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所有中國外交官入境,他比美國還囂張

京港台:2025-11-23 06:44| 來源:北極星哨 | 評論( 43 )  | 我來說幾句

禁止所有中國外交官入境,他比美國還囂張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波羅的海邊上的立陶宛,總人口不足 290 萬,領土剛過 6 萬平方公里,規模比不上中國一個省。可就是這個小國,近幾年在對華關係上越鬧越出格,不僅公開反對兩岸統一,還在 2025 年 5 月徹底關上外交大門,把最後一位中國代辦擋在機場外,成了歐盟首個沒有中國外交官的首都。

  立陶宛和中國 1991 年建交后,貿易、文化往來一直順順噹噹。轉折點出在 2019 年,瑙塞達當選總統后,畫風突變。他毫無證據就把中國列為 「潛在威脅」,逼著本國企業跟中資合作前先 「掂量風險」,還跟著西方炒作涉港涉疆議題,隔著萬里挑中國內政的刺。中國多次通過外交渠道溝通,可立陶宛當局把退讓當成了軟弱,步步緊逼。

  2021 年 7 月,立陶宛幹了件突破底線的事,允許台灣當局設立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直接用 「台灣」 命名,打破了國際社會幾十年的慣例。這可不是名字的小事,而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把建交公報當廢紙。

  中國當即把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到代辦級,可立陶宛反倒覺得自己成了 「抗中先鋒」,一步一步越過底線。2024 年 11 月,它指控三名中國外交官 「從事與身份不符的活動」,限期 7 天離境;2025 年 5 月,又以 「證件失效」 為由,拒絕中國代辦返崗,哪怕這本證件還有半年有效期。

  但是,立陶宛的代價很快就來了。中國從 2021 年底啟動反制,暫停進口立陶宛的木材、奶製品和肉類。百年奶企杜格斯直接扛不住,之前 40% 的乳酪和黃油都銷往中國,市場一斷,倉庫里的產品堆成了小山。整個乳製品行業一年損失超 1.2 億歐元,加上木材、肉類出口下滑,全年經濟損失直奔 3 億歐元。更要命的是物流,以前每月 8 趟中歐班列停靠立陶宛考納斯站,15 天就能到重慶,現在班列直接繞開,貨物得先運到波蘭轉車,物流成本漲了 40%,2025 年甚至有 200 條閑置鐵軌被拆成了廢鐵。

  

  圖為立陶宛維爾紐斯機場。(圖取自facebook.com/VilniusAirportOfficial)

  2022 到 2024 年,1300 多家立陶宛中小企業接連關門,其中 60% 是木材加工和食品出口企業,6 萬多工人丟了飯碗。2025 年的數據更不樂觀,失業率穩定在 6.6% 到 7.1%,是波羅的海三國最高;國家債務漲到 GDP 的 41.2%,人均負債超過 1.3 萬歐元,比當地人均年收入還高。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早就把它的評級展望調成 「負面」,警告財政赤字還會擴大。

  說到底,一個中國原則不是討價還價的籌碼,而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小國想在大國博弈中刷存在感,終究得靠腳踏實地的發展。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6: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