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京港台:2025-11-19 12:07| 來源:大何日拱一卒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學生荒,提前三年到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2029年達到峰值。」

  節選自《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其實挺大的。

  因為按照之前的出生人口數據,普遍認為高中人口到達峰值會是2032年。

  根據歷年的出生人口統計,我們的新生兒人口見頂於2016年,2017年開始減少。

  

  一般來說,3歲開始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按照這個時間推算,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到2029年初中生見頂,2032年高中生見頂,2035年大學生見頂。

  但是官方的說法是,小學在校生規模已在2023年達峰,初中階段預計明年達峰,高中階段將在2029年達峰,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將在2032年達峰。

  學生達峰的趨勢提前了三年。

  為啥子喃?

  我看了網上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七普之後對數據調整。

  七普數據與非普查年份數據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數據的口徑不同。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數據是通過抽樣、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樣調查的誤差。

  普查年份是通過全面調查來獲得,數據更加全面準確。

  上面圖片中的人口趨勢是按七普數據之前,按歷年統計公報中獲取到的。

  而教育部採用的出生人口數據,是七普修訂后的數據。

  問題在於七普修訂不會去修改之前統計公報的人口數據,需要自己去根據修正之後的生育率計算獲得。

  於是根據七普修訂前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

  但根據七普修訂后的數據,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卻是2012年,所以教育部預測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於2029年達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歲)。

  統計學,還真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

  都說時間是解決問題的良藥,問題是留給我們的時間卻不太多了。

  咱就是說,雖然知道這一天肯定會來的,但是沒想到會提前這麼快來了,有些觀念和計劃需要提前調整了。

  對國家來說,這是「怎麼配置教育資源」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里已經強調,要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

  一個近期的趨勢就是小學和逐漸合併,或者改成初中,起碼是共享宿舍。

  

  對高校來說,這是「誰能活得好」的問題。

  「十五五」建議裡面還提到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簡單翻譯一下:

  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數規模:本科生擴招。

  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沒提擴招,只提了教育質量。

  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大環境不好,別開學校虧錢了,起碼別看到這兩年學生多還擴張了。

  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留學生,還得多招。

  對於老師來說,轉崗可能會很快到來,尤其是小學老師。

  

  小學教師向中學(甚至是高中)流動,以此解決小學教師過剩而中學師資不足的矛盾,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建議各位老師未雨綢繆,提前了解政策一主動規劃選擇,總比將來匆忙適應要更加從容。

  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我該怎麼選學校、選專業、規劃自己的路。

  學歷接下來肯定是不斷貶值的,這個沒啥懸念。

  因為大學生從二十年前的幾萬人,一頓狂飆到現在上千萬,無論如何也談不上稀缺了。

  不稀缺的東西肯定是要不上價,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絕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這兩年好崗位其實是急劇縮水的,更加加重了競爭。

  多億對於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大學文憑本身的「稀缺性」會越來越弱,但「你在本科這幾年到底長成什麼樣的人」會越來越重要。

  人中龍鳳們有各種手段變得稀缺,但普通人就一個大方向:成為相對稀缺的勞動力。

  到2030年,適齡勞動力大概也就8億多點。就算延遲退休可以補充幾千萬,那也只是輔助勞動力。

  注意,一定要傾向技能積累和居民消費。

  做一些不接觸危險化工機械環境的藍領或個體戶工作,肯定會比低薪偽白領要強。

  最後對於家長們來說,千萬不要路徑依賴,走刻舟求劍那一卦。

  我不是鼓吹學歷無用論,但作為普通人,應該要意識到,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看時代的進程。

  教育投入既是人生投資,同時也是一種消費。

  投資投的是什麼?當然是生產要素的提高嘛。

  但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花費了國家和家長的巨量資源,卻並沒有創造出對等的收益——生產出來的不是人才,而是內卷氛圍。

  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學歷都不是階層躍升的根本原因。

  上面有空缺,才是下面能躍升的原因。

  學歷在這個過程里只是個篩選工具。

  如果上面都滿了,你下面篩毛線?

  個人的奮鬥可以複製,歷史的機遇不能複製,

  大多數是時代的英雄,而不是英雄的時代。

  

  -END-

  寫在最後:建了一個星球社群,已經運營一年多了,歡迎三觀相合的朋友們加入,目前是99元一年,每天也就幾毛錢,以後人多了會考慮適當漲價。

  

  每天都會在星球分享我的一些見聞和想法,也可以向我提問,一起日拱一卒,享受勻速進步的美~

  另外為防止失聯,請關注大何的備用號。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8 08: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