力」,成就了牛校「狀元工廠」的神話,而這種教育,完全無視孩子的個性,不啻於「招天下英才而毀之」。

不是牛娃要感謝牛校,而是牛校要感謝牛娃

名師往往是遇見牛娃之後成為名師,而牛娃在遇見名師之前就已經是牛娃。

決定學校的好壞,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正所謂房地產看地段,學校看的是生源。

每年的招生大戰,比拼的就是「掐尖」功夫 。誰能搶到頂尖的學生,誰就能傲視群雄,遇見一個「天才學神」(能考高分的),校長可以親自出馬,免學費、搞定學籍各種套路招致麾下,這證明了一件事:牛娃其實並不是牛校培養出來的,反倒是牛校特需要牛娃,以為其代言。

相比之下,那些為牛校真正埋單的「客戶」——普通牛娃就比較慘了,有考上了牛校,但成績並不頂尖,學籍搞不定的,需要額外花幾十萬才能「辦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為了孩子,往往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在牛校光環誘惑下,砸鍋賣鐵也要爭得這個名額。

教育產業化,學校之間的競爭就像商業競爭,牛校的運作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招牛娃出成績,成就「名師團隊」,創造好口碑,產生虹吸效應,吸引各路牛娃、非牛娃的投奔,自然有了經濟效益,地方主管部門也有了政績。

甚至還有這樣一種奇葩的存在,叫做「國有民辦」(在招生政策和師資上享有政策綠燈)。而在這場遊戲中,傳統公辦普通學校直接被KO,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牛校,儼然成了學霸集中營,教育生態已被打破,知名牛校大肆擴張,廣開分校,動輒投資數十億 ,目的只有一個,網羅各地「牛娃」 ,以提升升學率。

「馬太效應」下,牛娃們終將被超級牛校「招安」,而牛校入學門檻也必將越來越高,社會「分層教育」愈來愈低齡化,「有教無類」成了一句空話,身為父母,陷入深度焦慮卻無計可施。

我不高尚,也不是玻璃心的家長,我不會討厭這所學校,這都是自己的選擇,畢竟牛校也不是浪得虛名,至少每年的升學數據看起來都很漂亮。

這段求學經歷反而也成為女兒人生路上寶貴的經驗——慶幸這一切並沒有給她造成心理陰影。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你根本無處可逃。因為你不能代替孩子,不能代替他的思想,也不能代替他的成長。

可是,我還是要說:不要將孩子完全交給學校。無論怎樣,父母都該是孩子堅強的後盾。一個孩子的人格塑造,應該來自於父母的堅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18-12-21 21:44
前有『教育專家』邱學華吹捧中國教育不是應試教育,云云。我反駁了一下。
從這篇文章看,應試教育是「成績崇拜、牛校崇拜、狀元崇拜」的必然。並且其瘋狂程度超過想像。這種教育方式,快速學習課程大量做題,就是中國吹捧的『彎道超車「毒瘤。

反批「怒批唱衰中國教育的八個悖論」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59217/article-299902.html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0: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