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館子后瘋狂口渴?分析8000道菜后發現驚人真相

京港台:2025-10-13 21:08| 來源:健康時報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下館子后瘋狂口渴?分析8000道菜后發現驚人真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出去下館子,吃完飯後總是特別渴?吃的時候明明沒覺得菜有多咸,可一回家就渴得不行。

  真相其實遠比你想象的複雜。一項覆蓋全國192家餐廳、8131道暢銷菜的研究發現——你可能只吃了一道菜,鈉攝入量就「爆表」了!

  分析8000道菜后發現: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下館子,飯店老闆可能最捨得放的就是——鹽等調味料。2022年《營養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中國各地192家餐廳中8131道暢銷菜品中的鈉含量。結果發現一道菜就讓鈉的攝入量超標!

  平均而言,一道菜肴幾乎是中國成年人每日推薦鈉的2.2倍。①而我們現在提倡「減鹽」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實本質也就是在減鈉。

  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調查中大部分的熱銷菜肴鈉含量都超過推薦。研究發現,74.9%的菜肴超過了中國成年人鈉的每日適宜攝入量(1500毫克);更關鍵的是,62.6%的菜品超過慢性病預防推薦上限(2000毫克)。

  其中,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鈉3331毫克,相當於2.2倍推薦的中國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①

  鈉屬於強烈親水的物質,鈉離子在體內會「綁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滲透壓,口渴感自然就來了。②

  

  湯類,居然是鈉的「重災區」。

  「湯類」是最大「重災區」,每100克含鈉高達687毫克;其次是冷盤,每100克含鈉528毫克;還有炒菜,每100克含鈉約481毫克。雖然主食和小吃相對較低,但由於分量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超標。

  少鈉≠少放鹽,警惕「隱形鈉」。

  許多人以為「少放點鹽」就能減鈉,其實想簡單了。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所有菜肴中,僅有17%左右的鈉來源於食物本身,而有83%的鈉來自調味品,包括鹽、醬油、味精、醬料等。

  

  餐廳中常混用多種調味品,研究發現,約45%的菜用了三種,23%用了四種。而調味品種類越多,鈉含量就越高。

  這也提醒我們,減鹽不能只盯著「少放鹽」,更要警惕味精、醬油、複合調味料等「隱形鈉源」。

  為什麼有些菜吃起來不咸,卻是「鈉超標」?

  營養師谷傳玲在其個人公眾號曾刊文介紹,大廚的「複合調味」會把鹹味悄悄藏起來。比如,甜與酸會削弱鹹味存在感,鮮味會讓鹹味更「順口」。

  總之,這些搭配可以簡單總結為:

  甜+咸:甜會跟鹹味「搶話筒」,讓大腦感知變弱,削弱鹹味存在感。

  酸+咸:少量酸味可以「提咸」,多了反而抑制鹹味。

  鮮+咸:雞精味精里的谷氨酸鈉,或醬油里的各種增鮮物質,提升口味豐富度、圓潤度,讓人忽略鹹味。

  油+咸:油脂讓鹹味更「滑」,不扎嘴。

  涼+咸:冷盤或冰飲會把溫度降下去,讓鹹味不明顯。

  辣+咸:辣味帶來的輕微「痛感」會分散注意力,讓咸「不那麼顯眼」。③

  

  所以,糖醋裡脊、番茄炒蛋、酸辣湯、排骨湯……當時吃起來不咸,但幾小時后,身體誠實發出報警——我好渴!

  在外就餐減鹽,記住這幾點

  1.點菜:優先選擇清淡做法

  建議優先選擇清蒸、清燉、白灼、汆燙的菜品。

  主食盡量少選擇加油、鹽、糖的,如蔥油餅、炒粉、炒麵等。除了吃米飯饅頭外,可以選一些清蒸水煮的五穀雜糧類的菜肴。

  菜肴原材料本身鹹的可以少選,如菜品中含有滷味、臘腸、火腿、鹹肉、腌菜這類重鹽加工品。

  做法「遮」鹹的也要少選,比如甜酸類的,糖醋魚、糖醋排骨等,還有重油、油炸的菜肴也要少選。

  此外,點菜的時候,可以備註一下「少油少鹽少糖」。

  2.吃菜:吃前可涮一下水

  對於口味偏重的菜肴,吃前可在熱水或溫開水中快速涮洗。比如,將食物夾起后浸入熱水中3~5秒,重複兩次,可減少表面附著的油脂與調味料。

  用餐時把菜夾到碗里時,可以在碗邊瀝一下,減少附帶的湯汁。

  最重要的記住:不喝菜湯,少用菜湯拌飯吃。

  

  3.餐后:多喝水適當運動

  餐前餐后可以多喝水,或者吃一些高鉀果蔬,比如香蕉、橙子等,促進鈉排出體外。

  此外,也可以適當地運動。運動過程中微微出汗,也有助於體內的鈉排出。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4:50

返回頂部