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還有多遠?中國正預備日本成為"亞洲烏克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東京的政治喧囂與台海的戰略迷霧交織,高市早苗在上任首相后就開始接二連三主動掀起的涉台戰爭言行,正將這個東亞島國主動推向危險的十字路口。
11月7日,她在國會公開發表了「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前所未有激進言論,將台海問題與日本安保強行捆綁,甚至直接暗含日本自衛隊可能介入的危險信號。
對於中國而言,高市早苗就任首相意味著日本右翼勢力與軍國主義達到一個不可接受的高峰,嚴重偏離了東亞的「安全與穩定」。相信北京在統一台灣時所預備的與日本可能發生的戰爭正在接近現實。
此外,高市早苗長期質疑甚至試圖推翻日本戰後堅持的「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並積極推動發展核動力潛艇等具有遠程打擊能力和戰略進攻性質的武器系統。這些舉動與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持續擴張,讓中國有理由相信日本正在背離戰後和平發展道路,顛覆二戰後國際秩序。
在中方嚴肅交涉后,高市早苗拒絕撤回相關言論,甚至其在國內的支持率持續上升,還傳出她將在12月26日親自參拜靖國神社。高市早苗的一系列言行表明在中國嚴重抗議與反制下,她難以輕易低頭,否則就失去了她的「政治光環」,加之她從政以來政治立場以強硬右翼保守主義著稱,尤其在歷史認知、台灣問題、軍事擴張和對華關係上表現出鮮明的右傾化和對抗性。
她被日本國內鼓譟恢復「大日本帝國輝煌」的極右勢力視為「最理想的首相人選」,其政策主張也深刻反映了這部分勢力的訴求。中國如此激烈的反應正是認識到高市早苗具有的危險性,近期發生的事件讓北京已完全不再相信她,面對高市早苗近乎「戰爭宣告」,北京不會坐以待斃,正在進入軍事部署階段。
2025年抗戰勝利80周年閲兵,殲擊機等軍機及導彈等戰略武器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
中國《解放軍報》日前刊發文章,其中一句話前所未有——「日本如果武力介入台海局勢,日本國民和國家都將陷入災難,日本全國將淪為戰場。武在日本,統在台灣!」
10月16日,中國海警艦艇編隊開始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領海內巡航」;同時,中國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11月17日至19日,解放軍在黃海中部連續三天進行實彈射擊。」
中國顯然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澄清其言行前,難以產生平息事態的意願,與日本的對話與接觸正在全面中斷。《紐約時報》刊文認為,中國如此強勢的回應似乎意在震懾日本,迫使其屈服,並彰顯中國作為超級大國的自信,但這種好鬥的做法也可能適得其反。
但中國似乎並不擔憂如此強硬回應日本會讓其產生不適或激烈的反應。北京清楚在推進台灣回歸進程中,早點解決日本帶來的戰爭威脅更有利於非武力的方式「解放」台灣。
《解放軍報》所講的「武在日本,統在台灣」,很有可能是中國在統一台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之一。在軍事觀察家看來,中國統一台灣的進程其實已經在全面鋪展開來,但北京也明白如果若無一場軍事衝突,在台灣整個回歸過程中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中國寧願與日本發生這場戰爭,也要儘量規避在台灣本島的軍事行動。
相信高市早苗代表的日本政府也有自己的戰略謀划,她之所以擔任首相后就刺激中國一定清楚會引發北京的強烈反應很可能就是利用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來助日本實現其「國家正常化」的終極目標。高市早苗政府所宣稱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另一面就是「日本有事即美國有事」,她要利用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U.S.-Japan Security Treaty),啟動在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時,雙方將採取行動應對共同危險機制。
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定期舉行聯合軍演。(資料圖)
此前西方有不少言論認為,日本不惜成為對抗大國的所謂「東方的烏克蘭」,來藉助美國代表的西方勢力同步實現「國家正常化」以及重新奠定東方(軍事)大國的目標。
但如今的世界正處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激烈變動之中。中國的綜合國力、軍事實力與製造業水平已發生深刻變化,這種變化使得即便日本有意對抗中國,美國也難以全力介入。美國特朗普政府始終將自身利益置於首位,既不願被日本的激進政策裹挾,捲入與中國的直接衝突,也不願看到日本軍事擴張失控、脫離自身掌控。
《激進的高市早苗 正在摧毀中美日敏感的戰略平衡》一文中指出,過去十多年來,日本始終在推行一項不便明言的核心戰略:利用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來實現其「國家正常化」的終極目標。這是一種精密的戰略騎牆——既要藉助中國之力掙脫美國的控制,又要利用美國持續消耗中國;既要背靠美國的安全庇護,又想坐收中國的經濟紅利。
日本「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既不敢真正選邊,也不願甘居人後,而是試圖在兩大國的激烈博弈中,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戰略收益——這正是其「既要、又要、還要」的深層心算所在。」
烏克蘭的現狀早已是國際社會的警示——自衝突爆發以來,國家承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數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基礎設施滿目瘡痍,國家陷入長期動蕩。而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北約為主的西方力量的挑動與內部政治的短視。基於高市早苗從政開始至今的政治言行,日本「烏克蘭化」正在成為這個國家的重要選項之一。高市早苗與日本右翼是否認真思考過,如果日本真的走向這一步,他們能否承擔後果?
莽撞且粗暴的高市早苗一廂情願的想要打破中美日脆弱的戰略平衡,實現日本的戰略意圖,但她更可能正在把日本推向一個既得不到美國全力背書、又徹底喪失中國戰略耐心的危險境地。當然,相信美國正在評判東亞這場緊張局勢的走勢——養鷹人,一定不會讓鷹啄了自己的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