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率部」解散,照出了什麼真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有時候,拚命否認一件事,往往意味著那正是真相。
這兩天,美國又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烏龍」。先是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效率部」在距離合約結束仍剩大約八個月時,已被解散,並援引美國人事管理局局長庫珀的消息,稱其已不再是一個「集中式機構」。但隨後,這位局長又緊急闢謠,稱「政府效率部」或許不再會有「集中化的領導」,但其工作準則將繼續保留。
「政府效率部」,可能很多人都快淡忘了,但在今年初它可是令美國公務員戰戰兢兢的存在。特朗普就任當天就任命馬斯克牽頭組成「政府效率部」,以大幅削減開支,提高聯邦政府行政效率。然而馬斯克粗糙強硬的考核辦法,觸動了公務員群體的利益,引發各種抵制,最為關鍵的是,他與特朗普的關係迅速從蜜月期進入冰點,隨著馬斯克5月底黯然離職,這個部也就慢慢淡出輿論了。
正因為「政府效率部」曾經承載了人們對特朗普大刀闊斧改革的期望,所以不論它的沉寂還是「解散」,都帶有某種象徵意味,意味著特朗普當初在這方面的競選承諾實質上難以如約兌現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美國人事管理局局長才更要辯解,咬定「其工作準則將繼續保留」。可一個沒有了「集中化領導」的機構,它那些對抗官僚主義的原則還怎麼「制度化」呢,如果真能這麼輕鬆辦到,這個問題也就不會成為美國政治的沉痾痼疾了。
這些年我們愈發看到,西方政治體制之下好久沒出現過那種目標清晰、行動堅決的政治家了。行政隊伍效率低下、官僚主義盛行,這是任何體制下都可能出現的現象,而行政隊伍又是進行重大改革所必須借重的力量,所以對行政隊伍進行整頓,往往是改革家施政的第一步,這如同打仗前一定要先行練兵。
但這種整頓並非易事,因為它必然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定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抵制,四十多年前的英劇《是,大臣》中對此有過辛辣的諷刺。但這是「打頭炮」的改革,如果第一炮就推進不下去,那麼後續要被觸及利益的群體就都有例可援了,如果行政效率不能得到切實提高,那麼其他改革也很難紮實落地執行。
特朗普也看到了這一點,他知道美國社會對於公務員系統的不滿並非一日,所以才和馬斯克合作。但美國政壇的利益藩籬根深蒂固,同時他也缺乏一個有為政治家的魄力和謀略,總之在種種因素作用下,除了初期馬斯克有些動作又很快偃旗息鼓外,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看到特朗普政府對行政系統的整頓有何實際成效。
「政府效率部」的實際解散,或者按人事管理局局長的說法「不再有集中化的領導」,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美國政治制度難以進行自我革新的事實。一個超級大國想要再次偉大,不觸動深層利益格局,不從內部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整天只想著收割關稅撈點好處,是不可能真正偉大起來的。內部事務都解決不好,也很難在百年大變局中展現強有力的對外影響。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古往今來想要致力改革的人很多很多,但能把改革貫徹下去並堅持不懈直至勝利的人卻並不多,我們應該深思其中的道理,更應該珍惜改革成果,團結一致將改革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