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首相,才是日本面臨生死存亡『最大危機』」

京港台:2025-11-25 09:10| 來源:天下事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高市首相,才是日本面臨生死存亡『最大危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日本「集英社」網站11月24日報道,高市早苗在國會的涉台言論引發中日關係持續惡化。日本商業雜誌《President》前總編輯小倉健一指出,「高市的發言非但不是武器,反而成了傷害日本國家利益的兇器。」他進一步憤慨表示:「剖析她的發言便會發現,其中潛藏著令人震驚的『無知』與『無能』。」以下為小倉健一的詳細解讀:

  政治家,尤其是一國首相的言論,本身就是外交的一部分,是左右國家利益的武器與防護盾。然而,日前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高市早苗的發言,非但沒有成為武器,反而淪為了傷害日本國家利益的兇器。

  高市揚言日本要武力干預中國統一事務,她甚至描繪了「美軍將前來支援,為阻止中方行動而行使武力」的劇本,但凡冷靜且邏輯地剖析便會發現,其中暴露了她在外交、安保、法律及經濟領域令人震驚的「無知」與「無能」。

  

  高市絕非單純的失言,而是國家治理出現重大漏洞的鐵證。那麼,為何她的這番發言如此具有致命性?

  高市所描繪劇本的最大缺陷,在於擅自將「美軍必定會前來救援」作為前提。首相斷言「美軍會來支援」,但只要對當前國際局勢,尤其是美國的政治狀況有稍許了解,便會明白這是何等危險的空想。

  美國,特別是特朗普政權的外交方針是「美國優先」——不參與對本國無利的戰爭,要求盟國「自己的國家自己守護」,且極度厭惡「成本消耗」。與中國這樣的大國開戰,美國也將遭受巨大損失。因此,美國一直採用戰略模糊的外交技巧。

  然而,日本首相卻在國會擅自宣稱「美軍會來」,這一行為束縛了盟國美國的自由選擇權。事實上,美國政府對這番發言避而不談,僅僅是美駐日大使做出了略帶調侃的回應——這正是外交層面「雖表示支持,但對該發言不予置評」的明確信號。

  連最重要的夥伴美國的意圖都完全不理解,事前不做任何溝通便獨斷髮言,不得不說高市首相已喪失了外交的基本能力。

  更令人費解的是,一些自稱「保守派」的日方人士竟全員無視這一致命缺陷。他們不願正視「美軍可能不會前來」這一對日本安全保障至關重要的核心論點,僅沉醉於表面的「勇敢」發言。他們是愚蠢到未察覺這一風險,還是明知風險卻選擇逃避現實?無論如何,都只能說他們陷入了誤解同盟現實的思維停滯狀態。

  其次,從日本法律角度分析,這番發言的邏輯同樣漏洞百出。首先,「存亡危機事態」是一個極為邊緣的特殊概念,是為勉強打開集體自衛權行使的可能性而強行創設的,具有以下嚴格定義:與日本存在密切關係的「他國」遭受武力攻擊;該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存在國民的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被從根本上顛覆的明確危險。

  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僅在滿足上述全部條件時,才符合國內法規定。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第1條。高市首相過於輕率地表示動用集體自衛權,導致邏輯陷入致命僵局:若按首相所言,在「美軍不來」的情況下發生「台灣有事」——即特朗普政權拒絕介入,日本仍以「存亡危機事態」為由派遣自衛隊,那麼日本就成了為台灣而戰。

  這裡必須牢記的現實是:日本政府並未承認台灣為「國家」。

  若主張「為守護台灣而派遣自衛隊」,日本將瞬間自行摧毀中日關係的基石——「一個中國」原則,這意味著與中國斷交,甚至引發全面戰爭。

  「以美軍會來為前提」會給美國添麻煩,「以美軍不來為前提」則會導致與中國關係崩潰。高市的發言基於極為淺薄的假設,無論事態向哪個方向發展,日本都將陷入絕境,不得不說她完全不理解法律條文所承載的沉重意義。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番本應「守護台灣」的發言,並未得到台灣方面的無條件歡迎。當前,台灣方面與美國一樣,對高市發言避而不談,甚至提出批判。原因在於賴清德當局並不希望與大陸關係極端惡化,國民黨等也重視與大陸的對話——這一點與日本的處境完全相同。

  綜上分析,高市首相的發言在各方引發了「樹敵」與「混亂」:讓美國對其擅自預判軍事介入產生不信任;給日本國民帶來了經濟損失與捲入戰爭的風險。引發這一切的根源,全在於高市政權的能力不足——缺乏解讀複雜國際局勢的智慧、維護法律一致性的邏輯能力、體諒對方立場的共情能力,以及評估經濟風險的經營能力。正因為這些能力全部缺失,才會在國會發表如此言論。說難聽點,本質上是「高市政權缺乏外交實務能力」的現實問題。

  國際政治是一個僅憑一句話就能決定人命與國家存亡的冷酷世界,這裡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勇敢」口號,而是縝密的算計與無聲的威懾力。如今,一個無法預判自身發言在世界範圍內的反響、無法預知後續事態發展的人,正在執掌日本的航向,或許高市首相才是日本當前面臨的最大「存亡危機事態」。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