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洲不能讓美中主導科技創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剛剛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法國經濟學家菲利普·阿吉翁警告,歐洲必須在科技創新領域迎頭趕上,不能讓美國和中國長期主導全球技術發展。與阿吉翁共同獲得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史學者喬爾·莫基爾和彼得·霍威特則對美國的政策環境表達擔憂。
巴黎高等師範商學院(INSEAD)與法蘭西學院教授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周一(10月13日)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一個關鍵拐點,人工智慧、生物科技與綠色能源將決定未來增長格局,但歐洲在創新與產業政策上的保守立場,已使其在與美中競爭中明顯落後。
他表示:「去全球化與關稅壁壘正在成為增長的障礙。市場越大,思想、技術與競爭交流的機會就越多。任何限制開放的政策,都是對增長的阻礙。」
他表示,「歐洲需要向美國和中國學習,在美中兩國努力平衡競爭與產業政策的同時,歐洲卻以『競爭政策』的名義過度排斥任何形式的產業扶持。」
法國經濟學家阿吉翁認為,歐洲應當在國防、氣候、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等關鍵戰略領域重新制定產業政策,以促進創新生態的形成:「我們需要找到產業政策與公平競爭并行的方式,否則將長期被動。」
莫基爾與霍威特批評特朗普政策 警告創新受限
與阿吉翁共同獲得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史學者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和布朗大學教授彼得·霍威特(Peter Howitt)則分別對美國的政策環境表達擔憂。
莫基爾表示,特朗普政府對科研與高等教育的干預「可能成為歷史上最大的自我傷害」,甚至「堪比中國明朝自我封閉時期禁止科學探索」。他說,「這種政策完全被政治所驅動,是自毀性的。」
霍威特則批評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和製造業迴流政策,認為這隻會削弱市場規模與創新動力。
阿吉翁的發言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分析認為,他的警告直指歐盟內部長期存在的制度性困境——在嚴格競爭政策約束下,缺乏系統性的產業支持機制。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在美國以科技巨頭為核心推動AI投資、中國集中力量發展晶元與新能源產業的背景下,歐洲如不調整政策方向,可能失去未來技術主導權。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獎聲明中強調,三位學者的研究揭示了「創新與開放是長期繁榮的根本動力」,同時警告經濟停滯「才是人類歷史的常態」。
這項獎金價值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三位學者在闡明創新與『創造性破壞』如何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開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